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毒一词 ,在中医药理论中 ,人们所熟悉的总是与清热相提并论 ,称为“清热解毒”。究其原因 ,是因为药物的清热解毒功效 ,是针对热毒而言 ,所谓毒者 ,从古至今 ,人们一直将热与毒合而视之 ,这是因为热毒之邪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致病毒邪 ,其治疗多用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与其他邪气一样 ,笔者认为毒邪除热毒之外 ,也有阴毒、寒毒、湿毒等不同 ,因此 ,在用药上也就应有诸如辛温解毒、甘温解毒、温阳解毒等治疗方法 ,由于此类药药性均属温性或热性 ,又可统称为散寒解毒。本文就上法粗略作一探讨 ,以供同仁参考。1 病因病机散寒解毒 ,…  相似文献   

2.
解毒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变生水湿痰饮,血脉不畅,痰瘀互结,生为糖尿病毒邪,临床表现为热毒、湿毒、痰毒、瘀毒、风毒等多种形式,治疗宜采用清热解毒、利湿祛毒、化痰解毒、活血祛瘀解毒、扶正解毒诸法。认为毒邪理论与糖尿病发病机制之炎症学说具有内在联系,解毒法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程海波教授团队传承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学术思想,创建了癌毒病机理论。近年来,为推广癌毒病机理论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构建中医肿瘤癌毒病机辨治体系。提出癌毒病机辨证要点首辨特异性病邪:癌毒,重在辨癌毒的致病特性、兼夹病邪、致病部位、邪气盛衰;其次辨非特异性病邪:郁、风、寒、热、湿、痰、瘀等;最后辨正虚,主要辨脏腑的虚损、气血阴阳的亏虚。提出恶性肿瘤的基本病机为“邪毒蕴结、正气亏虚”,治疗原则为“祛邪解毒、扶正固本”。祛邪即为祛邪复衡,主要包括理气、祛风、散寒、清热、祛湿、化痰、祛瘀法等;解毒即为抗癌解毒,主要包括理气解毒、化痰解毒、祛瘀解毒、祛湿解毒、清热解毒、祛风解毒、温阳解毒、以毒攻毒等八法;扶正固本主要包括益气、养阴、补血、温阳法和调补脏腑法。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通过提出以癌毒病机为核心辨证分型,解决目前中医肿瘤按病种辨证分型繁杂难以掌握的难题;提出癌毒病机临床辨识的四个要点,实现癌毒辨识诊疗技术瓶颈的突破;提出抗癌解毒法的学术内涵,形成抗癌解毒八法;提出抗癌解毒中药分类,推动中医肿瘤辨治的临床精准用药。   相似文献   

4.
寒毒之名首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随着中医肿瘤病机理论体系发展,现代医家不断丰富寒毒与肿瘤发病、转移、治疗的相关性认识。寒毒作为一种特殊的复合病机,以“癌毒”为核心,兼夹寒邪,治当温阳解毒。“温阳解毒法”适用于寒毒病邪,是选择既具有温里祛寒之功,又兼具抗癌解毒之效药物组方的对应性治法,是多种肿瘤各期辨证应用的复合治法,也是恶性肿瘤的临床主要治法。“温阳解毒法”所应用的药物主要适用于癌毒夹寒的复合病机,代表药物包括附子、干姜、桂枝、川乌、花椒等。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从“毒”“虚”论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从“毒”“虚”论治初探张丰强(山东省临沂地区人民医院山东276000)关键词:乙型肝炎;正虚;毒邪;扶正解毒乙型肝炎为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病程漫长,迁延难愈,治疗颇为棘手。笔者有幸跟随肝病治疗大家刘渡舟、关幼波教授侍诊,获益良多,对乙肝的诊治尤...  相似文献   

