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莉 《中国实用医药》2011,6(8):176-177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从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归档住院病历中抽查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病历560份,了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种类,用法用量,给药途经及疗程,联合用药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0份病历中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年龄最大患者为83岁,最小为20岁;该类药物应用品种有10种,左氧氟沙星使用例数最多,占39.46%;给药途经以静脉滴注为主,联合用药512例,占91.43%。结论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
我院特殊人群“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应用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勇  杨燕  徐红青  詹少卿  徐勤 《中国药房》2011,(42):3943-3945
目的:了解我院特殊人群"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7-8月146例使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患者的个人资料、用法用量及临床相关肝、肾功能指标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DUI)基本合理,但用法用量还存在明显缺陷。老年患者药物用量基本未予调整,除注射用替考拉宁的DUI略有下降外,其他4种药物的DUI均呈上升趋势。临床医师对肝、肾功能不全者的用药剂量调整不重视,基本未予处置。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和经济性,临床药师需围绕该类药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开展有效的药学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该院血液肿瘤科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血液肿瘤科2012年10~12月32例住院患者应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药物品种、感染疾病种类、病原学依据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血液肿瘤科共应用了6种"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其中头孢吡肟使用率最高,其次是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脂质体平均用药时间最长,达8.4d;联合使用的普通抗菌药物例次最多的是左氧氟沙星。结论该院血液肿瘤科"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不够合理,在用药依据、用法用量与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等方面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2012年4-9月住院医嘱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随机抽样法对住院医嘱的适宜性进行点评,分析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共点评546份病历医嘱,其中,197份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349份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共有65份病历出现用药错误,占所抽查病历数的11.9%。错误累计111条,其中预防用药不合理14条,占7.1%;治疗性用药不合理97条,占27.8%。结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表现形式多样,尤以抗菌药物用法用量问题突出。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与监督,以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朱宇欢  钟卫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587-1589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查阅我院门诊西药房2009年1~9月全部处方.从中筛选出抗菌药物处方6 578张,调查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品种,并结合处方诊断、患者年龄,分析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疗程及联用情况.结果:应用7类抗菌药物,涉及44个品种,用药与诊断适宜率为98.07%;给药途径以口服为主,占68.92%,剂量及给药次数95%以上符合要求,疗程以3~5 d居多,占55.42%,药物以单用为主,占90.88%,二联用药占9.01%,三联用药仅占0.11%.结论:我院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改进,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6.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从我院2011年7月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病历中随机抽取414份,对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药物选择及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4份病历申,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20.5%;头孢西丁不合理使用频次最高,占23.2%;最常见的不合理用药表现为用药剂量过大,占48.2%;此外,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持续时间过长,多数超过24 h,少数甚至达到1周左右.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尚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知识培训、加强管理力度,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232例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院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2例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232例围手术期患者100%应用抗菌药物,品种选用以头孢菌素类为主占66%;Ⅰ类切口手术应用抗菌药物达100%,联合应用2种抗菌药物者78%;不今理用药占调查总数的45%,其中用法、剂量不合理者35%,用药时机不合理者13%,术后用药者59%,用药疗程过长者22%,药物选择不当者10%,作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者4%。结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加强规范化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8.
何江 《中国医药指南》2013,(19):601-602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2011年住院病历各200份,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7.75%,其中使用最多的种类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联合用药比例为36.8%。使用合理性分析:合理:25.1%;无适应证:27.3%;用法用量不规范:61.9%;药物选择不合理:23.8%;联合用药不规范:19.9%;存在配伍禁忌:1.3%。结论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存在诸多不合理使用现象,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提高医院抗菌药物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美罗培南临床疗效及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随机收集94例使用美罗培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基本信息、细菌学培养结果、联用抗菌药物、疗程、疗效、不良反应等)。运用《碳青霉烯类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来评价我院美罗培南合理性。结果男58例,女36例;经验用药占85.11%,送细菌学培养78例,联用万古霉素19例;平均用药疗程8.67天,治疗好转出院50例,不良反应发生7例;总体评分为57.02分,适应症不合理34例,联合用药不合理19例,用法用量不合理25例。结论我院美罗培南使用存在较多不合理地方,严格把握适应症、明确感染病菌、正确用法用量和完善特殊使用级抗生素会诊制度将有效提高临床合理率。  相似文献   

10.
