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放射病时出血综合征颇为明显,甚至导致动物死亡,但究竟为什么产生?其诱因至今虽不很清楚,但可归纳为下列三方面:(1)照射后骨髓巨核细胞及血管床血小板质与量的变化;(2)血液凝固系统障碍,尤其是微循环障碍,加重血凝过程的异常;(3)微血管血管壁内皮及各层损伤,致使微血管张力降低,造成渗血或出血。  相似文献   

2.
(1)猕猴放射病的研究昆明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组先后两次对25只恒河猴进行用同种骨髓移植治疗急性放射病的研究结果表明,骨髓移植是治疗急性放射病的有效措施,但防止移植后的免疫反应尚待进一步解决。在对急性放射病的出血机制的研究中(应用了14只恒河猴。6只作对照,8只以450-650伦琴造成急性放射损伤)发现,放射损伤的出血与血小板的减少和血管通透性障碍密切相关,同时发现此时透明质酸酶活性明显降低。在进行放射对心脏机能影响的研究中观察到,心输出量减低,动静脉氧差加大,乳酸含量增加。在给予葡萄糖增加心脏负荷条件下,可见ST段下  相似文献   

3.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影响了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各个环节,其位点C677T基因突变会大大降低酶活性和耐热性,致使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积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通过损伤血管内皮功能造成靶器官的损害,尤其是对具有明显遗传易感性的脑小血管病(CSVD)。CSVD是导致老年人运动与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在脑磁共振成像上以脑白质高信号、腔隙性脑梗死、血管周围间隙扩大、脑微出血及脑萎缩为特征。近年来,一些研究从MTHFR C677T基因型多态性的角度阐明了HHcy与CSVD各个亚型之间的关系及致病机制,从而为未来CSVD的防治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其次为血管畸形、其他系统并发症,导致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综合征,约占急陛脑卒中的10%左右.其病理生理为:(1)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刺激痛觉敏感结构引起头痛,导致颅内压增高加剧头痛,严重者甚至引起脑疝;(2)脑灌注压下降时伴发的冲击作用可能是约50%的患者发生意识障碍;(3)颅底或脑室内血液凝同,血红蛋白及含铁血黄素沉积,可出现脑积水和脑室扩张;(4)血细胞崩解可引起化学性脑膜炎;(5)血液刺激引起下丘脑功能紊乱,如发热、应激性血糖增高等;(6)血液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及组胺刺激血管及脑膜,引起血管痉挛,严重者至脑梗死;(7)动脉瘤破裂出血一般不造成局灶性脑损害,大脑中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常见局灶性脑损害.多在活动中发病,常见临床症状:头痛,脑膜刺激征、不同程度意识障碍.道真县人民医院于2007年1月-2009年2月,采用不等量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胆道出血(hemobilia)系因创伤、结石、感染、肿瘤、血管疾病或其他因素致使肝内、肝外血管与胆道、胆囊相通.血液经胆道入十二指肠.临床表现以周期性胆绞痛、上消化道出血、黄疸三大症状为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急性颅脑损伤后血凝障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血凝障碍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5例急性脑外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分别测定八项血凝指标,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伤后24h内血凝指标检测结果与伤后7d、14d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按伤情轻重以及有无迟发出血进行分组比较,无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脑损伤后血凝障碍主要发生伤后24h内,与脑实质损伤程度及迟发颅内血密切相关。检测结果出现三项以上异常,对预测迟发出血有重要价值;D-dimer血浆水平≥8mg/L时,可作为预后险恶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SLE的病理特征是血清中产生抗核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自身抗体和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组织器官的血管壁上,激活补体系统,产生血管炎,这是导致SLE多组织、多器官损伤的共同免疫病理基础.SLE患者血管病变可导致血栓或出血,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而类固醇激素的大量应用往往加重其高血凝的病理状态,血栓形成,其中以动静脉血栓常见,是心、肺、肾及脑等多脏器严重损伤和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因此改善SLE血栓前状态尤为重要.笔者将近5年来对SLE血瘀证患者血栓前状态及改善对策的临床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牛弘川  王嵘 《北京医学》2010,32(5):372-376
脑动静脉畸形(AVMs)是最普遍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之一。此疾病存在出血性卒中、癫痫和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等危及生命和健康的风险,成人患病率为18/100000.年发病率为1/100000。尽管AVMs不是脑卒中的最常见原因.却是青年人自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ICH)的主要单一性原因.其年出血率为0.5/100000。AVMs不仅是颅内出血死亡的危险因素,也是颅内再出血、癫痫和慢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现就其病理学特点及血管内皮损伤因子的影响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出血是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可由出血性疾病引起,也可能因局部组织损伤所致。出血性疾病的病因主要包括血管因素、血小板因素及凝血功能异常等。因此,出血的原因不同,发病机理也各异。所谓止血药,通常只能作用于止血过程的某些环节而达到止血目的,并无万能的止血药。因此,对止血药的应用应针对出血的原因合理选择药物,切忌滥用。否则不但达不到止血目的,有时反会加重症状。一、临床常用止血药的分类 (一)作用于血管因素的止血药物 1.作用于毛细血管的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安络血及止血敏。糖皮质激素能增加毛细血管的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因而对血管因素所致的出血  相似文献   

