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介入开通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眼段非急性期闭塞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初步分析疗效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科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4例颈内动脉眼段非急性期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全麻状态下行闭塞血管介入开通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随访2年后预后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54例患者中52例开通成功,2例未成功。治疗前mRS评分为(2.25±0.13)分,NIHSS评分为(18.43±1.36)分;治疗后评分显著下降,分别为(1.44±0.05)分、(11.81±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52例患者预后良好42例,预后不良8例,2例失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OR=1.429,95%CI:1.146~1.783,P=0.005)、糖尿病史(OR=2.597,95%CI:2.364~2.854,P=0.005)是影响介入开通治疗颈内动脉眼段非急性期闭塞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介入开通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眼段非急性期闭塞疗效可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可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Solitaire支架血管内治疗院内急性缺血性卒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院内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点及Solitaire支架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院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12例均为大脑中动脉闭塞,其中合并同侧颈内动脉闭塞1例,合并同侧颈内动脉夹层1例,合并大脑后动脉闭塞1例,合并基底动脉闭塞1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发病及术后的神经功能,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预后,并记录患者发病至血管再通的时间。结果 12例均选择Solitaire支架血管内治疗,10例行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术,2例行Solitaire支架植入术。术前NIHSS评分(18.1±6.3)分(10~31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234.2±155.9)min(60~654 min),术中血管再通TICI 2b级4例,3级8例,术后死亡5例,3例为心源性死亡,1例为大面积脑梗死,1例高龄(83岁)心肺功能障碍。7例患者获得随访,出院NIHSS评分(2.7±2.6)分(0~8分),术后3月随访mRS≤2分6例(50%),mRS2分1例(8.3%)。结论院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更具复杂性和隐蔽性,Solitaire支架血管内治疗是治疗院内急性缺血卒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串联颈内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8年8-11月共5例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串联颈内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均行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术,再行颅内动脉支架取栓术。术后即刻采用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CI)评价血管再通程度,术后3 d、90 d和1年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术以及颈内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支架取栓术,手术成功率为5/5。术后即刻TICI分级3级2例、2b级2例、2a级1例,血管再通率为4/5,未发生颅内出血或动脉再闭塞,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术后90 d mRS评分0分2例,2分2例,3分1例。术后1年均预后良好(mRS评分0~1分)。结论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串联颈内动脉颅内段和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急诊行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植入术并顺行颅内动脉支架取栓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模式影像指导下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02—2018-10收治的10例超时间窗的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患者年龄、是否有相关疾病及发病到血管内治疗的时间、闭塞血管部位、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等。采用溶栓试验(mTICI)分级标准评估血管再通的情况,观察术前、术后24h、14d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术后90d预后。根据患者术后90d的预后情况将入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3分)。结果10例患者血管再通率为100%,术后1例出现无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出现灶内渗血但临床症状无加重,1例血管再次闭塞,1例出血脑疝死亡,治疗后14dNIHSS评分(5±2)分,低于入院时的(10.5±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0d预后良好9例(90%),死亡1例(10%)。结论 在严格影像导引下对超时间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机械性开通治疗颅外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的3例颅外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患者(2例为颈内动脉起始部至岩骨段闭塞,1例为左椎动脉起始部至近椎间孔段末端闭塞)给予血管内机械性开通术治疗;术前、术后3 d时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支架植入后复查DSA观察闭塞血管开通状况。结果 3例患者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即刻DSA检查示闭塞血管均完全开通;术后患者的症状均明显改善,2例术后NHISS评分(4分,1分)比术前(7分,3分)明显下降。结论血管内机械性开通治疗可以较好地改善颅外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血管内再通术治疗非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对2015年3月-2017年5月入组的17例非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行血管 内再通治疗并连续随访。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均给予强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 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随访评价血管 内再通的疗效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如过度灌注综合征、颅内出血、支架内血栓、夹层等。 结果 所有17例患者中,11例成功开通,6例未成功开通。17例患者临床随访中位时间为3(1,3,6)个 月,术后6个月mRS中位数为1(0~4)分。术后6个月评估11例成功开通患者中有9例病情好转,2例稳定; 6例未成功开通患者中,1例病情好转,2例稳定,3例仍有缺血事件发作。7例接受影像随访的患者中,1 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成功开通患者手术前后mR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Z =-2.807,P =0.005)。