张斌  杨微  于卫江  赵秀莉 《中国药房》2012,(10):870-872
目的:评价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12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归档病历171份,制定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评价标准,对抗菌药物的药品选择、给药时间、用法用量、用药疗程、更换药物等项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率占78.9%(135/171),其中合理者57例(42.2%),不合理者78例(57.8%)。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疗程过长26例(33.3%)、药品选择不当25例(32.1%);预防用抗菌药物主要以第1、2代头孢菌素为主,选用头孢唑林60例(44.4%)、头孢硫脒35例(25.9%)。结论:我院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药率较高,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选择不当、使用时间较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出院的患者病历,对抗菌药使用情况及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8.06%,使用强度为每百人天50.65DDDs。490份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病历中,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的病历94份,占19.18%,分别存在遴选药品、用药时机、用法用量、用药疗程、联合用药和适应证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结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需要通过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关注,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期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现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法,抽取我院骨科2019年9月-2020年9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综合分析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我院骨科593例Ⅰ类切口手术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达74.54 %(442/593)。手术切口感染率为8.6 % (51/593)。442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手术中,抗菌药物选择合理率为99.77 %(441/442);术前30min-1h给药率99.55 % (440/442);预防用药疗程≤24h者217例,占51.79 % (217/419);预防用药中不合理95例,用药合理率为78.51% (347/442)。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主要包括:无指征预防用药、药物选择不恰当、给药时机不合理、用药疗程偏长及用法用量不适宜。结论: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较高,用药疗程偏长,存在较多不合理用药,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住院患儿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持续改进。方法:从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的归档住院病历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分析,重点点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按2015年7-12月和2016年1-6月两阶段分别记录并进行比较。结果:2015年7-12月共抽取病历1 430份,其中,930份(65.03%)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比例4.09%(38/930);2016年1-6月共抽取病历1 465份,其中,837份(57.13%)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比例11.35%(95/837)。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表现为给药时机不适宜、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疗程不适宜、联合用药不适宜、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适宜、用药指征不明确、用法用量不适宜。2015年7-12月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为疗程不适宜和联合用药不适宜;2016年1-6月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为给药时机不适宜、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结论:我院住院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有待提高,须加强对医师、药师的培训,开展持续督查工作,实施奖惩措施,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我院手足口病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利用我院信息管理系统,调取2018年第二季度住院患者诊断为手足口病的病历1 104份,评价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内容包括抗菌药物使用指征是否明确、品种选择是否合理、用法用量及疗程是否合理等。结果:1 104份病历中有897份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1.25%。抗菌药物使用以头孢菌素、广谱青霉素、青霉素-酶抑制剂、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微生物学送检率高,达92.08%,但检出率仅有12.35%。897份病历中有279份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不合理使用率达31.10%,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主要以联合使用不合理为主,占44.80%,其次为用法用量不合理,占21.15%。结论:我院应加强抗菌药物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管理,不断寻找最佳感染证据,促进抗菌药物使用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近三年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至2011年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并出院的病例3000份,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科室、应用率及目的,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种类及方式。结果内科系统及外科系统均应用抗菌药物,其中预防用药为1733例,占57.77%,治疗用药为1267例,占42.23%;我院常用的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等,从2009年至2011年我院应用率有所下降;应用1种抗菌药物者985例,占32.83%,2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者1544例,占51.47%,3种及3种以上联合使用者471例,占15.70%。结论我院医护工作人员应适当减少预防性用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患者产生耐药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我院CAP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调研2006年我院CAP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与治疗指南》评价其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103例CAP患者按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使用频率、疗程、费用金额、给药途径、联合用药、静脉给药时间、治疗结果、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不合理用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用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前3位的是氟喹诺酮类、林可霉素与克林霉素类和青霉素类;人均抗菌药物费用1178.58元,平均每例住院患者每日使用抗菌药物费用98.79元,住院总费用与抗菌药物费用比为2.76:1;本组病例以静脉给药+出院带口服药治疗途径为主;静脉给药时间平均(6.94±4.32)d;处方者按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方案的仅1例;联合用药以二联为主,占94.16%。结论:我院CAP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趋于合理,但临床处方者用药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小儿急性腹泻病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3月180例小儿腹泻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从患者基本情况、诊断及病原学检查、患儿转归情况、抗菌药物应用基本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结果:180例患儿中,有135例(75.0%)应用抗菌药物,应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是氨曲南,占49.39%;联合用药率为14.81%,以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联用五水头孢唑啉钠最多,占4.44%。结论:我院治疗小儿腹泻病抗菌药物的应用在用药指征、品种选择、剂量、疗程及联合使用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8.
余兴群  宦娣  王哲  黄斌  杨阳 《淮海医药》2013,31(5):444-446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分析主要不合理表现,以促进我院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6月Ⅰ类切口手术204例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统计分析预防使用率、用药时间、应用疗程以及联合用药等情况。结果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率为51.7%,术前用药时间合理率仅占所查病例的36.27%,总预防时间在48 h内的占所查病例的34.31%,联合用药50例,联合用药率为24.52%。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在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选择、给药时机、应用疗程、联合用药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应加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我院6605例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谷清  富一兰  谢国辉 《中国药房》2008,19(11):821-824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查阅我院门诊西药房2006年1、4、7、10月全部处方,从中筛选出抗菌药物处方6605张(占17·26%),调查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品种,并结合处方诊断、患者年龄,分析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疗程及联用情况。结果:共应用7类抗菌药物,涉及48个品种,用药与诊断适宜率为87·80%;给药途径以口服为主,占56·46%;剂量及给药次数95%以上符合要求,疗程以3~7d居多,占86·99%;药物以单用为主,占91·04%,二联用药占8·80%,三联用药仅占0·17%。结论:我院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改进,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分析围术期清洁切口(Ⅰ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卫生部门发布的相关规定回顾性调查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科室、诊断、手术日期、手术名称及手术持续时间、选用抗菌药物品种、首次给药时机、用法用量和抗菌药物疗程及其费用等资料.结果 清洁切口(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占68.00%;使用青霉素或第1代头孢菌素占46.47%,药物选择不符合规定者占34.70%,用药疗程不符合规定者占52.35%,用法用量不符合规定者占35.88%,首次给药时机不符合规定者占11.18%.结论 清洁切口(Ⅰ类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比例不符合相关规定,药物品种选择、抗菌药物疗程、用法用量及首次给药时机均存在不符台相关规定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