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38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残胃癌缺乏典型症状;BillrothⅡ式术后发生率高;仅2例为早期胃癌,其余均属中、晚期;可发生在残胃的任何部位;根治切除率为60.5%(23/38);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30.4%。结论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定期随诊并胃镜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残胃癌,手术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根治性手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19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19例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并对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残胃全切除患者8例,残胃大部分切除患者4例,左上腹部胰体尾及脾脏联合切除患者2例,输出袢短路吻合术及空肠造瘘术患者1例,姑息性切除患者4例。随访调查发现患者1年生存率为84.21%,3年生存率为52.63%,5年生存率为15.79%。结论手术治疗仍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加强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随访,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可提高残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一经确诊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残胃癌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60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60例残胃癌患者中,50例实施手术切除,切除率为83.3%,无1例手术死亡。根治性切除患者38例中,残胃全切除12例患者;术后生存3年8例,5年4例,16例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生存均为3年,5例行左上腹部胰体尾和脾脏联合切除患者中,术后生存期均为3年。10例姑息性切除者术后生存2年4例,1.5年6例。5例患者行输出袢短路吻合术加空肠造瘘术,3例术后生存分别为10个月,2例生存1年。结论残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加强随访,定期行胃镜检查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一经确诊应积极争取根治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42例残胃癌的诊断和治疗经过,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06月—2012年06月42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非手术治疗,4例行剖腹探查术(2例胃空肠吻合,1例空肠造瘘,1例仅探查,均置入中人氟安颗粒),8例行姑息性残胃切除术,26例行残胃全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根治切除率68.4%(26/38)。术后30例患者随访时间超过3年。4例剖腹探查术后患者生存时间均不超过8个月,5例姑息性手术患者1、3年生存率60%(3/5)、0,21例根治性手术患者1、3年生存率100%、71.4%(15/21)。结论胃部分切除手术后10年内定期胃镜检查是残胃癌早期诊断的关键。根治性手术是治疗残胃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残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方式。方法对1991年5月至2007年5月18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探讨。结果18例残胃癌中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10例,非根治性治疗(包括姑息性切除术、短路或造瘘术及探查术8例),根治组患者1、3、5年生存率86%、45%、23%。结论良性溃疡胃次全切除术5年后定期胃镜检查是残胃癌早期诊断的关键。合理的根治性手术可提高残胃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及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01年10月—2008年6月收集的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16例,姑息性切除6例,单纯剖腹探查2例。未手术者分别于4个月内死亡;姑息性切除者分别存活6~12个月;根治性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62.5%、31.2%。结论残胃癌早期症状多不典型,对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人均需定期复查胃镜。一旦发现癌变均需手术治疗,根治性手术可有效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后残胃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内江市第三人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24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病例中行根治性手术15例(62.5%),姑息性手术8例(33.3%),急诊剖腹探查1例(4.2%)。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6.4%、45.7%,姑息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2%、22.8%、0。统计分析显示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残胃癌多发生于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10年以上,胃镜及胃黏膜活检是确诊残胃癌的主要手段,定期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行胃镜复查,是残胃癌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根治性手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0~2009年收治60例老年人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60例老年人残胃癌患者中,男52例,女8例,平均年龄65.9岁;原胃大部切除术距残胃癌确诊间隔时间平均20.3年;原胃大部分切除吻合方式55例为BillrothⅡ式,5例为BillrothⅠ式;病变主要位于贲门、吻合口,以低分化腺癌多见。4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5例行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结论残胃癌常见于BillrothⅡ式术后,老年人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应定期胃镜随访,尤其10年以上者更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根治性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复习治疗残胃癌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选自1995年1月~2005年12月11年间,在我院经手术治疗的36例残胃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27例为根治性手术,9例为姑息性手术结论残胃癌预后差,对胃部分切除术后五年以上的患者需要进行定期胃镜检查并加强随访,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行全残胃切除联合受累脏器整块切除能提高残胃癌的根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的外科诊治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常宁市中医医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50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50例中手术切除35例,切除率为70%,无手术死亡。根治切除者18例患者中,10例残胃全切除者,术后生存3年6例,5年4例,8例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生存均为3年。12例姑息性切除者,术后生存2年6例,1.5年6例。5例短路吻合术加空肠造瘘术中,3例术后生存分别为10个月,2例生存1年。