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行外科手术的5 4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SSI及病原菌。根据患者SSI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46例)与非感染组(5 37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SI的影响因素。 结果 患者SSI发生率为0.85%(46/5 420)。分离出的48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31株(64.58%),革兰氏阳性菌17株(35.42%)。感染组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全身麻醉、切口类型Ⅲ类、急诊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Ⅲ级、术前使用抗菌药物者占比均高于非感染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2.125,95%CI:1.104~4.090)、合并糖尿病(OR=2.585,95%CI:1.327~5.036)、手术时机(OR=2.209,95%CI:1.306~3.736)、手术时间(OR=2.704,95%CI:1.325~5.518)、住院时间(OR=2.767,95%CI:1.348~5.680)、切口类型(OR=2.159,95%CI:1.128~4.325)、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OR= 0.784,95%CI:0.673~0.995)是外科手术患者SSI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年龄、糖尿病、手术时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类型、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是外科手术患者SSI的影响因素,针对上述因素予以早期干预有利于减少SSI。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切13感染影响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方法2008年1月~2011年6月普外科切口感染患者80例,按照1:1比例选无切口感染普外科80例患者作为对照病例,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单因素分析中P〈O.05的变量筛选出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共12个,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切口感染的5个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长(OR=3.78)、体重指数高(0R=3.18)、备皮至手术时间长(OR=3.02)、心理准备不充分(0R=2.76)、年龄大(OR=2.52)。结论普外科切口感染因素复杂,通过提高患者抵抗力、控制手术时间、缩短备皮至手术时间、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预防对策以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胰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胰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率并探讨发生SS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胰腺外科手术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住院时间、切口类型、美国麻醉协会(ASA)评分、手术时间。结果196例胰腺外科手术患者发生SSI14例,SSI发生率为7.1%。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性别、年龄、术前住院时间、切口类型、ASA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感染组手术时间为(383.57±157.64)min,非感染组手术时间为(265.52±107.68)min,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引起胰腺外科手术SSI的主要原因为手术时间,而与术前住院时间、切口类型、ASA评分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收集我院肝胆外科2005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362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找出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87%。放置引流(OR=0.000,P=0.000)和抗生素切口冲洗(OR=0.005,P=0.000)是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保护因素,高龄(OR=2.230,P=0.000)、急诊手术(OR=6.367,P=0.000)、手术时间长(OR=3.958,P=0.000)和Ⅲ类切口(OR=9.489,P:0.000)是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其发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耿丽贞 《中外医疗》2012,31(23):150-151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间该院外科1724份住院病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预防用药情况、施行手术时间以及有无基础疾病等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主要有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类型、术中出血量以及有无基础疾病。结论术后感染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针对具体原因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减少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开腹子宫切除术后感染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例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earson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术后感染因素。结果17例术后感染患者共检出致病菌17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2株,占70.59%;革兰氏阳性菌4株,占23.53%;真菌1株,占5.8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恶性肿瘤、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贫血、住院时间在术后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β=1.119,OR=3.052)、恶性肿瘤(β=2.014,OR=7.478)、贫血(β=1.585,OR=6.063)、手术时间(β=1.010,OR=5.755)是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年龄、恶性肿瘤、贫血、手术时间是引发术后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intracranial infection,IC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神经外科术后发生ICI患者的临床资料,另以年龄和性别为匹配因素按1∶2选取同期神经外科术后未感染者160例为对照组,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CI危险因素。结果:急诊手术(OR=2.255,95%CI:1.087~4.674)、手术时间长(OR=1.385,95%CI:1.016~1.888)、切口为污染切口(OR=3.037,95%CI:2.060~4.478)、手术室人数多(OR=1.293,95%CI:1.114~1.501)和术后引流时间长(OR=1.697,95%CI:1.012~2.847)是神经外科术后发生I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神经外科术后发生ICI危险因素包括急诊手术、手术时间、污染切口、手术室人数以及引流时间,针对这些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利于预防ICI发生。  相似文献   

8.
