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目的分析胸外科手术后患者麻醉后监护室(PACU)滞留时间延长(120min)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95例胸外科手术患者的麻醉复苏记录单,按Logistic回归分析的要求进行量化或赋值,先行单因素回归,筛选有显著差异的各个因素再做多因素非条件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年龄60岁(OR=2.411,95%CI 1.592~3.742),ASA分级每增加1级(OR=1.833,95%CI 1.209~2.780),尿量20ml/h(OR=0.173,95%CI 0.065~0.458),术中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OR=1.613,95%CI 1.198~2.173)对患者PACU滞留时间有明显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60岁(OR=2.322,95%CI 1.448~3.722),术中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OR=1.441,95%CI 1.050~1.976),尿量≤20ml/h(OR=0.139,95%CI 0.049~0.396)为PACU滞留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外科手术患者PACU滞留时间延长的相关因素有年龄60岁、尿量≤20ml/h、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ASA分级增加。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行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机械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和双肺机械通气(total-lung ventilation,TLV)不同通气模式下血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改变和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cocyte,PMN)计数,了解OLV行肺叶切除术体内氧自由基代谢的情况.方法: 肺癌行肺叶切除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OLV实验组(A组)和TLV对照组(C组),每组10例.A组在手术开始后行OLV,手术结束恢复TLV;B组在手术开始后一直使用TLV.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T0)、手术开始0.5h(T1)、1h(T2)、2h(T3)、手术结束后1h(T4)、2h(T5)、术后24h(T6)、48h(T7)8个时点采血行PMN计数,测XOD和MPO活性.结果:A组PMN计数升高较B组早,但两组间计数无显著性差异.A组XOD活性在OLV过程中升高,但两组间X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A组的MPO活性高于B组.结论:OLV较TLV行肺叶切除术围麻醉期有更多的氧自由基生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的患者30例,分为2组(每组n=15):丁丙诺啡组(B组)与芬太尼组(F组).术毕均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镇痛时间为48h.两组分别于术前2h,术后2h、1d、3d和5d各记录一次.并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IL-6水平.评估术后病人镇痛4个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病人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各观察时点的IL-2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各观察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IL-6水平术后2h与术前相比显著升高(P<0.01),术后1d和3d与术后2h相比逐渐下降(P<0.01),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5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间相应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有效消除术后疼痛,对术后患者血清中IL-2水平无明显影响,能抑制IL-6水平的明显升高.提示丁丙诺啡与芬太尼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镇痛,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体内细胞因子及内环境的稳定,能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减轻术后免疫功能抑制,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麻醉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我国麻醉事业发展及医疗市场竞争中人才储备的关键,通过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科研能力、人文素质等多方面的培养,可以逐步完善麻醉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有效保证麻醉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顾永辉  彭丹晖  黎阳 《吉林医学》2013,34(2):272-273
目的:研究盐酸哌替啶联合异丙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纤维支气管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老年患者,分为三组。A组静脉推注盐酸哌替啶后静脉推注异丙酚;B组静脉推注芬太尼后静脉推注异丙酚;C组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别于检查开始前、插镜即刻、检查结束时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记录异丙酚总用量、意识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及术后感受。结果:A组、B组异丙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意识恢复时间长于B组(P<0.05)。A组、B组插镜即刻SBP、DBP及HR出现一过性下降,SpO2明显下降(P<0.01),但在90%以上。C组插镜时SBP、DBP及HR明显升高。A组、B组不良反应低于C组,术后感受及满意度优于C组。结论:盐酸哌替啶联合异丙芬能安全应用于老年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但术后苏醒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异丙酚复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全麻诱导对高龄肿瘤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的高龄肿瘤病人36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7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12人.诱导用药:咪唑安定0.1 mg/kg,异丙酚1.5 mg/kg,瑞芬太尼Ⅰ组1.0 μg/g,Ⅱ组2.0 μg/kg,Ⅲ组3.0 μg/kg,琥珀胆碱1.5 mg/kg.观察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前、插管后1 min、3 min、5 min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的改变及患者的反应等. 结果 Ⅰ、Ⅱ、Ⅲ组病人诱导后MAP、HR均下降和减慢,以Ⅱ、Ⅲ组明显,其影响呈剂量依赖性.插管后MAP、HR升高,Ⅰ组明显,Ⅱ、Ⅲ组变化不显著. 结论 异丙酚复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全麻诱导用于高龄肿瘤病人,对全麻气管插管操作引起的咽喉反应和心血管反应都有抑制作用,其中以2.0 μg/kg、3.0 μg/kg瑞芬太尼剂量抑制效果最好,能提供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丁丙诺啡、芬太尼预先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对细胞因子IL-2和IL-6的影响.方法:将18只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根据注射药物不同分为实验组(A组):丁丙诺啡组(B组):芬太尼组(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3组分别在鞘内预先注射丁丙诺啡、芬太尼及生理盐水0.6 mL后用5%福尔马林作激发痛试验,观察大白兔对疼痛反应及行为变化、对疼痛进行评分,用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IL-2和IL-6体内水平.结果:A、B、C3组Ⅰ相累积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Ⅱ相累积评分C组较A、B两组明显升高(P<0.01);C组注射后48 h IL-2水平较注射前明显降低(P<0.05),A、B两组IL-2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3组IL-6的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鞘内注射丁丙诺啡、芬太尼预先镇痛可减轻疼痛反应并抑制细胞因子IL-2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细胞免疫功能及内环境的稳定;对IL-6无明显影响;两种阿片类镇痛药在减轻疼痛以及对疼痛的应激反应无差异,可用于预先镇痛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通气麻醉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行单侧肺叶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例,单肺通气(OLV)组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行开胸术,双肺通气(TLV)组用加强型气管导管行开胸术.两组术前(T0)与术后第1天(T1)、第2天(T2)、第3天(T3)、第4天(T4)、第5天(T5)、第6天(T6)、第7天(T7)行肺功能指标检测,包括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最大自主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FVC.结果 两组VC%、FVC%、FEV1%、MVV%术后T1~T7均明显低于T0(P均<0.05),FEV1/FVC术后T1 ~T7高于T0(P均<0.05);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 OLV不是影响肺科手术后肺功能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