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2008年夏季发生于绍兴地区咽结膜热的病毒病原学。[方法]采用急性咽结膜炎患儿急性期咽及肛门拭子进行病毒分离,并同时用PCR法检查标本中病毒及分离病毒鉴定,对分离出部分毒株采用多个内切酶进行内切酶分析。此外,还测定患儿双份血中病毒的中和抗体增长。[结果]19份患儿咽拭子和肛门拭子病毒分离阳性率分别为63.2%;所有分离病毒株均为3型腺病毒。[结论]本次急性咽结膜炎暴发流行是由3型腺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2.
郑永晨  岳丽杰 《吉林医学》1990,11(6):346-347
为了研究长春市1988年7月流行的急性结膜炎的致病原,在10例急性结膜炎患儿的眼分泌物中有7例分离出腺病毒,采用中合试验,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确定腺病毒血清型别为7型,基因组型为7d.临床观察本型干扰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某区于1984年8月在学龄儿童中暴发一次急性咽结合膜热,累及数千人,80%以上患儿有游泳史。从10例住院患儿的20份标本(10份咽拭子和10份眼结膜拭子)中分离出14株腺病毒,咽拭子分离出10株(阳性率100%);眼结膜拭子分离出4株(阳性率40%)。超薄切片镜检查显示典型的腺病毒形态。中和试验鉴定为腺病毒7型。患儿双份血清对7型腺病毒的中和抗体效价均超过4倍增长。从而确定7型腺病毒是这次由水源传染引起的急性咽结合膜热暴发流行的病原。  相似文献   

4.
从50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患者的眼拭子分离出13株病毒,其中3株似腺病毒,其他10株经鉴定属小核糖核酸病毒,被肠道病毒70型免疫血清中和,且与5例 AHC 患者双份血清进行中和试验时,3例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滴度比急性期增长4倍或4倍以上。说明该病毒属肠道病毒70型,并为本次流行的主要病原;而腺病毒仅为次要因素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山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致病病原体及其基因分型,分析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原体流行规律及其分子流行特征。方法采集临床急性结膜炎病例眼拭子标本,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肠道病毒70型(EV70)、柯萨奇A24病毒变种(CVA24V)和腺病毒(Adv)核酸,用PCR法扩增腺病毒六邻体(Hexon)片段基因和基因测序,在Genbank上进行序列比对分型。结果从2017年3月-2018年12月,共检测中山市哨点医院眼科医院门诊急性结膜炎病例眼拭子标本384份。核酸检测结果EV70和CVA24v均为阴性,152份标本Adv阳性,阳性率为39.58%。腺病毒六邻体片段基因测序成功的124份样本中,检测到Adv3、4、7、8、37、53、64等基因型,主要型别为Adv3型(26.61%,33/124)、Adv64型(20.16%,25/124)和Adv8型(20.16%,25/124)。结论腺病毒是引起中山市2017-2018年急性结膜炎的主要病原体,且基因型别以3型、64型以及8型为主。  相似文献   

6.
含AFP启动子腺病毒载体构建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基因治疗载体的靶向性,在现有的溶瘤性腺病毒基础上,应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含AFP启动子和E1A基因的条件复制性腺病毒载体。[方法]应用限制性内切酶以及体外重组技术获取目的片段AFP—AP—IRES—E1Am并进行重组质粒的筛选;将目的片段插入Pshuttle穿梭质粒中;重组的Pshuttle质粒应用PmeI线性化,与含腺病毒骨架DNA、删除了腺病毒E1、E3区的pAdEasyl质粒在BJ5183大肠杆菌细胞中同源重组形成新重组体;抽提重组体DNA,用PacI酶切后,转染至人胚肾细胞株HEk293细胞中进行复制包装,扩增纯化;进行病毒检测。[结果]经用具有Amp抗性及kan抗性的培养板和多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筛选,证实应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了含AFP启动子和目的基因E1A的腺病毒载体;该重组腺病毒可转染HEk293细胞,并进行有效复制。[结论]成功构建了具有特异靶向性的条件复制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该腺病毒的功能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快速检测深圳市2007年一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爆发流行的病原并分析其基因进化。方法采集8例疑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的眼拭子标本,提取病毒核酸。用三套可能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体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反应,根据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所产生的目的条带快速判定病原体类型。将扩增产物测序后,与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相应病原体的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进化树分析。结果在8例疑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中检测出5例柯萨奇病毒A24型变异株阳性,阳性率为62.5%。基因进化分析显示这5株柯萨奇病毒A24型变异株的VP4序列的组内核苷酸同源性为100%,与同时期广东省流行的CA24v毒株的VP4序列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同源性为100%;与柯萨奇病毒A24型变异株原型株EH24/70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4.5%;与柯萨奇病毒A24原型株Jospeh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6.3%。结论本次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爆发流行的病原体是柯萨奇病毒A24型变异株,毒株可能来源于同时期广东省流行的株型。  相似文献   

