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HSPN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值、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00%,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SPN患者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TGP)制剂帕夫林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患者的疗效、作用特点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经肾穿刺确诊的原发性MsPGN患者1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GP组51例和雷公藤多苷组58例,TGP组给予TGP0.6~1.2g/d,分2次口服;雷公藤多苷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30~60mg/d,分3次口服;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24h尿蛋白量、尿红细胞、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12周后,TGP组和雷公藤多苷组分别有52.9%和39.7%的患者获得临床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86.3%和84.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多苷组发生肝功能异常13例(22 .4%),经期紊乱9例(15. 5%),血白细胞或血小板下降7例(12 .0%),TGP组仅有8例(15 .7%)发生便溏、腹泻,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P能显著降低24h尿蛋白量和尿红细胞,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12周后,TGP组继续治疗并随访,最长96周,结果显示TGP有一定的时效和量效趋势.结论 TGP能有效降低MsPGN尿蛋白、尿红细胞,提高临床缓解率,疗效与雷公藤多苷相当,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雷公藤多苷,安全性良好;TGP的疗效存在一定的时效和量效性,因此长程的TGP治疗方案有利于MsPGN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多苷加激素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加激素治疗紫癜性肾炎(HSPN)的疗效。方法:将初发HSPN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给予雷公藤多苷片1 mg/(kg.d)~1.5 mg/(kg.d),2次/d~3次/d口服;泼尼松片2 mg/(kg.d),采用中长程疗法。对照组30例,症状、体征及病程与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仅予激素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紫癜消除时间、高血压恢复正常时间、尿潜血转阴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分别为(6.58±2.07)d、(8.57±4.41)d、(35.39±12.52)d、(29.35±8.31)d。对照组分别为(7.12±2.03)d、(8.09±4.21)d、(46.24±14.51)d、(35.62±9.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加激素治疗HSPN的疗效优于单用激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与中医辨证治疗对慢性肾炎患者生殖毒性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以雷公藤多苷片和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以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疗程半年;以血浆性激素水平,尿红细胞、24 h定量及尿NAG酶,肾功能和副作用统计评估2组疗效。结果2组患者血浆性激素水平FSH及L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月经不调、精子异常及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尿红细胞、24 h定量及尿NAG酶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肾功能3项无明显差异(P>0.05),尿酸组内均有差异(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能明显减少慢性肾炎患者的尿蛋白及红细胞、减少生殖毒性,减轻副作用,对雷公藤多苷片在临床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金洪元教授治疗紫癜性肾炎(HSPN)的疗效观察。方法:60例HSPN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强的松和雷公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滋肾健脾化瘀解毒法汤剂口服,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尿红细胞变化。结果:对照组总缓解率96.66%,治疗组73.33%,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HSPN患者联合中药滋肾健脾化瘀解毒法汤剂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世平 《海南医学》2012,23(14):31-32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入选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糖尿病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疗程均为6个月。测量比较治疗前后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尿β2-微量蛋白、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的变化。结果观察组24h尿蛋白定量、尿β2-M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4h尿蛋白定量、尿β2-M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降尿蛋白作用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公藤多苷治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片降低尿蛋白更有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雷公藤多苷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厄贝沙坦治疗。以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肌酐为观察指标,比较24周后两组疗效。结果雷公藤多苷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疗效显著,而且可明显减少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含量,增加血清白蛋白含量。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对于大量蛋白尿的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梁艳  张小玲  刘冰  朱清  邵凤民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2):1426-1431
背景 IgA肾病是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的常见原因。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雷公藤多苷、厄贝沙坦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但两者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从根源上缓解IgA肾病的进展尚未被证实。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尿足细胞排泄的影响。方法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IgA肾病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雷公藤多苷组(42例)、厄贝沙坦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6例)。雷公藤多苷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20 mg/次,3次/d;厄贝沙坦组口服厄贝沙坦片150 mg/次,2次/d;联合治疗组同时服用雷公藤多苷片(20 mg/次,3次/d)和厄贝沙坦片(150 mg/次,2次/d);所有患者治疗12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实验室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SUA)、血清清蛋白(Alb)、总胆固醇(TC)、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24 h尿蛋白〕,尿蛋白缓解效果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尿足细胞。结果 联合治疗组治疗后Alb高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低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P<0.05)。