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广西产六种萝芙木的资源调查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产萝芙木Rauvolfia verticillata,云南萝芙木R.yunnanensis,阔叶萝芙木R.latifrous及其变种红果萝芙木R.vericillata Var.rubrocarpa,海南萝芙木R.verticillata Var.hainanensis有药用萝芙木R.verticillata Var.officinalis的资源分布状况,植物形态分类检索及薄层色谱鉴别进行了调查及实验研究。为萝芙木的鉴定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2.
华南植物研究所在广东肇慶等地发现萝芙木属(和印度治高血压药蛇根草共属的植物)一植物,土名为鸡眼子,学名为Ravwolfia vcrticillata,其成分除国内已由赵承嘏先生等研究,经见报载外,香港大学的H.R.Arthur 氏最近报告①自此植物的樹皮中得到S-Yohimbne 的成分。其提取的过程是:此植物的樹皮700克,预先用轻石油浸取后,再用热甲酵抽取,甲醇液蒸干后留下绿色的焦油状物,再用500毫升的热苯抽取。提液蒸去溶媒后,残留物用2升的水研磨的滤过滤液  相似文献   

3.
印度萝芙木Rauvolfia serpentine中含吲哚类生物碱如阿马灵(ajmaline),蛇根碱(serpentine),利血平常从其生长4年的植物根中分离生物碱,而组培技术近来被应用于提高植物体活性成分的含量,本文作者用HPLC法对野生印度萝芙木根(A)、萝芙木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20,(8)
目的建立萝芙木属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利血平的含有量。方法样品80%乙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三乙胺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采用UPLC-Q-TOF进行色谱峰组分鉴定。通过相似度评价并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云南萝芙木与催吐萝芙木的总体质量评价。结果 15批样品HPLC指纹图谱中有15个共有峰,对其中11个共有峰进行成分鉴别。相似度0.83~0.97,表明该药材总体质量较为稳定;但通过模式识别技术均发现不同批次药材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且主要分为2类,最后进一步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云南萝芙木与催吐萝芙木质量差异的2种主要成分,分别为利血平、萝芙木碱。结论该方法科学、准确、可靠且简便,可系统、全面地评价萝芙木属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综述萝芙木药理活性作用研究现状,为南药萝芙木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萝芙木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 萝芙木具有降血压、镇静、抗病毒、抗肿瘤、降血糖血脂等药理作用。结论 南药萝芙木的民间用药用途广泛,其相关药理活性亟待关注。  相似文献   

6.
萝芙木叶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等曾于1957年底报导过国产萝芙木Rauwolfia verticillata(Lour.)Baill.根及根茎的生药学研究.几年以来,国内药学工作者对国产萝芙木的药理、化学成分以及其它各方面,均有较系统的研究,并发现云南、广西产的该种植物,不仅根和根茎含有高量的总生物硷(平均1.19%),叶、枝、茎中的含量也高,而且叶部含量有高达1.5%者,用叶的粗制剂及生物硷静脉注射麻醉下的狗,均发现有显著的降压作用.用萝芙木叶总硷治疗高血压患者,亦有疗效,且无服用印度蛇木根(Radix Rauwo-  相似文献   

7.
云南萝芙木引种驯化栽培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引种驯化云南萝芙木,建立种苗扩繁研究基地,发展人工种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种植基地,有效解决萝芙木资源问题,开展萝芙木的综合利用研究,开发新的实用型新产品、新用途,提高萝芙木的资源优势,提高综合开发利用经济价值,从萝芙木资源和市场分析看,建立萝芙木种植基地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麻三端”(云南萝芙木)Rauvolfia yunnanensis Tsiang为云南傣族的药用植物种类,本文对其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测定出其育亨宾成分含量高于育亨宾的药源之一萝芙木的含量。结果表明:“麻三端”不仅较广泛分布于我国南部并在分布区域内也常见,且育亨宾的含量较高,是较为理想的育亨宾药用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9.
萝芙木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萝芙木(Rauvolfia verticillata)质量标准进行修订研究。方法:采用新拟薄层色谱法对广西产萝芙木不同产地、不同采集期、不同药用部位(根、茎及枝叶)及总碱“降压灵”等7件样品的薄层色谱进行考察。结果:广西产萝芙木不同药用部位的薄层色谱有4个以上明显的色谱斑点,而不受产地、采期的影响,均未检出与对照品利血平色谱相同斑点;该方法简便、灵敏、重视性好。为萝芙木标准修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紫萁科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干燥营养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以体积分数95%乙醇对紫萁干燥营养叶进行提取,对乙酸乙酯部位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NMR和MS等波谱学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的结构:(+)-去氢催吐萝芙木醇(1)、对羟基苄叉丙酮(2)、3′,4′-二羟基苄叉丙酮(3)、原儿茶醛(4)、原儿茶酸(5)、对羟基苯甲醛(6)、15-二十九酮(7)、β-谷甾醇(8)。结论 化合物1、2、4、6、7为首次从紫萁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万文婷  马运运  许利嘉  肖培根 《中草药》2015,46(16):2492-2498
野甘草Scoparia dulcis在全球分布范围广泛,被多个国家的民族药收载且应用历史悠久。在国外(尤其是日本、印度)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而我国对其研究、关注较少,致使其资源日益减少。结合最新的研究报道,对野甘草药用历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论述,并对其未来在药品与食品方面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充分发掘其药用潜力,丰富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宝库。  相似文献   

