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1],老龄化社会也使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增加,2型糖尿病(T2DM)患者常伴神经及微血管并发症,故导致骨质疏松(OP)患者骨折发生率增加~[2]。使用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BMD)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指标,而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可以反应骨代谢状况。本研究分析了80例住院男性T2DM患者OP的发病率及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旨在探讨T2DM合并OP  相似文献   

2.
蔡莉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1):3255-3255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OP 50~60岁发病率为21%,60~70岁发病率为58%,70~80岁发病率为100%[1]。尤其是绝经后妇女,OP和骨折并发症发病率更高,男女比率约1∶8[2]。  相似文献   

3.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由于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而导致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的全身性骨病,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人,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1]。调查显示,随年龄增长,OP患病风险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2]。OP患者早期常见症状不明显,疼痛、脊柱变形是其典型症状,严重并发症是脆性骨折[3],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预防脆性骨折的关键,临床上单一用药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退化及骨脆性增加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骨代谢障碍疾病,易发生骨折[1]。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妇女绝经后最常见的一种骨  相似文献   

5.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常见的疾病,是各种原因导致骨重建过程中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表现为骨量减少、骨的脆性增加及骨微结构改变,骨折风险增加。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OP的发病率高达56%,已成为威胁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因素~([1])。双膦酸盐主要通过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发挥抗骨折作用,是目前抗骨质疏松治疗最常用药物。阿仑膦酸钠是口服双膦酸盐,它的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国内研究多基于女性绝经后OP患者,对老年男性OP的疗效报道较少。本文报道了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商品名福善美)治疗39例老年男性OP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1资料与  相似文献   

7.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组织的显微结构损伤,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的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的发生率升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障碍的疾病[1],骨痛及腰背痛、驼背、易发生骨折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骨质疏松症因其病情隐匿、危害严重,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中医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重,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日益增加,骨质疏松症即将成为未来医疗和社会的重大问题和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威胁。现代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由于骨代谢失衡,骨的丢失大于骨的重建,导致骨量丢失,骨小梁的微细结构被破坏,骨强度下降脆性增加,而导致骨折风险升高的一种全身代谢障碍的退行性骨骼疾病[1]。据统计,全球有超过2亿人患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低骨量、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密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中国成年人OP患病率约为7%,其中50岁以上女性的发病率50.1%,预计2020—2050年中国患有OP和骨量减少的人数分别为2.87亿和5.33亿。在中国发生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后会有>50%致残率和致畸率。基于OP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其治疗已成为各专科医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功。本文简要介绍OP的规范性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胡娅莉  周重宛 《江苏医药》2002,28(5):367-369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 ,属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范畴 ,以骨量减少、骨微细结构退化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发病率有明显的种族、地区差异 ,白人和亚洲妇女发病率高[1~ 4 ] 。一、骨质疏松症的诊断1.骨量含义及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1993年WHO提出骨量含义及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1994年进行了修订。该标准是根据白人妇女调查及检测结果制定的 ,选用了与骨量关系最密切的骨密度或骨矿物质含量为指标 ,未考虑其它因素。目前该标准已被欧美广泛接受 ,我国尚无自己的诊断标准 ,也多参照此标准诊断和处理 (见表 1)。表 1 骨量含义及骨…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及骨折危险度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主要为骨重建过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失衡。本文综述OP相关重要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具有明确的病理生理、社会心理和经济后果的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因此对此症早期诊断和预防有重要的意义[1]。为了解延吉社区居民骨质疏松的患病情况,2011年8~10月我们对延吉社区居民1447人进行了骨密度测定分析和骨质疏松患病率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骨质疏松症是骨强度降低,使机体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增加的一种骨骼疾病,而骨强度反映的则是骨密度与骨质量的总和[1]。多数研究都认为骨质疏松症多发生于女性[2,3],特别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也有报道称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约是男性的6~10倍;半数50岁以上的女性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症也是与女性关系最密切的老年疾病之一。因此,关注女性骨骼健康,提高女性骨骼健康素养,不仅有助于全面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促进健康中国的建  相似文献   

14.
<正>骨质疏松(OP)是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患者,劳动能力丧失,加重了社会的负担[1]。随着现代化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OP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并有年轻化趋势,主要表现为慢性颈、肩、腰、四肢等部位的疼痛(部分患者疼痛明显)肢体乏力,肌肉抽动或肢体抽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的变化。方法 测定17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定量骨超声、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OP)的发生与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肾病有关;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明显大于男性。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血糖控制不良更易患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以骨量下降、骨微结构损坏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中医学将OP纳入“骨痿”“骨枯”“骨极”等疾病范畴,中医药被用于治疗OP由来已久,具有简、便、廉、验等优势。随着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的深入融合发展,基础研究发现多种温补肾阳类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可能通过调控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骨形态生成蛋白(BMP)/Smads、磷脂酰肌醇-3磷酸激酶/AKT/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PI3K/Akt/mTOR)等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以达到防治OP的目的,这有可能从分子机制上肯定了中医药治疗OP的科学性。该文综述杜仲、骨碎补等常见代表性温补肾阳类中药及其有效成分防治OP的可能分子机制,以期为中医药临床治疗OP的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概述锝[~(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治疗骨质疏松症(OP)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PubMed、CBM、CNKI、万方、维普等国内外数据库,归纳总结有关~(99)Tc-MDP治疗OP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结果~(99)Tc-MDP具有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影响细胞因子表达、促进骨形成等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结论 ~(99)Tc-MDP用于治疗OP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作为骨骼一种退行性病变,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日益增多,全球有超过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在世界常见慢性病中跃居第七位[1]。其特点是长期骨吸收超过骨形成,从而造成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和骨强度的降低,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病残率和病死率[2]。绝经后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骨质疏松情况尤为突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已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慢性病之一[3]。阿仑膦酸钠作为新一代双磷酸盐抗骨吸收药物逐渐开始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旨在观察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严重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炎性反应疾病,致残率高,与局部和全身骨质疏松症(OP)密切相关.在RA的OP治疗中应同时考虑OP和RA相关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关于RA合并OP药物的研究,包括基础药物、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本文就RA的抗OP药物进行综述,为RA合并OP患者的...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指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的异常,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原发性OP是随年龄的增长发生的,继发性OP是由某些疾病或某些原因所致,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骨质疏松,其治疗预防的原则是共同的.对OP的病因、病理机制及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给OP的药物治疗提供了多种途径,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