结论残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对胃切除术后者,应加强随访,定期行胃镜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率,一经确诊应积极争取根治性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及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我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10年来收治的残胃癌患者28例,并随机分为手术组14例,行手术切除。姑息组14例,仅做姑息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8.6%,对照组有效率50%,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残胃癌包括残胃切除在内的手术治疗可提高生存期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陈军  于东风  刘弋 《安徽医药》2011,15(5):581-583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1~2008年间普外科收治的30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 30例残胃癌患者男性29例(96.7%),首次手术行B illrothⅡ式24例(80%)。病变位于原吻合口10例(33.3%)。术后病理低分化腺癌14例(46.7%),印戒细胞癌3例(10%),粘液细胞癌2例(6.7%),低分化腺癌合并粘液腺癌1例(3.3%)。27例残胃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手术22例(76.7%),姑息性手术5例(16.7%),两种术式中位生存期分别是2.5年和1.6年。结论残胃癌好发于男性,以首次手术行B illrothⅡ式多发。胃大部切除术后应定期行胃镜等相关检查。由于病理恶性程度较高,一旦确诊,应尽早行根治性残胃切除,晚期患者无法行根治性手术的也应该积极争取行姑息性手术,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的临床分析(附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及其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21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在我院临床治愈12例,好转5例,无效4例,术后生存情况:仅行剖腹探查或胃空肠吻合8例均于术后3~6个月死亡;姑息性切除2例,术后分别生存10个月1例,1年1例;残胃癌根治术11例,术后生存1~3年2例,生存3~5年4例,生存5年以上5例。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要定期内镜检查,可早期发现残胃癌,及时行残胃癌根治术,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75例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6年收治75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75例残胃癌患者中,男73例,女2例,平均年龄63.9岁。原胃大部切除术距残胃癌确诊间隔时间平均23.7年,原胃大部分切除吻合方式69例为BillmthⅡ式,6例为BillrothⅠ式。病变主要位于贲门、吻合口,以低分化腺癌多见。5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34例行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结论残胃癌常见于BillrothⅡ式术后,因此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应定期胃镜随访,尤其10年以上者更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根治性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发病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 对2005年至2009年我院收治的42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病例中行根治性手术25例,姑息性手术17例,患者全部进行剖腹探查.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8.6%、46.5%;非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2%、23.5%、0.结论 残胃癌多发生于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至少5年以上,胃镜及胃黏膜活检是确诊残胃癌的主要手段,残胃癌一经确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必要时加以化疗、放疗、生物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2009年收治的60例残胃癌进行总结。结果本组60例均经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中58例经打电话、写信及定期门诊复查方式获得随访,2例失访。8例行剖腹探查术者术后2~10个月内死亡,平均存活时间为5个月;行姑息性切除12例存活时间7~26个月,平均生存期为16个月;根治性切除25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0%、60.0%、45.0%。结论胃大部切除后应高度重视残胃癌发生,特别是采取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患者更应引起高度重视。对残胃患者进行必要的胃镜检查,5年内应每两年行一次胃镜复查,术后大于10年需要每年进行一次。对有症状异常改变的应该建议胃镜检查;若发现病变能行手术者应以手术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诊治。方法从临床表现、病因、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对20例残胃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术后失访。1、2、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1.1%、44.4%、38.8%、11.1%;Ⅰ、Ⅱ、Ⅲ、Ⅳ期的3年生存率为100%、60%、25%、0;Ⅰ期5年生存率66.7%。结论良性溃疡胃次全切除术5年后定期胃镜检查是残胃癌早期诊断的关键。根治性手术是治疗残胃癌的主要方法。加强随访工作,改进手术方式可提高残胃癌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外科手术治疗的38例老年胃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分型、手术方法以及预后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38例老年胃癌患者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24例,姑息性手术12例。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约50.0%的患者为中分化型腺癌。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种类较多,多与术前基础病相关。26例获1~3年随访,生存率分别为69.2%,42.3%,30.8%。结论:手术是老年胃癌的首选治疗,良好的预后取决于患者的基础状况、肿瘤的病理分型、合适的手术方法、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1990年1月至2008年5月手术治疗16例残胃癌患者与同期收治的其他胃癌626例对比。结果残胃癌男性多于女性,初次胃部分切除手术距残胃癌的诊断时间平均为13.5年,70%为BillrothⅡ式吻合者,63.3%发病在吻合口,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28%、15%,与同期其他胃癌对比74%、46%、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3)。结论残胃癌可行全胃切除,P形空肠袢代胃Roux—en-Y式吻合重建消化道。残胃癌的手术治疗可获得与原发性胃癌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残胃病变内镜及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50例残胃患者的临床及胃镜检查检查结果,统计残胃病变的构成比,各种病变的临床及胃镜特征;比较毕罗氏-Ⅰ式及毕罗氏-Ⅱ式术后病变的差异。结果 150例残胃胃镜检查结果残胃及吻合口炎110例(73.33%);残胃及吻合口溃疡40例(26.67%);残胃癌17例(11.33%)。毕罗氏-Ⅱ式残胃及吻合口炎86.67%、溃疡31.67%、残胃癌18.33%均高于毕罗氏-Ⅰ式64.44%、22.22%、6.67%(P<0.05)。结论残胃病变较多,应严格掌握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尽量选用毕罗氏-Ⅰ或Rou-Y胃肠吻合术,重视胃镜检查及活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