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调查社区中老年居民糖调节受损(IGR)各类型的分布情况,探讨该人群IG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上海市杨浦区延吉社区2228例45~74岁居民进行空腹血糖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计量安培法进行测定。对筛检出的IGR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h血糖测定和血脂检测。结果共筛检出IGR者393例,其中,糖耐量正常者(NGT)占39.19%、空腹血糖受损(IFG)占12.72%、糖耐量受损(IGT)占16.54%、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受损(IFG+IGT)占16.03%、新发糖尿病(DM)占15.52%。不同年龄组,NGT、IFG、IGT、IFG+IGT和DM的构成比不同(χ2=21.295,P=0.006),IGT、IFG+IGT和DM的比例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不同体质指数人群中,NGT、IFG、IGT、IFG+IGT和DM的构成比不同(χ2=26.155,P=0.01),随体质指数的增加,糖代谢异常的比例逐渐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社区IGR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糖尿病家族史(OR=1.945)、高血压病史(OR=1.884)、高三酰甘油(OR=1.469)、年龄(OR=1.038)。结论延吉社区中老年IGR人群以IFG+IGT、IGT为主,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IGR发生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高三酰甘油和年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社区人群中糖调节受损(IGR)患病情况,并对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年龄≥4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筛查出的1313例高危人群进行体格检查、空腹血糖及口服75g无水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血压、血脂检测,采集调查人群中糖调节受损患病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血糖升高(IFG)、糖耐量减低(IGT)和糖调节受损(IGR)的患病率分别为1.07%、8.15%、1.66%,且年龄、血压、血脂、肥胖、家族史、心血管病史等危险因素明显高于正常血糖人群。讨论:早期发现糖调节受损人群,并及早针对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对预防糖尿病和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江西省成年居民糖调节受损(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0个慢性病监测点5 904名成年居民进行询问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收集个人相关特征、血压、血糖、血脂等情况。结果 江西省成年居民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IGR和糖尿病标化患病率分别为4.41%、7.42%、11.81%和6.69%。不同性别、地区人群各指标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IGR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大、超重或肥胖、危险饮酒、高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症、高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症(均有P<0.05);DM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大、超重或肥胖、高TG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症、低HDL-C血症和高血压(均有P<0.05)。结论 江西省成年居民IFG、IGT、IGR和DM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对可控危险因素的干预,积极应对IGR人群,降低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山东省居民糖调节受损(IGR)和糖尿病(DM)的流行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15350人,以现场测定空腹血糖为主要诊断指标.结合糖耐量试验(OGTT)和既往病史,确定空腹血糖受损(IFG)、口服糖耐量受损(IGT)和DM,同时调查相关的流行因素。结果本次共筛查出IFG、IGT和DM患者分别为1618、262和941人,患病率分别为9.34%、1.53%和5.50%。IGR和DM患病率均随年龄、体质指数(BMI)和血压水平升高而升高。男性40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人群IFG患病率明显增加;无论男性女性,IGT和DM患病率随年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随BMI和血压升高,IGR和DM患病率明显升高,超重和肥胖者IGT和DM患病率显著高于低体重和体重正常的人群(P〈O.05);理想血压人群患病率显著低于高血压人群(P〈0.05)。DM患病率鲁东地区最高.鲁中南次之,鲁西北地区最低,且城市均大于农村;IGR的患病率反之,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R和DM患病率均随文化程度增高而降低,文盲者IGR和DM患病率显著高于大专及以上学历居民(P〈O.05)。离退休人员DM患病率最高,其次为单位负责人,在校学生IGR和DM的患病率最低。以家庭人均年收入5000元和20000元为界划分,IFG和IGT患病率随收入增加而降低,而DM患病率随收入增加呈现“V”型分布。结论山东省居民IGR和DM患病率均随年龄增长出现显著升高趋势,且城市高于农村;职业、收入、BMI和血压水平对IGR和DM的发病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河北省保定市社区中老年居民糖尿病前期(IGR)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保定市社区≥45岁居民3 250人为筛查对象.末梢血血糖≥5.1 mmol/L者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标化患病率分别为IGR 7.4%、DM 20.0%;IFG、IGT及IFG/IGT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6%、6.5%和1.2%;随着年龄增加,IGR患病率增加,年龄与IGR呈正趋势(x2趋势=22.3047,P<0.05),IGR/DM的比值在45 ~ 54岁组最高(0.4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常食水果(OR=0.704,95% CI=0.625~0.796)和锻炼(OR=0.222,95%CI =0.171 ~0.671)为保护性因素;紧张情绪(OR=1.465,95% CI=1.161~1.849)、中心性肥胖(OR =2.185,95% CI=1.729~2.762)、高脂血症(OR=1.663,95% CI=1.339 ~1.992)和DM家族史(OR=2.009,95% CI=1.640~2.471)为危险性因素.