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内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剖胸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肺通气组(OLV组)15例和双肺通气组(TLV组)15例,于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前即刻(T1)、单肺通气0.5 h(T2)、1 h(T3)、2 h(T4)、恢复双肺通气1 h(T5)、2 h(T6)和术后24 h(T7),双肺通气组T1~7对应时点为手术剖开胸腔时、胸内操作0.5 h 、1 h、2 h、胸内操作完成后1 h、2 h,术后24 h,采集桡动脉血样,测定血清SOD的活性,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PMN)计数.结果 与T0比较,两组的SOD活性均在T5、T6下降(P<0.05);WBC及PMN计数:OLV组在T4~T7、TLV组T5~T7升高(P<0.05).与TLV组比较,OLV组T5~T7时SOD活性降低,PMN计数升高,T4~T7时WBC计数升高(P<0.05).结论 单肺通气比双肺通气更易诱发或加重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食道癌根治术患者开胸前后单肺通气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学锋  张学刚 《广西医学》2007,29(5):697-698
目的 观察单肺通气对食道癌根治术患者开胸前、后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ASAⅠ-Ⅱ级行食道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单肺通气组(OLV)与双肺通气组(TLV),每组20例.在麻醉诱导前即刻(T1),开胸前双肺通气10 min(T2)后单肺通气组行单肺通气,并在开胸前10 min(T3)、25 min(T4),开胸后15 min(T5)、45 min(T6)分别记录、MAP、HR、CVP.双肺通气组继续双肺通气并于同时间点记录数据.结果 MAP:TLV时T5、T6低于T2(P<0.01);HR:OLV组T3、T4较TLV组上升(P<0.05);CVP:TLV组与OLV组比较T5、T6降低(P<0.01),OLV时T3、T4高于T2(P<0.01).结论 单肺通气开胸前心率增快,中心静脉压升高,开胸后中心静脉压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PMN)在单肺机械通气(OLV)导致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OLV后ALI的发生情况。方法: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6只。A组用过深气管导管插管行左肺OLV,120min后恢复双肺机械通气(TLV);B组始终行TLV。机械通气前(T0)和机械通气60(T1)、120(T2)、150(T3)、180min(T4)5个时点采动脉血检测中性粒细胞(PMN)数量。通气180min后处死动物,取膈叶行病理检查并行PMN计数;分别测量左、右肺湿/干重比。结果:①血中PMN的数量A组T3、T4与T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和〈0.01);B组T4与T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组病理切片中的PMN计数高于B组(P〈0.01);A组右肺切片中的PMN计数最高;③A组肺湿/干重比大于B组(P〈0.05)。结论:在OLV导致的ALI病理过程中,PMN起到了重要的作用;ALI在OLV时启动更早,损伤较TLV的更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兔单肺通气肺损伤后肺组织蛋白组表达变化。【方法】新西兰白兔12只随机分为双肺通气组(TLV组)和单肺通气组(OLV组),每组6只。TLV组行双肺通气;OLV组行右肺通气。监测氧合指数(OI)。术后对两组左、右肺行组织学检查并评分。对两组左肺组织提取的总蛋白进行双向差分凝胶电泳,DeCyder软件寻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鉴定。【结果】OLV组在单肺通气3 h时OI<300 mmHg,明显低于TLV组(P<0.05)。OLV组左、右肺损伤评分均高于TLV组左、右肺(P<0.05)。OLV组与TLV组之间,检测并鉴定出6个差异蛋白,包括ATP合成酶、肌动蛋白及过氧化还原酶等。【结论】成功建立兔单肺通气急性肺损伤模型;单肺通气比双肺通气更引起肺损伤。单肺通气肺损伤可引起肺组织蛋白表达改变,这些差异蛋白主要与能量代谢、细胞骨架及氧化应激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不同单肺通气(OLV)时间对肺肿瘤患者复苏期的影响,为合理实施围术期肺保护策略提供依据及参考。方法选择45例行择期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A组(0.5~1.5h OLV);B组(1.5~2.5 h OLV);C组(2.5~3.53 h OLV),每组15例患者。观察比较高原地区肺肿瘤患者不同单肺通气(OLV)时间是否对术后双肺通气的动脉氧分压及拔管时间产生影响。结果 (1)OLV半小时(T1)后动脉氧分压逐渐升高,OLV 2 h(T2)后动脉血氧分压恢复甚至超过术前水平,双肺1 h(T3)的动脉氧分压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单肺通气时间对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无显著影响。结论高原环境(平均海拔2 000 m左右)3 h以内的单肺通气对肺肿瘤患者术后复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七氟烷预处理对肺癌患者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期间肺内分流和动脉氧分压的影响。方法 2011年3月至8月我院胸外科30例行肺癌切除术患者,分为七氟烷预处理组(S组,n=15,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40~68岁,平均55岁,体质量50~71 kg)和对照组(P组,n=15,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38~69岁,平均52岁,体质量48~73 kg)。2组全麻诱导方法相同,插入双腔管后S组以七氟烷预处理维持麻醉至OLV前,单肺通气时2组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在诱导后双肺通气(two lung ventilation,TLV)平卧位(T1)、侧卧位(T2)、OLV 30 min(T3)、60 min(T4)、90 min(T5)及术毕(T6)共6个时间点,采集动脉血和右心房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intrapulmonary shunt,Qs/Qt),同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相关的临床数据。