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猪牙皂Gleditsia sinensis的挥发性成分,为猪牙皂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猪牙皂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99个化学成分,鉴定了81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其主要成分为右旋大根香叶烯(8.144%),芳樟醇(6.214%),δ-杜松烯(5.907%),α-古巴烯(4.657%),α-芹子烯(3.606%),正己醛(3.395%)。α-衣兰油烯(2.955%)。结论: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猪牙皂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为该植物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朱桔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朱桔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初步研究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朱桔叶中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采用微量二倍连续梯度稀释法确定挥发油杀菌效果。结果:通过GC-MS从朱桔叶挥发油中分离41种化合物,鉴定36种。柑橘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r-榄香烯(30.691%)、β-石竹烯(18.895%)、水芹烯(10.814%)、2-异丙基-甲苯(7.977%)、α-石竹烯(5.260%)、α-金合欢烯(4.805%)等;初步的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朱桔叶挥发油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3.9 g·L-1,最小杀菌浓度(MBC)5.6 g·L-1]最为显著,其次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假丝酵母。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假丝酵母。结论:通过GC-MS测定和鉴别了朱桔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抗菌实验表明其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为朱桔叶挥发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比较厚朴及其不同炮制品中挥发油的刺激性大小及其成分组成,探究对刺激性产生影响的关键化合物并明确炮制过程中加热及辅料姜汁的加入对刺激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厚朴、水炙厚朴、姜厚朴(烘法)、姜炙厚朴(10%、50%)等样品的挥发油并进行家兔眼刺激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各样品的挥发性成分。运用SIMCA 14.1对各样品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将不同炮制品与生厚朴或姜炙厚朴(10%、50%)的相对质量分数两两比较,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P<0.05的原则筛选出差异性标志物,并分析刺激性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给药组对家兔眼睛均有刺激性,刺激性强弱顺序为厚朴>水炙厚朴>姜厚朴(烘法)>姜炙厚朴(10%)>姜炙厚朴(50%)。PCA及OPLS-DA结果表明厚朴及不同炮制品的挥发油存在差异,根据VIP>1、P<0.05,结合眼刺激实验结果,筛选出10种与刺激性变化相关的挥发性成分。其中反式肉桂醛仅在厚朴中检出;β-石竹烯、Δ-杜松烯、α-律草烯、γ-衣兰油烯、(-)-异喇叭烯、柠檬醛相对质量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4-异丙基甲苯、1(10)-4-杜松萜二烯-15-醇、β-桉叶醇相对质量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 厚朴经加热与辅料姜汁炮制后刺激性均降低,且二者的协同作用对于刺激性的减少更有效。与刺激性变化相关的差异性标志物中,其中柠檬醛相对质量分数的增加与姜汁有关,反式肉桂醛、4-异丙基甲苯、1(10)-4-杜松萜二烯-15-醇相对质量分数的减少与加热有关,其他成分的变化可能与加热和姜汁的协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青海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青海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 方法: 利用挥发油提取器水蒸气蒸馏提取法提取了青海野生薄荷中的挥发油组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 结果: 共鉴定出42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薄荷酮(26.75%),胡椒酮(16.61%),柠檬烯(6.00%),石竹烯(4.26%),α-毕橙茄醇(4.10%),[s-(E,E)]-1-甲基-5-甲基-8-(1-甲基乙基)1,6-环癸二戊烯(3.63%),6种主要成分占到总提取物的61.35%。 结论: 青海野生薄荷挥发油成分有别于内地产薄荷品种,值得进一步针对性开发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离鉴定羌药关节炎散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关节炎散挥发油,采用GC-MS法分离鉴定,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化合物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鉴定了33个化学成分,占总成分相对含量的86.47%,其中相对含量超过5%的成分有丹皮酚(13.20%)、芳樟醇(10.94%)、白菖烯(9.48%)、枞油烯(7.93%)、2-亚甲基-6,8,8,-三甲基-三环[5.2.2.0(1,6)]十一碳-3-醇(5.01%)。结论:可为关节炎散的质量控制和进一步药效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杂柑皮与陈皮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及其相对含量,比较其差异性,为杂柑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GC-MS法,得到10个品种杂柑皮与12个品种陈皮的挥发油主成分面积归一值,并对比分析杂柑皮与陈皮各自挥发油的共有成分及其平均相对含量。