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2 毫秒
1.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挖掘巴西人参核心药效,结合动物实验验证其抗疲劳作用。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方法收集巴西人参的化学成分,运用Discovery studio软件筛选类药性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类药性成分预测分析关键靶点,并对预测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分析,采用Cytoscape 3.6.1软件中的MCODE插件筛选出PPI网络中的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巴西人参高、低剂量组,各组小鼠给药15天后进行转棒实验及负重游泳实验,检测小鼠血清乳酸、肝糖原含量,考察各组小鼠抗疲劳能力。结果 网络药理学结果提示巴西人参主要有调节甾体类激素以及物质代谢的作用;巴西人参高剂量组能够显著延长小鼠的转棒疲劳时间以及力竭游泳时间(P < 0.05或P < 0.01);巴西人参高、低剂量组均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乳酸堆积、增加肝糖原的含量(P < 0.05或P < 0.01)。结论 巴西人参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其核心功效可能为抗疲劳以及增强性功能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巴西人参具有良好抗疲劳效果,其机制可能为促进机体内乳酸的转化,增加体内储能物质即肝糖原的储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五味子根、茎、叶、果多糖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五味子根多糖组、茎多糖组、叶多糖组及果多糖组,分别给予蒸馏水及总糖含量为35 mg·kg-1的根、茎、叶及果粗多糖灌胃,30 min后,除空白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他组均皮下注射300 mg·kg-1D-半乳糖,每日1次,持续6周。通过转棒实验、前肢握力实验和负重游泳实验评价抗疲劳能力;通过化学比色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尿素氮(BUN)、乳酸(LD)、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活性氧(ROS)等疲劳和氧化相关指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骨骼肌细胞中促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抗凋亡蛋白Bcl-2及活化型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疲劳转棒实验中,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转棒停留时间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根、茎及果多糖组小鼠转棒时间均显著增加(P<0.01);前肢握力实验,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前肢握力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根、茎、叶及果多糖组小鼠前肢握力显著增加(P<0.01);负重游泳实验,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显著缩短(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根、茎、叶及果多糖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1);生化试剂盒检测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BUN、LD含量及LDH、CK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根、茎及果多糖组小鼠BUN含量及LDH活性明显下降(P<0.05,P<0.01),五味子根、茎、叶及果多糖组小鼠LD含量及CK活性明显下降(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SOD、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1),MDA、ROS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根、茎及果多糖组小鼠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ROS含量显著下降(P<0.01);根、茎多糖组小鼠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骨骼肌细胞中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味子根、茎多糖组小鼠骨骼肌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1)。结论 五味子根、茎、叶及果多糖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具有抗疲劳作用。上述作用可能与其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骨骼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对东紫苏(Elsholtzia bodinieri Vant)进行成分分析,明确东紫苏提取物(EBE)对大鼠抗疲劳和抗氧化的作用机理。方法 经利用GC-MS法对东紫苏提取物进行分析。东紫苏提取物对DPPH清除率检测抗氧化能力。24只SD大鼠分成对照空白、对照给药、运动空白、运动给药,共4组,经灌胃给予东紫苏提取物7天后,分别测定负重游泳时间,检测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乳酸(lactic acid,LAC)、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PK)、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以及骨骼肌中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和磷酸肌酸(phosphocreatine,PC)。结果 东紫苏提取物对DPPH清除率显著性提升,实验期间大鼠体重无明显变化,给药组负重游泳时间明显延长,BUN含量略有减少,LAC和CK明显减少。同时,运动给药组骨骼肌中的ATP含量无明显差异,PC含量略高于运动对照组。