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体重指数(BMI)、颈围、腰围及腰臀比等不同的肥胖参数预测、筛查、确诊成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最佳切点或参考切点并比较其价值。方法分析1110例成年男性患者的BMI、颈围、腰围及腰臀比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之间的相关关系;用ROC曲线确定BMI、颈围、腰围、腰臀比预测OSAHS(AHI≥5次/h)的最佳切点及筛查、确诊OSAHS的参考切点;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各肥胖参数的整体准确性。结果①成年男性BMI、颈围、腰围及腰臀比均与AHI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373、0.276、0.291、0.127,P值均〈0.001;②BMI、颈围、腰围检出OSAHS的最佳切点值分别为26.5kg/m。、39cm、95cm,其诊断灵敏度分别为54%、57%、64%,特异度分别为73%、65%、53%;③ROC曲线分析显示BMI在检出成年男性患者有无OSAHS存在时比其他肥胖参数更有价值;④灵敏度达90%左右,漏诊率10%左右时不同肥胖参数筛查OSAHS的切点分别为BMI23kg/m^2、颈围35cm、腰围85cm;⑤特异度达90%左右,误诊率10%左右时不同肥胖参数确诊OSAHS的切点分别为BMI29kg/m^2、颈围43cm、腰围105cm。结论BMI预测成年男性OSAHS的价值大于颈围、腰围、腰臀比;BMI≥26.5kg/m^2、颈围≥39cm、腰围≥95cm可作为预测成年男性OSAHS的最佳切点;BMI≥23kg/m^2、颈围≥35cm、腰围≥85cm可作为筛查成年男性OSAHS的参考标准;BMI≥29kg/m^2、颈围≥43cm、腰围≥105cm可作为诊断成年男性OSAHS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南京市3~6岁儿童腰围、臀围、腰臀比的现状及其与体格相关指标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方法 2015年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南京市4 300名3~6岁儿童的腰围、臀围指标,计算腰臀比并对体格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男、女童腰围、臀围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腰臀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平均腰围:男童49.4~54.5 cm,女童47.5~53.2 cm;平均臀围:男童53.3~62.5 cm,女童53.0~60.9 cm;平均腰臀比:男童0.87~0.96 cm,女童0.87~0.90 cm。儿童腰围、臀围及腰臀比在性别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腰围和臀围分别与体重、身高及体重指数(BMI)呈正相关。腰臀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与身高、臀围呈负相关。结论 南京市3~6岁儿童腰围、臀围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腰围、臀围、腰臀比与其体重、身高及BMI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大样本的临床分析,评价腰围、腰臀比、体质指数(BMI)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12月在华东疗养院接受年度体检的疗养员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腰臀比和BMI。由专业超声科医师进行空腹腹部超声检查。结果 NAFLD患病率与年龄、腰围、臀围、腰臀比和BMI成正相关;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腰围、腰臀比和BMI升高均为NAFLD的危险因素。腰围、腰臀比,尤其是BMI阳性对NAFLD有较高诊断价值。结论肥胖人群易患有NAFLD,BMI是最为有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月经初潮年龄与中心性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月经初潮年龄与中心性肥胖之间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马鞍山市初三年级女生的月经初潮年龄,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结果月经初潮年龄偏早组的体质指数(BMI)和腰围与月经初潮年龄适中和偏迟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小学三年级时体型为超重或肥胖的儿童,其月经初潮年龄偏早,在青春中后期的BMI、腰围和腰臀比也较高。结论儿童期的肥胖、月经初潮年龄和青春期的肥胖之间可能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少年空腹血糖受损(IFG)与体脂分布的关系。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测定3874例13~18岁青少年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空腹血糖(FPG)水平,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父母糖尿病患病情况。根据FPG水平,分为空腹血糖正常组(FPG〈5.6mmol/L,n=3738)和空腹血糖受损组(5.6mmol/L≤〈FPG〈7.0mmol/L,n=136)。结果两组间各体脂指标比较,应用协方差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后,空腹血糖受损组体重指数、腰围、腰围/身高比和腰臀比均高于空腹血糖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偏相关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后,BMI、腰围、腰臀比及腰围/身高比均与FPG呈正相关(P〈0.05),其中腰围/身高比的r’值最大(r’=0.0925)。对FPG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佳模型引入年龄(β=-0.102,P〈0.05)、糖尿病家族史(β=0.186,P〈0.05)和腰围/身高比(β=0.842,P〈0.05)。结论中心性肥胖与青少年空腹血糖受损关系密切,腰围/身高比是描述青少年中心性肥胖的有效指标,是青少年空腹血糖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Ma Y  Zhang B  Wang H  Du W  Su C  Zhai F 《卫生研究》2012,41(1):70-74
