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射阳县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诊治的12例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发生在术后6~l2d,表现为术后已恢复肛门排气,进流质食或不易消化食物后出现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呕吐为溢出性,呕吐物为所进食物,呕吐后症状暂时缓解,胃肠减压抽出大量液体,每日800~3500mL。查体上腹有轻深压痛,肠鸣音正常或稍弱,无气过水音。15例均经稀钡或75%泛影葡胺口服检查;行胃镜检查4例。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3%高渗盐水洗胃、胃肠外静脉营养、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胃管内注入莫沙比利;使用抑酸药,生长抑素。l2~25d胃管引流量明显减少至200mL/d以下,拔除胃管,正常进食。结论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属功能性疾患,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由于恢复时间较长须尽早明确诊断,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曹卫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502-503
目的通过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回顾,分析原因、再次术后生存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疑似肠胃癌患者168例进行排查,确诊48例为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根据转移范围,患者身体状况等确定手术方案。其中33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5例行姑息行手术切除。结果活检结果发现,高分化腺癌12例,中分化癌9例,低分化癌7例,印戒细胞癌11例,黏液腺癌9例,运用毕Ⅰ式术后发生残胃癌14(16.47%)例,毕Ⅱ式术后发生残胃癌34(40.96%)例,两种术式对比,差异明显,P<0.05。经过两年随访观察,姑息手术治疗2年内全部死亡,其中术后3~5个月死亡4例,5~9个月死亡6例,9~24个月死亡5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2年内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对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要以预防发病为主。术后要定期复查胃镜,以免耽误最佳治疗黄金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19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19例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并对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残胃全切除患者8例,残胃大部分切除患者4例,左上腹部胰体尾及脾脏联合切除患者2例,输出袢短路吻合术及空肠造瘘术患者1例,姑息性切除患者4例。随访调查发现患者1年生存率为84.21%,3年生存率为52.63%,5年生存率为15.79%。结论手术治疗仍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加强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随访,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可提高残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一经确诊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38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收治38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残胃癌缺乏典型症状;BillrothⅡ式术后发生率高;仅2例为早期胃癌,其余均属中、晚期;可发生在残胃的任何部位;根治切除率为60.5%(23/38);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5.2%、30.4%。结论: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定期随诊并胃镜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残胃癌,手术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根治性手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胃镜特征。方法对170例残胃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按手术方式、Hp感染情况分组进行残胃病变等对比分析。结果①Billroth-II式组残胃癌发生率及总的残胃病变发生率均高于Billroth—I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吻合口炎及吻合口溃疡发生率两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Hp阳性患者胆汁反流发生率低于Hp阴性患者,Billroth—I式手术率高于Hp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吻合口炎、吻合口溃疡、残胃癌发生率两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较多,应严格掌握胃部分切除手术指征,定期胃镜检查以及时发现残胃病变,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胃大部切除术后40例残胃排空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充 《天津医药》1993,21(4):227-228
  相似文献   

7.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8~2003年施行的320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11例,发生率为3.4%。糖尿病、术前流出道梗阻、胃肠毕Ⅱ式吻合病人的发病率较高。结论: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及与机械性梗阻鉴别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针对胃排空动力学机制的改变采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可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对我院104例施胃大部切除术1987年—1997年10年间的病人随机抽样行内窥镜检查。结合肉眼及镜下所见,就胃大部切除术后若干残胃病变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104例,男101例,女3例。年龄27岁~62岁,...  相似文献   