结论 东紫苏提取物可以增加大鼠运动耐力,具有抗疲劳和抗氧化作用,本研究为东紫苏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8周龄骨骼肌特异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功能缺失小鼠(MKR小鼠)32只,雌雄各半,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1%链脲佐菌素(STZ)连续腹腔注射5 d;血糖稳定后,每天将小鼠放入铺满冰袋的喂养笼,使其在冰上活动1 h,持续4周。将空腹血糖值≥11.1 mmol·L-1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桂枝五物汤原方剂量组(30 g·kg-1·d-1)、黄芪桂枝五物汤方剂学剂量组(6.25 g·kg-1·d-1)、阳性药物(甲钴胺)组(0.17 mg·kg-1·d-1)。另设同龄MKR鼠8只作为空白组;FVB鼠8只作为正常组。各组灌胃药物4周后,测定小鼠空腹血糖(FBG)的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透射电镜对坐骨神经组织形态进行观察,免疫组化法、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坐骨神经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JNK、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与肌醇需求激酶1α蛋白(IRE1α)的表达变化。结果 小鼠行为学与功能学检测显示,与正常组和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缩足舔足、甩尾时间显著缩短(P<0.01),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桂枝五物汤处理后,能够明显改善小鼠行为学与功能学检测指标(P<0.05,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和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JNK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桂枝五物汤处理后,JNK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但给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和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坐骨神经IRE1α、p-JNK蛋白表达有不同程度的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桂枝五物汤可以相应下调模型小鼠坐骨神经IRE1α、p-JNK蛋白表达含量(P<0.05,P<0.01);原方剂量组与教材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改善坐骨神经功能、减轻坐骨神经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黄芪桂枝五物汤抑制坐骨神经的内质网应激反应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优选长牡蛎肉的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三酶复合水解工艺,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其水解物的抗疲劳效果。方法 以水解度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选长牡蛎肉三酶复合水解的最佳工艺;水解物用昆明种小鼠试验,观察负重游泳时间、耐缺氧能力,测定抗疲劳相关生化指标,根据实验结果判断抗疲劳效果。结果 影响长牡蛎肉水解效果的主要因素是酶用量(P<0.05;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最佳条件分别为:pH 7.0、6.5、7.0;温度55、55、50 ℃;料水比1∶4、1∶4、1∶8;酶用量4 000、4 000、12 000 U·g-1;时间3、3、5 h。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结果表明,水解物主要成分相对分子质量(Mr300~1 000。与对照组相比,长牡蛎肉水解物高剂量组小鼠耐缺氧能力明显升高(P<0.01、运动后血乳酸及血清尿素氮含量明显降低(P<0.01、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明显升高(P<0.01,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糖原含量明显升高(P<0.01、负重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1、红细胞(HbSOD活力明显升高(P<0.01。结论 长牡蛎肉三酶复合水解物经动物实验证明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母婴分离(MS)联合慢性束缚应激(RS)致抑郁小鼠的证候属性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仔鼠出生第0天(PD0)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PD21后剔除雌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温阳组、解郁组、温阳解郁组、氟西汀组,采用MS+RS建立二次打击模型,每组15只。采用糖水、悬尾及旷场实验评估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酮(CORT)含量;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各组小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小鼠海马5-羟色胺(5-HT)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基因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各组小鼠海马5-HT系统及HPA轴蛋白表达水平;全自动蛋白表达分析系统(Simple Wes)检测各组小鼠海马BDNF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抑郁样行为,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可显著缓解。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浆CORT及ACTH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组小鼠血浆CORT及ACTH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达方面,模型组海马神经递质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组小鼠海马神经递质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5-HT能神经受到抑制、HPA轴异常激活,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可调控5-HT能神经及HPA轴的异常状态。