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无/慢复流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行直接PCI术并且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的STEMI患者296例,根据替罗非班的用药时机分为术前用药组和术中用药组。分析两组术前与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流情况,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及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前用药组PCI术前及术后IRA前向血流达到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3级比例均高于术中用药组,分别为(74.7% vs 47.2%、98.9% vs 93.2%,P<0.05)。术前用药组PCI术后LVEF高于术中用药组(58.31±5.35)% vs (52.93±6.01)% (P<0.05)。两组术后住院期间MACE、出血及严重的血小板减低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可以减少无复流及慢复流发生率,保护心脏功能;此外,术前应用替罗非班不增加STEMI患者PCI术后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炎症反应、血管造影和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将123例STEMI行PCI患者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58)。观察组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未应用替罗非班。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3 d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2组患者术后TIMI 3级血流恢复率、校正TIMI帧数及术后90 min的ST段回落高于75%、30 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和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对MACE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治疗3 d后,观察组hs-CRP、IL-6、PC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 3级血流恢复率较高,校正TIMI帧数较低,术后90 min ST段回落高于75%的发生率较高,30 d的MACE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MACE组患者糖尿病患病率、Killip心功能分级和血肌酐高于非MACE组,收缩压低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心功能分级、收缩压和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是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减轻急诊STEMI行PCI患者术后炎症反应,改善血管造影和临床结果,且是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狄红彦  陈欣  卢成志  徐建强 《新医学》2012,43(10):722-725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对接受急诊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接受急诊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支架植入前行血栓抽吸后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A组,53例)与常规PCI后静脉应用替罗非班(B组,36例)两组的冠状动脉造影、UCG及心电图结果.结果:两组PCI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TIMI 3级血流、UCG所示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LVEF、术前及术后1h心电图所示的总ST段回落≥50%比率、梗死相关血管(IRA)无复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STEMI明显血栓负荷的患者,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后PCI术的治疗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不同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符合入选条件的412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n=195)和常规组(n=217),两组患者均根据指南和实际情况进行急诊PCI、补救PCI、易化PCI、溶栓后PCI和单纯PCI.所有患者均进行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和校正的TIMI帧数(cTFC)计算及比较.结果 虽然术前两组患者各种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替罗非班组cTFC术后即刻明显小于常规组(P<0.05),尤其是在急诊PCI时,替罗非班组cTFC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介入治疗STEMI可以有效改善梗死心肌区微循环,提示替罗非班治疗STEMI安全、有效,尤其是对急诊PCI获益更大,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出现无复流时,冠脉内推注血小板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和硝普钠的疗效.方法 替罗非班组为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STE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的患者54例;以同期急性STE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硝普钠患者(硝普钠组)52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注射药物后冠状动脉造影图像,测定PCI时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计算校正TIMI计帧数(cTFC),观察术后30 d心绞痛、主要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替罗非班组TIMI 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硝普纳组(62.96% vs 42.31%,P<0.05);替罗非班组cTFC明显少于硝普钠组[(38.6±7.2)vs(49.4±9.5),P<0.01];替罗非班组术后30 d心绞痛发生率(5.56% vs 21.15%,P<0.05)、MACE的发生率(7.41% vs 23.08%,P<0.05)低于硝普钠组,LVEF高于硝普钠组[(58.2±6.3)% vs (50.4±9.7)%,P<0.05].结论 对于急诊PCI治疗术中出现无复流,应用替罗非班优于硝普钠,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增加STE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减少术后心绞痛及MACE的发生率,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郭来敬  唐强  胡大一 《临床荟萃》2006,21(23):1697-1700
目的评价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国产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再灌注的影响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4年3月至2006年6月,急诊入院STEMI患者68例,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 PCI)37例,对照组(直接PCI)31例;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在临床试验中用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再灌注的标准(TIMI)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死亡、新近心肌梗死和顽固缺血状态)、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药物不良反应(出血、血小板减少)。结果试验组于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使PCI前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流分级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PCI术后两组患者TIMI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灌注心律失常低于对照组(5.4%vs 22.6%),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5.4%vs1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LVEF高于对照组[(58.2±6.0)%vs(50.4±10.6)%,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包括大量出血和颅内出血等),出血事件发生率试验组较对照组有增多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vs 3.2%,P>0.05)。结论Ⅱb/Ⅲa受体抑制剂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血流,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是STEMI患者急诊PCI安全和有效的再灌注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及梗死区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将114例发病<12小时急诊行PCI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每组57例.早期组入急诊室PCI前即开始应用替罗非班,晚期组在PCI开始时应用替罗非班,替罗非班用法为10 μg/kg 静脉推注,继以0.15 μg·kg-1·min-1维持至PCI后36小时.观察两组PCI前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及梗死区心肌灌注(TMP)分级、PCI后90天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术后出血发生情况.结果:早期组PCI前TIMI 3级及TMP 3级的获得率分别为31.6%、33.3%,晚期组分别为 12.3%、14.0%;PCI后早期组分别为96.5%、75.4%,晚期组分别为 94.7%、57.9%,两组PCI前TIMI 3级、TMP 3级及PCI后TMP 3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90天早期组3例发生MACE,占5.3%;晚期组9例发生MACE,占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EMI急诊行PCI的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及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8.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金兴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049-3050