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Scr、24 h尿蛋白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Alb、eGFR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BUN、SUA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高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尿足细胞少于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P<0.05)。雷公藤多苷组、厄贝沙坦组、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尿足细胞均少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联合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患者疗效及减少尿足细胞排泄的效果优于单一雷公藤多苷或厄贝沙坦治疗方案,即二药联用对肾足细胞损伤具有更好的协同保护作用,从而延缓了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雷公藤免煎剂对IgA肾病患者蛋白尿及尿足细胞的影响。方法:64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另给予雷公藤颗粒免煎剂20 g/d冲服,对照组予等量颗粒模拟剂20 g/d冲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尿足细胞阳性率、尿足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nephrin的变化,评价两组降尿蛋白的疗效。结果:降尿蛋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8周、16周、24周,治疗组患者的尿足细胞计数和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尿足细胞计数和尿蛋白定量水平较对照组同期亦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16周、24周,治疗组患者的尿足细胞阳性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在治疗后24周,治疗组患者的尿足细胞阳性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24周其尿足细胞计数和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才出现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nephrin及尿nephrin/尿肌酐值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P<0.01)。结论:雷公藤免煎剂能明显减少IgA肾病患者的尿蛋白量,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足细胞损伤、减少尿足细胞排泄有关。  相似文献   

10.
自拟消斑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消斑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疗效.方法:将小儿HSPN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消宽汤,对照组用西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尿蛋白、尿红细胞、尿β2微球蛋白.结果:两组尿蛋白、尿红细胞、尿β2微球蛋白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斑汤治疗HSPN,效果优于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雷公藤多苷片及氯沙坦钾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红细胞计数、尿蛋白水平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红细胞计数、血肌酐、尿蛋白水平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尿红细胞计数、血肌酐、尿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几种中药联合治疗紫癜性肾炎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12月我院确诊的44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将44例患儿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静脉注射香丹注射液、口服雷公藤多苷片以及中药汤剂的综合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强的松、静脉注射肝素钠以及口服潘生丁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尿蛋白、尿红细胞的检测结果。结果治疗组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64%(P<0.05)。结论中医综合方案治疗紫癜性肾炎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证治疗IgA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抗凝、抗感染、降压治疗;24h尿蛋白≥1g/24h者予雷公藤多甙1mg/(kg.d);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者,予强的松1mg/(kg.d)(最大剂量<60mg/d);病情反复者加环磷酰胺100mg/d,累积6~8g停药。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15例,显效21例,好转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完全缓解4例,显效7例,好转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红细胞计数、24h尿蛋白定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尿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加西医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多苷治疗紫癜性肾炎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福明 《海南医学》2011,22(10):84-85
目的 评价雷公藤多苷(TG)治疗紫癜性肾炎(HSPN)的疗效及其近期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07年2月至2010年3月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初发HSPN患儿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4例,在口服泼尼松基础上口服雷公藤;对照组30例,口服泼尼松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12例(35.3%...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效果及对尿蛋白、尿红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诊治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2例。2组均予常规处理,对照组另予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观察组在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苷口服。治疗14 d后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尿蛋白、尿红细胞、免疫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68.75%(χ2/P=8.892/0.003);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对照组(t/P=5.712/<0.001、14.223/<0.001、-28.284/<0.001、-4.380/<0.001);观察组IgA、IgA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P=6.893/<0.001、6.690/<0.001);观察组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P=110.061/<0.001、12.008/<0.001、16.880/<0.001、4.444/<0.001);2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能够有效改善肾功能凝血功能、免疫功能,降低尿蛋白、尿红细胞水平,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多苷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中等剂量泼尼松和雷公藤多苷口服12周,24例以中等剂量泼尼松和环磷酰胺治疗,在治疗的第4、8、12周测定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肾功能等,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结束时两组总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雷公藤多苷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要明显低于环磷酰胺对照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一种相对比较安全有效的药物,适合于对应用环磷酰胺有禁忌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昆仙胶囊和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杭州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03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昆仙胶囊组、雷公藤多苷片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昆仙胶囊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昆仙胶囊2粒/次,3次/d,疗程超过3个月;雷公藤多苷片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雷公藤多苷片20mg/次,3次/d,疗程超过3个月。