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研究社区老年人不同程度肌少症与跌倒风险的关系。  方法  选取杭州市5个社区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500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非肌少症、肌少症前期、肌少症和肌少症严重期4组,随机顺序测量姿势稳定性相关指标,对不同程度肌少症与跌倒风险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Spearman分析。  结果  FAEO、FAEC、FTEO和FTEC 4种状态下肌少症严重期CoP平均速度明显高于非肌少症和肌少症前期,FAEO、FAEC、FTEO和FTEC 4种状态下肌少症严重期ML移动距离明显长于非肌少症和肌少症前期(均P < 0.05),而AP移动距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在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过去1年内跌倒史、平衡功能受损、反应下降、下肢肌力减退、BMI和MFES评分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Spearman分析发现,不同程度肌少症与平衡功能受损、反应下降、下肢肌力减退均呈正相关,与BMI呈负相关;肌少症严重期和肌少症与过去1年内跌倒史、MFES评分均呈正相关,肌少症严重期与饮酒史、CoP平均速度、ML移动距离也呈正相关。  结论  肌少症严重期老年人的跌倒风险与过去1年内跌倒史、反应下降、下肢肌力减退、平衡功能受损、姿势稳定性及跌倒恐惧心理有关,应基于这些风险因素完善社区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发病情况,分析影响跌倒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合并肌功能降低与跌倒风险的关系。方法 以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512例年龄≥60岁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AMRY-EH101握力器测试握力(HS),秒表、皮尺测试行走速度(GS),生物电阻抗分析测定肌肉含量并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SMI);采用2019年亚洲老年肌少症管理机构(AWGS2019)标准对肌少症进行分组,摩尔斯跌倒风险预测量表评价跌倒风险,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跌倒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肌少症检出率为19.92%,399例患者(77.93%)存在跌倒风险,而是否有肌少症及肌少症严重程度对跌倒风险无影响(P>0.05);非肌少症患者中,HS、GS、SMI下降组跌倒风险较正常组升高(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BMI、血糖情况、白细胞介素6、T2DM视网膜病变、T2DM周围神经病变、T2DM血管病变7类变量是跌倒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T2DM患者跌倒风险较高,T2DM合并肌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综合评估模式的团体奥塔戈运动方案在老年人防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的老年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跌倒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团体防跌倒奥塔戈运动,通过30秒坐立试验、四阶段平衡测试(FSBT)、起立步行试验(TUG)比较2组老人运动前后移动能力、下肢肌力、平衡能力。结果 运动12周后干预组老人的移动能力、下肢肌力、平衡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移动能力、平衡能力、下肢肌力及各维度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老年综合评估模式的团体奥塔戈运动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移动平衡能力和下肢肌力,对预防老年人跌倒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女性不同阶段肌少症与平衡、跌倒风险、跌倒恐惧感的关系。方法将196例社区老年女性根据骨密度(双能X线)、肌肉力量(等速肌力)、起立行走试验对肌少症进行分期,分为非肌少症、肌少症前期、肌少症期以及肌少症严重期,使用动静态平衡仪测量压力中心(CoP)摇摆速度及位移,采用简易版和跌倒功效量表修订版评定跌倒风险和跌倒恐惧感。比较不同肌少症分期的各项指标差异。结果肌少症严重期人群比其他分期人群的跌倒风险明显升高(P<0.01),CoP摆动速度及内侧轴位移范围明显高于非肌少症及肌少症前期人群(P<0.05)。跌倒恐惧感在3个肌少症分期人群中也显著高于非肌少症人群(P<0.05)。结论肌少症严重程度与平衡功能、跌倒风险、跌倒恐惧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肌少症筛查评分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住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以及肌少症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住院T2DM患者共170例,本研究计算了患者的肌少症评分,根据公式得分高低,将所有参与者分为肌少症高风险患者组(n=92)和肌少症低风险患者组(n=78)。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计算患者的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 WHR)、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测量患者的小握力、腿围;检测患者的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白蛋白(albumin, 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 TG)、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肌酐(creatinine, Cr)、尿酸(uric acid, UA)、维生素D(vitamin D, Vit D)和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Ly)。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营养代谢指标、Vit D水平,并分析老年T2DM肌少症高风险患者的影响因素分析。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Ishii评分、年龄、性别、BMI、握力、小腿围、ALB、BUN、Cr、FP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W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老年T2DM患者的肌少症评分与年龄、FPG呈正相关(P<0.05),与BMI、握力和小腿围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性别、高水平的FPG是老年T2DM肌少症高风险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较高的BMI是肌少症的保护因素。结论对于老年T2DM患者来说,肌少症评分与FPG、BMI均有一定相关性。性别、高水平的FPG是肌少症高风险患者的明确危险因素,较高的BMI是肌少症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肌少症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01月-2021年06月经过温州市中心医院确诊为PD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14年亚洲肌肉减少症工作小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AWGS)制定的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肌少症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UPDRS Ⅲ、Berg平衡量表、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imed-up-go test,TUG)、活动平衡信心量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肌少症组握力、步速、RASM上更低(P<0.05);跌倒次数、UPDRS Ⅲ、Berg评分、TUG时长均显著增加(P<0.05)。