结果 TLV时(T1~T2)2组Qs/Qt与P(O2)差异不显著(P>0.05)。OLV期间(T3~T5)2组Qs/Qt较TLV时明显增高(P<0.05);P(O2)明显降低,(P<0.05)。T3~T5时S组Qs/Qt较P组降低(P<0.05)。结论与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相比,七氟烷预处理能降低肺癌单肺通气患者肺内分流,对动脉氧分压无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右主支气管内插管合并胸骨旁开窗术构建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致兔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动物模型。方法: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以下4组(n=6):假手术组(S组);双肺通气(two-lung ventilation,TLV)组(T组);TLV加胸骨旁开窗术(parasternal fenestration,PF)组(TPF组)和OLV组(O组)。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PMN)计数,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含量,肺湿/干(wet/dry,W/D)比值和肺组织形态学评分评价肺损伤严重程度。结果:与S组相比,O组、T组与TPF组动物BALF中PMN计数,肺组织MPO活性,肺W/D比值和肺组织形态学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TPF组和T组动物间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低于O组(P<0.05)。结论:右主支气管内插管合并双侧PF是一种用于构建OLV致兔ALI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保护性肺通气方式对单肺通气患者呼吸的影响,探究单肺通气病人的最佳呼吸参数。方法32例胸内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后采用双肺通气(TLV)、单肺通气(OLV1、OLV2、OLV3)等几种不同的通气方式,观察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吸气阻力(Raw)的变化。结果单肺通气后,OLV1、OLV2的通气方式中PaO2、SpO2均明显低于双肺通气,单肺通气10 m in后有6例使用OLV1、OLV2的病人SpO2低于90%,OLV3通气方式中的PaO2明显低于双肺通气,SpO2比双肺通气略低,与OLV1、OLV2比较,OLV3通气方式SpO2、PaO2均明显上升,利用OLV3的通气方式都能使病人的SpO2维持在95%以上;PaCO2数值在TLV、OLV1、OLV2无统计学差异,在OLV3通气方式中则有明显上升;单肺通气后Ppeak、Raw均明显高于双肺通气;所有病人在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BP、HR、CVP等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肺通气时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方式能明显改善单肺通气中的氧合,有利于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不同剂量沐舒坦对单肺通气家兔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家兔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以评估沐舒坦对OLV导致肺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67只家兔分4组:双肺通气组(two-lung ventilation,TLV,A组)、OLV组(B组)、OLV沐舒坦(5 mg/kg)干预组(C组)、OLV沐舒坦(15 mg/kg)干预组(D组).在麻醉前、OLV 1、2 h、恢复双肺通气后1、2 h(A组为TLV1、2、3、4 h)采血,放免法测定血清IL-6、IL-8、TNF-α的水平,实验结束取双肺作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①B、C、D组的非通气肺可见肺组织片状实变,以出血、渗出、水肿、炎性细胞侵润为主;C、D组改变明显轻于B组;②B、C、D组的IL-6、IL-8、TNF-α明显升高(P<0.05),升高幅度B组明显高于C、D组(P<0.05).结论:沐舒坦能较好地抑制炎症细胞因子, 对OLV导致的肺损伤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肺通气联合人工气胸(TLV)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分别采用单肺通气(OLV)和TLV行电视胸腔镜手术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术中情况、患者通气前(T1),通气0.5 h(T2),1.0 h(T3),1.5 h(T4)术中血气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2组均在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或开腹病例.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肺部感染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2、T3、T4时间的PaCO2明显高于T1,PaO2低于T1 (P<0.05).TLV组T2、T3、T4时间的PaO2高于OLV组,T2、T3时间的PaCO2高于OLV组,T3、T4时间的SPO2高于OLV组(P<0.05). 结论 TLV适用于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呼吸生理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联合应用于单肺麻醉时对肺内分流、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患者清醒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7月~2011年7月我院住院治疗需要行肺叶切除的52患者分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全麻组(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每组各26例。