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在晕厥患者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可疑为心源性晕厥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120例患者中,其中发作严重心律失常49例,晕厥36例,R-R间期<3.0s者无晕厥,R-R间期>3.0s者有晕厥表现。结论:动态心电图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对于心源性晕厥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上对发作性晕厥患者必须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利明确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晕厥患者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36例临床诊断为晕厥的门诊或住院患者行24 h或48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136例晕厥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查,33例监测期间发生晕厥,而晕厥时动态心电图对应出现严重心律失常19例,正常者14例。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对部分因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源性晕厥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检查阴性时也不能完全排除心源性晕厥,对临床怀疑心律失常致心源性晕厥患者,有的需要多次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观察其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心电图检查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然后在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其检查结果。结果:通过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100例患者中有76例患者被确诊为无症状心肌缺血;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100例患者中有88例患者被确诊为无症状心肌缺血,且均集中在6:00、12:00时段发作。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相较于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更能明确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时间和发作次数,具有临床诊断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监测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确诊的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以及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总结.结果:发现在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上大都显示伴有ST段改变,其中部分还伴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为变异型心绞痛的发现和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在临床工作中对治疗变异型心绞痛有重要的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 12导联同步全息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12导联同步全息动态心电监测系统对 16 8例患者连续监测 2 4h ,并记录生活日志及症状发作时间。结果  16 8例中心律失常检出率 93.5 % ,高级别的室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冠心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达 79.1% ,且多不伴有自觉症状。结论  12导联同步全息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86例晕厥患者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86例疑诊心源性晕厥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EASI放置法,持续记录24h动态心电图。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疑似心源性晕厥患者,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并提高警惕,对于发作性晕厥患者应进行Holter检查获取可靠诊断依据,但是由于其检出率不太理想,必须结合其他的检查措施,进行全面、综合性评价,才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效果。方法:以196例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进行冠心病诊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提供常规心电图检查以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果、诊断准确率、特异度以及灵敏度,记录和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发作时间以及频次。结果:全部196例患者中共计检出12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检出率为65.31%。动态心电图检测准确率、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特异度和灵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部128例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频次共计467次,6:00~12:00为病情高发时段,发作频次明显高于其他时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2:00~6:00为病情低发时段。结论: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检查准确率、特异度以及灵敏度均较高,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自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诊断结果分析、心律变异性指标、诊断敏感度。结果: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对比:动态心电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室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房性早搏早发阳性检出率对比两种检测方法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阳性检出率对比:动态心电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心律变异性指标对比:动态心电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敏感度96%、77.6%。结论: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中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均有一定的诊断检出效果,但前者诊断效果明显高于后者,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9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测正常者190人,心律失常和/或ST段T波改变者419人.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诊断,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确诊、病情的评估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于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对5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DCG诊断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占心肌缺血的72.0%,动态心电图能够有效地检查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情况及规律。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电图技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52例均在自觉症状发作当天和第二天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然后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动态心电图组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组。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O.01);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对常规心电图难以诊断及发现的血管疾病进行诊断,比常规心电图更有诊断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检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使用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检查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共72例,根据所实施的检查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而观察组患者则选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比较检查后的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检查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的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不仅能够及时进行诊断,并且还可以及早开展治疗,以及提供临床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评定动态心电图检测在心源性晕厥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20 年 5 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 100 例怀疑存在心源性晕厥的患者,对全部患者实施静态心电图检测和动态心电图检测, 评估两种方法对心源性晕厥的诊断准确率、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调查各个群体出现心律失常具体状况。结果:怀疑 存在心源性晕厥的患者中,最终临床诊断阳性 81.00 %,阴性 19.00 %。动态心电图阳性检出率(80.00 %)高于静态心电图 (67.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动态心电图对心源性晕厥的诊断准确率、诊断灵敏度、诊断特异度均高 于静态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心源性晕厥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的几率 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心源性晕厥阳性患者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单纯性房室期前收缩的几率比心 源性晕厥阴性患者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于心源性晕厥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 表现出较好诊断价值,具有比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诊断灵敏度及诊断特异度。  相似文献   

14.
动态心电图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心源性昏厥的原因之一,也是心血管比较常见的严重疾病。主要是窦房结的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障碍,造成起搏和传导的功能失常,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甚至可引起心脏性晕厥和猝死。动态心电图的问世提高了心电图临床应用价值,使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心律失常的诊断水平大为改观,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为例,其诊断能力比普通心电图提高了10倍以上,可发现一过性窦性停搏、窦房阻滞和严重的心动过缓,特别是睡眠状态中出现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隐匿型冠心病应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从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至2015年间就诊患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中选取260例,对其进行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将检查结果为阳性患者再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两次的检查结果,分析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在隐匿型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260例行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中有120例患者诊断为冠心病阳性,在这12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中有85例患者诊断为冠心病,占比70.8%。心肌缺血程度严重患者与心肌缺血程度较轻患者相比,缺血程度严重者其冠脉狭窄≥75%的患者多于缺血程度较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于隐匿型冠心病具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可用于对隐匿性冠心病的初级筛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变异型心绞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仪(12导联Holter),连续检测16例心绞痛患者24小时心脏电活动,记录心绞痛发作时ST-T改变及心律失常情况。结论: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动态心电图显示特异性改变,同时伴有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在房颤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荣军医院2013年4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174例房颤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应检查。结果:动态心电图对房颤患者的确诊以及心律失常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完整的反应出患者的心电活动,为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的诊断提供了依据,从而保证了患者安全,为加强房颤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则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率,对于判断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情况及预防猝死、指导用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正超 《内蒙古中医药》2009,(12):M0005-M000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9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测正常者190人,心律失常和饯ST段T波改变者419人。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诊断,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确诊、病情的评估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59例,另选取无糖尿病冠心病患者59例,对比2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以及观察组动态与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与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相比常规心电图显著提高,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的阳性率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检出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平均心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心率变异指数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动态心电图对糖尿病性冠心病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对疾病早期及时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