每组根据病理类型再分为系膜增生性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组、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3个亚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以及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creatinine,Cr)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的差异。[结果]昆仙胶囊组治疗1、3个月后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7%、86.5%;雷公藤多苷片组治疗3个月后尿蛋白定量也明显下降(P<0.05),总有效率8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中,昆仙胶囊组的三个亚组治疗后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雷公藤多苷片组仅MN亚组治疗后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昆仙胶囊组及雷公藤多苷片组的MN亚组及DN亚组治疗后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种药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昆仙胶囊组的DN亚组起效时间早于雷公藤多苷片DN亚组。实验室指标方面,雷公藤多苷片组治疗后ALT较前升高,ALB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PLT、WBC计数及昆仙胶囊组的上述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多苷片组治疗后ALT水平高于对照组,而WBC、ALB水平低于对照组;昆仙胶囊组治疗后AL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仙胶囊及雷公藤多苷片均能明显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尿蛋白水平,昆仙胶囊起效更快,能作用的病理类型更多,且安全性优于雷公藤多苷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昆仙胶囊和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杭州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03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昆仙胶囊组、雷公藤多苷片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昆仙胶囊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昆仙胶囊2粒/次,3次/d疗程超过3个月,雷公藤多苷片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雷公藤多苷片20mg/次3次/d,疗程超过3个月。每组根据病理类型再分为系膜增生性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组、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 ,MN)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3个亚组,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platelet ,PLT)计数,以及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creatinine ,Cr)水平、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血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的差异。[结果]昆仙胶囊组治疗1、3个月后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7%、86.5%,雷公藤多苷片组治疗3个月后尿蛋白定量也明显下降(P0.05),总有效率8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中,昆仙胶囊组的三个亚组治疗后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雷公藤多苷片组仅MN亚组治疗后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昆仙胶囊组及雷公藤多苷片组的MN亚组及DN亚组治疗后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种药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昆仙胶囊组的DN亚组起效时间早于雷公藤多苷片DN亚组。实验室指标方面雷公藤多苷片组治疗后ALT较前升高,ALB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PLT、WBC计数及昆仙胶囊组的上述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多苷片组治疗后ALT水平高于对照组,而WBC、ALB水平低于对照组;昆仙胶囊组治疗后AL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昆仙胶囊及雷公藤多苷片均能明显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尿蛋白水平,昆仙胶囊起效更快,能作用的病理类型更多且安全性优于雷公藤多苷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雷公藤多苷对IgA肾病者肾功能、TGF-β1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效果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选取42例给予雷公藤多苷进行治疗的IgA肾病者视为试验组,于同期选取42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的IgA肾病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肝肾功能、尿蛋白定量和TGF-β1和CD4+、CD8+指标实施检测,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给药后两组患者上述肾功能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给药前后尿TGF-β1/尿肌酐(Cr)、血TGF-β1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给药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给药前后CD4+、CD8+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给药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能够明显改善尿TGF-β1/尿Cr、血TGF-β1以及CD4+、CD8+水平,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科素亚治疗老年IgA肾病(IgAN)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6年1月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收治的老年IgA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治疗慢性基础病并口服科素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雷公藤多苷,连续 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浆清蛋白(Alb)、尿TGF-β1、PAI-1及VEGF水平,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3、6、12个月,两组24 h尿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且各时间点观察组24 h尿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cr、BUN水平及尿TGF-β1、PAI-1、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Alb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Scr、BUN水平及尿TGF-β1、PAI-1、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2例白细胞减少,1例肝功能异常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雷公藤多苷联合科素亚对老年IgA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明显降低患者尿蛋白,保护肾功能,且临床应用较安全,其可能通过降低TGF-β1、PAI-1及VEGF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