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NT-3-HUMSCs联合基因沉默SOCS3治疗SD大鼠脊髓损伤, 以期改善损伤神经运动功能.方法 (1) 用贴壁法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细胞 (HUMSC) , 同时进行分离, 提纯和鉴定; (2) 构建NT-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将其转入HUMSC, 构建NT-3-HUMSC细胞, 体外检测其存活情况及NT-3表达情况; (3) 筛选作用于SOCS3的特异性靶点, 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 设立阴性对照, 设计并合成SOCS3-siRNA, 同时在体外检测功能; (4) 建立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分为为:假手术组10只;T12全脊髓横断损伤模型40只, 随机分为4组, 生理盐水治疗组10只;siRNA+NT-3-HUMSCs治疗组10只;NT-3-HUMSCs治疗组10只;SOCS3-siRNA治疗组10只.以上各组造模成功后, 分别存活1、2月和3月进行运动功能评价.结果 (1) siRNA+NT-3-HUMSCs联合治疗SD大鼠脊髓损伤组BBB评分明显高于NT-3-HUMSCs、siRNA和生理盐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siRNA+NT-3-HUMSCs联合治疗SD大鼠脊髓损伤组爬网格实验表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高于NT-3-HUMSCs、siRNA和生理盐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NT-3-HUMSCs联合基因沉默SOCS3治疗SD大鼠脊髓损伤, 可以改善SD大鼠脊髓损伤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作用。方法将36只健康SD大鼠制备失神经支配腓肠肌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A组于腓肠肌不同的5个点注射IL-1β0.1mL(浓度1ng/mL),B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术后每天注射1次。于术后2、4、8周各取6只大鼠处死,取右侧腓肠肌观察,测定肌湿质量维持率、肌细胞横截面积、肌肉蛋白总含量,检测运动终板,细胞凋亡等指标。结果术后2、4、8周实验组的肌湿质量维持率、肌细胞截面积、肌肉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8周两组的运动终板平均灰度值和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肌肉局部注射IL-1β能减轻失神经骨骼肌形态的改变,对失神经骨骼肌和运动终板具有保护作用,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延缓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  相似文献   

3.
罗魁  王知非  廖达光 《医学综述》2015,(3):515-518,577
目的探讨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对大鼠脑外伤后海马区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以了解TIMP在大鼠脑外伤后的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90只体质量为250~350 g的SD大鼠按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各30只。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生理盐水组:制作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前0.5 h向侧脑室注入0.9%氯化钠溶液10μL;TIMP组:制作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前0.5 h向侧脑室注入TIMP10μL。将生理盐水组及TIMP组大鼠利用颅脑瞬间旋转模型致鼠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每组分别于制作脑损伤模型后1、3、6、24、72、168 h共6个时间点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随机选取大鼠5只,取3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标本,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凋亡神经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MMP-9、caspase-3表达,并比较分析同一时间点3组间的差异。结果 1正常对照组中少见凋亡神经细胞,受损伤两组中凋亡神经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TIMP组各时间点凋亡神经细胞数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和TIMP组中MMP-9、caspase-3有明显表达(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TIMP组中在各时间点MMP-9、caspase-3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脑外伤后大鼠海马区脑组织中存在神经细胞凋亡及MMP-9、caspase-3表达的变化,而TIMP能抑制MMP-9表达及caspase-3的激活,使抗凋亡作用增强,减少脑外伤后大鼠海马区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表明其对脑外伤后大鼠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损伤神经脊细胞caspase-3的表达与病理变化。方法 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30只制作大鼠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假手术组30只坐骨神经显露后即关闭切口,空白对照组30只不做任何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制模后6h~5d神经脊细胞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HE染色及电镜观察神经脊细胞病理学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制模后6h~5d神经脊细胞的凋亡水平。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大鼠神经脊细胞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细胞凋亡较少,而模型组在周围神经损伤后6h即出现细胞凋亡,24~72h达高峰;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也在6h明显增多,24h达高峰,72h表达减弱。神经脊细胞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凋亡呈正相关(r=0.821,P<0.01)。