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颜德馨教授益心方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98例患者分为颜氏益心方组、通心络组、西医组三组,三组均在予以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颜氏益心方组(69例)口服颜氏益心方汤剂,通心络组(67例)予以口服通心络胶囊,西医组(62例)单纯予以西医常规疗法。结果:干预后颜氏益心方组与西药组中医证候计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颜氏益心方组较西药组干预效果明显(P<0.05);SCL-90、SF-36、SAQ三个量表计分比较显示,颜氏益心方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但颜氏益心方组与通心络组在各项评价指标予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心方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缓再狭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麝香保心丸联合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8月医院收治的1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辛伐他汀,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麝香保心丸,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1)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2)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生化指标[IL-18、VEGF、T-SOD、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DHL)、低密度脂蛋白(LDL)、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黏度、心绞痛改善情况,(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67%,62/75)和心电图总有效率(89.33%,67/7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4.67%(41/75)、69.33%(52/75)](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各生化指标水平、血浆黏度、心绞痛积分、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IL-8、LDL、TG、TC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浆黏度值、心绞痛积分、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VEGF、T-SOD、HDL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IL-8水平、LDL、TG、TC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浆黏度值、心绞痛积分、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VEGF、T-SOD、H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00%,3/75)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33%(4/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能有效调节血脂水平和心血管相关指标水平,减小患者心绞痛积分、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谭静  方芳 《新中医》2013,(1):55-57
目的:观察通窍止痛汤治疗偏头痛瘀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通窍止痛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比灵胶囊治疗。分别测定2组治疗前后头痛积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和抑郁量表(SDS)、焦虑量表(SA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头痛积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低切和血浆黏度水平有所下降(P<0.05),高切和纤维蛋白改变不明显(P>0.05)。治疗后2组高切、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β-EP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2组治疗后血浆β-EP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DS评分、S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SDS评分、S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窍止痛汤为治疗偏头痛瘀血型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先智 《新中医》2005,37(4):63-6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80例,予以常规控制颅内压、调控血压、防治感染等西药治疗;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 服活血通络方(药用黄芪、当归、石菖蒲、赤芍、地龙、红花、甘草、水蛭等)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88.8%,对照组为72.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低切值、 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 照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低切值、红细胞比积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 全血比黏度高切值、低切值、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1)。治疗组治疗后TG、TC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 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 结合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封包结合足太极操干预0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患肢血流动力学指标、踝肱指数(ABI)的影响。方法将66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糖尿病足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加中药封包结合足太极操干预,对照组行温水浸泡双下肢。2组均干预4周后统计临床疗效,比较2组干预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及患肢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腘动脉血流峰值、胫后动脉血流峰值、足背动脉血流峰值)、ABI值变化。结果 2组干预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后患肢腘动脉血流峰值、胫后动脉血流峰值、足背动脉血流峰值虽较干预前有所增加,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I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干预后胫后动脉血流峰值、足背动脉血流峰值及ABI与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增加,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4.9%,对照组72.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采用中药封包结合足太极操干预0级糖尿病足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局部微循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十味骨康口服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4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服用十味骨康口服液(补骨脂、肉苁蓉、淫羊藿、熟地黄、菟丝子、白芍、黄芪、丹参、当归、大枣),对照组服用阿伦磷酸钠,两组均配合钙尔奇D作为基础治疗,治疗时间为6个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95.8%,66.7%)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计分比较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证候计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骨密度、血清雌二醇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骨密度均有增加,观察组骨密度增加明显,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雌二醇浓度明显增加,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浓度变化不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十味骨康口服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清通颗粒对肝热痰瘀证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给予脑清通颗粒口服,对照组予复方降压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和辛伐他汀滴丸,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对照组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C、TG和LDL-C均降低,HDL-C升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对照组TC、TG、HDL-C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可明显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低和血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清通颗粒能平稳持久降压,可调节血脂和改善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53例患者再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对照组53例。