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近期复发再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复发再手术的原因,减少术后复发率.方法 对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近期复发再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随访平均33.1个月(6~75个月),效果优6例,良1例.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近期复发的原因有初次手术摘除髓核不彻底致使髓核碎片残留、椎间盘纤维环突出、瘢痕组织粘连、椎间盘髓核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未解除椎管狭窄、年龄、体重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髓核摘除的适宜量,减少复发率.方法 采用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6例.结果 本组获随访2~3年,切口一期愈合,术后2.5年疗效评定结果:优良305例,差11例,优良率96.5%;复发5例,再手术3例.结论 术前根据CT或MRI片测量、术中测量标本体积的方法,能较彻底的摘除髓核从而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程建华 《颈腰痛杂志》2002,23(3):224-225
目的 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并制定对策。方法 通过对 2 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初次手术未能缓解症状而再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初次手术效果不佳原因有 :(1)定位错误。 (2 )髓核残留过多。 (3)多间隙突出仅手术一个间隙。 (4 )神经根通道减压不彻底。(5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其他疾病等。结论 术前详细理学检查和读片 ,术中认真周到操作是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粘连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经后路行椎板开窗减压粘连松解,髓核摘除术治疗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为下腰椎节段突出,伴有椎管狭窄症,随访3年,根据粘连的原因及术中所见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形态及纤维环破损大小,以及术后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椎间盘突出症严重者,粘连较轻者,术后疗效佳。反之,疗效较差。结论:粘连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与手术彻底及周围粘连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术中尽量注意保护骨性结构的稳定性,避免损伤神经组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髓核摘除的适宜量,减少复发率。方法采用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6例。结果本组获随访2-3年,切口一期愈合,术后2.5年疗效评定结果:优良305例,差11例,优良率96.5%;复发5例,再手术3例。结论术前根据CT或MRI片测量、术中测量标本体积的方法,能较彻底的摘除髓核从而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再手术36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方法对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和术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再手术原因主要为术前漏诊及术前定位错误,椎间盘切除不彻底、对神经根管狭窄认识不足、不注意瘢痕粘连的预防、椎间盘感染及血肿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诊断及定位需准确,髓核切除要干净,并松解神经根,必要时扩大神经根管。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注意事项。方法:对四○一医院1982年12月~1995年12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病人分析中,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首次减压不彻底、髓核未取净是主要原因。再手术取得良好效果,优良率达96%。结论:初次手术前要仔细检查,准确定位,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术中减压充分髓核摘除干净,术后创口引流,直腿抬高锻炼。  相似文献   

8.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了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 ,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 :经临床观察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镜下术后再次手术患者 17例 ,对各个病案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仔细分析。结果 :17例患者需再次手术的原因有 :过于依赖CT等检查、定位错误、术前适应证掌握不当、术中髓核摘除不够、术后限制活动时间不足、疤痕组织的形成、多节段突出处理不当、神经根未彻底松解及影像假象误导等。结论 :为避免再次手术应做到不能过分依赖CT等检查 ,应该进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必须术前有足够大范围的摄片及仔细认真的阅片、严格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术后需避免剧烈活动或搬抬重物、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摘除突出物的取舍应将术前症状体征与术中探查结合起来而决定。  相似文献   

9.
邓宁  岑文广 《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0):924-92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原因及疗效。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35例患者在本院及外院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再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2个月,平均26.8个月。效果优28例,良5例,差2例。结论误诊、漏诊,定位错误,术式选择不当,椎间盘突出髓核残留、漏切,椎管狭窄未彻底减压,节段不稳无预防性内固定,骨赘未切除,止血不彻底、暴露不清导致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伤,椎间隙感染,术后功能锻炼不当等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方法:对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手术原因主要为术前定位失误及漏诊,术中髓核取除不净、侧隐窝狭窄未解除,术后椎管瘢痕粘连、脊椎稳定破坏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诊断及定位需准确,尽量选择对脊柱稳定性破坏小的术式,髓核除要干净,充分松解神经根,必要时扩大神经根管。  相似文献   