目的探讨反映肥胖的体格测量指标与血压的关系,并通过肥胖指标预测血压值。方法利用2006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对我国九省城乡18~60岁的成年居民6 433人的体质指数(BMI)、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以及超重率、肥胖率、中心肥胖率、高血压患病率进行横断面分析,同时分析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与血压的关系,并通过多元回归方程以肥胖指标预测血压值。结果城市男性居民的平均BMI值、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农村居民(P<0.05)。城市女性居民的平均BMI值、腰围、超重率、肥胖率、中心肥胖率和高血压患病率均低于农村居民,但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均随着BMI值、腰围、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的增加而升高。多元线性回归的结果显示,女性的年龄回归系数要高于男性。男性BMI值每增加0.77、腰围每增加2.43cm、腰臀比每增加2.66%和腰围身高比每增加1.54%,其收缩压升高1mmHg;而女性,相应的值分别为0.75、2.12cm、2.54%和1.53%时,其收缩压升高1mmHg。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中,腰围身高比仅和女性舒张压有相关关系。结论肥胖指标与血压之间具有稳定的正向线性关系。腰围身高比对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预测作用并不好于其他反映肥胖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疆哈萨克族高尿酸血症与肥胖及相关体脂指标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新疆阿勒泰地区医院哈萨克族门诊体检及住院的病人33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高尿酸组172例,尿酸正常组167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计算体脂相关指标。结果体脂肪相关指标中体重、腰围、臀围、体质指数(BMl)、腰围/身高(WHTR)均为高尿酸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中,血尿酸与体重、腰围、臀围、BMI、腰臀比(WHR)、WHTR呈显著正相关;4个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以BMI和腰围最大,BMI为0.625(95%CI:0.553~0.697),腰围为0.606(95%CI:0.534~0.678),BMI最佳切点为27,腰围的最佳切点值为10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WHR是影响血尿酸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结论体脂含量及分布与哈萨克族高尿酸血症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BMI、WHR是影响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因此,控制体重并保持健康的体型对于防治哈萨克族高尿酸血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腰臀比是一种预测肥胖的指标,可以用于判断内脏肥胖程度。它是预测一个人是否肥胖及是否面临患心脏病风险的较佳方法,比目前普遍使用的测量体重指数(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的方法要准确3倍。测量腰臀比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先测量臀围和腰围的尺寸,再用腰围数字除以臀围数字,得到的就是比值。比值越小,说明越健康。女性比值在0.85以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成都市学龄儿童腰围、臀围、腰臀围比和腰围身高比水平及年龄性别特征,探讨其与身高、体重的关系。[方法]随机整群拍取成都市城区两所小学6—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其腰臀围比、腰围身高比,并对各指标进行描述性及相关分析。[结果]儿童腰围和臀围值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男生大干女生(P〈0.05);腰臀围比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男生大于女生(P〈0.05);腰围身高比有随年龄增加降低的趋势,男生大于女生(P〈0.05);腰围和臀围分别与身高、体重均呈明显正相关,腰臀围比与身高呈负相关(男生r=-0.116,P(0.05,女生r=-0.442,P(0.05),腰围身高比与体重呈正相关(男生r=0.532,P〈0.05,女生r=0.198,P〈0.05)。