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8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数及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其血液流变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定穴位针刺的减肥功效。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特定穴位针刺治疗组、非特定穴位针刺治疗组,每组15只。采用营养肥胖造模方法复制肥胖模型大鼠,实验第4周行干预治疗,13周结束,治疗前后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肥胖lee’s指数,并采用酶法检测干预后各组大鼠血清HDL、TG、TC水平。结果治疗前,模型大鼠体质量、Lee’s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特定穴位针刺治疗组体质量、Lee’s指数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和非特定穴位针刺治疗组(P<0.05或P<0.01);治疗后,模型对照组大鼠血脂TG、TC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DL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特定穴位针刺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TG、TC含量降低,HDL含量上升,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模型对照组与非特定穴位针刺治疗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特定穴位针刺治疗可显著降低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以及提升血浆HDL水平,降低血浆TG、TC水平,具有较好的减肥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为主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S ilentmyocard ial ischem ia,SM 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40例SM I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20例。针刺组:针刺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为主,辨证分型选穴;药物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结果:针刺组与药物组TC、TG治疗前后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DL-C、LDL-C治疗前后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针刺组与药物组血脂变化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和组间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尤其是纤维蛋白原变化差异显著(P<0.01)。结论:针刺内关穴具有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脂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曾宪慧  顾健霞 《河南中医》2012,32(2):170-172
目的:探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对伴发焦虑抑郁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HAMA、HAMD评分,将评分阳性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治疗+抗焦虑抑郁治疗(怡心汤)及对照组(仅用常规治疗),每组各30例,并随访6周后进行HAMA、HAMD评分及动态血压结果分析.结果:两组用药后血压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2组HAMD和HAMA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所有患者睡眠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实验组总有效率达93.33%,其中痊愈12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5例,无效2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怡心汤能降低血压水平,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不同性别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女组30例,男组30例,均采用穴位埋线治疗,两组所用穴位相同,15天治疗1次,4次为1疗程,两个月后观察疗效,并对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体脂肪率、血脂四项进行评估。结果:女性组总有效率(89.28%)与男性组总有效率(92.59%)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治疗后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体脂肪率、TG、TC、LDL均明显下降(P<0.05),HDL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体重差值、BMI差值、腰围差值、臀围差值、体脂肪率差值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TC、TG、LDL、HDL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对不同性别的单纯性肥胖患者均有效,目前尚不能证明两者间存在差异,埋线可有效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各项指标,其中对男性体重、体重指数的改善较好,对女性腰围、臀围、体脂肪率的改善较好,血脂的改善目前尚不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13.
小陷胸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小陷胸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口服小陷胸汤合补阳还五汤,对照组口服替米沙坦40 mg/次,1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并检测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8%)优于对照组(62.7%)(P0.05);两组症状疗效改善率差异显著(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UAER,SCr,BUN,FBG,TC,TG,LD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0.01),HD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UAER,SCr,BUN,FBG有降低趋势;TC,TG,LDL降低,HDL升高(P0.05)。结论:小陷胸汤合补阳还五汤结合西医基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心调脉片对ACS患者PCI术后心绞痛疗效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ACS患者行PCI术后5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心调脉片治疗,2组疗程都是1个月。将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的心绞痛症状积分进行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的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水平,并统计不良反应事件。结果治疗后1个月,2组患者心绞痛症状都比治疗之前有所缓解,同时治疗组缓解程度更大,2组之间对比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2组患者TC、TG、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益心调脉片可以有效降低ACS患者PCI术后血脂水平,稳定斑块,同时,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发挥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4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2例和对照组76例,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对照组仅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大动脉弹性(ABI、CAVI)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ABI、CAVI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ABI、CAVI较治疗前有改善倾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LDL-C、FBG、HbA1c、hs-CRP、FIB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s-CRP、FIB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TC、LDL-C、FB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可以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大动脉弹性,麝香保心丸对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有一定的协同作用,这对减少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祎晟  徐瑛 《中医杂志》2012,53(21):1835-1837
目的 观察养阴益心方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阵发性房颤气阴两虚型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胺碘酮口服治疗,用法及剂量为第1周0.2g,每日3次,第2周0.2g,每日2次,第3周起至研究结束0.2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阴益心方.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证候积分变化. 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阴益心方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气阴两虚型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相似文献   

17.