与空白组比较,海马组织BDNF、TrkB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郁、温阳解郁方及氟西汀组小鼠海马BDNF、Trk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二次打击致抑郁小鼠的证候属性可能是阳虚肝郁型,温阳解郁方可能通过调节5-HT神经系统及HPA轴介导的BDNF信号通路,增加海马神经递质含量,进而缓解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筛选出知母对氢溴酸东莨菪碱致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的有效部位,观察知母的有效部位对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和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etyl cholinesterase ,AChE)活性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老年痴呆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96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石油醚层组,乙酸乙酯层组,正丁醇层组,水层组,总提物组,吡拉西坦组,模型组,空白组。空白组与模型组小鼠给予蒸馏水灌胃,其余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每天1次,连续21 天。第16 天到21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行为学测试开始前30min,氢溴酸东莨菪碱腹腔注射诱发小鼠记忆障碍建立模型。行为学测试结束后,采集血清,海马和脑皮质标本,检测各组各样本中的相关指标。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及相关检测指标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在定位航行实验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在空间探索实验的目标象限游泳时间显著减少(P<0.01),穿越平台的次数显著减少(P<0.05),SOD活性降低(P<0.01)和MDA含量升高(P<0.01),脑皮质和海马区的AChE活性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正丁醇层能显著缩短定位航行实验中小鼠的逃避潜伏期(P<0.01),明显延长空间探索实验中小鼠在目标象限的游泳时间(P<0.05),显著增加小鼠穿越平台的次数(P<0.05);提高血清中SOD活性(P<0.05),降低MDA含量(P<0.01),降低前额皮质和海马区AChE活性(P<0.05,P<0.01)。通过HPLC-ELSD测定出知母正丁醇部位主要化合物为知母皂苷BⅡ、知母皂苷BⅢ、知母皂苷Ⅰ、知母皂苷AⅡ。结论 知母正丁醇层能明显改善氢溴酸东莨菪碱致痴呆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为知母抗老年痴呆的主要有效部位,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抑制AChE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汤通过脂联素受体1(Adipor1)/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对运动性疲劳(EIF)小鼠骨骼肌中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中益气汤低、中、高剂量组、维生素C组。空白组不施加任何干预,其余组通过力竭游泳建立EIF模型。力竭游泳前1 h,空白组、模型组灌服0.2 mL蒸馏水,补中益气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4.1、8.2、16.4 g·kg-1的补中益气汤,维生素C组灌胃0.04 g·kg-1剂量维生素C,持续6周。实验6周后,计算小鼠体质量增长率、脏器指数、力竭游泳时间;酶比色法检测小鼠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乳酸(LD)的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骨骼肌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TEM)观察骨骼肌组织超微结构;微板法检测血清中游离脂肪酸(NEFA)、甘油三酯(TG)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骨骼肌中Adipor1、磷酸化(p)-AMPK/AMPK、PGC-1α和己糖激酶2(HK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增长率、胸腺指数降低,血清中BUN、CK、LD、LDH水平升高(P<0.01),NEFA、TG含量下降(P<0.01),骨骼肌组织Adipor1、p-AMPK/AMPK、PGC-1α、HK2蛋白表达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中益气汤高剂量组体质量增长率、胸腺指数、力竭游泳时间显著升高(P<0.01),BUN、CK、LD、LDH显著下降(P<0.01),NEFA、TG显著升高(P<0.01),骨骼肌组织Adipor1、p-AMPK/AMPK、PGC-1α、HK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维生素C组胸腺指数、力竭游泳时间明显提高,BUN、CK、LD明显下降(P<0.05,P<0.01),NEFA、TG显著升高(P<0.01),骨骼肌组织Adipor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补中益气汤能够延缓EIF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调节Adipor1/AMPK/PGC-1α信号通路,提高骨骼肌对脂肪的利用率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淫羊藿多糖对运动性疲劳小鼠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游泳训练筛选后的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维生素C组和淫羊藿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各组通过负重游泳训练建立运动性疲劳模型。负重游泳2周后,淫羊藿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00、200、400 mg?kg-1淫羊藿多糖灌胃,维生素C组给予200 mg?kg-1维生素C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2周。