目的:分析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TIMI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入院STEMI患者96例,分为试验组(盐酸替罗非班+PCI)54例和对照组(直接PCI)42例,收集所有病例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结果:试验组于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使PCI前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提高,试验组达1级血流者比例高于对照组(37%比9.5%,P〈0.05),对照组完全闭塞者比例明显高于试验组(38.1%比7.4%,P〈0.01)。结论: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重组尿激酶原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 入 ( PCI )术 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医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行急诊 PCI 术的 64 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2 例。 对照组患者于 PCI 术中给予基本药物、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患者于 PCI 术中给予基本药物治疗、替罗非班及重组人尿激酶原。 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 [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 LVEDd )、左 心 室 收 缩 末 内 径 ( LVESd )、左 心 室 射 血 分 数 ( LVEF ) ] 、心 肌 酶 指 标 [ 肌 酸 激 酶 同 工 酶 ( CK-MB ),肌 钙 蛋白( cTnI ) ] 、靶血管心肌梗死溶栓( TIMI )血流、心肌灌注分级( TMPG )情况、术后 3 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 )发生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后 LVEF 高于对照组( P<0.05 );术后两组 LVEDd 、 LVESd 指标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术后 TIMI 、 TMPG 分级均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 期 间 观 察组 MACE 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急诊 PCI 术采用替罗非班联合重组尿激酶原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使用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程度,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半负荷量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心肌生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是否应用替罗非班分为治疗组(应用替罗非班,108例)与对照组(未应用替罗非班110例)。分别在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48 h对患者的肌钙蛋白、肌酸激酶、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NT-pro BNP)水平进行测定,并对两组患者在发病24 h内及术后60 d的心功能指标进行评估。观察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术后90 d内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48 h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肌钙蛋白、肌酸激酶、NT-pro-BNP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对照组在手术后48 h各指标水平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组发病24 h内及术后60 d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均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生MACE5例(4.65%),出血并发症2例(1.85%),对照组发生MACE12例(10.91%),出血并发症1例(0.91%),治疗组MACE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半负荷量替罗非班可有效降低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生化标志物水平,并能改善短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5):2800-2802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联合盐酸替罗非班对心功能及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直接PCI治疗的86例STEMI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PCI治疗,观察组联合PCI和盐酸替罗非班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5w心功能,术前、术后1、5w BNP,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5w心功能指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5w较术后1w相比,LVEDD和LVEF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5w较对照组相比,血浆BNP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术后5w较术前及术后1w相比血浆BNP水平较低;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0%和25.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直接PCI后联合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EMI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及血浆BNP水平,且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急性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中常规抗凝抗血小板基础上加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评价替罗非班对术后回复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 2007 年1 月至2009 年1 月,共110 例接受急诊直接PCI 治疗的初发急性STEMI 患者.PCI 术后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56 例)和对照组(54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以及术后两组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两组间一般情况、基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分布情况以及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成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术后IRA 的TIMI 3 级血流获得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替罗非班组的校正TIMI 计帧数(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30.24 ±8.32) 帧vs.(37.72 ±17.68)帧,P <0.05],而TIMI 心肌灌注(TMPG)分级获得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2% vs.77.8%,P <0.05),90 min ST 段抬高总回落百分比(smSTR%)快于对照组[(73 ±15)% vs.(61 ±2)%,P <0.05],术后替罗非班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51.30 ±6.63)% vs.(48.02 ±9.98)%,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结论 急性STEMI 患者急诊PCI 治疗中早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常规剂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ES)患者在院前急救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连续的7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院前急救中给予替罗非班,后者常规治疗,两组入院以后即刻行PCI术,比较两组PCI术后即刻罪犯血管(CV)的TIM I血流分级,术后6、12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变以及术后30 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和需要输血的比例.