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道造影征象同CT征象的关系及在临床定位中的应用。方法:同一患者的食管X光片和CT片分别采用双盲法阅片和记录,食管造影X光片主要观察病理类型、测量病变长度。CT片主要观察病变的长度、肿瘤对管壁的侵犯程度、肿瘤的最大宽度、肿瘤是否有外侵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病变长度大于6cm、缩窄型、髓质型、病变宽度>1cm的病变更容易外侵。髓质型、缩窄型更容易侵犯全层。食道造影、CT显示病变长度存在显著差异,食道造影显示病变长度长于CT。结论:食道造影同CT征象的关系,可以在食管癌放射治疗模拟定位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CT外侵特点及其在模拟定位中的运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 CT肿瘤外侵同 X光片征象的关系及其在临床定位中的运用。方法 :将 96例食管癌患者的食管造影 X光片同其 CT片 ,采用双盲的方法分别阅片记录。X光片主要观察食管癌的病理类型和测量病变长度 ,CT片主要观察食管癌肿瘤外侵和范围 ,以及淋巴结转移的情况。结果 :同 CT比较各类型的食管癌总的肿瘤外侵及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80 .2 %和 2 8.1% ,其中髓质型较明显 ,分别为 83.8%和 30 .8%。同 CT比较 ,食管癌病变长度 >5 cm时肿瘤外侵及淋巴结转移较明显 ,病变越长 ,肿瘤外侵及淋巴结转移越严重 ,当病变长度 >7cm时分别达 5 4.5 %和 31.8%。结论 :食管癌 CT肿瘤外侵特点与食管癌造影 X光片征象的关系 ,可以做为食管癌外照射模拟定位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食管部肿瘤外侵的范围和规律,探讨食管癌定位时照射野的合理使用。方法;将96例食管癌患者的食管造影X线片和CT片,采用双盲的方法分别阅片和记录。X线片主要观察其病变部位和X线病理类型,CT片主要观察肿瘤外侵及外侵同食管腔的关系,以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情况。结果:髓质型和食管上段的食管癌肿瘤外侵最明显分别为83.8%和85.7%,食管下段癌淋巴结转移最明显为36.3%。食管癌肿瘤外侵83.3%为非对称性外侵。结论:传统的以食管腔为射野中心的定位方法盲目性较大,应采用以肿瘤为射野中心的CT定们。  相似文献   

4.
CT在食管癌放射治疗模拟定位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强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6,20(6):746-746,748
目的:探讨CT扫描食管癌范围的准确性,以求采用合理的照射野。方法:53例食管癌行食管钡透造影和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的肿瘤外侵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并确定靶区照射范围。结果:(1)病变外侵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检出率CT高于钡餐造影;(2)在肿瘤无外侵和肿瘤直径(CT轴位)<5cm且呈对称性外侵时,可根据食道钡透造影定位;(3)肿瘤直径<5cm且非对称性外侵,肿瘤直径≥5cm的偏心肿瘤或有淋巴结转移时,食管钡透造影易遗漏病变;应采用CT和食管造影相结合设野定位。经典照射先前后对穿宽野而后斜野照射。结论:CT扫描应列为食管癌放射治疗模拟定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5.
郑之华 《中外医疗》2009,32(10):156-156
目的探讨CT检查与X线造影在食道癌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63例食管癌患者行X线食管钡剂造影和食管CT扫描,测量病变长度,外侵深度、外侵范围、管壁厚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别对比分析。结果X线追影和CT检查发现食管癌病变长度不同,具有统计学意义。CT检查能较准确发现病变长度和显示病变对周围组织器官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对分期、随访、预后判断很有价值。X线造影对食管黏膜病变、功能性改变具有优势,对食管癌检查能得到定位、定性,定型诊断。结论X线钡餐和CT检查各有优势。两者结合有利于食管癌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CT影像预测食管癌定位时,照射野宽度等剂量曲线的合理性.方法以食管腔内为中心分别测量肿瘤向左右、前后外侵的差值及肿瘤外侵的最大宽径,分析测量结果同经典治疗野90%的等剂量曲线的宽径相比较.结果食管癌肿瘤外侵率达83.3%,淋巴结转移率达31.2%;食管癌肿瘤外侵中82.5%为非对称性外侵;食管癌肿瘤外侵最大宽径≤4.0cm占83.1%,最大宽径≥4.5cm的占16.9%.结论以肿瘤为中心或以食管腔为中心,肿瘤是对称性外侵的,此时经典治疗野宽度合理,但对于非对称性肿瘤外侵或肿瘤外侵宽径≥5.0cm时,经典治疗野宽度的等剂量曲线过于窄小,此时应使用CT影像定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食管X线数字摄片与CT在食管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食管癌食管数字摄片和CT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食管数字摄片能准确定位并分型;CT能判断肿瘤外侵有转移,有助于病变分期。结论:食管癌食管数字摄片是食管癌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CT检查为确定临床分期、估计愈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提供重要依据,二者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8.