实验结束后,纪录各组小鼠体质量、末次力竭游泳时间;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尿素氮(BUN)、乳酸(LA)、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骨骼肌中肌糖原(MG)、肝脏中肝糖原(HG)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肌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肌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磷酸化(p)-p38 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核转录因子-κB(NF-κB)、p-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IF)检测各组小鼠骨骼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下降、游泳力竭时间降低(P<0.01),血清中疲劳代谢产物LA、LDH、BUN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MG、HG、SOD、GSH-Px水平下降(P<0.01),骨骼肌组织p-p38 MAPK、ERK1/2、p-NF-κB、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淫羊藿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和维生素C组小鼠体质量、游泳力竭时间增加(P<0.05,P<0.01),LA、LDH、BUN、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P<0.01),MG、HG、SOD、GSH-Px水平升高(P<0.05,P<0.01),骨骼肌组织p-p38 MAPK、ERK、p-NF-κB、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结论 淫羊藿多糖可通过抑制p38 MARK/NF-κB信号通路,从而减少代谢产物的堆积、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加机体糖原含量、减轻骨骼肌炎症,起到缓解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芪术抗癌方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联合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癌模型小鼠肝脏及人肝癌Huh7细胞中糖异生酶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1(PCK1)的调控作用,探讨其调节肝癌细胞代谢重编程并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DEN联合CCl4腹腔注射构建肝癌小鼠模型,设置正常组、模型组、芪术抗癌方组,每天予以芪术抗癌方(3.51 g·kg-1)或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干预8周后收集血清及肝脏样本。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和甲胎蛋白(AFP)评估各组小鼠肝功能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细胞实验将Huh7细胞分为空白组、芪术抗癌方低、中、高剂量组和(或)PCK1抑制剂(盐酸SKF-34288)组、索拉非尼组,给予对应含药血清和药物处理。采用细胞增殖活性检测(CCK-8)法、集落形成实验、Edu荧光标记检测、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检测、细胞周期流式检测评估各组Huh7细胞增殖能力、能量代谢变化情况及对Huh7细胞周期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用于检测PCK1、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1A(p2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芪术抗癌方组小鼠肝癌组织中细胞异型、坏死、胶原纤维沉积等病理改变有所减轻,肝脏肿瘤数量显著减少(P<0.01),血清ALT、AST、γ-GT和AFP水平显著降低(P<0.01)。细胞水平上,与空白组比较,芪术抗癌方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和索拉非尼组均可显著降低Huh7细胞存活率(P<0.01),显著减少Edu标记的阳性细胞数(P<0.01),显著抑制其克隆增殖能力(P<0.01);芪术抗癌方组还可降低细胞内ATP含量(P<0.05),增加细胞周期G0/G1期分布比例(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和空白组比较,芪术抗癌方组小鼠肝癌组织及Huh7细胞的PCK1、p2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p-Akt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空白组比较,盐酸SKF-34288组Huh7细胞ATP含量、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但Edu阳性细胞率、G0/G1期分布比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盐酸SKF-34288组比较,芪术抗癌方联合盐酸SKF-34288组可明显降低Huh7细胞的ATP含量、细胞存活率及Edu阳性细胞率(P<0.05),增加G0/G1期分布比例(P<0.05)。结论 芪术抗癌方可能通过激活PCK1诱导肝癌细胞代谢重编程促进Akt/p21介导的抑癌作用,从而发挥抗肝癌增殖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升阳益胃汤抗疲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升阳益胃汤抗疲劳的实验研究,来评价“消补兼施“法在抗疲劳中的作用,为抗疲劳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90只(经游泳能力初筛),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升阳益胃汤组及阳性对照组(螺旋藻)。采用小鼠游泳制备疲劳模型的方法,连续灌胃给药15d,20g小鼠灌胃量0.4mL。分别观察各组对小鼠负重游泳运动时间、小鼠游泳运动10min后和游泳运动后休息15min血乳酸变化值、血清尿素氮、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影响。结果:升阳益胃汤能显著提高小鼠的运动耐力,延长小鼠的游泳运动时间;能显著降低小鼠游泳运动10min后血乳酸升高值,减少血清尿素氮的产生,但对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无影响。结论:升阳益胃汤具有抗疲劳功效,且在应用15d时能对小鼠发挥其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靳志东  李科  李爱平  秦雪梅  刘月涛 《中草药》2019,50(18):4495-4501