结果:术后即刻治疗组和对照组CV的TIMI血流分级、CK-MB值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两组间术后30d的MACE发生率以及术后出血、输血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S患者院前急救中使用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经冠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月于我院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行梗死相关动脉PCI治疗,实验组于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后行梗死相关动脉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10 d LVEF、BNP水平,两组冠脉慢血流发生率、术后2 h ST段50%回落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病变血管TIMI血流分级、术后10 d LVEF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BNP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冠脉慢血流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术后2 h ST段50%回落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后行梗死相关动脉PCI治疗可明显改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ST段回落情况及心肌功能,缩小心肌坏死范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病程中常规治疗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对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与围PCI术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2005—2006年间15例在急诊或择期PCI术前具有形成血栓的高危因素或PCI术时发现慢血流现象或血栓的ACS患者,在术前、术中或术后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按推荐剂量经外周静脉或冠脉内直接注入药物,观察15~20min后相关血管的血栓征象、血栓负荷、TIMI分级情况、术后MACE及出血并发症等。结果:15例ACS患者,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44~75岁,起病时间在数小时至数天。全部患者术中即刻造影均未见有明显的新发血栓形成,原有新鲜血栓消失,肇事血管前向血流由TIMI0~2级恢复至TIMI3级。术后14例患者术后一般情况稳定,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住院期间未发生MACE与出血并发症,但有1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因心源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对ACS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存有靶血管高危因素存在(如慢血流、血栓等征象)的患者,经冠脉或外周静脉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有助于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水平,减少围手术期血栓并发症所致的MACE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中高危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PAR)和临床结果的影响,从而评价其在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入院行PCI的中高危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组(47例)和早期未应用替罗非班组(53例).早期应用组在PCI术前至少4h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早期未应用组术前不使用替罗非班,术后可据临床情况使用,因此它包括PCI术后即刻应用替罗非班(32例)和PCI术后未应用(21例)两个亚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索.观察两组PAR、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出血事件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未用药相比,应用替罗非班12h后PAR明显下降(P<0.01);与早期未应用替罗非班组的两亚组相比,早期应用组术前靶血管的TIMI血流3级的获得率明显较高(83.0% vs.60.0% vs.61.5%;P=0.045);术后靶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出血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安全、有效地抑制PCI患者血小板聚集并改善PCI术前TIMI血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联合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26例,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6例。试验组于术前给予替罗非班并维持36h,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照组单纯植入金属裸支架。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前后TIMI血流分级,住院期间和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并发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前TIMI血流、住院期间MACE和LVEF相似(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术后TIMI3级血流比例较高,6个月MACE发生率较低(其中主要是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减少),同时LVEF较高和NYHAI级比例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血并发症较多见(P〈0.05),但主要为不明显出血(P〈0.05);两组均无重度出血和血小板减少。试验组无支架血栓形成发生。结论替罗非班联合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能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功能,降低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并不增加严重出血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不同顺序应用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影响。方法 97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被计算机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后行血栓抽吸)和对照组(48例,先行血栓抽吸再行冠脉内替罗非班注射),支架植入术后分析两组发生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另外比较患者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MACE)及住院期间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慢血流和无复流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出院期间出血事件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先行血栓抽吸再行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相比,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后再行血栓抽吸,在预防急诊PCI术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9.
陈然  杨涛 《医学临床研究》2013,(12):2411-2413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冠脉)内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62例,随机分为冠脉内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血小板膜蛋白Ⅱb/IlIa(GPⅡb/ll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组(治疗组,32例)和常规PCI联合静脉内注射大剂量替罗非班组(对照组,30例),评估两组PCI前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术后出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显著减少,6个月MAcE、围术期出血发生率明显下降,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脉内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及静脉内小剂量注射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改善患者预后,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血栓负荷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DiverCE导管血栓抽吸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栓负荷病变的疗效。方法32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血栓负荷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组24例、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8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手术前后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变化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低于标准PCI组(P<0.05),术后即刻TIMI血流改善率高于标准PCI组,而且无致命性出血并发症。结论DiverCE导管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栓负荷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