结论 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脊细胞存在大量凋亡,其凋亡水平与caspase-3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鹿茸多肽对IL-1β诱导的大鼠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的影响,分析其对终板软骨细胞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月龄的健康SD大鼠,并对其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进行分离与培养,诱导组单加入10μg/L的IL-1β,药物处理组分3组,分别在培养基中加入10μg/L的IL-1β和10、30、50μg/mL的鹿茸多肽,MTT比色法检测3个时间节点(24、48、72 h)各组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的凋亡;qPCR法检测Collagen Ⅱ、Collagen X、caspase-3、MMP-13、Bax、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在24、48、72 h时间点,MTT法检测10μg/mL鹿茸多肽组在各时间点终板软骨细胞增殖情况与IL-1β诱导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0μg/mL组和50μg/mL组均能拮抗IL-1β对软骨终板细胞増殖的抑制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流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鹿茸多肽均能够降低IL-1β诱导的大鼠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的凋亡比例(P0.05,P0.01);qPCR检测结果表明,IL-1β诱导组的Cllagen Ⅱ、Bcl-2基因的表达减弱,Collagen X、caspase-3、Bax、MMP-13基因的表达增强,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浓度鹿茸多肽组均能够上调Cllagen Ⅱ、Bcl-2基因的表达(P0.05,P0.01),下调Collagen X、caspase-3、Bax、MMP-13基因的表达(P0.05,P0.01),以50μg/mL组效果最为显著(P0.01)。结论:一定浓度的鹿茸多肽通过抑制软骨终板细胞的凋亡,促进其増殖,调控其相关基质蛋白及基质降解酶、凋亡因子等基因的表达,起到了对退变的椎间盘终板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力竭运动大鼠脑皮质运动区组织中caspase-3活性和蛋白表达,探讨不同强度力竭运动对脑皮质运动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8)、中等强度力竭运动组(n=36)和高强度力竭运动组(n=36)。对照组大鼠不进行力竭运动,中等强度力竭运动组和高强度力竭运动组大鼠建立急性力竭运动模型,分别在力竭运动后6 h和1、4、7 d采集大鼠脑皮质运动区组织,采用荧光分析法检测脑皮质运动区组织中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水平,比较3组大鼠脑皮质运动区组织中caspase-3活性和蛋白水平。结果力竭运动后6 h,中等强度力竭运动组和高强度力竭运动组大鼠脑皮质运动区脑组织中caspase-3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强度力竭运动组大鼠脑皮质运动区脑组织中caspase-3活性显著高于中等强度力竭运动组(P<0.05)。力竭运动后1、4 d,高强度力竭运动组大鼠脑皮质运动区脑组织中caspase-3活性显著高于中等强度力竭运动组和对照组(P<0.05),但中等强度力竭运动组与对照组大鼠脑皮质运动区脑组织中caspase-3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力竭运动后7 d,3组大鼠脑皮质运动区脑组织中caspase-3活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强度力竭运动组大鼠力竭运动后6 h脑皮质运动区脑组织中caspase-3活性显著高于力竭运动后1、4、7 d时(P<0.05)。高强度力竭运动组大鼠力竭运动后1 d时脑皮质运动区组织中caspase-3活性显著高于力竭运动后6 h和4、7 d时(P<0.05),力竭运动后6 h和4 d时脑皮质运动区脑组织中caspase-3活性显著高于力竭运动后7 d时(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等强度力竭运动组大鼠力竭运动后6 h和1、4、7 d时脑组织中caspase-3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高强度力竭运动组大鼠力竭运动后脑组织中caspase-3蛋白表达逐渐升高,力竭运动后4、7 d时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中等强度力竭运动组(P<0.05)。结论力竭运动可能通过上调caspase-3活性和蛋白表达而促进大鼠脑皮质运动区细胞凋亡,且力竭运动强度越高,细胞凋亡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尿病早期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氧化应激损伤和凋亡相关因子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进一步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选取成模大鼠17只作为模型组(M组),另设正常对照组(N组)大鼠15只。8周后,取大鼠左侧坐骨神经,采用HE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和Caspase-3表达,Western blot分析检测发动相关蛋白-1(Drp-1)和Bax的表达。结果与N组相比,M组大鼠坐骨神经形态学改变明显,体重增加不明显,血糖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p-1、Bax、8-OHdG及Caspase-3表达均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8-OHdG与Caspase-3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798,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组织中氧化应激损伤促进凋亡相关因子表达增多,最终促发细胞凋亡可能是DPN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22):1698-1702
目的:研究神经营养因子3(NT-3)抑制地塞米松(DEX)诱导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并分组,对照组用不含药物的DMEM处理,DEX组用含有5μmol/L地塞米松的DMEM处理、NT-3组用含有5μmol/L地塞米松及100 ng/mL NT-3的DMEM处理。检测细胞凋亡率、增殖活力、成骨标志物的含量、凋亡基因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量。结果:DEX组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中bax、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增殖活力值、培养基中ALP、OCN、COL-I的含量及细胞中bcl-2、p-PI3K、p-AKT、p-mTOR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T-3组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中bax、caspase-3的表达量明显低于DEX组,增殖活力值、培养基中ALP、OCN、COL-I的含量及细胞中bcl-2、p-PI3K、p-AKT、p-mTOR的表达量明显高于DEX组(P<0.05)。结论:NT-3对地塞米松诱导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可能的机制是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感觉功能及NT-3、Trk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夹持法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推拿组,以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进行干预,通过热痛阈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背根节内NT-3、TrkC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大鼠的PWL值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延长,推拿组与模型组相比PWL值明显缩短,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及推拿组NT-3免疫组化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推拿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推拿可以改善神经损伤大鼠的行为学表现,通过促进NT-3及其受体TrkC的表达,发挥抑制细胞凋亡,对神经元胞体和突起的生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抑制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脊髓损伤组和脊髓损伤EPO治疗组。