结果 杂柑皮与陈皮均以柠檬烯为各自挥发油的主成分,并且杂柑皮中柠檬烯的平均相对含量(92.87%)远大于陈皮(84.40%),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 < 0.001)。除此之外,α-蒎烯(P < 0.01)、桧烯(P < 0.05)和癸醛(P < 0.05)在平均相对含量上也有显著性差异。12种陈皮挥发油中还共同含有3-崖柏烯、β-蒎烯、萜品烯、异松油烯、4-萜烯醇等成分,而这些成分在10种杂柑皮中并不是共有成分。结论 3-崖柏烯、β-蒎烯、萜品烯、异松油烯、4-萜烯醇等5种共有成分的有无以及柠檬烯等4种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的差异,可联合作为杂柑皮与陈皮挥发油的区分,但杂柑皮是否可以直接替代传统陈皮使用,亟待更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海南桃金娘叶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鉴定海南桃金娘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南桃金娘叶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及其含量进行分析。 结果: 从海南桃金娘叶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0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98%,且以萜类为主,其中主要成分有石竹烯(13.96%),石竹烯氧化物(13.15%),2,4,5三甲基苯甲醛(9.15%),2-十二烯醛醇(8.55%),1,1,4,8-四甲基-4,7,10-环十一三烯(5.05%),反式-1,4-二甲基-β-亚甲基-环己醇(4.22%)。 结论: 海南桃金娘叶挥发油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该研究为其药用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和比较不同提取方式下的泽泻挥发性成分,为研究泽泻挥发物的药理活性及完善泽泻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与顶空进样法提取泽泻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别对两种提取方式下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水蒸气蒸馏法的泽泻挥发物中鉴定出56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含量的36.89%,以倍半萜烯类、酮类、醛类化合物为主,主要为愈创木烯(5.98%)、γ-古芸烯(3.04%)、α-紫穗槐烯(2.94%)等;顶空进样法的泽泻挥发物中共鉴定出71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含量的84.5%,以醛类、杂环类、萜烯类为主,主要为正己醛(38.39%)、2-戊基呋喃(6.91%)、α-紫穗槐烯(3.36%)等。[结论] 两种方法提取得到的泽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种和相对含量均有所差异,综合利用两种方法可建立更全面的泽泻挥发性成分的GC-MS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产地和生长年限对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形成和积累的影响。方法 以HPLC法分析巴戟天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艾杰尔Venusil MP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µm);以0.2%磷酸+0.01 mol/L磷酸氢二钠缓冲盐(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检测。结果 巴戟天中水晶兰苷、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车叶草苷酸和车叶草苷4个成分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巴戟天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广西产质量分数为(17.74±0.49)~(60.67±0.28)mg/g,广东产质量分数为(28.46±0.68)~(58.29±0.38)mg/g,福建产质量分数为(20.75±0.42)~(43.94±1.10)mg/g。总量以7年生广西梧州产最高,为(60.67±0.28)mg/g,其次是3年生广东高要产,为(58.29±0.38)mg/g。结论 通过23批不同产地及生长年限的巴戟天药材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对比,发现7年生广西梧州产巴戟天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最高,3年生广东高要次之,为巴戟天药材合理的采收时间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测定不同年限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产出不同粗度径级黄芪饮片的比例,比较各粗度径级黄芪饮片药效成分含量的差异,为黄芪饮片质量等级的科学划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4~6年生仿野生蒙古黄芪为材料,按照直径在0.5~0.8 cm(不包含0.8 cm)、0.8~1.0 cm和大于1.0 cm对样品进行划分,测定不同年限黄芪各粗度径级饮片的产出比率及药效成分含量。结果 生长年限对不同粗度径级黄芪饮片的质量占比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0.5~0.8 cm粗度径级的黄芪饮片在4年生黄芪中质量占比最高,而粗度大于1.0 cm的黄芪饮片在6年生黄芪中质量占比最高。生长年限、粗度径级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黄芪中黄酮类和皂苷类成分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黄酮类成分含量受年限因素的影响大于粗度径级,在6年生黄芪的0.8~1.0 cm粗度部位中达到最高;而黄芪甲苷含量受粗度径级的影响大于年限因素,在0.5~0.8 cm粗度径级的5年生黄芪中达到最高。结论 生长年限、粗度径级均会影响黄芪药效成分含量,黄芪饮片在划分质量等级时,在传统考虑粗度直径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生长年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经络腧穴理论的“调运枢纽”推拿术联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对矮小症患儿的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方法:160例矮小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基于经络腧穴理论的“调运枢纽”推拿术治疗。