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川芎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四川为其道地产区,目前以散户小面积种植居多,种植方法各异,川芎产量与质量参差不齐。该文从品种选育、苓种培育、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重金属污染等方面综述了川芎栽培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川芎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四川不同地区栽培及野生益母草的有效成分含量和药材产量,为建立益母草规范化种植基地提供参考。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用HPLC法测定益母草有效成分含量。结果:四川11个产地的18批益母草盐酸水苏碱和盐酸益母草碱含量范围分别为0.69%~2.31%和0.070%~0.454%。而凉山州所产益母草的盐酸水苏碱和盐酸益母草碱含量最高,分别为1.71%和0.263%,不仅含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规定的3~5倍,产量也最高,为7258.55 kg·hm-2。结论:四川凉山州益母草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均较高,可作为益母草的适宜栽培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收集全国川芎的种质资源,以进行川芎优良种质资源评价研究,为川芎良种选育打下基础.方法 文献研究,到全国川芎主产地实地调查、访问,收集种质资源.结果 对四川省内6个县市及省外6个省区,共20个川芎及芎藭类药材的主产区进行了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获得了川芎不同居群的生态环境、栽培及生长特性、产销和使用情况等.并在川芎道地产地都江堰建立了种质资源保护圃.结论 为川芎种质资源评价研究及川芎新品种选育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川芎产销历史、种植规模、价格走势、当前市场状况等方面的调研与分析,为川芎的生产和经营等提供决策参考,也为药农及药商提供信息支持,达到增加效益和持续发展的目的。经过对安国药材市场及川芎产区市场调研分析,并查阅古今文献资料,梳理2006~2013年川芎市场变化规律,为川芎后市发展判断提供依据。川芎在四川主要产区的种植规模和产量变化不大,库存充足,供需关系较为平衡,短期内川芎行情稳定,价格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川芎产销历史、种植规模、价格走势、当前市场状况等方面的调研与分析,为川芎的生产和经营等提供决策参考,也为药农及药商提供信息支持,达到增加效益和持续发展的目的.经过对安国药材市场及川芎产区市场调研分析,并查阅古今文献资料,梳理2006 ~ 2013年川芎市场变化规律,为川芎后市发展判断提供依据.川芎在四川主要产区的种植规模和产量变化不大,库存充足,供需关系较为平衡,短期内川芎行情稳定,价格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川产泽泻规范化种植(SOP)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书林  李应军 《中草药》2002,33(4):350-353
目的 为了规范川泽泻种植加工,使川泽泻生产达到优质高产无公害的标准,与国际接轨,使中药走向世界。方法 通过对川泽泻产区的种植历史、生态环境、种质资源、良种选育、川泽泻指标性成分及活性成分的检测。结果 改变了产区传统生产中存在的不足,形成了川泽泻规范化种植规程。结论 通过规范化种植生产出来的川泽泻具有优良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研究各益母草种质资源的差异性,为品种选育提供优良育种材料。方法将收集自全国不同产地的20个野生益母草种质资源在浙江衢州进行同质园试验,观察其物候期、耐寒性及生境适宜性;测定初花期株高、鲜重和干重,并分别测定初花期和反季节栽培的益母草植株中盐酸水苏碱和盐酸益母草碱含量。结果综合各种质对浙江生境的适应性、初花期药材干产量及其中的盐酸水苏碱和盐酸益母草碱成分含量、反季节栽培益母草植株中上述2种成分的含量水平,河南灵宝、河南社旗和湖南桂东3个种质较好,其中以河南灵宝种质最佳,其初花期药材干产量(30.6 g/株)、初花期植株中盐酸水苏碱和盐酸益母草碱含量(分别为1.31%和0.19%)及反季节栽培植株中有效成分盐酸水苏碱和盐酸益母草碱含量(分别为3.44%和0.37%)均较高,且能适应在浙江种植。结论河南灵宝种源可以作为品种选育的最佳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地的益母草种源种质的差异性。方法对收集的来自不同地区的益母草种源在浙江义乌郊区种植,观察其在出苗、抽苔、开花、植株高度、耐寒性及其总生物碱含量方面的差异情况。结果来自浙江、江西、四川和湖南的四个种源的益母草生物学特性相似,总生物碱含量以浙江和四川的两个种源较高。结论不同地区益母草,在耐寒性和总生物碱含量方面差异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益母草GAP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鲜益母草实行规范化栽培(GAP)技术研究。方法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为指导原则,研究影响鲜益母草优质高产的各项关键因子。结果确定了鲜益母草的规范化种植技术规程。结论开展鲜益母草GAP种植,通过严格选地、合理施用肥料、界定适宜的生长周期、施用无公害农药等措施可有效地控制药材中有害重金属的残留量,提高鲜益母草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5种川属淫羊藿种间杂交性。方法对5种主产于四川的淫羊藿植物进行种间配对杂交,通过杂交结实率分析可杂交性。结果 5种川属淫羊藿都可以杂交,但不同的杂交组合的杂交结实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与四川淫羊藿可杂交性最低,结实率为16.9%;柔毛淫羊藿杂交性最高,结实率达到83.9%。结论明确了五种川属淫羊藿的可杂交性,为淫羊藿植物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电子鼻技术,实现不同产地与生长环境(野生和栽培)的川产益母草药材区分鉴别。方法:采集不同产地、不同生长环境(野生和栽培)益母草药材,采用电子鼻获取各样品气味信息的传感器响应值,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因子分析(DFA)对响应值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不同产地益母草样品PCA 区分指数值为82,DFA综合判别率97.96%;不同生长环境(野生和栽培)益母草样品PCA 区分指数值为84,DFA 综合判别率100%,区分与判别有效。结论:电子鼻技术可用于不同产地及生长环境(野生和栽培)川产益母草药材的区分,可作为其气味鉴别手段。  相似文献   