其中脊髓损伤组和EPO治疗组采用改良A llen′S打击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假手术对照组同法显露脊髓,但不打击。EPO治疗组大鼠于术后1h腹腔一次性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1000 IU/kg),其余两组大鼠则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24h,3组大鼠均麻醉处死,切取损伤段脊髓,用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同时检测其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术后24h,HE染色发现该段脊髓出现大量囊腔,伴炎症细胞浸润和胶质细胞增生,神经元亦出现水肿以及部分溶解消失,而EPO治疗组上述病理变化程度较轻微。免疫组化结果发现,损伤组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显著增加,EPO治疗组该蛋白表达亦比假手术组增加,但比脊髓损伤组大鼠表达减少,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后,损伤处脊髓发生明显的组织坏死和炎性反应,而EPO治疗能明显减轻上述反应,同时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亦明显减少,而这可能是其脊髓损伤的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人神经营养素4在受损坐骨神经恢复和再生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Wistar大鼠38只,随机均分2组,常规麻醉处理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实验组局部注射人神经营养素4,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第4周、第20周观察两组肢体一般状况、神经功能指数、及腓肠肌中段组织学观察肌组织间质,胶原纤维,肌细胞,肌纤维密度、肌纤维直径。结果在20周后,对照组腓肠肌萎缩明显;实验组肢恢复一定行动能力,腓肠肌萎缩不明显;在第20周以后,实验组神经功能指数、肌纤维密度、肌纤维直径大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在第20周以后,对照组肌组织间质水肿,胶原纤维排列稀疏、溶解,细胞萎缩较为明显,实验组肌纤维呈圆形或多边形,肌原纤维呈红色点状,核位于边缘,呈圆形。结论神经营养素-4对于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不仅能恢复由于坐骨神经损伤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还能修复坐骨神经对于骨骼肌的神经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ATP及三醇组人参皂苷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及运动终板的保护作用,为临床神经损伤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坐骨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建模后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TP组、三醇组人参皂苷低剂量(25 mg·kg-1)组和三醇组人参皂苷高剂量组(50 mg·kg-1),术后各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g·d-1腓肠肌内注射ATP及低、高剂量三醇组人参皂甙,给药4周,于术后2、4、6、8、12、16、20和24周取右小腿腓肠肌,测量腓肠肌湿重、肌细胞直径、肌细胞截面积及观察运动终板形态。结果: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湿重、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均下降,神经损伤16周内,ATP组、三醇组低剂量组及三醇组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神经损伤20周时,AT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三醇组低剂量组及三醇组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损伤24周时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运动终板4 周内改变不明显,此后逐渐失去正常的形态,形成神经丝,至神经损伤后16周,神经丝的数量开始下降。ATP组和三醇组人参皂苷组相同时间点神经丝的数量较对照组增多。结论: ATP及三醇组人参皂苷可减缓失神经肌萎缩,提示伴有神经损伤的外伤患者临床应尽早行手术治疗以修复神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运动神经元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Caspase-3 mRNA表达与运动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用72只SD大鼠制作成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VEGF组和VEGF拮抗组。伤后6、12、24h和3、7、14d取材。应用原位杂交、TUNEL技术研究运动神经元的凋亡。结果Caspase-3 mRNA在VEGF组脊髓组织中的表达下调,在VEGF拮抗组中表达增高。TUNEL阳性细胞计数显示脊髓损伤后VEGF拮抗组有多量神经元丢失,而VEGF组神经元丢失数量明显减少。结论VEGF可以防止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神经元的凋亡,其作用可能是由Caspase-3介导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方对腰神经根压迫损伤大鼠背根节神经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弥可保组和益气化瘀方组,每组10只。造模各组用自制胶块压迫于大鼠右侧L;神经根背根节处,假手术组仅切开皮肤和椎旁肌。造模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益气化瘀方组大鼠给予益气化瘀方煎剂灌胃,弥可保组大鼠肌肉注射弥可保。于造模10d后取右侧受压神经根,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分光光度法结合考马斯亮蓝法检测受压迫神经根caspase-3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神经根组织caspase-3mRNA表达变化。结果:腰神经根受压迫后背根节的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增加,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的凋亡指数高于假手术组(P〈0.01);益气化瘀方和弥可保可减少背根节神经细胞的凋亡,两组大鼠神经细胞的凋亡指数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神经根组织caspase-3活性和mRNA表达明显增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益气化瘀方和弥可保可降低造模后大鼠神经根组织caspase-3活性及其mRNA表达,二者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神经根压迫可导致受压神经根组织caspsae-3的过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增加。