比较治疗后生长指标及甲状腺功能,检测并比较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儿体重明显增加,身高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身高标准差及生长速率均有增高,观察组3个月后较对照组身高SDS改变明显,生长速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血清IGF-1均有增加,观察组患儿血清IGF-1、IGFBP-3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一例患儿出现轻微眼睑浮肿,1周后自行消失。结论:基于经络腧穴理论的“调运枢纽”推拿术联合药物治疗矮小症患儿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growth promoting effects of yeast extract (YH) fed to Sprague‐Dawley male rats (3 weeks old) for 4 weeks. The negative (N)‐control and positive (P)‐control groups were given a dail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saline and foremilk (1 g/kg of BW), respectively, and the YH‐1 and YH‐2 groups were given daily administrations of YH (0.5 and 1 g/kg of BW, respectively). After 4 weeks, the YH‐1, YH‐2 and P‐control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body weight gain compared with the N‐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YH‐1 and YH‐2 groups also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ibial bone growths (0.47 and 0.49 mm/day, respectively) and femur bone growths (0.52 and 0.53 mm/day,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N‐control group (0.37 mm/day of tibial growth and 0.42 mm/day of femur growth) (p < 0.05). The YH‐1 and YH‐2 groups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growth plate (proximal epiphysis) height increments (0.62 and 0.56 mm,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N‐control group (0.17 mm) (p < 0.05). Lastly, the YH‐1 and YH‐2 groups presented different growth hormone (GH) levels (1.77 and 2.10 ng/mL, respectively) than the N‐control group (0.82 ng/mL) (p < 0.05). YH administration increased longitudinal bone growth and GH secretion in rats. Consequently, YH may offer an improved ability to treat GH deficiency‐related disorders.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3.
张小卫  王金堂  李萌  刘淼  刘斌 《中医正骨》2010,22(10):17-21
目的:观察生长分化因子-5对成熟软骨细胞生长代谢的影响。方法:分离和培养大鼠关节软骨细胞成功后,将细胞分为5组,在各组培养液中分别添加浓度为0 ng.mL-1、1 ng.mL-1、10 ng.mL-1、100 ng.mL-1、1 000 ng.mL-1的生长分化因子-5,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MTT比色、阿辛蓝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胶原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软骨细胞增殖、蛋白多糖合成、Ⅱ型胶原合成及胶原表型变化。结果: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经生长分化因子-5培养的软骨细胞生长活跃,细胞数量增加,对数生长期提前。②MTT比色和阿辛蓝染色:吸光度值比较,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8.032,P=0.001;F=240.048,P=0.008);生长分化因子-5浓度越高,MTT比色和阿辛蓝染色的吸光度值越大。③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电泳:随GDF-5浓度的增加,各组443 bp带亮度变化不大,而268 bp带亮度变化越来越明显。④免疫荧光染色:软骨细胞在含100 ng.mL-1GDF-5的培养液中培养21 d后,只表达Ⅱ型胶原,而不表达Ⅰ、Ⅹ型胶原。结论:生长分化因子-5可刺激成熟软骨细胞的增殖,促进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合成,并能维持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光照和植物生长物质对宁夏枸杞无菌苗正常根和发状根离体生长的影响,建立离体根的最佳培养体系。方法:以宁夏枸杞无菌苗正常根和发根农杆菌A4诱导叶外植体再生的发状根为材料,观察根切段在光照、植物生长物质种类和含量等不同的培养条件下的生长(长长、侧根形成)情况。结果与结论:MS培养基中添加植物生长物质(IAA,IBA,NAA)能够诱导宁夏枸杞正常根切段的生长和分枝形成,而1 mg.L-1IBA的存在最适合于正常根的长期离体培养。在无激素培养基上,光照能促进Ⅱ型发状根的长度增长和分枝侧根,却不利于Ⅰ型发状根的生长。在添加的3种外源植物生长物质(IAA,IBA,NAA)中,低含量的IAA更适合于Ⅰ型发状根的增长培养;而在促进Ⅱ型发状根的增长和侧根形成方面,1 mg.L-1IBA的作用最强。随着植物生长物质添加含量的增加,Ⅱ型发状根的愈伤组织化程度也加大,同时也抑制了从发状根或其形成的愈伤组织上形成新的分枝侧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30例FGR孕妇(FGR组)和3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肘静脉血清、羊水和脐静脉血清中VEGF的表达。结果 FGR组肘静脉血清、羊水和脐静脉血清中VEGF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 VEGF水平显著下降可能是FGR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鼓槌石斛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德英  杨春勇  王云强  李学兰 《中草药》2006,37(10):1572-1574