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均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 非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行血管内再通治疗在技术上可行,患者短期 预后改善明显,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串联闭塞的血管内治疗方法,评价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例行血管内治疗的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串联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夹层闭塞伴同侧大脑中动脉串联闭塞患者共10例,均以导引导管越过闭塞的夹层先行大脑中动脉支架取栓术(逆行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斑块性闭塞伴同侧大脑中动脉串联闭塞患者共15例,首先使用球囊扩张和支架置人治疗近端闭塞,再行大脑中动脉支架取栓术(顺行治疗)。术中即刻血管再通情况根据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判断。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血管有效再通(TICI分级2b-3级)24例(96%)。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均无卒中复发。术后90d预后良好(mRS≤2分)15例(60%)。结论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串联闭塞安全、有效,对夹层所致的串联闭塞采取逆行治疗、对粥样斑块所致的串联闭塞采用顺行治疗为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症状性头颈部慢性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血管内治疗的24例头颈部慢性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其中椎动脉颅内段慢性闭塞3例、颈总动脉慢性闭塞3例、锁骨下动脉慢性闭塞5例、颈内动脉慢性闭塞13例。结果 24例中,22例目标血管成功开通,开通率为91.7%(22/24),术后头晕、乏力等症状得到改善;2例颈内动脉慢性闭塞未开通,后期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术后头部CTA、DSA造影均显示灌注良好。1例左侧颈总动脉慢性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出现血栓脱落,造成同侧颈内动脉急性闭塞,术中通过急诊行SolitaireTM FR取栓治疗,术后患者病情平稳。术后随访5~14个月,NIHSS评分、mRS评分均为较术前有所改善,均无缺血性卒中事件再发生。结论 症状性头颈部慢性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具有可行性,近期疗效良好,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症状性慢性颈动脉闭塞病人的临床特征、血管内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症状性慢性颈动脉闭塞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血管内再开通手术。术后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进行评估。结果再开通13例,余7例未再开通。再开通组术后7 d NIHSS评分及3个月后m RS评分均低于未再开通组(P0.05),且两组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管再开通(OR=0.46,P=0.006)及术前NIHSS评分(OR=8.86,P=0.035)与术后3个月m RS评分相关。结论血管内治疗对于有症状的慢性颈动脉闭塞病人较安全,并且可以降低预后残障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行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非急性期眼段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ICAO)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并行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非急性期眼段症状性ICAO患者共21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2年预后情况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入选且接受血管内介入手术患者出院当天实现血管开通208例,开通成功率为96.30%(208/216),预后不良率为19.23%(40/208); 同时出院当天改良Rankin 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ke scale,NIHSS)评分均显著少于入院当天(P<0.05); 2组年龄、合并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及冠心病的比例均有明显差异(P<0.05); 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病和T2DM是行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非急性期眼段症状性ICAO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行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非急性期眼段症状性ICAO患者预后不良与合并高血压病和T2DM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复合手术开通长节段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初步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2013年8月~2017年4月行颈内动脉复合手术开通24例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者均成功开通,出院后3个月复查头颈CTA示开通的颈内动脉皆通畅,1例术中出现医源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周后成功闭塞瘘口,颈内动脉通畅,20例术后3个月复查DSA示颈内动脉通畅,4例电话随访诉说无异常表现。结论 对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行复合手术开通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需谨慎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Trevo ProVue支架对前循环脑动脉急性闭塞进行支架取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本中心13例采用Trevo ProVue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脑动脉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改良脑梗死溶栓(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TICI)分级评估闭塞血管再通情况,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并于术后90 d进行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估患者独立生活情况。结果 13例患者中,术后即刻8例获得mTICI分级2b~3级再通,4例mTICI分级2a级再通,1例血管无法开通mTICI分级0级。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15.0(9.5~21.0)分,术后24 h NIHSS评分7.0(5.5~16.0)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8,P=0.035)。90 d临床随访,mRS评分0~2分6例(46.15%),3分2例,4分2例,5分1例,6分(死亡)2例。结论应用Trevo ProVue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脑动脉急性闭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介入开通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8例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后,用微导丝携带微导管通过病变,然后给予小球囊对病变部位进行全段扩张(必要时)建立前向血流,再给予肝素泵入1周,开通后行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最后行病变部位支架成形术。随访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8例患者均成功开通,2例出现开通后症状加重;支架术后1例出现高灌注损伤,1例出现再扩张后出血。