益气化瘀方可抑制神经根组织caspase-3的过表达,减轻背根节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经蛛网膜下腔置管局部联合应用神经营养素(NT)-4和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GDNF组、NT-4组和GDNF联合NT-4组。切断大鼠坐骨神经致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于第5、6腰椎椎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置管,并注入外源性GDNF(10μg/mL)和NT-4,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并取材,对L4~6节段脊髓标本冰冻切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尼氏体染色、胆碱酯酶染色。结果 GDNF联合NT-4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胆碱酯酶阳性颗粒面积均比前2组有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通过蛛网膜下腔联合注入NT-4、GDNF较两者单独使用更有利于保护脊髓运动神经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对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脊髓运动神经元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清洁级SD大鼠30只,行右坐骨神经横形切断后即刻原位吻合术,制成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丙戊酸钠口服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分别于术后1,4,7,14,28 d取材,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数,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的表达,并对脊髓凋亡细胞以及阳性运动神经元进行计数。结果:坐骨神经切断后4,7,14 d,实验组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吸光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坐骨神经切断后7,14 d,实验组脊髓神经元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对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鼠去神经支配骨骼肌及运动终板的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去神经支配后骨骼肌及运动终板形态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建立去神经支配腓肠肌模型,观察术后腓肠肌湿重、肌细胞直径、截面积以及运动终板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去神经支配后2周,腓肠肌湿重减少为正常的52.1%;至神经损伤后16周,维持在正常的25%左右。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随时间延长呈进行性下降,失神经支配2周,腓肠肌细胞直径减少为正常的64.87%;至失神经支配20周,肌细胞直径仅为正常值的25.06%,肌细胞截面积与肌细胞直径的变化规律相一致。运动终板4周内改变不明显,4周后形态开始发生变化,失去正常的形态,逐渐形成神经丝;至神经损伤后16周,神经丝的数量开始下降。结论:神经损伤后骨骼肌发生萎缩,随时间变化逐渐加重,提示神经修复手术应尽早进行。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otective mechanisms of neurotrophin-3 (NT-3) on the spinal cord injury. Methods:Totally 105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control group, experimental group and sham operation group. Rats from the former 2 groups were inflicted to animal model of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according to Allen's (WD) by situating a thin plastic tube in the subarachnoid space below the injury level for perfusion. Ra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20 ul NT-3 (200 ng) from the tube at 0, 4, 8, 12, 24 h and 3, 7 d after injury, and those in control group got an equal volume of normal saline at the same time. The animals in sham operation group only received opening vertebral plate and tube was put in subarachnoid space. The rats were sacrificed at 4, 8, 12, 24 h and 3, 7, 14 d post injury (n=5).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Bcl-2 and Bax proteins in spinal cord of rat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ssay. Results: The level of Bax protein in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sham operation group, and the peak reached at 8 h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The Bcl-2 proteins were always weakly positive. The Bax proteins in NT-3 grou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ut the Bcl-2 proteins obviously in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NT-3 can protect spinal cord from injury in vivo. One of the mechanisms is that NT-3 can inhibit abnormal expression of Pax protein, and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Bcl-2 protein, then inhibit apoptosi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素4(NT-4)基因修饰细胞对成年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体外NT-4基因转移方法,制备高表达NT-4的基因修饰细胞。离断大鼠左侧坐骨神经作为外周神经损伤模型,右侧作为对照,在离断处移植NT-4基因修饰细胞。观察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尼氏染色和胆碱酯酶染色的变化。结果:在移植NT-4基因修饰细胞组和对照组间,尼氏和胆碱酯酶染色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移植NT-4基因修饰细胞对外周神经损伤所造成的运动神经元的退变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