11.
应用METRx椎间盘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Li CH  Liu SL  Huang DS  Ding Y  He JM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4):235-237
目的总结应用METRx椎间盘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2月至2002年12月,采用METRx椎间盘镜行髓核摘除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均为单间隙突出,其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41-55岁,平均49岁。突出间隙:L4,5 6例、L5-S1 8例。突出类型:椎间孔突出型6例,椎间孔外侧突出型8例。结果14例随访12—46个月,平均26.5个月。疗效:优10例、良3例、可1例。术后4例遗留感觉障碍,无神经根损伤、椎问盘炎、硬膜囊撕裂、椎间盘突出复发等并发症。结论应用METRx椎间盘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创伤小、神经根减压彻底和术后恢复快,适用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和术中仔细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间隙再突出的病因分析和策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单纯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证实的患者,术后2年内出现原手术间隙髓核再突出的临床资料,为一期手术时减少腰椎间盘手术失败综合症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995~2005年我科收治的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单纯髓核摘除的患者中,术后2年内发生原间隙髓核再突出的6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该患者第1次手术时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其中男41例,女22例。初次手术在我科进行的9例,于外院进行的54例。行椎间盘镜及小开窗手术者21例,半椎板及全椎板手术者42例。单间隙手术者51例,2个间隙及以上者12例。结果17例患者再次手术时仍采用单纯髓核摘除治愈,41例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PLIF),5例患者行经椎间孔髓核摘除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TLIF)。所有病例均于二次手术后治愈。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再突出是一临床常见的难题,不论早期和晚期均有可能发生,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及恰当的手术方式有利于减少再突出的发生,二次手术可获得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破碎型腰椎间盘疝出和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的X线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依术中所见分为两组:破碎型腰椎间盘疝出组和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组,比较两者的X线及MRI表现。结果:72例破碎型椎间盘疝出组有48例椎体骨质增生,21例病变节段椎间盘内低信号,5例出现椎间盘上下终板信号异常,35例病变椎间盘上下椎体信号异常。38例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组有34例椎体骨质增生,32例病变节段椎间盘内出现低信号,12例病变椎间盘上下终板信号异常,12例病变椎间盘上下椎体信号出现异常。采用两组χ2检验,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及MRI中T2加权像对区分破碎型腰椎间盘疝出和退变型腰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价值,从而更好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腰骶神经根损害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如何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方法 我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致腰神经根压迫造成的下腰痛患者共60例,均排除先天异常、结核、肿瘤、外伤.男38例、女22例.年龄23~70岁,平均46岁.16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9例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术;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不同程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腰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或植入椎间融合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 60例患者均予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复查腰椎正侧位片、腰椎屈伸侧位片.结果显示腰椎生理曲度恢复,内固定椎弓根钉及连接杆位置良好,固定节段植骨得到融合.无一例患者发生断钉、断棒及椎间隙变窄改变.疗效评定总体优良率为88%.结论 手术减压的时机选择尽量做到早期手术、积极争取中期、绝对避免晚期,彻底的椎管及背根结的减压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侧后方入路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侧后方入路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和适应证。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18~61岁,平均35.6岁。单节段突出23例:L1,26例、L2,312例、L3,45例,多节段突出4例:L1,2 L4,51例、L2,3 L3,42例、L3,4 L4,5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侧后方入路手术,直接摘除压迫脊髓前方的间盘组织、骨增生组织,如椎间盘不稳,则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3个月,平均29个月。根据Otani等分级方法评定疗效:优13例,良10例,进步4例。结论:侧后方入路手术是一种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良好方法,临床应用时要掌握好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融合器在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定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1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定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结果:21例患者手术后临床疗效评价,优14例,良6例,融合区均骨性愈合,未见假关节形成和根性疼痛复发,椎间高度及复位程度无丢失.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间融合器是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隐性腰椎不稳定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50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神经根管狭窄症,采用扩大式开窗手术。术后随访1~3年,结果优42例,进步7例,优良率87.5%。坐骨神经牵拉试验后出现持续性疼痛是本症与单纯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之处,并强调术后的稳定治疗。作者认为,把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神经根管狭窄症作为一个完整的疾病名称提出,对于提高治愈率和远期疗效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小波变换图像增强技术(WTIE)把X线片上特定部位的椎间盘突出轮廓从周围结构中分离出来,使原X线片上细微或模糊、肉眼不易分辨的椎间盘突出轮廓经过增强处理后,显示出突出椎间盘的形态特点,定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利用WTIE对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病人的脊柱X线片进行处理,获得腰椎间盘突出节段椎管局部的额状面数字图像,根据该图像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定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与CT及手术所见进行对比。结果:腰椎管局部感兴趣区的额状面数字图像定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准确率达88.5%。结论:本方法简便、实用,定位诊断准确率高,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策略。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0月,对86例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椎间孔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28例,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35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TLIF)23例。术前与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3种微创术式均能显著改善患肢放射性疼痛VAS评分。术后优良率都在85%以上。PELD术适于年轻人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MED术适于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miTLIF术适于伴有腰椎退行性失稳或伴有马尾综合征或术后复发的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结论临床上应依据巨大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微创外科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腰骶管其他疾病的漏诊和误诊原因,提出合理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1996年3月至2001年10月1571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发现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并发有腰骶管其他疾病,其中漏诊2例,误诊1例。结果6例患者均以腰椎间盘突出收入院,其中合并神经根脓肿者1例,合并神经鞘瘤者2例,合并骶管囊肿者3例。均经CT和MRI检查得以确诊(1例例外)。6例患者均在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的同时或以后,处理了并发的其他疾病。结论CT及MRI检查是正确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并发腰骶管其他疾病的有力手段;同时处理突出的髓核和并发的其他疾病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