糖肾安对糖尿病肾病炎症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祛瘀生新复方(糖肾安)对糖尿病肾病(DN)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5例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15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糖肾安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空腹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5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FBG,TC,T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治疗组TC,TG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Hs-CRP,IL-6,TNF-α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P<0.01),且治疗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对照组Hs-CRP水平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IL-6,TNF-α改善不明显.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糖肾安,可提高DN的临床疗效,改善血脂代谢,下调相关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种不同配方高脂乳剂对大鼠高脂血症形成时间、程度及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灌服不同配方高脂乳剂的方法,分别于2周、4周及停止灌服高脂乳剂后2周大鼠眼底静脉丛、腹主动脉采血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GT)、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脂4项指标。结果:灌服高脂乳剂2周后,2号、3号及6号配方大鼠TC、LDL显著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01),其中6号配方乳剂大鼠GT也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灌服高脂乳剂4周后,1号、2号、3号及6号配方大鼠TC、GT、LDL显著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P﹤0.001),但HDL没有明显变化;而4号、5号配方大鼠TC、GT、HDL均没有明显改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只有LDL显著升高;各组大鼠停止灌服高脂乳剂2周后,大鼠TC、GT、LDL均显著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已达到正常范围。结论:由猪油(15%)、胆固醇(2.5%)、蛋黄粉(2.5%)、丙硫氧嘧啶(0.5%)、吐温-80(1%)、蒸馏水(78.5%)组成的2号,由猪油(15%)、胆固醇(2.5%)、蛋黄粉(2.5%)、葡萄糖(5%)、吐温-80(1%)、蒸馏水(74%)组成的3号,由猪油(15%)、胆固醇(2.5%)、蛋黄粉(2.5%)、猪胆酸钠(0.5%)、丙硫氧嘧啶(0.25%)、葡萄糖(2.5%)、吐温-80(1%)、蒸馏水(75.75%)组成的6号高脂乳剂配方在2周内即可造成大鼠高脂血症;由猪油(15%)、胆固醇(2.5%)、蛋黄粉(2.5%)、猪胆酸钠(1%)、吐温-80(1%)、蒸馏水(78%)组成的1号高脂乳剂配方在4周内可造成大鼠高脂血症;而由猪油(15%)、胆固醇(2.5%)、蛋黄粉(2.5%)、吐温-80(1%)、蒸馏水(79%)组成的4号,由猪油(15%)、胆固醇(2.5%)、吐温-80(1%)、蒸馏水(81.5%)组成的5号高脂乳剂配方在4周内未造成大鼠高脂血症;大鼠灌服各高脂乳剂造成的高脂血症在2周内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调脂化瘀方对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浆内皮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血脂异常增高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健康成人1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予调脂化瘀方,1剂/d,水煎分3次口服,3周为1个疗程,间歇1周,共4个疗程.所有观察对象于治疗前后同步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内皮素(ET)、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空腹血胰岛素水平(FINS)、体重指数(BMI).结果1)两组血脂各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观察组血脂各项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ET、FINS、IS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ET、IS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调脂化瘀方治疗冠心病伴高血脂患者,可通过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低内皮素释放,缓解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0.
吴芳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6):2465-2468
目的:验证中药健脾化痰方治疗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中药健脾化痰方、维生素E胶囊口服治疗,疗程3个月。测定2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等指标,并观察治疗前后肝脏B超变化情况。结果:中药治疗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总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维生素E治疗组(总有效率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ALT,AST水平显著下降,说明2组治疗方案均能改善肝功能;但组间疗效比较差异不显著。中药组治疗后TC,TG,LDL-C,HOMA-IR下降,HDL-C,IAI上升(P<0.05或P<0.01)。结论:健脾化痰方对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显著治疗作用,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