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前、双肺通气30 min、双肺通气60 min、单肺通气60 min、再次双肺通气30 min、手术结束这6个时点分别抽取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观察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开眼的时间、出现自主呼吸的时间及拔管的时间。结果单肺通气(OLV)开始后,肺内分流率(Qs/Qt)于双肺通气(TLV)时高于麻醉前与TLV30min时,OLV30min、OLV60min时Qs/Qt达最高,B组OLV30min、OLV 60 min时,Qs/Qt明显高于A组(P〈0.05);在患者结束麻醉后,A组开眼的时间、出现自主呼吸的时间、拔管的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均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不但能显著改善患者动脉血氧和减少肺内分流,而且能使患者清醒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单肺通气(OLV)和双肺通气(TLV)时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对脑电双频指数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开胸食管癌手术40例,随机分成A,B,C,D4个组.全麻诱导后,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控制呼吸,调节七氟醚挥发罐刻度使4组患者七氟醚呼气末浓度(CET-Sev)分别为0.8,1.0,1.2,1.4MAC.麻醉前(T1)、TLV(开胸前CET-Sev稳定后)15min(T2)、OLV(开胸后CET-Sev稳定后)15min(T3)、30min(T4)、60min(T5)记录术中的BIS,HR,MAP.结果 单肺通气后4组的BIS,HR,MAP明显高于双肺通气(P<0.05).单肺通气时15min,30min,60min,BIS,HR,MAP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CET-Sev 的增加TLV和OLV时BIS,HR,MAP逐渐下降(P<0.05).TLV15min与OLV15min的BIS与CET-Sev呈线性负相关(r=-0.987,-0.983,P均<0.05).结论 单肺通气与双肺通气在合适的麻醉深度(40< BIS <65)时CET-Sev范围不同:双肺通气时CET-Sev范围是0.8~1.0 MAC,单肺通气时CET-Sev范围是1.0~1.2MAC.与双肺通气相比,单肺通气吸入七氟醚时应适当提高七氟醚吸入浓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单肺不通气时对肺动、静脉中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变化。方法 选择20例食管癌病例,插双腔管全麻,测定双肺通气(TLV)30min、单肺通气(OLV)后30、60min开胸侧肺动、静脉血浆NO和ET值,同时监测桡、肺动脉血气以计算以上不同时点肺内分流值。结果 OLV后,不同时点肺内分流值均比TLV时显著增加。非通气侧肺动、静脉血浆NO值在双、单肺通气期间变化不显著;而OLV后肺静脉血浆ET上升(P<0.01)。结论 OLV肺泡缺氧时,肺静脉血中ET上升(P<0.01)。结论 OLV肺泡缺氧时,肺静脉血中ET上升,而NO变化不明显,反映缺氧时引起肺内皮细胞分泌ET增加或肺组织对其清除作用减弱而参与缺氧下致肺血管收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开胸手术前单肺通气(OLV)期间不同体位对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ASAⅡ~Ⅲ级,于开胸前仰卧位双肺通气30min(T1组,n=20)、仰卧位单肺通气30min(T2组,n=20)、侧卧位单肺通气30min(T3组,n=20),分别进行动脉血气分析、静脉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与T1组比较,T2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动脉血氧含量(C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和静脉血氧含量(CvO2)均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P<0.05或P<0.01),T3组PaO2、SaO2明显下降,Qs/Qt明显升高(P<0.05或P<0.01),PvO2、SvO2、CaO2和CvO2无明显变化。与T2组比较,T3组PaO2、PvO2、SaO2、SvO2和CvO2明显升高,Qs/Qt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侧卧位单肺通气时血液氧合明显优于仰卧位单肺通气。应尽量减少仰卧位时单肺通气的时间,或避免仰卧位时应用单肺通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胸腔镜下右肺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传统通气模式组(C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P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右美托咪定组(P?D组),每组20例。各组于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前即刻(T1)、单肺通气30 min(T2)、单肺通气1 h(T3)、单肺通气2 h(T4)、恢复双肺通气15 min(T5)行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于T0、T1、T3、T4、术后2 h(T6)、术后24 h (T7)测定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含量;并记录各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D组患者于T5时间点OI显著升高(P < 0.05),P?D组患者OI于T1~T5均显著升高(P < 0.05或P < 0.01);与P组比较,P?D组患者则于T1~T5 OI均显著升高(P < 0.05或 P < 0.01);与C组比较,P组患者于T4、T6、T7,D组和P?D组患者于T3、T4、T6、T7升高MDA水平显著降低(P < 0.05或 P < 0.01),P组患者于T6、T7,D组患者于T4、T6、T7,P?D组患者于T3、T4、T6、T7 SOD水平显著升高(P < 0.05或 P < 0.01);与P组比较,P?D组患者于T3、T4、T6、T7 MDA水平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P < 0.05或 P < 0.01)。