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聚乙烯醇为主要原料制成眼用药膜,具有膜稳定性好,韧性强,疗效时间长,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剂型。  相似文献   

2.
眼用药膜是由药物与高分子化合物(我院用聚乙烯醇05-88)制成的一种药物新剂型。在国内外近十年来都陆续有报导。由于它有长效、省药、生产工艺简单等方面的优点,已为部分临床单位所应用。鉴于散瞳眼水在结膜囊停留时间短,需反复频点,且因部分流入泪道,引起相应全身症状,尤其儿童应用1%阿托品眼水时极易引起中毒反应。  相似文献   

3.
眼用药膜自六十年代初问世以来,国外多偏重于长效缩瞳剂和人工泪液的配制。1978年初,我院药局在上海医工院指导下,将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在成膜材料(如聚乙烯醇)中,加工成膜状药物制剂。先后试制成抗过敏药膜、氟可林药膜、匹鲁卡品药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眼用药膜及其抗炎效应。方法制作阿司匹林眼用药膜,用小白兔实验来了解药膜对前房层穿刺炎症反应。结果对照组穿刺术后瞳孔明显缩小,给药组瞳孔变化不明显。结论阿司匹林眼用药膜具有减轻眼外伤炎症反应,对抗缩瞳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四十年代以来,膜剂药型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已有眼、口腔、鼻腔药膜,还有冻伤、烫伤和外科创口愈合药膜等。其中除口腔药膜为中西合成药外,其它均为西药。本药膜系纯中药制成,是作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不断调整中药配方,由膏剂发展而来,有止血、消炎、止痛和生肌等功能。适用范围广,药源丰富,成本低,使用、携带方便,对部队有平战结合的优点。一、处方组成及药理简析  相似文献   

6.
用浸药软镜治疗36例42眼单纯性疱疹性角膜炎,结果为:上皮型16眼治愈率为100%,平均治愈日7.3天,浅实质型19眼治愈18眼(94.7%),平均治愈日为8.5天,深实质型7眼中治愈6眼,平均治愈日为20.4天,保持局部有效药物浓度可提高对单疱性角膜炎的治愈率,减少其复发率,可作为一种特殊的长效药膜应用于单疱性角膜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以姜柏散为主,加入清热解毒,祛腐生肌的中药,用聚乙烯醇为成膜材料,制成口腔药膜,在药膜的外 侧再添上疏水性的空白膜,使药膜贴于口腔中,不受唾液腺的影响,由原来两面释放为单面释放,经临床应用,膜剂 不易脱落,黏附力明显优于普通药膜。  相似文献   

8.
复方口腔溃疡复合膜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姜柏散为主,加入清热解毒,祛腐生肌的中药,用聚乙烯醇为成膜材料,制成口腔药膜,在药膜的外侧再添上疏水性的空白膜,使药膜贴于口腔中,不受唾液腺的影响,由原来两面释放为单面释放,经临床应用,膜剂不易脱落,黏附力明显优于普通药膜.  相似文献   

9.
在pH值不同的介质中聚乙烯醇膜片的溶解速度化学教研组苗靖,李燕丽,薛春兰聚乙烯醇(PVA)由聚乙酸乙烯酯经皂化醇解而获得。目前较广泛用于制备载药膜,用于缓释、控释、透皮释放药物。聚乙烯醇是一种无毒、安全、且与人体相容性极好的功能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不...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红霉素用于口腔疾病治疗,我们把它做成药膜,研究其处方和工艺条件。选用聚乙烯醇(PVA_(17-18))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混合物为膜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处方和工艺条件,并对药膜做了均匀度和释放率测定。 1.正交设计与制膜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按表1制得8张药膜。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选择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等高分子材料制成涂膜剂,用大鼠皮进行双氯灭痛药膜的体外透皮速率测定。结果表明,氮酮与丙二醇可以促进药物渗透。不同的高分子材料可影响药物的扩散与释放,从而影响其透皮速率。与无膜无促透剂处方相比,药物在乙基纤维素中的透皮速率没有增加,在聚乙烯醇膜中的透皮速率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双氯灭痛药膜体外透皮速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选择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等高分子材料制成涂膜剂,用大鼠皮进行双氯灭痛药膜的体外透皮速率测定。结果表明,氮酮与丙二醇可以促进药物渗透。不同的高分子材料可影响药物的扩散与释放,从而影响其透皮速率。与无膜无促透剂处方相比,药物在乙基纤维素中的透皮速率没有增加,在聚乙烯醇膜中的透皮速率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我院用自制口腔药膜治疗复发性口疮、创伤性溃疡等40余例,效果较满意,现总结如下.口腔药膜制备及使用方法配方四环素或金霉素0.5克、强地松40毫克、聚乙烯醇20克、可卡因或丁卡因0.2克、维生素A25000单位、香精适量、甘油2克、蒸馏水180毫升.制备方法先将聚乙烯醇20克浸泡于95%酒精内(以淹没药面为度),24小时后除去酒精;再次倒入95%酒精200毫升,浸泡24小时后,再除去酒精,晾干.把晾干后的聚乙烯醇加水180毫升煮沸,待溶解后将其余诸药(研细过筛)放入,搅拌均匀至温化,摊到用液体石蜡涂  相似文献   