[结论]该市学龄儿童腰围、臀围和腰臀围比均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腰围和臀围均与其身高、体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昆明市2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劳动强度与体质指数(BMI)、腰围(WC)和腰臀比(WHR)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昆明市20岁及以上常住城乡居民5191人进行问卷调查、人体测量、生化指标检测和劳动强度分级。结果调查对象超重肥胖、腹型肥胖和向心性肥胖患病率均呈现随着年龄递增,在一定年龄段达最高,以后逐渐下降趋势(χ^2=63.327,27.672,252.876,22.311,184.063,P均〈0.001)。空腹血糖、2小时葡萄糖耐量、血压、体质指数、腰围和腰臀比均随着劳动强度级别的增加而下降(F=24.101,9.535,36.919,16.486,21.008,60.493,20.658,P均〈0.05)。超重肥胖、男性和女性腹型肥胖、男性和女性向心性肥胖的患病率均随着劳动强度级别的增加而下降(χ2=32.460,22.837,67.250,7.239,54.470,P均〈0.05)。结论超重肥胖已成为威胁昆明市城乡居民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居民的劳动强度级别与体质指数、腰围和腰臀比有关。经常性的适度体力劳动有助于降低居民超重肥胖、腹型肥胖和向心性肥胖的患病风险,体力劳动强度对各型肥胖患病率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了解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对相关测量指标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青岛市某农村1661名中老年人(男612人,女1049人)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 1661名农村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63.4%,高血糖检出率为23.8%,贫血患病率为35.3%。中老年女性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围/身高比值(WHtR)均高于男性(P〈0.05),男性腰围/臀围比(WHR)高于女性(P〈0.05)。65岁之前BMI、WC均较高(BMI〉25kg/m^2,WC〉85cm),65岁以后随年龄升高BMI、WC有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BMI、WC、WHR、WHtR4者与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的正相关系数均为WHtR最大(P〈0.01)。结论农村中老年人高血压、高血糖、贫血患病率均较高,中老年女性超重和肥胖率高于男性,比男性更易发生高血糖,同时45~65岁中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也较高;WHtR与BMI、WC、WHR、收缩压、舒张压和血糖的相关性均较强,可以作为有效的腹型肥胖指标和预测高血糖与高血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顺德容桂地区老年人糖尿病现况。方法对顺德区容桂街道整群随机抽样,随机抽取2个村。对村中60岁以上的常住人口全部进行调查。总人数1503人,资料完整的1400人(60—93岁,68.15±6.66岁)其中男性578人,女性822人;60~69岁865人(占61.8%),70~79岁430人(占30.7%),80岁~105(占7.5%)。调查的项目有年龄、性别、空腹血糖(F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HC)、血压、既往史,并计算出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WHR)和腰围身高比(WHtR)。结果①1400例社区老人糖尿病总现患率12.4%;男性现患率12.8%,女性现患率12.2%。60—69岁组现患率12.8%,70~79岁组现患率12.3%,80岁以上组现患率9.5%。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非糖尿病者相比,糖尿病者BMI、SBP、DBP、WC、WHR、WHtR、TG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TC差别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糖尿病与BMI、WC、WHR、WHtR、SBP、DBP、TG明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TC不相关。结论①1400例顺德容桂社区老人糖尿病现患率12.4%;②糖尿病患者与BMI、WC、WHR、WHtR、SBP、DBP、TG升高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与高血压、高血糖的关系及三者对高血压高血糖的预防价值。方法2006年4-9月整群抽取黑龙江省电力医院健康检查中心体检的1751人,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和空腹血糖。结果①BMI、WC与血压的相关性比WHR好;WHR、WC与血糖的相关性比BMI好;②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3个指标中BMI是高血压重要的预测因子,而WC是高血糖及二者聚集重要的预测因子;③BMI、WC与WHR三者之间两两指标同时存在时对高血糖、高血压及二者聚集都存在交互作用;④当BMI≥25kg/m2时,其OR值在3.02-4.01之间,ARP在58.13%-69.21%之间,PARP在43.79%-55.77%之间;当WC≥85cm(男性)、WC≥80cm(女性)时,其OR值在4.04-6.70之间,PARP在56.47%-75.52%之间;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好,正确指数高,具有较高的公共卫生价值。