10.
<正>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应当分为3个阶段:(1)脑危险期,此期存在VCI的危险因素;(2)围症状期,此期发生脑血管病事件,但尚无智能障碍的症状;(3)症状期,此期有脑血管病事件及相关的智能障碍。此3个阶段相互连续,无截然分界。但是,应当说这是一种理想化的分期,鉴于血管危险因素的高发性,第1期要包括大量的正常人群,临床干预和研究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多把VCI分为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在快速准确地判断高压电损伤后组织损伤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新西兰白兔 1 2只 ,用高压电造成重度损伤模型。伤肢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解剖和组织学观察皮下组织、肌肉组织及血管损伤情况。结果  ( 1 )在不同的时相点下各组织损伤程度不同 ;( 2 )高压电损伤后各种组织的受损范围不同 :血管 >肌肉组织 >皮下组织 ;( 3 )高压电损伤后血管损伤超出创面范围 ,高压电损伤对创面及其邻接区血管损伤因损伤程度不同表现各异。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具有无创的特点 ,可直观快速地显示高压电损伤后皮下组织、肌肉组织及血管的形态学改变 ,准确判断损伤程度 ,其图像变化与肉眼及病理结果的一致性提高这种无创技术在电损伤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31只狗中,开胸结扎心淋巴管,造成淋巴循环障碍动物模型。术后分期处死取材、制片、观察心脏病理变化。证实有(1)心内膜增厚,纤维组织增生;(2)内膜下出血;(3)心肌间质坏死;(4)炎细胞浸润;(5)心内膜心肌脂肪变性及浸润。上述变化与闭塞性心肌病关系密切,并揭示了淋巴循环障碍能够引起心脏机能、代谢等改变。其免疫功能低下与否值得探讨。改良了术式,提出了形成心淋巴循环障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结合血凝酶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血红蛋白(HB)水平的影响.方法:从该院选200例上消化出血病人,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医治出血,观察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血凝酶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和不良症状.结果:观察组各指标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泮托拉唑结合血凝酶能有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改善胃PH值和HB水平,降低用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生成素与急性放射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核系造血功能障碍是导致急性放射病患者出血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是巨核系造血的主要刺激因子,可促进照射后巨核系造血功能恢复,升高外周血小板数。在照射后早期应用TPO对急性放射病出血并发症的防治起到关键的作用。研究表明,TPO可能具有更强促进造血恢复的作用,本文就TPO治疗急性放射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放射病是由电离放射(如 X-射线、镭锭、放射原素等)对生物体进行体内或体外照射所引起的疾病。关于在放射病时口腔牙周组织的损伤,以往曾有一些报导,主要来自日本广岛长畸原子弹受害者的观察,看到在出现全身放射病症状的同时,口腔各组织也发生明显变化:如放射性口炎、放射龋、边缘性龈炎、牙齿松动等现象。近年来也曾有人通过动物实验同样观察到以上各种改变,这表明了口腔各组织对放射线具有高度敏感性。因此了解电离放射  相似文献   

16.
三、怎样处理合并损伤?(一)血管损伤治疗血管损伤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对伤口有动脉性出血,伤肢有血循环障碍的开放性骨折,不管伤口大小,污染轻重,都应彻底清创后及时手术探查。1.血管受压和痉挛骨折移位与软组织撕裂常使血管受压与被牵张,清创后应尽快复位,去除受压与牵张因素,局部用普鲁卡因或罂粟硷或温热盐水外敷,以解除痉挛。  相似文献   

17.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血管内血栓形成有3个条件:(1)血流淤滞;(2)血管内膜损伤;(3)高度凝血状态,总称为Virchow’S三原则。任何内科疾病如果存在上述危险因素中部分或全部,就有形成深静脉血栓及肺  相似文献   

18.
凝血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咯血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者。出血机制主要由于病理因素损伤支气管粘膜或病灶处毛细血管,使其通透性增高或粘膜下血管破裂所致[1],是呼吸内科临床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治疗一般采用静脉输入止血药物。我们应用喷射式雾化器凝血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咯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尿毒症患者常伴有血液系统的症状,出血症状是较多见的,并且易导致死亡。出血因素比较复杂,可由于血小板数减少,凝血机制障碍以及血管内皮损害,但血小板功能异常是主要原因。本文仅就尿毒症患者的某些血小板功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总结自发性颅内出血(SIH)合并应激性溃疡(AGML)的发病率,探讨其发生机理,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总结影响其合并应激性溃疡的因素.方法对均经头颅CT证实的SIH患者92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92例SIH患者并发AGML的患者共18例,占总人数19.6%,且与下列因素有关:(1)出血破入脑室;(2)中线结构移位;(3)出血量≥15ml;(4)发病初期即出现意识障碍;(5)发病早期血糖水平增高;(6)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7)病程中出现中枢性高热;(8)发病早期有血清酶升高;(9)出血部位较深的.结论 SIH并发AGML发病率为19.6%,以上9种为SIH易并发AGML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