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发展迅速.磁共振成像结构影像学主要介绍了磁共振成像线性和面积测量、磁共振成像体积测量和磁共振容积再现三方面,其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异常脑结构的分布,以及特征性结构内侧颢叶,尤其是海马,杏仁核,以及内嗅皮质在结构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治疗中的作用.磁共振成像功能影像学主要包括了功能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及扩散张量成像等新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早期脑功能改变中的应用.随着这些研究的进展突破,磁共振成像影像技术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速,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其也是中老年群体的重要死因之一。轻度认知障碍是介于正常脑老化与老年痴呆的一种认知功能障碍状态,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作为其主要分型,是老年痴呆的高危因素。在老年群体中,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发病率高达10%以上。与认知正常的老年人相比,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患痴呆的风险高4~10倍,在此阶段对患者进行有效诊治,可极大延缓患者病情向痴呆转化的进程。目前,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及神经影像学检查,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提高了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效能,本文对扩散张量成像、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磁共振波谱、酰胺质子转移成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几种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轻度认知障碍是介于正常脑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既往结构影像学研究表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不仅可见大脑灰质的明显萎缩,而且还伴有白质异常,集中体现为白质的萎缩和白质神经纤维通路完整性被破坏。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有氧运动可以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大脑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能延缓或逆转大脑灰质以及白质的萎缩,从而维持认知功能的稳定性。现有的结构影像学研究主要基于结构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或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分别从大脑形态学及大脑白质结构等方面,致力于有氧运动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结构重塑的影响及其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本文综述现有的有氧运动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脑结构重塑影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神经影像学的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存在脑结构和功能异常,并提出了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通路异常.本文对近年来应用局部一致性方法和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对强迫症患者脑静息态磁功能磁共振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结果显示强迫症患者存在异常脑功能区及异常脑白质纤维束,所发现的异常脑功能区及异常脑白质纤维束与强迫症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通路相重叠,证实局部一致性方法和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可应用于强迫症神经生理病理通路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高危人群,并且在MCI阶段进行干预治疗,有利于延缓病情进展甚至逆转认知功能破坏,故对于MCI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MRI技术包含多个序列成像,可从不同角度发现MCI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利于早期诊断、预测病情进展情况和揭示病理机制,促进MCI和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本文主要对于近些年来结构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动脉自旋标记和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在MCI的诊断、分类、预测病情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希望为今后的临床诊疗及科研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半数以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伴随轻、中度认知障碍,并以注意力及记忆力减退和信息处理速度及执行能力下降等为主要特征。近年除了在病理生理方面探究T2DM诱发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外,各种MRI序列对于揭示糖尿病患者脑结构及脑功能改变方面有重要价值,如磁敏感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及磁共振波谱成像等。作者结合病理生理改变及相关脑结构、功能变化对T2DM伴认知障碍患者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痴呆类型,其特征是进行性记忆丧失和认知功能退化。迄今为止,载脂蛋白E是唯一确定的与散发型阿尔茨海默病有关的致病基因。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及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愈来愈多的基因被报道与阿尔茨海默病及脑结构、脑功能相关,如桥连接蛋白、凝聚素等。然而,目前上述基因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病理机制尚不明确。笔者就载脂蛋白E等基因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通路及其对脑结构、脑功能等方面的影响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分子成像技术是分子影像学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无创性监测及早期诊断疾病.近年来关于磁共振分子成像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要应用于细胞示踪、血管生成、细胞凋亡及活体组织基因显像等.尽管该技术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它独特的技术优势使其在临床医学和基础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评估脑解剖结构及功能变化方面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成为临床研究双相障碍(BD)的重要工具。作者就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常用分析方法及其在BD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BD的病理机制研究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琚超  王敏  王红 《磁共振成像》2021,12(4):100-102,110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侵袭性及易复发的特点.目前,胶质瘤的分级主要依靠术后病理,但胶质瘤的早期发现及术前分级对手术方案的选择及术后患者的预后均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随着磁共振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扩散磁共振成像在脑胶质瘤的分级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现就神经突定向扩散与密度成像的成像原理、特征及其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张琪  王滨 《磁共振成像》2018,(4):289-293
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者可以无创地研究活体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特点,结合多种脑成像技术研究大尺度的脑结构和功能网络,为研究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提供了可靠的方法。目前抑郁症患者的磁共振脑网络研究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脑网络的拓扑属性在某种程度上对抑郁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衡量抑郁症严重程度的生理指标。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模式也可作为敏感特征用于诊断相关脑疾病,因此本文将从抑郁症层面综述几个主要的磁共振脑网络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MRI是目前公认的前列腺癌最佳影像检查技术。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各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不断问世并应用于临床,如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峰度成像、磁共振波谱、灌注加权成像等,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及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的影像学依据。随着研究的深入,多中心、大样本研究的进展及扫描参数的进一步优化,多参数MRI检查将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实现功能磁共振成像与扩散张量成像的图像融合。方法 运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得10名健康志愿者手指运动过程中大脑皮层功能图像,运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获得初级运动区和辅助运动区的下行纤维束的图像,采用AFNI、FSL和AMIDE三种国际上通用的免费磁共振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融合。结果 采用该方法可获得脑激活、纤维束和脑解剖的融合图像,初级运动区、辅助运动区的激活模式及其下行的纤维束可同时在个体和成组脑结构上清晰显示。结论 应用通用免费磁共振分析软件可以实现功能磁共振成像与扩散张量图像的融合,可望为临床诊断和脑功能基础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评估脑的解剖结构及功能变化方面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扩散峰度成像(DKI)是用于量化组织内水分子非高斯运动的磁共振新技术,是扩散成像技术的延伸,对于描绘脑组织微观结构具有独特优势。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无创评价活体组织内分子扩散运动及灌注的MRI新技术。本文对DKI和IVIM的成像原理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孙祥茹  王效春  张辉  谭艳 《磁共振成像》2021,12(1):70-72,84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被认为是正常老龄化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以及其他类型痴呆的中间状态。给予MCI患者积极的干预治疗,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并减缓MCI向AD的转变。因此,寻找MCI诊断和进展监测的敏感影像标记物是非常必要的。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能够通过描述脑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来检测微观结构的变化,可以为MCI的病理机制研究和认知障碍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重要的信息。近年来,新型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MCI的研究提供了额外的价值。作者对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自由水扩散磁共振成像(free-water 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W diffusion MRI)、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和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NODDI)技术在MCI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张娜 《磁共振成像》2010,1(4):313-316
近年来,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等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等方面的应用,明显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本文就这三种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方法及其用于前列腺癌诊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疾病之一,其死亡率已跃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因此,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已经成为乳腺疾病的工作重点。新辅助化疗是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方面优于超声、X线和临床检查。磁共振不仅能进行结构成像,也可进行功能成像。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扩散加权成像、灌注成像及磁共振波谱等功能技术在乳腺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对脑神经功能损伤使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时间内,选择62例脑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测,经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手术病理等,均证实所有患者有脑神经功能损伤,分析诊断准确率。结果: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准确率与证实结果没有差异(P>0.05)。结论: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动态的监测患者脑部神经损伤的情况,诊断准确率较高,但是仍存在漏诊和错诊的情况,建议临床应用时结合其它影像学的数据进行客观的分析诊断。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痴呆症常见原因之一,其患病率逐年增加。影像学方法为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了新技术,在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的脑成像研究方法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痴呆症常见原因之一,其患病率逐年增加。影像学方法为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了新技术,在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的脑成像研究方法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