结论BMI、WC分别是高血压、高血糖重要的预测因子,以BMI≥25kg/m2或WC≥85cm(男性)、WC≥80cm(女性)为超重肥胖切点时,诊断价值最高,建议以此为诊断界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飞行人员肥胖参数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关系的分析,更好地指导OSAHS防治。方法对飞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颈围(NC)及腰围(WC),计算体重指数(BMI)。对打鼾者和(或)Epwortb嗜睡量表(ESS)评分≥9分者,随机进行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初筛检测。临床高度怀疑OSAHS者和氧减饱和指数≥10次/h者,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根据检查结果分为三组:OSAHS组、单纯鼾症组和正常组。分析BMI、NC、WC与OSAHS的关系。结果1063名飞行人员中,超重399例(37.54%)、肥胖36例(3.39%);NC增粗130例(12.23%)、WC增大354例(33.30%)。各组中肥胖参数异常发生率和BMI、NC、WC的平均水平,均为OSAHS组〉单纯鼾症组〉正常组,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和腰围增大与打鼾显著相关(P〈0.05),而打鼾者中颈围增粗与OSAHS显著相关(P〈0.05)。结论肥胖参数BMI、NC、WC增加是飞行人员患OSAHS的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肥胖的体表测量指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RevMan4.2统计软件,对搜集到的肥胖体表测量指标与冠心病关系的国内外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体质指数(BMII〉25kg/m2)、腰臀比(WHR:男〉0.90,女〉0.80)与冠心病关系的合并OR值分别为2.49(95%CI:1.80-3.45),5.14(95%CI:3.76~7.04);WHR、腰围(Wc)与冠心病关系的加权均数差(WMD)分别为0.03(95%CI:0.02-0.04),3.82(95%CI:1.09-6.55);臀嗣(Hc)与冠心病间无相关性。结论BMI≥25kg/m2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腹部肥胖成为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延边地区汉族青少年肥胖分布特征。方法①选取2008-2009年延边地区安图县4所高中毕业生体检资料,共调查1 658名汉族学生,且均对调查内容知情同意。②采用统一设计的肥胖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学生的人口学特征,并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体格指标均依据《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进行测量。分别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比值(WHR)及腰围身高比值(WHtR)作为评价肥胖的指标。超重及肥胖依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WGOC",以BMI(kg/m2)≥24.0为超重和≥28.0为肥胖。结论①男生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BMI的平均值均高于女生,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男生BMI的P85和P95百分位点分别为23.7及26.2,女生分别为22.7及25.0。②男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1.2%和7.1%,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3%和1.4%,超重及肥胖合计检出率分别为13.5%和8.6%,超重及合计检出率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③BMI与体重、腰围、臀围、WHR及WHtR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893、0.548、0.584、0.056及0.555(均P<0.05)。④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本地区青少年超重及肥胖与性别、体重及WHtR密切相关,其OR值分别81.052、1.520及6.457。结果①本地区青少年BMI平均水平明显低于WGOC分类标准,其超重肥胖检出率接近大、中城市汉族。②BMI与体重、腰围、臀围、WHR、WHtR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本地区青少年超重及肥胖患病与性别(女生)、体重(高体重)、WHtR(腹型肥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简易体脂参数估测腹内型肥胖的可靠性评价   总被引:68,自引:4,他引:6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估测腹内型肥胖的最佳临界点及敏感度、特异度。方法:应用核磁共振(MRI)对690名受试者(男305人,女385人)进行腹内脂肪(VA)测量,同时测量BMI、WC、WHR。以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简易体脂参数对腹内型肥胖的诊断价值。结果:①经MRI诊断,超重/肥胖者中61.7%,正常体重者中14.2%呈腹内型肥胖(VA≥100cm^2);②BMI、WC、WHR与腹内脂肪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尤以WC的相关性最好;③简易体脂参数估测腹内脂肪积聚的最佳切割点为BMI:26kg/m^2,WC:90cm,WHR:0.93;④BMI≥28kg/m^2、WC≥95cm时,95%的男性及90%左右的女性呈腹内型肥胖。