结论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介入开通是一项有意义的治疗手段,但须严格筛选,谨慎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夹层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共19例颈动脉夹层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包括颈内动脉夹层11例、椎动脉夹层8例),均行血管内治疗(包括抽吸取栓术、支架取栓术、球囊扩张术和支架植入术),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评价血管再通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预后。结果术后15例mTICI分级3级(血管完全再通),4例mTICI分级2b级(血管部分再通);1例脑疝形成致死亡,1例并发脑水肿,1例少量脑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1例预后不良(mRS评分4分),1例死亡。结论颈动脉夹层致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评估后采取血管内治疗,闭塞血管再通效果明显,临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急性症状性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7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非急性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随访资料,包括再通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影像随访资料及临床随访资料。采用脑梗死溶栓试验(TICI)分级评估是否再通成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30例颅内前循环大动脉血管内治疗病例中有28例成功开通(技术成功率为93.3%),术前mTICI分级较术后mTICI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6例手术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包括夹层2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术后NIHSS评分较术前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影像随访,示3人发生责任血管再狭窄,其中1例发生责任血管供血区TIA并表现为发作性对侧肢体无力,另外2例为无症状狭窄;30例临床随访,28例开通成功病例示随访mRS评分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术中并发症且未开通成功病例示临床随访mRS评分较术前无显著变化。结论对于非急性症状性颅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病例,血管内治疗在高度选择的病例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在慢性颈内动脉闭塞血管再通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采用血管再通治疗11例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术前根据HR-VWI所示闭塞段起止部位以及闭塞段有无残腔、腔内血栓和动脉夹层分为Ⅰ型闭塞(眼段闭塞)、Ⅱ型闭塞(起始部至床突段及其近端颅内段闭塞)和Ⅲ型闭塞(起始部至眼段及其以远闭塞),以及A型闭塞(有残腔但无腔内血栓和动脉夹层)、B型闭塞(有残腔且有腔内血栓和动脉夹层)、C型闭塞(无残腔且无腔内血栓和动脉夹层)和D型闭塞(无残腔但有腔内血栓和动脉夹层),并与术前和术中实时DSA对比,记录血管再通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预后。结果术前HR-VWI分型Ⅰ型闭塞2例、Ⅱ型闭塞6例、Ⅲ型闭塞3例,A型闭塞4例、B型闭塞2例、C型闭塞1例、D型闭塞2例;与术中DSA相比,术前HR-VWI对残腔、腔内血栓和动脉夹层的阳性检出率为10/11,余1例(1/11)HR-VWI分型Ⅲ型闭塞患者经DSA证实为Ⅱ型闭塞。10例(10/11)血管再通成功,1例失败病例为HR-VWI分型Ⅲ-C型闭塞;2例(2/11)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1和3个月病情好转者为6和7例、稳定为5和4例;术后6个月1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结论术前HR-VWI显示闭塞段有残腔提示血管再通成功率和手术安全性较高,管腔内有血栓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但不降低血管再通成功率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ERVO支架取栓术治疗分支动脉病变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9例颅内分支动脉病变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5例、大脑中动脉M3段闭塞2例、大脑后动脉P1段闭塞2例)诊治经过进行回顾分析,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评估血流再通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90 d预后。结果8/9。术后即刻mTICI分级3级6例、2b级6例、2a级1例,血管再通率8/9。术后发生患侧脑出血1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其余7例闭塞动脉血流通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4 d NIHSS评分为4.00(2.50,5.50),低于入院时评分9.00(7.50,11.00);术后90 d mRS评分≤2分7例、 2分2例,预后良好率7/9。结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合并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血管内机械性取栓治疗(MT)术后无效开通与基线血压和脉压差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23例行MT术血管再通的AIS患者,以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2b/3级作为血管开通的标准,以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依据mR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原位狭窄并急性闭塞行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基底动脉原位狭窄伴急性闭塞行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28例患者在发病6~8 h内接受一种或多种血管内治疗技术再通血管。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术后即刻采用m TICI分级评估血管再通程度,术后72 h复查头颅MRI或CT,随访采用mR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90 d的预后。结果术中即刻血管造影评估血管再通率:25例患者(89.3%)血管再通良好,3例患者(10.7%)血管再通不良。术后90 d随访,预后良好患者16例(57.1%),预后不良患者12例(42.9%)。其中死亡7例(25%),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3.6%);无血管内治疗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内治疗基底动脉原位狭窄伴急性闭塞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东莞人民医院卒中中心2017-06—2019-12收治的18例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临床资料,术后90 d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并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0~2分)及预后不良组(mRS 3~6分),进行单因素分析影响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取栓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8例患者取得成功再通15例(83.3%),获得良好预后10例(55.5%)。取得良好预后组患者其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更短(t=-2.192,P=0.044),术前NIHSS评分(Z=-2.408,P=0.016)及术后24 h NIHSS评分(Z=-3.560,P=0.000)更低,ASTIN/SIR评分(Z=-2.253,P=0.024)及BATMAN评分(Z=-3.319,P=0.001)更高。结论血管内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术前NIHSS评分及侧支循环评分(ASTIN/SIR评分及BATMAN评分)与良好功能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