黄芪建中汤出自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全方由黄芪、白芍、桂枝、甘草、生姜、大枣、饴糖7味中药组成。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等疾病。通过回顾近年来黄芪建中汤及其组方单味药的研究文献,对黄芪建中汤及其组方中单味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体内代谢途径、代谢反应和代谢产物进行综述,为黄芪建中汤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对脾气虚证肺癌转移小鼠TIMP1基因转录的影响。方法:用苦寒泻下法建立脾气虚证Lewis肺癌转移小鼠模型,药物治疗组小鼠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处理,用药15天后,眼球取血,脱颈椎处死小鼠,无菌剥取瘤块,取肺及肿瘤组织。检测血清木糖及胃泌素水平,计算抗转移率,采用RT-PCR方法检测TIMP1-mRNA转录水平。结果:黄芪建中汤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抑制转移灶,上调TIMP1-mRNA的转录水平,以高剂量组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建中汤上调TIMP1-mRNA的转录,可能是其抑制肿瘤转移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4.
罗汉果皂苷抗疲劳及耐缺氧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考察罗汉果皂苷的抗疲劳、耐缺氧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红景天胶囊570 mg· kg-1),罗汉果皂苷高剂量( 300 mg· kg-1),中剂量(150 mg·kg-1)及低剂量组(75 mg·kg-1).连续灌胃给药21 d后采用力竭游泳实验和常压耐缺氧实验,考察罗汉果皂苷对小鼠的抗疲劳和耐缺氧能力的影响,并测定服用罗汉果皂苷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变化,及运动后血尿素氮、血乳酸含量和乳酸脱氢酶活力的变化.结果:罗汉果皂苷显著延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P<0.05),150,75 mg·kg-1组小鼠耐缺氧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5).服用罗汉果皂苷后,小鼠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均显著增加(P <0.001),运动后血尿素氮和乳酸生成显著减少(P <0.001),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增强(P<0.05).结论:罗汉果皂苷能显著增强小鼠的抗疲劳和耐缺氧能力,其作用可能与增加机体糖原储备和加速乳酸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 DCM)模型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转基因2型糖尿病小鼠(MKR鼠)为实验对象,通过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腹腔注射+持续高脂喂饲建立DCM模型,分为模型组、中药组、阳性药物组,另设C57小鼠为空白对照组。中药组给予左归降糖舒心方14.27 g生药/(kg·天)灌胃,阳性药物组给予二甲双胍250 mg/(kg·天)+依那普利4.5 mg/(kg·天)灌胃,连续给药4周。采用电化学法血糖仪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小鼠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 LDH)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I型胶原蛋白(Collagen-I)、III型胶原蛋白(Collagen-III)、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 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 Bcl-2)的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模型组FBG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经左归降糖舒心方干预后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阳性药物组的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明显改善,Collagen-I、Collagen-III蛋白表达减弱(P<0.01),血清cTnI、LDH水平明显降低(P<0.01),细胞凋亡阳性表达减弱(P<0.01),Bax、Caspase-9表达减弱(P<0.01),Bcl-2表达增强(P<0.01)。中药组下调Collagen-I和Collagen-III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下调Bax和Caspase-9表达等作用弱于阳性药物组(P<0.01),但上调Bcl-2表达的作用强于阳性药物组(P<0.01)。结论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的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糖、改善心肌纤维化、抑制促凋亡因子Bax和Caspase-9表达、促进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结肠癌HCT116细胞健脾消癌方的条件培养液对HUVEC细胞管腔形成的影响,从PI3K/Akt生物轴调控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HCT116细胞,细胞设3组:对照组,健脾消癌方组(加入15%健脾消癌方含药血清)及人参皂苷Rg3组;制备HCT116细胞健脾消癌方条件培养液(分组及制备方法见实验方法),用条件培养液干预HUVEC(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Matrigel基质胶法检测HCT116细胞健脾消癌方条件培养液对HUVEC小管形成的影响。随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CT116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p-Akt、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蛋白表达。最后在结肠癌HCT116荷瘤小鼠中验证健脾消癌方对肿瘤生长速度的影响,并经瘤组织VEGF蛋白表达、CD3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内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模型组HUVEC细胞管腔形成较空白血清组显著增加(P<0.05);健脾消癌方组及人参皂苷Rg3组较模型组HUVEC细胞管腔形成显著减少(P<0.01)。