结论:BMI、WC及WHR都可估测腹内型肥胖,但以腰围的准确率稍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不同肥胖指标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高血压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基于深圳市龙华区2018年社区居民健康调查数据,对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腰臀比(WHR)和人体肥胖指数(BAI)共5种肥胖指标进行标准化转换,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所得OR值,比较各肥胖指标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判断各肥胖指标对高血压的预测价值,进而综合评价各肥胖指标对高血压的预测能力。结果 在调整混杂因素后,WC和WHtR与男性和女性高血压的相关性强于其他肥胖指标。WHtR对于男性和女性高血压的预测能力均强于其他肥胖指标,其AUC及95%CI分别为0.694(0.659~0.728)和0.763(0.732~0.794),其截断值分别为0.51和0.50;女性中各肥胖指标预测高血压的AUC均大于男性,各肥胖指标对女性高血压有更高的预测价值。对男女进行年龄分层后,在男性中除WHR外各肥胖指标对于青年组(18~44岁)高血压的预测价值优于中年组(45~59岁)和老年组(60~80岁);在女性中各肥胖指标对于高血压的预测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依次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结论 在综合考虑性别和年龄后,中心型肥胖指标中的WHtR对高血压的预测能力优于WC、BMI、WHR和BAI。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农村居民的肥胖现状及不同类型肥胖指标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于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在延边农村地区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先抽取3个镇,然后在各镇内分别抽取2个村作为研究社区,最后在研究社区内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70岁朝鲜族和汉族常住居民5838人,其中朝鲜族2852人(占48.9%),汉族2986人(占51.1%),其平均年龄分别为(53.4±10.8)岁和(47.5±11.4)岁。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血压等指标,分析不同类型肥胖指标对血压水平的影响。结果不同类型肥胖组的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高血压的患病率均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体质指数和不同类型腹型肥胖指标均异常组高血压患病危险性高于任何一种肥胖指标异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调整年龄、性别、学历、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后,朝鲜族人群的超重、周身型肥胖和以腰围身高比值(WHtR)作为判断标准的腹型肥胖与高血压患病呈正相关,其OR(95%CI)分别为1.736(1.400~2.152)、3.320(2.373~4.647)、1.425(1.161~1.749);汉族人群的超重、周身型肥胖和分别以WC和腰围臀围比值(WHR)作为判断标准的腹型肥胖与高血压患病呈正相关,其OR(95%CI)分别为1.591(1.286~1.969)、2.364(1.758~3.179)、1.396(1.120~1.740)、1.227(0.999~1.634);汉族和朝鲜族合并人群的超重、整体型肥胖和分别以WHR和WHtR作为判断标准的腹型肥胖与高血压患病呈正相关,其OR(95%CI)分别为1.680(1.444~1.955)、2.77(2.230~3.457)、1.268(1.096~1.466)和1.263(1.069~1.492),且均随着体质指数水平的增高,高血压患病危险性增高。结论不同类型肥胖指标均与高血压患病密切相关,周身型肥胖合并不同类型腹型肥胖均使高血压患病危险升高。  相似文献   

20.
腰围身高比值在成人代谢综合征中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腰围身高比值(WHtR)作为中心性肥胖指标在成人代谢综合征(MS)诊断中的价值和实用性。方法对1363例健康体检成人进行人体测量和生化检测,分析WHtR、腰围(WC)、体质指数(BMI)相关性。根据IDF(2005)MS诊断标准筛选出MS组分,分析WHtR对MS组分聚集的影响,计算相对危险度(RR)。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求证最佳切点,确定WHtR诊断中心性肥胖的界限值。采用研究得出的WHtR指标,代替IDF(2005)标准中的WC指标[IDF(test)]诊断不同身高人群的MS,计算检出率,并与IDF(2005)的结果作比较。结果 WHtR与WC:男性r=0.961,女性r=0.959;WHtR与BMI:男性r=0.820,女性r=0.72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WHtR值增高,MS组分检出率及聚集性增加,RR值上升。ROC曲线下面积男性为0.727,女性为0.716,对应的WHtR最佳切点均为0.49。以WHtR≥0.50为中心性肥胖的诊断标准,MS总检出率男女分别为15.9%,4.03%,IDF(2005)则分别为6.69%,4.3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个标准在不同身高组检出的构成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前者有利于身材较矮人群中的病例检出。结论 WHtR是中心性肥胖的良好指标,无性别差异,最佳切点为0.49,适合不同身高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