8.
1994年青岛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目的 了解 1994年青岛市流行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AHC)的病毒病原。2方法 在 AHC暴发流行高峰时 ,对 AHC病人有选择地采集眼拭子标本 ,采用多种细胞对病人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 ,并对分离出的病毒进行中和试验鉴定。 3结果 经用 CA2 4v,EV70 ,CA2 4和北京地方 CA2 4v株病毒抗血清中和试验鉴定 ,分离的毒株为 CA2 4v.4结论 青岛市 1994年流行的 AHC的主要病毒同 1988年全国范围内流行的病毒血清型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深圳市某幼儿园一起急性呼吸道感染暴发的流行特征及病因。方法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采集的17份患儿咽拭子进行流感样病例筛查,筛查后的阴性样本进一步进行呼吸道腺病毒核酸检测,对检测出的5份腺病毒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感染Hep-2受体细胞后共获得4份腺病毒稳定细胞毒株,用腺病毒六邻体基因作为靶基因进行序列扩增及测定,测序结果在GenBank上进行序列比较,确定其病毒亚型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17份咽拭子中5份为腺病毒PCR阳性,阳性率为29.4%,用分型引物检测并分析序列确定均为腺病毒4型。结论本次急性呼吸道病毒疫情暴发由腺病毒4型引起。  相似文献   

10.
郑永晨  王丽颖 《吉林医学》1993,14(5):282-283
为了了解长春地区1987年冬至1992年春从儿童肺炎分离出的3和7型腺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我们用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的方法分析了67株3型腺病毒和28株7型腺病毒,结果表明在5个冬春季节中分离的腺病毒在基因组型上变化不明显,但自从1987年至今所有的7型腺病毒均为7d,而以往的优势基因组型7b消失;3型腺病毒的基因组型同以往的基因组型基本一致。从1987年开始,3型腺病毒分离率下降,7型腺病毒分离率升高。因此,本研究提示3型腺病毒基因比较稳定,而7型腺病毒的流行优势基因组型将以7d为主,7d为致病性较强的毒株,但其对干扰素敏感,可用干扰素治疗。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2004年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南省流行性感冒病例发生的病原学依据和流感毒株的型别分布、时间分布等特征,为流感的防治以及与SARS、禽流感的鉴别诊断提供科学的实验室依据. 方法采用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的分离培养,血凝试验阳性标本采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海南省2004年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477份,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13.21%(63/477).1~6月的病例标本中仅分离到H3型流感毒株,7~12月病例标本则分离到H3型和B型流感毒株.7~9月病例标本分离到19株H3型和21株B型流感毒株,病毒分离阳性率最高,为20.30%. 结论海南省2004年流感流行以H3型和B型流感病毒为主要病原,1~6月主要为H3型,7~12月则H3型和B型均有流行,7~9月的标本采集数和病毒分离阳性率均高于其它时间段,提示夏季是海南省的流感多发季节.今后需提高流感样病例标本采集的及时率、病毒分离阳性率和及时报告率,为海南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2012—2013年葫芦岛市流感病原学检测分析,了解当地流感毒株变异情况以及流感病原学的特征,为流感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标本用狗肾细胞(MDCK)进行流感病毒检测,病毒分离后采用血凝试验方法(HA)判断是否有病毒存在,血凝抑制方法(H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2012年4月-2013年3月共检测流感病例(ILI)咽拭子样本335份,分离到流感病毒107株,阳性率31.94%,其中新甲型H1N1共11株、H3N2型96株。结论葫芦岛市流感病毒在2012—2013年以H3N2型为主,与全国亚型吻合,未发现变异毒株。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离鉴定1株引起儿童急性支气管肺炎的腺病毒及分析其主要中和抗原六邻体蛋白的分子进化趋势。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1例引起严重支气管肺炎的患儿咽拭子进行检测,并从中分离得到1株腺病毒(命名为GZ13)。利用型特异性引物PCR进行初步亚型鉴定;克隆该株腺病毒完整的六邻体蛋白基因,测序和序列比对,确定其型别;同时与GenBank上人3型腺病毒的六邻体蛋白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预测六邻体蛋白的分子进化趋势。结果该临床标本经荧光定量PCR鉴定为腺病毒强阳性,型特异性引物PCR初步鉴定为3型;完整六邻体基因比对最终确定为人3型腺病毒;GZ13株与我们先前分离的GZ01、GZ02株及台湾地区分离株核苷酸及氨基酸的同源性均大于99%。结论引起该例儿童急性支气管肺炎的病原体为人3型腺病毒,目前在广州以及台湾地区流行的3型腺病毒仍属同一流行株,其主要中和性抗原六邻体蛋白未出现明显变异,这对今后开发研究人3型腺病毒疫苗及药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郴州市2006~2008年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郴州市2006~2008年流感流行状况及流感毒株的型别分布,分析其流行趋势,为流感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标本,用传代狗肾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实验(H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3年全市4家哨点医院三年共采3124份ILI咽拭子标本,分离到毒株383株。分离阳性率为10.82%,经国家流感中心最后复核鉴定的结果为:H1N1亚型76株,H3N2亚型181株,B型105株,未分型21株;流感及IU暴发疫情病例咽拭子标本78份,分离到流感病毒39株,分离阳性率为50.00%,分型鉴定结果为:H1N1亚型2株,H3N2亚型5株,B型32株。结论郴州市流感监测地区2006-2008年均有流感活动,2006年。HIN1亚型为优势株,2007年H3N2亚型为优势株,2008年,HIN1亚型和H3N2亚型为优势株。而暴发疫情则主要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麻疹野病毒的分离与血清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海南省麻疹暴发病例中,现行麻疹野病毒流行状况,以及本土麻疹病毒的基因型,方法:采集麻疹疑似病例咽试子标本,应用B95a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结果:在5例疑似病例中分离到2株麻疹病毒,阳性率为40%,经RT-PCR和其产物的基因序列分析,属H1基因型,为中国本土麻疹野毒株,同时采用麻疹疫苗初免儿童血清中和新分离麻疹病毒,结果中和抗体滴度为1:10,1:20,说明我国生产的麻疹疫苗对我省现流行的麻疹野病毒能起到保护作用。结论:这是海南省首次用B95a细胞成功分离到麻疹野病毒,并通过基因分型证实为中国本土野病毒,填补了海南省麻疹病毒分离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离鉴定引起家庭聚集性肺炎的病原体,并进行基因特征分析。方法采集该家庭每个成员的血清、咽拭子和肺炎患者的肺泡灌洗液,通过 PCR 方法、病毒分离、hexon 测序、BLAST 比对和血清 IgG 酶联免疫方法检测病原,并对 hexon 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对阳性病毒分离物进行全基因组扩增。结果父母咽拭子2份、孩子肺泡灌洗液2份经 PCR 检测均为腺病毒(AdV)阳性,肺泡灌洗液病毒分离阳性,4份标本 hexon 区域 PCR 扩增测序,核苷酸同源性为99.5%~100.0%,病毒全序扩增拼接分析,BLAST 比对与腺病毒7型核苷酸同源性97.0%,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 hexon 基因分型与腺病毒7 d 位于同一分支。ELISA 方法检测一家4口均出现恢复期与急性期血清腺病毒 IgG 4倍增高现象。结论腺病毒7型是该起家庭聚集性肺炎的病因。  相似文献   