6.
肺癌因虚而得,因虚致实,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本虚标实之病。虚以肺气虚、阴虚为主,实则为癌毒、痰毒、瘀毒互结,治疗以益气养阴、解毒散结、化痰消瘀为基本大法,但需正确处理益气养阴与解毒散结、化痰消瘀之间的关系,做到标本兼顾,不可偏废。同时治疗应辨病辨证相结合,配合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手段。肺癌早期,邪实而正未虚,可首选手术切除,配合中医药治疗,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中期则邪衰正气渐复,则应祛邪与扶正兼顾,且攻且补;晚期患者正虚邪实或正虚邪衰,脏腑功能低下,应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益气养阴兼顾五脏,时时注意顾护胃气,以期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多处于疾病的终末期阶段,临床多从实邪(热、毒、痰、瘀等)论治,易忽略正气虚损之本质,往往久治不愈,疗效不甚理想。百病始于正虚,其终亦为虚。正气亏虚是慢性难愈性疾病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毒邪”损害导致其病情加重,治疗可从补气养血、扶正固本、祛邪解毒、化腐生肌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历代医家认为,痹症是风寒湿三气杂至而为之,但痹非三气,毒瘀才是痹证的重要成因。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都可称之为毒,风寒湿三气亦属于毒的范畴。痹证之成因,"毒"为外部之因,"瘀"为内在基础,"以毒立论"治疗痹症,痹证活动期,当以解毒为先,痹证缓解期,当以祛瘀为要,痹证全程都可用扶助正气的药物,一则扶正不敛邪,一则扶正祛邪外出,治法上需注重解毒祛瘀。  相似文献   

9.
丁艳怡  赵铎 《中医学报》2024,(3):600-605
郑绍周认为,胶质瘤的基本病机为正气不足,寒湿痰浊凝聚,毒邪阻络,癌毒氤氲弥漫,进而有形之邪痰核癌肿形成,且本虚标实贯穿疾病发展的始末。郑老提出,临证以扶正固本、化湿解毒、祛瘀通络为基本治疗大法,并应分期治疗:初期未行手术患者,给予自拟补脾解毒方以健脾化痰、散瘀解毒;术后初期患者,给予自拟补肾散瘀解毒方补肾固本、祛瘀通络;术后中晚期患者,给予自拟补肾化浊抑毒方以固护脾肾、化瘀散浊;治疗同时还应重视情志的疏导。  相似文献   

10.
总结曾普华教授从“癌毒驱动-态靶同调”辨治肿瘤恶液质的临证经验。曾普华教授认为癌毒驱动、因癌致虚、损正伤形是肿瘤恶液质的核心病机,尝试建立了肿瘤恶液质的态靶同调体系。肿瘤恶液质以虚态为主,癌毒是核心病靶,炎性细胞因子和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可为标靶,纳差、腹胀、消瘦等为症靶。临证治疗要紧扣核心病机,强调态靶结合,从宏观调正虚之态势,微观打癌毒之病靶,以扶正培本为基本治则,同时注重抗癌解毒、化瘀散结等以泻实祛滞,邪气衰则正气渐复。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病机是脉郁毒损,其中脉郁是毒邪产生的内在和前提条件,毒损是推动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毒结于内,而机体症状不显,难以觉察,谓之伏毒;其初始伏藏,渐积转盛,延至后期,积久生变,毒性猛烈,谓之苛毒。同时在机体长期的邪正交争中,必然伴随着气、血、津、液的虚损以及湿、痰、瘀、热等实邪产生,使动脉粥样硬化病机虚实夹杂。"调脉以扶正,解毒以祛邪"应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大法。扶正法即通过调脉扶正、顺气活血,恢复脉之舒缩、充盈脉之气血、补益脉之正气、抵抗脉之毒邪;解毒法即解毒配合清热化痰、活血化瘀等治法,清除病邪、解毒护脉,从而避免毒邪腐败脉道及痰瘀热邪阻滞脉络,使气机通调、脉道通畅,遏制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12.
肺癌因虚而得,因虚致实,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本虚标实之病。虚以肺气虚、阴虚为主,实则为癌毒、痰毒、瘀毒互结,治疗以益气养阴、解毒散结、化痰消瘀为基本大法,但需正确处理益气养阴与解毒散结、化痰消瘀之间的关系,做到标本兼顾,不可偏废。同时治疗应辨病辨证相结合,配合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手段。肺癌早期,邪实而正未虚,可首选手术切除,配合中医药治疗,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中期则邪衰正气渐复,则应祛邪与扶正兼顾,且攻且补;晚期患者正虚邪实或正虚邪衰,脏腑功能低下,应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益气养阴兼顾五脏,时时注意顾护胃气,以期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壮医调气解毒法内外兼治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病例中随机选择60例内服壮医调气解毒汤,外治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另外60例作对照观察。[结果]1、治疗组疗效明显伏于对照组;2、治疗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壮医认为人体三道两路不能协调畅通,毒邪阻滞谷道是本病的根源。治疗以“通”为手段,以“同”为目的,调气解毒,使人体三道两路畅通,天、地、人三气同步,嘘、勒正常,毒邪外排,谷道之病自然得以康复。  相似文献   