14.
儿童鼻出血是常见病、多发病 ,且多发生在鼻腔的黎氏区[1] ,就诊时往往自行停留或已被止住 ,但常反复发作。我院自 1998年 4月~ 1999年 10月应用自制鼻用消炎止血膜 (以下简称药膜 )治疗双侧鼻中隔黎氏区粘膜均有糜烂性出血的患儿 6 0例 ,获得良好疗效 ,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 1 1 药膜的组成与制备 :药膜组成为聚乙烯醇 (PVA1750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Na)、白芨、云南白药、鞣酸、硫酸锌等。药膜制备即先制好外层膜再将制好的内层膜浆均匀地铺在已制好的外层膜上 ,自然干燥 ,起膜 ,便制得双层药膜。将药膜在…  相似文献   

15.
丹参药膜促进消化道吻合口愈合机制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具有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丹参膜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促进消化道吻合口合的机制。方法 以丹参为主药,以壳聚糖和明胶为基质,用流涎法制备药膜,并观察药膜对胃壁创伤组织的炎症反应,毛细血管增生和内芽组织胶原密度的影响。结果 丹参药膜局部应用促进炎症反应,毛细血管增生和胶原合成的作用均优于丹参全身用药。结论 丹参药膜在消化器官吻合口愈合的过程中具有促进正常组织细胞再生的积极作用。且其作用强于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16.
聚乙烯醇与胶原共混支架药膜的结构与降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聚乙烯醇(PVA)与胶原共混支架药膜的结构与降解性能.方法采用PVA与胶原原液共混、冷冻干燥成膜的方法制备含PVA的长春新碱胶原药膜.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差热扫描分析对药膜进行理化表征,考察改性后胶原药膜的结构和降解性能.结果加入PVA不会破坏胶原膜的热性能稳定性;含PVA的胶原药膜PVA与胶原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加入PVA后孔隙更加均匀,孔径减小有助于提高膜的致密性和稳定性;可以改善膜的降解性能,延长膜的降解时间.结论PVA作为一种胶原膜的改性材料,可以改善胶原膜的微观立体结构,延长胶原药膜的降解时间.  相似文献   

17.
氟苷双层单向缓释膜的研制及质量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一种子宫颈给药的双层单向缓释膜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拟为临床治子宫颈癌提供一种新型给药方式。以氟苷为模型药物,PVA:SCM(1:1)为含药膜基质,卡波姆-940为缓释材料,PVC为覆盖材料制膜。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主药含量,并进行均匀度实验、稳定性试验、用静态小室进行单向释药试验,并考察本品体内外释药特性,判断体内外释药相关性。结果表明:氟苷在PH5.0乙酸钠缓冲液中,在268.6nm处有吸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试用 EVA 为成膜材料制成的三种类型的氯霉素眼用药膜进行释药速度比较。结果表明:全复合膜和半复合膜在16小时内释药速度均符合于 Higuchi方程。释放速度常数依次为73.82μg/cm~2/h~(1/2)、95.59μg/cm~2/h~(1/2)。在24小时内可维持有效治疗浓度。未复合膜在5分钟内释药量占总释药量的87%,15分钟后释药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聚乙烯醇/魔芋胶复合凝胶,考察处方工艺因素对其体外释药的影响。方法以盐酸小檗碱为模型药物,采用冷冻-解冻法制备聚乙烯醇/魔芋胶复合凝胶。通过体外药物释放研究,考察凝胶材料用量、聚乙烯醇/魔芋胶比例、药物量、反复冷冻-解冻次数等因素对复合凝胶释药特性的影响。结果随着凝胶材料用量、载药量和冷冻-解冻次数增加,复合凝胶的释药速度减慢;聚乙烯醇/魔芋胶比例为2∶1时,药物释放最慢。结论聚乙烯醇/魔芋胶复合凝胶对盐酸小檗碱具有缓释效果,可通过处方工艺因素调节其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在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表面实施了甲基丙烯酸(MAA)的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备了高接枝度的接枝微球CPVA-g-PMAA。利用接枝微球CPVA-g-PMAA与酮洛芬(KPF)主-客体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构建结肠定位释药体系。分析了接枝微球CPVA-g-PMAA对KPF 的吸附(载药)性能与吸附机理,深入研究了载药微球在不同pH介质中的释放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介质中,受主-客体之间强氢键作用的驱动,接枝微球CPVA-g-PMAA对KPF分子表现出强吸附能力,吸附容量接近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