25 144例手术切口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倩  徐春丽  杨莉  戴冬玲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2):2251-2251,2265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和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通过设计专门表格,对外科手术病例进行调查。结果在25144例外科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304例,感染率为1.21%。其中切口部位感染率以普外科手术最高(36.86%);切口类型感染率以Ⅲ切口最高(4.60%);男性感染率(1.14%)高于女性;〉60岁年龄组感染率(2.58%)高于其他年龄组;夏季感染率(1.50%)高于其他季节;住院时间〉15d组感染率(3.90%)高于其他住院时间组;接台手术的感染患者占59.54%,高于非接台手术的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占70.15%,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与切口部位、切口类型、性别、年龄、季节、接台否、病原菌耐药性等有相关性,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015年妇产科收治的1432例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结果 1432例腹部手术患者中共有18例发生腹部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3%;经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手术时间、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是否伴发其他疾病、住院时间均是导致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导致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在患者住院后应加强围术期的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导致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我院普外科行外科手术的542例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542例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42例,感染发生率为7.75%,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患者年龄、肥胖、糖尿病、切口类型及手术时间等。结论:切口感染在普外科手术并发症中较为常见,多种相关的危险因素与感染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预防,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吴晓兰  温清霞  王海霞 《吉林医学》2014,(21):4716-4717
目的:探讨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对676例妇产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结果:随污染程度的增加,切口的感染率明显增加,Ⅰ类、Ⅱ类、Ⅲ类手术切口的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越长,手术部位的感染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手术切口类型、住院时间等是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需针对易感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2年6月浙江省永康市骨科医院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66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2比例选择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132例骨科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侵袭性操作、预防应用抗生素、住院时间、营养不良、手术时间等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年龄[(60.45±15.30)岁]、侵袭性操作率(57.58%)、预防应用抗生素率(86.36%)、住院时间[(23.56±6.12)d]、营养不良率(33.33%)及手术时间[(185.32±28.24) min]均高于对照组[(53.69±16.21)岁、30.30%、51.52%、(15.69±5.12)d、14.39%、(110.56±20.57)min],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影响骨科术后感染的因素主要有年龄、侵袭性操作、滥用抗生素、医院感染、营养不良及手术时间等.因此,实施相应的正确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浙江嵊州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策略,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地区于2006年1月~2012年5月治疗的5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医院感染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发生医院感染92例,感染率15.9%;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感染率最高(56.7%).单因素分析显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60岁)、有严重合并症、入住ICU、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20 d)、住院时间长(>30 d)、侵入性操作,而多因素分析进一步显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危险性最大(OR = 9.247),其余依次为严重合并症(OR = 8.973)、住院时间长(OR = 8.047)、入住ICU(OR = 7.165)、高龄(OR = 5.428)、侵入性操作(OR = 4.177)、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OR = 3.809).结论 浙江嵊州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采取针对性预防对策,从而有效控制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患者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163例因开放性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10例与未感染组153例,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感染组糖尿病史5例(50.0%),Ⅲ类切口6例(60.0%),手术时间(2.4±1.3)h,住院时间(10.8±3.2)d,白蛋白水平(39.1±3.3)g/L。未感染组糖尿病史33例(21.6%),Ⅲ类切口39例(25.5%),手术时间(1.6±0.3)h,住院时间(7.2±2.5)d,白蛋白水平(42.9±4.4)g/L。两组相比差异显著,上述因素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史、Ⅲ类切口、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白蛋白水平低下与开放性骨折手术切口发生感染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患儿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CNSI)的情况,并研究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分析825例PICU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患儿的中枢神经感染情况分为CNSI组、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2组患儿的指标差异,多因素Logistic分析神经外科PICU患儿继发CNSI的危险因素。 结果 神经外科PICU患儿的CNSI发生率为3.03%。CNSI组的年龄、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白细胞减少、住院时长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NSI组的手术时长、幕下开颅手术、Ⅰ类手术切口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NSI组的侵入性操作、引流管留置部位、引流管留置时间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NSI组的全身应用抗生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U患儿发生CNSI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8岁、合并糖尿病、GCS评分<8分、白细胞减少、住院时间≥10 d、手术时间≥4 h、幕下开颅手术、侵入性操作、脑室外留置引流管、引流管留置时间≥7 d、全身应用抗生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P<0.05)。 结论 神经外科PICU患儿发生CNSI的危险因素较多,应优化手术方案,实现个性化治疗,缩减手术时间与住院周期,规范进行侵入性操作,定时进行留置管防感染工作,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预防CN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策略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方法收集1894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完整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相关冈素。结果发生医院感染227例,医院感染率为11.99%。年龄≥60岁、病程≥10年、合并症≥2种、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分级高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相对更高(P〈0.01),接受各类导管置人操作尤其是2种以上操作、接受有创治疗方式、使用人工呼吸机机械通气、责任护士年资较低、使用抗菌药物种类超过2种、抗菌药物应用时间≥15d、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长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相对更高(P〈0.01)。其中合并症≥2种、糖尿病、人工呼吸机机械通气、抗菌药物种类≥3种、卧床时间≥15d是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多种慢性病尤其是糖尿病、使用人工呼吸机机械通气、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长时间卧床等与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直接相关。临床护理针对相关因素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有助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谭莉 《中国现代医生》2014,(19):105-107
目的 探讨影响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12月入住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切口感染85例,未感染95例.首先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影响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单因素包括年龄、BMI、多人病房、预防应用抗生素、备皮至手术时间长短、夏季手术、术中失血量多少、切口长度大小、心理是否准备充分、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高、心理准备不彻底、手术时间长以及年龄大均为影响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影响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BMI高、心理准备不彻底、手术时间长以及年龄大,在实际过程中应加强预防并采取强有效的护理对策,以降低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术后处理方法对急性腹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2012年12月入院治疗的133例急性腹膜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组89例和保守治疗组44例,其中手术治疗组根据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分为引流组及对照组,分别为43例和46例,记录各组入院时及治疗后的APACHEⅢ评分,观察各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在抗生素用药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3 d后的APACHEⅢ评分方面均优于传统开腹手术组(P〈0.05),而传统开腹手术组中引流组较之于对照组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情况上均低于后者(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腹膜炎的综合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术式,且传统开腹手术术后放置引流管能预防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