结论 保定市中老年社区人群IGR患病率处于中等水平,紧张情绪、中心性肥胖、高脂血症和DM家族史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上海市社区居民糖调节受损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糖耐量受损(IGT)、空腹血糖受损(IFG)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上海市13 495人展开IGT和IFG流行病学调查,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IGT、IFG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IGT、IFG患病率为6.95%、1.75%(世界人口标化率为4.42%、1.03%),随着年龄的增加,IGT、IFG患病率逐步升高;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有年龄、超重、肥胖、腰臀比(WHR)、三酰甘油(TG)、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P<0.05或P<0.01)。[结论]糖调节受损具有高龄群体高患病的增龄特点;年龄、超重、肥胖、WHR、TG、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为糖调节受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糖调节受损伴相关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 分析糖调节受损 (IGR)即糖耐量受损 (IGT)或空腹血糖减损 (IFG)的患病情况及与高血压、血脂紊乱、超重肥胖等相关疾病的关系。  [方法 ]  1998年 9月~ 1999年 10月 ,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横断面现场调查方法 ,在 1960例人群中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 在 40岁及以上自然人群中IGT/IFG患病率为 13 .0 % ,60岁及以上老年人IGT/IFG患病率达 17.3 %。随着年龄的增加 ,IGT/IFG的发病呈逐渐升高趋势 (P <0 .0 1)。IGT/IFG同时伴有高血压、血脂紊乱、超重 /肥胖的危险因素与糖尿病相似 ,但明显大于正常血糖人群。  [结论 ] 如果在IGT/IFG阶段进行有效干预 ,将减少 2型糖尿病和大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不同空腹血糖(FPG)切点对健康危害和糖尿病(DM)筛检成本效果评价下调空腹血糖受损(IFG)切点是否适宜。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农村共调查16341名居民,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和空腹血糖;对2个县空腹血糖值在5.6—7.0mmol/L间,6个县空腹血糖值在6,1~7,0mmol/L者复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F)。做不同空腹血糖值对健康的影响分析及比较不同IFG切点筛检糖耐量受损(IGT)和DM的成本效果。结果肥胖、中心性肥胖及高血压患病率及人体测量参数均随血糖值升高而升高,特别是血糖值在5.1mmol/L以上,患病率及均数升高更加明显。采用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标准,单纯性IFG(I—IFG)和IFG合并IGT(IFG/IGT)的患病率增加了1.80倍和1.09倍,DM患病率仅增加6.34%。OGTI"结果显示,FPG在5,6—6,1mmol/L的调查对象,其IGT、DM患病率仅是FPG在6.1—7.0mmol/L间的50%和67%,前者筛检的成本效果比仅是后者1/2和2/3。结论从不同方面考虑,AD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IFG切点均有其合理性,应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切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和了解上海市南翔农村地区老年居民糖代谢异常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整体筛查方法对4 443名老年人测空腹静脉血糖,对于FBG≥6.0 mmol/L人群行OGTT,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和了解糖尿病(DM)、血糖调节受损(IGR)的患病率,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饮食、肥胖、DM家族史、体力活动状况等进行分析. [结果]糖尿病患病率8.39%,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5.49%,糖耐量受损(IGT)患病率5.85%,IGR(IFG IGT)患病率9.27%,高血压及肥胖是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园素有喜甜食、缺乏体力活动、性别、有DM家族史等,而与饮酒和吸烟无显著相关. [结论]上海市南翔农村地区老年人群DM和IGR患病率较高,多种危险因素参与糖代谢异常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虹桥社区40~74岁以上无糖尿病人群中糖尿病(DM)、糖调节受损(IGR)患病率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虹桥社区3个居委,共1875名40~74岁居民,全部进行75g无水葡萄糖耐量(OGTT)、空腹血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测定和问卷调查。结果虹桥社区40岁以上无糖尿病史人群中糖尿病(DM)患病率7.5%,糖调节受损(IGR)患病率17.6%;不同年龄组别中男性DM、IGR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M患病率55岁以上年龄段呈高发,IGR患病率50岁以上年龄段呈高发。不同年龄组别中女性IGR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55岁以上年龄段呈高发;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对DM、IGR患病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或超重、高血压(HBP)、代谢综合征(MS)是DM和IGR共同危险因素。结论DM及IGR对虹桥社区人群危害严重。控制肥胖、血压、MS,是防制DM及IGR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吉林省监测点人群糖调节受损的患病情况及相应影响因素,为预防发病、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吉林省调查数据为依据,按照WHO1999年糖代谢的分类标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前期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调查2 993人中有139人糖调节受损,患病率为4.64%。