目的掌握鼓槌石斛在栽培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定株丛、定时期对鼓槌石斛生根、开花结果、植株生长进行观察。结果人工条件下,从播种到出瓶炼苗,需要近一年的时间;一定的湿润条件能促进新根的快速萌发生长;鼓槌石斛的盛花期为4月初至4月中旬;茎的长度生长时间仅有60~70d,此后不再生长,同时,叶片的数量也不再增加,但可保持数年不落。结论鼓槌石斛生长发育的研究结果为其生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生长因子具有潜在的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促有丝分裂,抗细胞凋亡,抗纤维化,心肌肥大,血管生成,组织再生作用等,这将对心力衰竭产生保护作用。本文就近年来肝细胞生长因子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实验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近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1年Folkman提出肿瘤生长依赖血管生成假说。从血管生成的角度,将恶性肿瘤的发展分为血管生长前期和血管生长期2个阶段。众所周知.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必须依赖丰富的营养供给,组织中血管生成为营养物质供给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临床和动物实验都证明,如果没有新生血管来供应营养,体外培养的肿瘤组织生长体积不超过4mm^3,而体内肿瘤不超过1~2mm^3。因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备条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作用的众多因子,当前研究最多、最受重视的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相似文献   

19.
We observed the response of plasma growth hormone (GH),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IGF-I) and testosterone (T) to an acute period of ChunDoSunBup (CDSB) Qi-training. Although the basal level of GH was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he portion of the training in which the subjects were physically active (the mid-training point), plasma GH levels increased by 7.26 fold (p < 0.05) in the elderly trainees and by 1.66 fold (p < 0.05) in the young. In response to CDSB Qi-training, IGF-I levels in the young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t mid-training point, but there were no increase in the elder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existed between GH and IGF-I levels in the young subjects, but not in the elderly. The T level at the mid-training poi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elderly subjects but not in the young.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DSB Qi-training is a potential method for modulating of the secretion of growth factor in the young and the elderly, but that the elderly IGF-I response does not equal that of the young. In addition, our study suggests CDSB Qi-training may be one mode of therapy applicable to growth factor related disorders such as GH deficiency in children and osteoporosis in the elderly, especially women.  相似文献   

20.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不同病因的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的最终共同病理过程。肾间质纤维化的特征是成纤维细胞和/或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为成肌纤维细胞并合成大量细胞外基质(ECM)[1]。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都是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因子。现就它们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作一综述。1 TGF-β简介1·1 TGF-β的来源与生物学功能TGF-β是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多肽,它的主要来源是淋巴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和肝枯否氏细胞,现已鉴定出5种不同分子类型的TGF-β即TGF-β1—5。在哺乳动物中存在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