CT预测食管癌定位照射野宽度的等剂量曲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用CT影像预测食管癌定位时,照射野宽度等剂量曲线的合理性。方法 以食管腔内为中心分别测量肿瘤向左右、前后外侵的差值及肿瘤外侵的最大宽径,分析测量结果同经典治疗野90%的等剂量曲线的宽径相比较。结果 食管癌肿瘤外侵率达83.3%,淋巴结转移率达31.2%;食管癌肿瘤外侵中82.5%为非对称性外侵;食管癌肿瘤外侵最大宽径≤4.Ocm占83.1%,最大宽径≥4.5cm的占16.9%。结论 以肿瘤为中心或以食管腔为中心,肿瘤是对称性外侵的,此时经典治疗野宽度合理,但对于非对称性肿瘤外侵或肿瘤外侵宽径≥5.Ocm时,经典治疗野宽度的等剂量曲线过于窄小,此时应使用CT影像定位。  相似文献   

9.
钡餐造影和CT在食管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合评价CT和钡餐造影在食管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0例食管癌患者均行CT和钡餐造影,其中51例行放射治疗CT定位,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⑴钡外造影能准确定位,显示病变实际长度,确定病理类型。⑵CT外侵检出率为80.6%,钡餐造影为31.8%,以中上胸段食管癌外侵率高,主要侵犯部位为气管、支气管和主动脉。⑶淋巴结检出率CT为37.5%,钡餐造影为0。⑷CT发现有远处转移6例。结论:钡餐造影是食管癌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同时患者在术前或放射治疗前进行CT检查,为确定临床分期、估计预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设计最佳的放射治疗计划以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价值,是钡餐造影重要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食管癌的X线与CT表现,提高时食管癌综合影像检查作用的认识。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20例食管癌,时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部位为胸上段2例,胸中段9例.胸下段2例,病变长度2.5~13cm。钡餐造影显示为髓质型11例。蕈伞型2例,缩窄型3例,混合型4例。CT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及腔内肿块,并可显示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情况。按照改良的MOSS食管癌CT分期标准Ⅰ期4例.Ⅱ期9例,Ⅲ期6例,Ⅳ期1例。结论:两种检查手段的结合对早期食道癌的发现,术前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告食道钡剂造影直立右前或左后斜位X相中食道上段钡影后方紧贴有一软组织密度带状影新征象,并探讨X线成像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食道钡剂造影X相306例,显示该带状影70例,观察其形态、测量宽度与长度。结果:该带状影显示率22.9%,其宽度0.2~0.5cm,长度3.0~5.0cm。形成主要组织为食道上段右侧后壁和肺食道沟之间的壁、脏层胸膜及少量疏松结缔组织。结论:该带状影应平直、光整、有柔软感,是诊断该带状影组成组织无占位增厚性病变的佐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食管癌放疗后食管瘘形成因素,探讨减少放疗后食管瘘形成的措施。方法:对32例放疗后食管瘘形成病例予以回归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溃疡型病灶、营养状况差、病灶外侵者,肿瘤残留、联合化疗、单独较大高剂量体积的患者放疗后易形成食管瘘。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后食管瘘形成的高危因素依次为:肿瘤大体类型、肿瘤外侵范围、是否联合化疗、高剂量体积、肿瘤残留、营养状况。结论:溃疡型、髓质型、肿瘤外侵范围广、联合化疗、单独高剂量体积较大、肿瘤残留、营养状况差与放疗后食管瘘形成关系密切,可采取相关措施减少放疗后食管瘘发生。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扫描对胸段食管癌的应用价值(附2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术前螺旋CT扫描对判断胸段食管癌手术可切除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肿瘤病变长度2 cm及以上的236例胸段食管癌患者,行术前胸部螺旋CT扫描,根据CT扫描显示的病变与纵隔结构有无粘连和侵犯为标准,将食管肿瘤分为可切除型、难切除型,与手术及病理相对照,采用χ2检验比较两型肿瘤手术切除率的差别。结果可切除型肿瘤切除率为71.3%,难切除型为47.9%,两型差异显著(p<0.001)。结论对于病变长度为2 cm及以上的胸段食管癌,术前作螺旋CT扫描,对判断肿瘤能否切除,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可减少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双重对比造影探查浅表性食管癌侵润深度的应用价值。方法:31例浅表性食管癌住院病人行食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所有影像学发现与术后病理对照以确定病变在食管壁的侵犯深度。