14.
小儿厌食症乃临床常见病证,具备理易治难的特点。"毒邪"即痰毒、湿毒、郁毒、积毒、瘀毒乃久病蕴结而成,是导致小儿厌食症顽固不愈的根结。毒邪伤正,正虚不能祛毒,如此循环反复,导致小儿厌食顽固难愈。因此,"解毒扶正"的思路应贯穿始终,并根据以上原则辨证选药,创立相对固定的经验方。  相似文献   

15.
“扶正培本”是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基本法则,历经近60年发展,逐步形成“扶正培本-扶正解毒-固本清源”的学术传承脉络。基于对肿瘤全周期核心病机演变规律探索,本团队提出“五期演变”,并凝练“扶正五法”,凸显中医药在分阶段序贯辨治中的防治优势,分为扶正解郁、扶正举陷、扶正解毒、扶正化毒与扶正活血祛毒。重视癌前负性情绪,关注易感体质,以扶正解郁防治肿瘤发生;优化术后气陷病机,分立三源(宗气、中气及肾气)辨治,以扶正举陷促进术后康复;细化不良反应防治策略,关注药毒阴阳属性,以扶正解毒改善不良反应;锚定余毒未尽,预先化解癌毒,以扶正化毒防治术后复发转移;明确扶正活血祛毒在晚期肿瘤中的临床价值,冀以提高远期生存。“扶正五法”是对“扶正培本”治法的传承与创新,契合当前中医药对肿瘤的认识规律,冀以指导与优化临床辨治,提高中医药防治水准,完善中医肿瘤辨治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温成平教授使用运脾益肾解毒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晚期的临证经验。[方法] 通过学习温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晚期患者的遣方思路,从发病机制、理论依据、治则治法、验案举隅四方面分析温师运脾益肾解毒通络治疗法的精髓。[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晚期的病机以“正虚邪实”为主,表现为肝脾肾精气渐趋虚衰,痰瘀伏邪渐入于里,故在疾病晚期,以运脾益肾、解毒通络的填虚攘邪策略是该阶段治疗的总体思路。温师强调,运用此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晚期,要灵活权变,而不是简单相叠,攻补之用应依据证候变化发展而适时调治,如此才能“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敛邪”,即在给邪出路的同时充养虚惫的精气。所举验案为风湿痹阻兼肾阳不足型,治宜解毒通络、运脾益肾祛湿,方选乌头汤合防己黄芪汤为底,随证加减,疗效显著。[结论] 温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晚期谨守扶正与蠲痹灵活并用的运脾益肾解毒通络法,辨证清晰,药源于法,燮理阴阳,标本兼顾,其经验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值得思考、学习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复杂,缠绵难愈,迄今尚乏满意治疗措施。陈继明主任医师运用益肾解毒法治疗慢肝疗效甚佳。兹作简介。陈老认为,邪毒内侵是肝炎发病的主要原因,而邪毒留滞,滋生蔓延,则是肝炎迁延难愈的一个重要环节。现代医学业已阐明: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肝病毒而发生的传染病;急性转变为慢性,主要与持续性病  相似文献   

18.
浅析“肺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学对“肺毒”的认识.方法:依据中医学理论体系,研究“肺毒”与病因的相关性、“肺毒”与肺脏生理病理功能的相关性、“肺毒”致病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从整体层面认识并指导肺系病的诊疗.结果:“肺毒”形成病因主要有六淫、内伤、吸烟等;“肺毒”致病特征主要包括伏藏性、依附性、从化性、正损性、顽恶性;治疗方法主要有调气、解毒、扶正.结论:“肺毒”学说的构筑将为脏腑毒理论的建立提供理论模板,可为肺系难治性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或为肺系病新药开发或诊疗方法优化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赵昌林 《中医学报》2016,(11):1633-1636
毒邪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病因,恶性肿瘤所产生的内源性毒邪是肿瘤进展和转移的中心环节。因此,解毒抗癌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具体分为清热解毒、健脾解毒和活血解毒三类,其中清热解毒法用于治疗毒热内结证,健脾解毒法用于治疗正虚毒盛证,活血解毒法用于治疗毒瘀内阻证。临床上应根据患者证型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扶正解毒饮是我院研制的肿瘤辅助治疗药物,具有扶正解毒,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减少化疗反应的作用,临床功效显著。本品是由党参、黄芪、陈皮、甘草等多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目前本品尚无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为了控制内在质量,确保临床治疗效果,我们应用理化和薄层层析法对其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1 实验材料扶正解毒饮3批(911108、920110、920331);党参、黄芪、陈皮、甘草(购自福州市药材公司,均经福建中医学院中药鉴定学教研室金琪漾副教授鉴定);阴性对照品均按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