12.
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为兰科(Orchidaceae)重要药用和观赏植物,目前其规模化栽培技术并不成熟,且存在连作障碍、病虫害高发、高农药残留等问题,开展无公害栽植技术研究能够保证高品质规范化生产。依据云南省文山市大里普基地和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县老河坝乡大河坝多年杜鹃兰无公害生产数据,结合杜鹃兰的研究现状,针对杜鹃兰无公害栽培基地选址、土壤改良、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来建立杜鹃兰无公害精细栽植体系。  相似文献   

13.
GC-MS法鉴定茺蔚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茺蔚子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茺蔚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确定了20种化学成分并得到相对含量。结论:茺蔚子挥发油中主要含有环己酮、柏木脑等成分。  相似文献   

14.
刘江  陈兴福  杨文钰  张树平  杜刚  刘卫国 《中草药》2010,41(11):1875-1881
目的建立川产麦冬野生资源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川产麦冬野生资源的HPLC指纹图谱,使用SPSS17.0软件对26批不同来源川产麦冬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主成分分析,在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并使用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相似度评价验证。结果 26批麦冬样品共提取出4个主成分,被分为4大类;与共有峰直接聚类相比,主成分-聚类分析更符合相似度评价结果。结论利用SPSS软件对麦冬HPLC指纹图谱进行主成分-聚类分析,所建立的模式识别方法,操作简便,统计结果具有可靠性,可对麦冬化学计量学分类及其质量评价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溶剂、不同提取方法对益母草生物碱的提取率,优选最佳提取方案,以制备益母草生物黏啦膜剂。方法采用雷氏氨盐剩余比色法测定生物碱含量。结果渗滤提取率最高,并以此制备益母草生物黏附膜剂。结论此制剂工艺流程合理,适宜生产。  相似文献   

16.
益母草作为一种常用中药,其化学成分十分复杂,药理、功效及其临床运用很广泛。为保证益母草及其制剂在临床运用中安全、有效,需要对其有效成分以及含量进行控制。查阅了近年来报道益母草的相关文献,介绍益母草各种成分及其测定方法,以期为益母草的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川芎栽培现状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内5个县23个镇247户的川芎栽培现状进行系统调查,深入了解川芎栽培中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为川芎规范化栽培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主产区芎农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测量,综合分析川芎栽培现状。结果:小户种植为主的彭州和什邡使用坝苓种比例为65%,大户种植为主的眉山、邛崃以及正形成大户种植模式的都江堰使用山苓种比例为92%。川芎种植密度和产量在个体间差异大。川芎在眉山和邛崃的生长期比在彭州、什邡和都江堰缩短了30 d左右。川芎施用底肥和春肥的农户约占一半,NPK复合肥投入比例高(> 90%)。川芎的病虫害较少,新产区的病虫害发病率明显低于老产区,除草剂施用比例高达52%的是农资店自配的除草灵1号。栽培成本中人工费用占比最高(37%)。结论:四川省川芎栽培呈现山苓种和坝苓种并重的格局,建议明确山苓种和坝苓种的差异,培育优质苓种;劳动力缺乏导致川芎呈现晚栽早采趋势,应促进川芎机械化研发和生产;加大芎农培训力度,引导增施有机肥,推行规范化药剂施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21年浙江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等数据,对浙江省中药资源种类多样性进行研究,为相关政策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Origin 2021软件,从全省中药材种植情况、县域中药材种植情况及道地药材等多个角度对2021年度浙江省中药材生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1年浙江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为5.74万hm^(2),其中多年生草本类、藤本类和乔木类中药材占比较高;“浙八味”生产总体保持稳定,新“浙八味”在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上分别同比2020年增长3.60%、6.20%、4.11%。此外,黄精种植发展较快。结论:浙江省中药材产业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逐步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道地品种,但部分道地药材种植出现一定萎缩,应综合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临床用药需求,通过制定政策等形式给予引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