结果:7例息肉型浅表食管癌(100%)均侵及粘膜下层,6例平坦型浅表食管癌(100%)均为粘膜癌。与肿瘤位于食管粘膜层相比,肿瘤侵犯粘膜下层显示管壁僵硬(P〈0.05),病变与正常食管有明显分界(P〈0.05),病变区粘膜面呈颗粒或溃疡状(P〈0.05),病变长度较长(P〈0.05)。结论:食管双重对比造影在鉴别浅表性食管癌侵入粘膜层和侵入粘膜下层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食管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在食管癌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三年来在我院经病理确诊的食管癌患者69例X线钡餐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诊断分析。结果食管中上段病变15例,中段38例,下段16例。癌灶长度〈1cm8例,1-3cm51例,〉3cm10例。髓质型25例,蕈伞型17例,硬化型12例、溃疡型15例。与正常图片比较,X线钡透下病变:充盈缺损31例,管腔狭窄17例,龛影10例,黏膜皱襞改变11例。结论应用食管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能够在疾病早期既能发现食管黏膜层的变化,同时还是诊断食管癌术后常规及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诊断食源性食管异物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20例经食管镜、手术证实的食道异物患者,通过MSCT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NIP)、容积再现(VR)与X射线平片、食管镜检等,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 经食管镜或手术证实的20例患者的食管异物为鸡骨、鸭骨、鱼骨片、鱼刺等;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对异物形态、大小、长度、边缘锐利度能清楚显示,且定位准确.结论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异物检出率较X射线平片、食道镜检高,同时可评价食管损伤程度、有无并发症等,全方位展示异物与食道周围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与CT诊断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的 X线钡餐及 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16 3例食管癌患者行 X线钡餐检查和 CT扫描。结果 :X线钡餐和 CT检查发现食管癌病变长度不同 ,具有统计学意义。 CT检查能较准确发现病变长度显示病变对周围组织器官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 ,对分期、随访、预后判断很有价值。 X线钡餐对食管黏膜病变、功能性改变具有优势 ,对食管癌检查能得到定位、定性、定型诊断。结论 :X线钡餐和 CT检查各有优势。两者结合有利于食管癌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 [1 ]。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食管本身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吞咽困难X线征象。方法:选取21例病人,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40岁-76岁,均有持续性吞咽困难主诉,均行X线食管钡餐造影并摄片,颈胸椎侧位片,心血管病人摄正片、左右斜位片,有较全面的检查资料。结果:21例病人中颈椎骨 质增生10例,左主支气管对食道压迫2例,甲状腺肿大对食管压迫1例,主动脉增宽迂曲1例,右锁骨动脉变异1例,降主动脉迂曲1例,左心房压迫1例,右位主动脉弓1例。结论:非食管本身器质性病变可引起吞咽困难并有X线征象以资鉴别。根据其X线表现及发病原因,将其分为五类,即骨源性、心血管性、占位性、左主支气管性及纵隔炎症波及食管。  相似文献   

19.
例1.女,42岁,工人。因进食后疼痛不适5月,进行性吞咽梗阻3月就诊。即往身体健,家庭中祖父患食道癌病故。食道钡剂造影食道于气管分叉下方有长5cm局限狭窄,轮廓稍不规则,其上、下管腔未见异常。意见:食道中段癌肿。手术见肿瘤在主动脉弓下长4cm,向外侵及肌层,与两支气管稍有粘连,行瘤段食管切除。病理诊断:食管溃疡型鳞癌侵及浆膜层,部分肉瘤样。标本检查:食道近侧断端有一黄豆大浅表溃疡,边缘牯膜隆起,切面其下有一豆大包块,质灰白粗糙,呈卵图形。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新生儿及婴幼儿食管裂孔疝的X线、上消化道造影及CT表现。方法:对32例经上消化道造影和CT扫描确诊的食管裂孔疝的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2例胸部平片中,右肺下野内出现片状阴影和囊状阴影11例,左肺下野1例。29例上消化道造影中,确诊为巨大型疝12例(占38%),中型疝2例(占6%),小型疝9例(占28%),柱型疝9例(占28%)。3例巨大型疝行胸部CT扫描。20例并发胃食管反流,12例合并胃扭转。结论:X线平片不能对食管裂孔疝作出定性诊断,但平片上的征象有明显提示作用,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是食管裂孔疝的首选方法,CT扫描的诊断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