p-Akt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模型组高于空白血清组(P<0.05),健脾消癌方组及人参皂苷Rg3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I3K、Akt蛋白表达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荷瘤小鼠肿瘤体积显著性增大,瘤组织内VEGF表达、CD31阳性面积显著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消癌方组及人参皂苷Rg3组荷瘤小鼠肿瘤体积显著减小,瘤组织内VEGF表达、CD31阳性面积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消癌方可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和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生物轴调控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复方阿胶浆对运动小鼠抗疲劳能力的影响。方法: BALB/C 纯系雄性小鼠 60只随机分对照组、人参水提液组(10 g·kg-1)、复方阿胶浆低、中、高剂量组(7.5,15,30 g·kg-1)5组,灌胃30 d后,通过负重游泳实验,测定血乳酸(LA)、肝糖元、血红蛋白(Hb)、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尿素氮(BUN)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复方阿胶浆低、中、高剂量组血LA、MDA的含量明显降低,血红蛋白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中、高剂量组肝糖元、BUN的含量显著增加,CK的含量显著降低,GSH-Px的活性明显增强(P<0.05);中剂量组LDH的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SOD的活性明显增强(P<0.05)。结论: 复方阿胶浆可以有效延缓疲劳的产生、提高机体组织对疲劳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对铂蓄积的影响,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预防奥沙利铂慢性外周神经毒性可能机制。方法 45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奥沙利铂模型组、黄芪桂枝五物汤组,各15只。空白组予以腹腔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2 mL?kg -1,其余4组按照4 mg?kg -1,2 mL?kg -1予以腹腔注射奥沙利铂造模,一周2次,共4周。黄芪桂枝五物汤组灌胃给药2.48 g?mL -1,每日1次,空白组、奥沙利铂模型组予等量0.9%NaCl溶液灌胃,每日1次。每周测量大鼠体重,Von Frey试验检测大鼠机械性缩足阈值。第28 d处死大鼠,解剖分离双侧坐骨神经、L4-5背根神经节,光镜、电镜观察理形态变化,测量背根神经节核仁大小变化。ICP-MS法检测背根神经节细胞内铂含量,qPCR检测细胞铂蓄积相关因子OCT2和ATP7A 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P < 0.05),机械性缩足阈值下降(P < 0.05),随着剂量的累积越明显;坐骨神经神经纤维排列紊乱,背根神经节细胞核仁缩小,线粒体肿胀,背根神经节铂含量明显升高(P < 0.01),铂摄入关键蛋白OCT2mRNA表达量增加(P < 0.05),铂泵出关键蛋白ATP7A mRNA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 > 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桂枝五物汤组大鼠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未出现明显的机械性缩足阈值下降(P >0.05);坐骨神经、背根神经节细胞病理损伤轻,背根神经节铂含量明显降低(P < 0.05),OCT2mRNA表达量减少(P < 0.05),ATP7A mRNA表达量增加(P < 0.05)。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可能通过下调背根神经节细胞中OCT2的表达,减少铂摄入,上调ATP7A mRNA的表达,促进铂泵出,从而减少背根神经节铂蓄积,发挥预防奥沙利铂慢性外周神经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味温胆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加味温胆汤组,每组12只,应用孤养加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造模,采用胃排空率检测大鼠胃动力、小肠推进率检测大鼠肠动力、透射电镜检测大鼠胃肠组织的超微结构形态结构。[结果]造模21 d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加味温胆汤组得分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28 d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得分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加味温胆汤组得分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 d慢性应激后,与空白组比较,其余两组糖水偏爱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干预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加味温胆汤组大鼠糖水偏爱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加味温胆汤组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增加(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主细胞胞膜结构不完整,核严重固缩、核质边移,胞质中部分细胞器出现崩解,线粒体排列不均匀,粗面内质网扩张,电镜下超微形态变化较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加味温胆汤组大鼠胃主细胞上述表现明显减轻。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细胞处于崩解状态,损伤严重;与模型组比较,加味温胆汤组的大鼠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较好,接近正常组。[结论]加味温胆汤能够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状态,增强抑郁症大鼠胃肠动力,改善胃肠组织超微形态结构,为加味温胆汤在临床治疗抑郁症、改善胃肠动力提供了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