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右美托咪定可以进一步提高氧合,显著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吸入氧浓度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OLV)后氧合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开胸单叶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OLV后吸入氧浓度(FiO2)A组为100%,B组为50%。分别于侧卧位单肺通气前(T0)、OLV 30 min(T1)、OLV结束前(T2)、关胸后(T3)及术后2 h(T4)抽取桡动脉血和右心房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指数(RI)和肺内分流率(Qs/Qt)。同时抽桡动脉血测定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  两组各时间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1~T4时B组RI低于A组(P <0.05),Qs/Qt也低于A组(P <0.05)。T4时B组MDA值低于A组(P <0.05),SOD值高于A组(P <0.05)。结论  OLV后50%吸入氧浓度可降低Qs/Qt和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氧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单肺通气时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及氧合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择期行单肺通气下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侧卧位双肺通气(TLV)后10 min(T1)、单肺通气(OLV)后10 min (T2)、OLV后60min(T3)及侧卧位恢复TLV后10min(T4)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及氧合指数.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OLV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异丙酚的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T2、T3时肺内分流率少于对照组,氧和指数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缓解OLV时肺内分流、提高氧合,在一定程度上预防OLV时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单肺通气(OLV)时间对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4月医院行经左胸一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患者87例病例资料,ASAⅠ~Ⅱ级,术中均给予OLV,根据通气时间分为A1组(<2 h)26例、A2组(2~3 h)39例、A3组(>3 h)22例.监测3组OLV前(T1)、OLV 30 min(T2)、OLV 90 min(T3)、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4)点时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比较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浓、白介素-8(IL-8)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率.结果 :3组不同时间点PaCO2、Pa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与T1点时比较,3组T2点时PaO2下降;与T2点时比较,T3~4点时PaO2上升,差异有显著性.与T1点时比较,3组T2~3点时SOD下降,MDA、IL-8、TNF-α上升;与T2~3点时,3组T4点时SOD上升,MDA、IL-8、TNF-α下降,差异有显著性;3组T4点时SOD、MDA、IL-8、TNF-α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1组肺炎、肺不张的发生率高于A3组,差异有显著性,3组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OLV时间延长,尤其是超过3 h后,氧自由基生成和炎症水平显著增加,会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孙颖  冯艺  杨拔贤 《中国医刊》2004,39(6):25-27
目的通过观察在全麻开胸单肺通气(OLV)2小时后,给予胸段硬膜外0.5%罗哌卡因阻滞时肺内分流率、动脉氧合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了解硬膜外麻醉对单肺通气过程中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方法 20例ASAI~II择期需单肺通气开胸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病人,均以静脉异丙酚维持麻醉,单肺通气120分钟后随机分为:静脉丙泊酚(异丙酚)组和静脉异丙酚加硬膜外组.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等.调整异丙酚输注速度使脑电双频指数维持在44~55.两组分别于清醒状态(Base)、OLV60、120分钟,OLV135、150、180分钟(即硬膜外给药后15、30、60分钟)及恢复双肺通气30分钟(Da30分钟)时测定动脉及混合静脉血血气,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GPE组硬膜外给药后与给药前相比肺内分流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GPE组动脉氧分压(PaO2)在硬膜外给药后30分钟(239±60mmHg)及60分钟(275±45mmHg)高于给药前OLV120分钟(170±75mmHg)(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分流率、PaO2及循环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肺通气过程中给予硬膜外阻滞不会增加肺内分流率和降低Pa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