10.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又称"胃瘫"、"功能性残胃无力症"、"残胃排空延迟症",是指不伴有机械性梗阻因素残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我院1997年1月至2005年12月施行各类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412例,术后并发残胃排空障碍16例,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军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5):340-34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FDGE)发生的病因、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方法:对2007年5月—2011年5月因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期间行胃大部切除术的134例患者中,8例出现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6%。术前流出道梗阻和胃肠手术吻合方式是诱发本病的危险因素。X线口服造影、胃镜是诊断FDGE的重要手段。8例经对症保守治疗13~35 d后均治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在临床上的发生率并不少见,准确诊断及积极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1990年1月至2008年5月手术治疗16例残胃癌患者与同期收治的其他胃癌626例对比。结果残胃癌男性多于女性,初次胃部分切除手术距残胃癌的诊断时间平均为13.5年,70%为BillrothⅡ式吻合者,63.3%发病在吻合口,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28%、15%,与同期其他胃癌对比74%、46%、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3)。结论残胃癌可行全胃切除,P形空肠袢代胃Roux—en-Y式吻合重建消化道。残胃癌的手术治疗可获得与原发性胃癌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陈军  于东风  刘弋 《安徽医药》2011,15(5):581-583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1~2008年间普外科收治的30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 30例残胃癌患者男性29例(96.7%),首次手术行B illrothⅡ式24例(80%)。病变位于原吻合口10例(33.3%)。术后病理低分化腺癌14例(46.7%),印戒细胞癌3例(10%),粘液细胞癌2例(6.7%),低分化腺癌合并粘液腺癌1例(3.3%)。27例残胃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手术22例(76.7%),姑息性手术5例(16.7%),两种术式中位生存期分别是2.5年和1.6年。结论残胃癌好发于男性,以首次手术行B illrothⅡ式多发。胃大部切除术后应定期行胃镜等相关检查。由于病理恶性程度较高,一旦确诊,应尽早行根治性残胃切除,晚期患者无法行根治性手术的也应该积极争取行姑息性手术,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远端胃癌次全切除术后残胃黏膜的病理学改变.方法:对81例远端胃癌次全切除术后患者按照重建手术的方式分为3组:Billmth Ⅰ式组、Billroth Ⅱ式组、胃肠环路吻合术、调节型双通道空场代胃重建术组,分别在术后3~6个月进行胃镜随访.观察术后胆汁反流、残胃黏膜糜烂以及与I临床并发症胸骨后疼痛、呃逆、呕吐的关系.结果:3组手术后胆汁反流的发生率依次为70.8%、93.3%、29.6%,在反流病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23.6%、67.8%、12.5%:残胃黏膜糜烂的发生率分别是25%、66.7%、3.7%,残胃黏膜糜烂病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80%、95%、100%.结论:3种重建方式中Billroth Ⅱ式法术后胆汁反流及残胃黏膜糜烂发生率高;胆汁反流及残胃黏膜糜烂是术后临床并发症发生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胃大部术后胃内植物石患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纤维胃镜证实的胃大部术后胃内植物石患者的影像表现。结果5例患者X线钡餐造影均显示胃内充盈缺损,4例示充盈缺损可以随体位改变而改变,并可悬浮于钡剂上层,1例形态不规则,位于胃吻合口处固定,钡剂排空迟缓。4例内科治愈,1例外科手术治愈。结论胃大部术后患者胃内植物石的发病率较低,但由于手术改变了正常的胃腔解剖结构易误诊,特别是胃癌术后的患者易误诊为胃癌复发,其影像表现对于纠正误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0~2009年收治60例老年人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60例老年人残胃癌患者中,男52例,女8例,平均年龄65.9岁;原胃大部切除术距残胃癌确诊间隔时间平均20.3年;原胃大部分切除吻合方式55例为BillrothⅡ式,5例为BillrothⅠ式;病变主要位于贲门、吻合口,以低分化腺癌多见。4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5例行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结论残胃癌常见于BillrothⅡ式术后,老年人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以上应定期胃镜随访,尤其10年以上者更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以期提高早期诊断率及根治性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残胃无力症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对1988-08~2004-02收治的29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残胃无力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与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经立位腹部X线平片检查、泛影葡胺或稀钡X线透视检查、或纤维胃镜检查,结果均排除机械性梗阻的原因,诊断为:功能性残胃无力症。经过胃肠减压、胃肠外营养、对症治疗,分别治疗16~49d症状消失,恢复饮食。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残胃无力症是非机械性梗阻,由多种因素引起,高龄、精神紧张为主要诱发原因,依据临床症状、X线检查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目前尚无治疗该症的特效药物,治疗原则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避免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单纯修补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修补术急性胃穿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胃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华 《河北医药》2002,24(7):533-535
目的 探讨胃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病因及诊治。方法 对10例胃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均经非手术疗法而治愈。结论 (1)发生该并发症主要原因是胃肠道运动的改变和失调、残胃及小肠尤其是空肠运动功能恢复缓慢及吻合口水肿;(2)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对确定诊断有重要意义;(3)治疗应采取非手术疗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应用胃肠动力药物,特别要注重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AAC)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8年收治的21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急性胆囊炎病例的11.29%(21/186),均并存有不同程度的系统性疾病,心血管病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42.9%(9/21);肝脏疾病有脂肪肝、慢性肝炎33.3%(7/21);胆道疾病有胆囊息肉、胆道蛔虫14.3%(3/21);糖尿病23.8%(5/21)。两个系统同时有病者3例。18例行早期胆囊切除术,3例作胆囊造瘘术,其中7例胆囊坏死、穿孔(33.3%),均获得痊愈。术后并发症8例包括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等。21例患者无1例死亡。结论本病进展快,胆囊坏疽、穿孔比例高,术后并发症多,一旦诊断,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