12.
升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功效,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麻疹不透、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阳毒发斑、气虚下陷、胃下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下垂、崩漏下血。是一味既具有升浮药性,又具有沉降药性的代表药物。由于升麻属植物资源分布广且品种繁多,为深入开展升麻升降浮沉药性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根据中医临床用药传统,以《中国药典》收载的升麻基原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Cimicifuga dahurica”“Cimicifuga foetida”为检索词,检索1990—2021年在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文献,共检索到国内外文献1075篇,筛除非药典基原品种研究文献后,纳入有效文献156篇,对近30年来《中国药典》基原品种升麻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出传统中药升麻的升降浮沉药性研究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选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升麻基原品种,紧密结合升麻的传统中医功效主治进行药性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对于弘扬中医药特色,进一步揭示升麻升降...  相似文献   

13.
张怡  贺春荣  杨学东  郭丽娜  王伟平 《中草药》2018,49(16):3950-3956
藏锦鸡儿作为藏药始见于公元8世纪的《四部医典》,后被《晶珠本草》和许多汉、藏医药著作收录。不同文献记载的藏锦鸡儿名称、基原等存在较大差异。通过考证相关的文献记载,对藏锦鸡儿的名称、基原植物及其代用品、药用部位等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对相关植物的形态、名称、资源分布及传统用药等进行了总结。现有文献分析表明,虽然在不同文献中藏锦鸡儿涉及10余种豆科植物,但产于青藏高原的鬼箭锦鸡儿与多数经典文献的描述一致,其红色木部心材作为藏锦鸡儿正品使用。昌都锦鸡儿和川青锦鸡儿在一定范围内可作为基原植物使用,而锦鸡儿属中的其他5种植物以及苏木等常用作藏锦鸡儿的代用品。  相似文献   

14.
厚藤Ipomoea pes-caprae为旋花科(Convolvulaceae)番薯属植物,是一种生长于滨海滩涂的海洋植物药,不仅是我国南方沿海民间常用海洋中药和京族习用植物药,同时,也是澳大利亚、墨西哥、泰国、巴西、巴基斯坦等多个热带及亚热带国家的传统药用植物。其资源丰富,应用广泛。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树脂糖苷类、萜类、黄酮类、酚酸类、挥发性成分、甾体类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厚藤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镇痛、抗胶原酶、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活性。深入总结厚藤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该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和产品开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赵千里  王美娟  赵敏  郑宝江 《中草药》2018,49(16):3797-3803
关苍术Atractylodes japonica为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作为药材使用,具有抗菌、抗炎、祛风寒的作用。关苍术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东北地区的道地药材,也是朝鲜民族的传统药材。对关苍术的植物形态、分类、药材性状鉴定、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栽培技术进行简要概述,并对关苍术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合理开发传统中药,可持续利用关苍术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帅岚  邹峥嵘 《中草药》2018,49(14):3425-3431
蜡梅属植物为中国特有,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其根、茎、叶、花蕾和果均可入药,是传统的庭园观赏植物和民间药用植物,具有巨大的开发前景。对近年来蜡梅属植物中黄酮和香豆素类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蜡梅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二甲双胍是一种天然产物的衍生物,也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础药物,其发现源自人们对草药山羊豆及其成分山羊豆碱的长期研究探索。自1957年上市后,二甲双胍历经60年的发展,至今仍作为一线药物在临床被广泛使用,其多种降糖以外的作用也不断被发现并证实。回顾二甲双胍的研发历程,希望能够给予从事相关研究的科学工作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18.
何军伟  杨丽  徐婷婷  钟国跃 《中草药》2020,51(17):4576-4585
夏至草Lagopsis supina是传统中药、藏药和蒙药。从药性理论、功能与主治、配伍与方剂、加工炮制等方面,比较夏至草在中医药、藏医药和蒙医药中的异同,并概括其现代研究与应用,以期为夏至草的临床合理用药、质量控制、资源综合利用及综合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精是一味广泛使用的中药,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衰老、调节免疫、抗肿瘤、降血糖、调血脂、改善记忆力、抗炎、抗菌、抗病毒、调节免疫、抗抑郁、抑制骨质疏松等。黄精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从源头栽培到炮制工艺,鉴别提取方法,再到食品、药物中的运用均有相关专利。对黄精的药理作用及相关专利进行了梳理分析,为黄精的深度开发和有效运用提供参考,进而推动黄精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晖  张改霞  杨成民  隋春  魏建和 《中草药》2018,49(20):4928-4934
柴胡为常用中药材,约从汉朝本草中就出现有关柴胡的记载。由于柴胡属物种较多、种间形态相似,而且历代本草对其形态描述不详,导致今人在判断古代中医临床中所使用的柴胡物种时造成很大的困难。总结分析历代重要本草中有关柴胡的形态和功效描述,综述现代学者对本草中柴胡种的鉴定研究结果,以厘清古代中医学家使用哪些柴胡种入药。在唐朝之前,中医使用的柴胡应为功效相似的一类柴胡属植物,后来逐步过渡到混用伞形科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银州柴胡B.yinchowense、石竹科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var.lanceolata等多种植物,到明清时期才将石竹科银柴胡从柴胡中区分出来,进一步明晰了其功效与柴胡有很大不同。明朝时出现了"北柴胡"的称谓,"南柴胡"的称谓则出现于民国时期。随着柴胡分类研究的深入,"北柴胡"和"南柴胡"逐渐与柴胡属植物柴胡B.chinense、狭叶柴胡一一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