肌少症组在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ctivities-specific balance confidence scale,ABC)总分、ABC-2、ABC-3、ABC-5、ABC-6、ABC-7、ABC-8、ABC-9、ABC-11、ABC-14、ABC-15、ABC-16表现较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本研究发现女性肌少症患者ABC-2、ABC-3、ABC-8、ABC-9、ABC-11、ABC-13、ABC-14、ABC-15、ABC-16、总分指标得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少症对PD平衡功能影响明显,增加患者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家庭远程锻炼指导在社区老年肌少症危险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0名社区老年肌少症危险人群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名。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家庭远程锻炼指导,比较两组教育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肌肉率、脂肪率、握力水平、步速、5次起坐时间、运动功能[老年人运动功能量表(GLFS-25)]评分和跌倒效能[跌倒效能量表(FES)]评分。结果:教育后,两组肌肉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MI高于对照组,脂肪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握力水平和步速均高于对照组,5次起坐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LFS评分低于对照组,F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采用家庭远程锻炼指导可提高社区老年肌少症危险人群BMI、握力水平和步速,缩短5次起坐时间,以及降低脂肪率、GLFS评分,提高FES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肌少症及认知功能状况的相关性。   方法  连续入选2017年6月—2020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346例,采用步行速度、握力、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切点诊断肌少症,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共入选老年患者346例,其中肌少症122例(35.3%),非肌少症224例(64.7%)。比较老年患者肌少症组、非肌少症组Hcy水平及认知功能差异,分析Hcy水平与肌少症严重程度及认知功能状况之间的关系,多因素分析肌少症相关因素。   结果  (1) 与非肌少症组相比,肌少症组人群的年龄更高(P < 0.001),BMI、白蛋白、MMSE评分、受教育程度更低(均P < 0.001),Hcy水平更高(P=0.011)。(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男性、女性患者的Hcy水平和步速、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MMSE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均P < 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4,95% CI 1.023~1.106, P=0.002)、BMI(OR=0.658,95% CI 0.589~0.734, P < 0.001)、受教育程度(OR=0.519,95% CI 0.331~0.812, P=0.004)是肌少症的影响因素。对性别进行分层,受教育程度和BMI是男性肌少症患者的影响因素,Hcy水平、年龄、受教育程度、BMI是女性肌少症患者的影响因素。   结论  老年患者Hcy水平与肌少症之间存在相关性。高Hcy水平是老年女性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高和高BMI是肌少症人群的保护因素。Hcy可作为肌少症的一项监测指标, 对疾病的评估、预后预测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背景 肌少症与增龄相关,表现为进行性的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不仅会引起疾病,还会导致高额的社会医疗支出。目的 调查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率,探究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相关因素,以利于肌少症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方法 入选2017年11月-2018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的慢性病患者(≥60岁)共236例。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及慢性病、过去3个月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30)、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量表)评估患者抑郁、营养状况。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诊断标准诊断肌少症,将患者分为肌少症组63例和非肌少症组17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营养不良及风险、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握力、步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52,95%CI(1.007,1.099)〕、BMI〔OR=0.885,95%CI(0.793,0.988)〕、骨质疏松症〔OR=2.217,95%CI(1.100,4.467)〕、Hb〔OR=0.936,95%CI(0.909,0.964)〕、TG/HDL-C比值〔OR=1.501,95%CI(1.074,2.099)〕与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发生肌少症有回归关系(P<0.05)。根据BMI四分位数分组,不同BMI分组患者肌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MI 24.7~27.0 kg/㎡组患者肌少症发生率低于BMI≤22.4 kg/㎡组(χ2=12.844,P<0.001)。根据TG/HDL-C比值四分位数分组,不同TG/HDL-C比值患者肌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骨质疏松症、Hb水平降低、TG/HDL-C比值升高与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相关;BMI与肌少症的发生呈U型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结合渐进性抗阻训练对住院老年肌少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于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老年肌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有氧运动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渐进性抗阻训练,均持续干预12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握力、骨骼肌质量指数、大腿周径、Barthel指数(BI)、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6 min步行测试(6MWT)距离和生活质量综合量表-74 (GQOLI74)评分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握力、骨骼肌质量指数、大腿周径分别为(21.32±2.08) kg、(6.58±0.41) kg/m2、(52.87±1.46) cm,明显高(长)于对照组的(19.88±1.72) kg、(6.27±0.46) kg/m2、(51.84±1.98)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BI评分、BBS评分、6MWT分别为(59.30±4.52)分、(48.25±3.76)分、(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血清镍纹样蛋白(Metrnl)、上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E-FABP)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肌少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7月武汉市汉阳医院老年病科治疗T2DM患者24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肌少症分为肌少症组55例和无肌少症组18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etrnl水平,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E-FABP水平;比较2组患者血清Metrnl、E-FABP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Metrnl、E-FABP水平与T2DM合并肌少症特征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etrnl、E-FABP水平预测T2DM合并肌少症的价值;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T2DM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肌少症组血清E-FABP、T2DM病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肌少症-5(SARC-F)评分高于无肌少症组,血清Metrnl、体质量指数(BMI)、步速、握力、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低于无肌少症组(t/P=8.839/<0.001、5.723/<0.001、6.116/<0.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踏车运动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的影响。方法将具有一定行走能力的112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踏车运动,8周后统计两组患者跌倒的发生率,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Motricity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肌力、下肢运动功能及跌倒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8周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下肢肌力、下肢运动功能均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提高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跌倒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踏车运动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对降低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跌倒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肌少症性肥胖与高血压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老年高血压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住院的老年患者210例,其中高血压134例(63.81%),非高血压76例(36.19%),分别测定2组患者身高、体重、四肢骨骼肌肉量(ASM)、握力、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计算体重指数(BMI)及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RSMI),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高血压组ASM、RSMI低于非高血压组[(14.90±3.38)kg vs. (19.41±1.56)kg, P<0.001;(5.59±1.37)kg/m2 vs. (7.11±0.84)kg/m2, P<0.001]。高血压组年龄和BMI高于非高血压组[(72.79±7.20)岁vs. (70.79±6.51)岁, P=0.046;25.66±3.48 vs. 24.46±2.81, P=0.011]。高血压组肌少症及肌少症性肥胖患病率均高于非高血压组(67.91% vs. 38.16%, P<0.001;25.37% vs. 2.63%,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肌少症、肌少症性肥胖为老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结论  ASM与老年高血压密切相关,高ASM是老年高血压的保护性因素,肌少症性肥胖、肌少症是老年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4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功能减退发生情况,分析其与跌倒风险发生的相关性,找出跌倒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握力计和6米步行测验测量肌功能减退情况,应用多频体成分测量仪测评患者的肌肉量,用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评估跌倒风险,同时收集患者人口社会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63例(48.46%)发生肌力减弱,58例(44.62%)发生活动能力低下;106例(73.6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跌倒风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肌力减弱(F=5.403,P=0.005)和活动能力低下(F=10.961,P<0.001)均可增加跌倒风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0.001)、性别(P=0.015)、超重(P=0.030)、合并周围神经病变(P=0.023)和外周血管病变(P=0.014)是导致患者跌倒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肌功能减退、超重、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病变可引起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风险增高,临床应做到早筛查,积极干预,从而最大程度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和白介素-17(IL-17)与老年肌少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干部病房一科收治的老年肌少症患者93例为肌少症组,体检志愿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根据骨骼肌质量指数(SMI)、握力和步速将肌少症组患者分为前期亚组(29例)、中期亚组(39例)、严重期亚组(25例)。检测各组血清TWEAK和IL-17水平,Pearson分析TWEAK、IL-17与SMI、握力、步速之间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TWEAK、IL-17预测老年肌少症的价值。结果 肌少症组血清TWEAK、IL-17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P=27.192/<0.001、19.823/<0.001),SMI、握力和步速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P=8.601/<0.001、8.450/<0.001、13.635/<0.001),血清TWEAK、IL-17水平比较,严重期亚组>中期亚组>前期亚组(F/...  相似文献   

16.