其中空腹血糖受损率为2.47%,糖耐量减低者为1.10%。糖尿病前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OR=1.30,95%CI=1.11~1.52)、BMI(OR=1.33,95%CI=1.05~1.69)、饮食中肉类摄入量(OR=1.59,95%CI=1.09~2.30)、城乡(OR=0.36,95%CI=0.24~0.53),此外还有以静态工作方式和静态生活方式为主的人群等。结论老年人、静态活动为主的职业人群、超重肥胖者和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为吉林省监测点防控糖尿病前期重点干预和监测的目标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江苏省太仓市2型糖尿病(T2DM)及糖尿病前期(IGR)的流行现状,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太仓市1,319名18~65周岁的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留取空腹和餐后2h静脉血进行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不计已确诊的糖尿患者,太仓市居民T2DM的患病率为6.1%、IGR患病率为16.0%.在IGR人群中,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为4.09%、糖耐量受损(IGT)患病率为11.9%.IGR组和T2DM组分别同正常糖耐量组(NGT)组比较,腰围、臀围、体质指数、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均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腹型肥胖、体质指数、糖尿病家族史是太仓市城乡居民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太仓地区的IGR患病率较高,社区全科团队应将年龄较大、男性、糖尿病家族史、BMI指数超标、腹部肥胖、患有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居民作为重点对象进行健康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10126名健康体检人群糖调节受损的检出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对10126名体检者进行资料收集,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分组,计算检出率,比较分析各组间临床特征,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糖调节受损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男性糖调节受损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χ^2=136.2,P〈0.05);糖代谢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调节受损各亚组的临床特征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显示,各组年龄、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血尿酸皆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组各临床特征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男性、有糖尿病家族史、超重/肥胖、高血压、高三酰甘油、高血尿酸是该组体检人群的糖调节受损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对具有超重(肥胖)、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高三酰甘油、高血尿酸的中老年人群定期进行糖尿病专项检查,尽早发现糖调节受损、及时进行生活及药物干预,以减缓糖调节受损发展为糖尿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新华区成年居民的Ⅱ型糖尿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201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工作手册》为依据,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对新华区≥18岁居民进行抽样调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测等内容。问卷调查包括家庭成员基本情况、个人健康情况等。体格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实验室检测项目包括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受损(IFG)、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项目。在描述性分析基础上,对Ⅱ型糖尿病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新华区≥18岁成年居民908人,其中男性392人,女性516人;18—44、45—59和≥60岁人群分别占38.88%(353/908)、31.83%(289/908)、29.30%(266/908)。其Ⅱ型糖尿病总患病率为13.22%(120/908),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8.37%(76/908),标化患病率分别为9.41%、7.03%。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增加、中心性肥胖、TC异常为Ⅱ型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OR=3.198、2.798、1.617,均P〈0.05或P〈0.01);年龄增加、BMI越高、高血压为IFG的危险因素(OR=1.411、1.570、2.364,P〈0.05或P〈0.01)。结论石家庄市新华区≥18岁成年居民的Ⅱ型糖尿病患病情况较严重,年龄增加、中心性肥胖和Tc异常为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人群胰岛素早期分泌相的变化及胰岛素早期分泌相与腰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包钢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1 02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测量腰围、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OGTT结果划分糖耐量状态:糖耐量正常、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低减、空腹血糖受损伴糖耐量低减、糖尿病(DM)。计算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结果腹型肥胖组与非腹型肥胖组对比,IGR、DM的患病率明显增加。随着糖耐量恶化,△I30/△G30逐渐减少。胰岛素早期分泌相与腰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716,p<0.01。结论胰岛素早期分泌相与腰围间有相关性。腰围可作为评估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