17.
Myxovirus Dissemination by Air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Myxoviruses including 150 strains of parainfluenza 1, 15 of parainfluenza 3 and five of influenza B virus were isolated from nasopharyngeal secretions obtained from 300 children less than 3 years of age who developed acute laryngotracheobronchitis during the preceding 48 hours. The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etween October 1966 and January 1967, the peak monthly rate of virus isolation (67%) occurring during January. Parainfluenza 1 virus was isolated from air obtained in the vicinity of one of 30 children whose nasopharyngeal secretions yielded this agent. Samples comprising 150 litres of air were collected for virus assay by placing an Andersen sampler about 60 cm. from the child's face inside an oxygen tent which surrounded the patient. These findings confirm previous observations that parainfluenza 1 virus is the dominant agent associated with acute laryngotracheobronchitis in children in Toronto, and they show that this virus is disseminated in the air.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丽江市鼠疫疫源地内家犬中携带致病性耶尔森菌的流行情况及其病原学特征。方法 选择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县各2个乡镇,逐户采集犬肛拭子及血液标本。肛拭子经4 ℃冷增菌后,采用耶尔森选择培养基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鼠疫耶尔森菌和假结核耶尔森菌三种致病性耶尔森菌进行分离;对所分菌株再进行生化鉴定、生物分型、血清分型和毒力基因型检测;对血液标本进行鼠疫F1抗体的检测。结果 共采集467份肛拭子,分离到4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未分离到鼠疫耶尔森菌及假结核耶尔森菌;4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2株为O∶3血清型和非1A生物型,毒力基因齐全为致病株;另2株为1A生物型血清型未定,毒力基因阴性为非致病株;467份血液标本中26份为F1抗体阳性,其中1份阳性标本与1份分离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肛拭子来自同一只家犬。结论 丽江市家犬中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且有致病性菌株;此外,在一只家犬中,发现存在着鼠疫耶尔森菌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共感染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