袁园  李斌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8):3461-3464
背景 骨质疏松症(OP)患者跌倒的风险显著高于非OP者,而62%以上的低暴力骨折均由跌倒引起,因此,加强预防跌倒工作对OP患者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关于院内预防跌倒的研究较多,对院外预防OP患者跌倒的研究尚少。目的 评价社区防跌倒策略在老年原发性OP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6-12月在陆家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100例老年原发性O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随访,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社区防跌倒策略综合干预,持续干预1年。采用OP知识问卷(OKT)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对OP知识的了解程度,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采用Motricity指数(MI-L)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肌力,统计并对比干预1年期间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OKT评分、BBS评分、MI-L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OKT评分、BBS评分、MI-L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OKT评分、BBS评分、MI-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3个月、干预4~6个月、干预7~9个月期间,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12个月期间,干预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防跌倒策略综合干预模式的应用可显著改善老年原发性OP患者对OP的了解程度,并且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和下肢肌力,可有效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我国社区老年人肌少症和认知功能受损现状,探究肌少症与认知功能受损发生的风险关联。方法 共纳入四川省成都市60岁以上老年人915例,分为2组,其中肌少症组71例(男性42例,女性29例),平均74.49岁;非肌少症组844例(男性422例,女性422例),平均68.27岁。比较肌少症与非肌少症老年人之间在社会例口学、体质量指数(BMI)、生活方式、慢性疾病患病情况等方面的差异;利用二分类logistic模型探索肌少症与认知功能受损的相关性,分析肌少症与认知功能受损发生的风险关联。结果 总体上,肌少症老年人年龄高于非肌少症老年人,BMI偏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得分更低,且经过性别分层后,这种差异仍然存在(P<0.05)。肌少症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患病率高于非肌少症老年人(P<0.05),但经过性别分层后发现,男性肌少症老年人与非肌少症老年人认知功能受损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少症组内,吸烟、简易智能状态检查得分、认知功能受损患病率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肌少症组内这种差异仍然存在(P<0.05)。控制混杂因素〔性别、年龄、BMI、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吸烟和户外运动时间)、用药情况、抑郁、慢性病〕后,肌少症与认知功能障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2.63,95%可信区间CI):1.33~5.21,P=0.005〕。经过性别分层后,女性中,肌少症与认知功能受损的相关性仍存在OR=2.59,95%CI:1.15~5.85,P=0.022),男性中,肌少症与认知功能受损不再具有相关性(P=0.303)。结论 肌少症可能会增加患认知功能受损的风险,女性肌少症患者应尤其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观察高原地区老年人群维生素D3水平与骨骼肌减少症(肌少症 Sarcopenia)发病的相关性及活性维生素D3(骨化三醇 Calcitriol,Cal )干预下肌少症相关因素的变化,并观察Cal是否能够改善肌肉功能.方法 收集肌少症病例120例,正常对照组(Con)90例;肌少症组(Sar)给予Cal不同剂量口服干预治疗24周(低剂量组60例,0.25 μg/d;高剂量组60例,0.25 μg /次,2次/d).干预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1,25-二羟活性维生素D3(1,25-(OH)2D3)及炎性因子TNF-α、IL-6、IL-10、hs-CRP水平,计算HOMA-IR指数、BMI、ASMI,测量步速、握力,观察1,25-(OH)2D3水平与肌少症的相关性,Cal干预前后以上指标的变化,口服Cal是否对肌少症有益及安全性.结果 干预前各组与Con组比较1,25-(OH)2D3水平、IL-10、ASMI、步速、握力均明显降低(P<0.01);HOMA-IR、IL-6、TNF-α、hs-CRP明显升高(P<0.01);给予Cal干预治疗后1,25-(OH)2D3水平、IL-10升高,步速及握力明显改善(P<0.05);HOMA-IR、IL-6、TNF-α、hs-CRP明显下降(P<0.05),且随剂量增加效果更加明显,但ASMI无明显变化.BMI各组均无明显变化.Cal干预前后肝肾功能、血钙、血磷无明显变化.结论 肌少症的发病与1,25-(OH)2D3水平降低有关;Cal可以降低炎性因子IL-6、TNF-α、hs-CRP,升高IL-10,有抗炎、调节免疫的作用;Cal可改善肌肉功能及肌力; Cal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体重指数对肌少症的诊治无意义;Cal口服0.5 μg/d 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老年HIV/AIDS患者躯体功能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该院感染科住院的169例老年HIV/AIDS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评估表、Barthel指数(BI)、Berg平衡量表(BBS)、Morse跌倒评估量表(MFS)评估对老年HIV/AIDS患者进行评估.分析不同年龄、病程、BMI、CD4+T淋巴细胞计数、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抗阻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阻训练干预,比较两组下肢肌力、平衡功能及跌倒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踝关节背屈肌力、膝关节伸肌群肌力、髋关节伸肌群肌力及稳定极限测试(L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踝关节背屈肌力、膝关节伸肌群肌力、髋关节伸肌群肌力及L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应用抗阻训练,能协助提高肌力,改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