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Zhu Y  Wu Y  Zhang Z  Liu D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2):759-761
目的 提高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总结1958 ̄1998年收治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66例,占同期嗜铬细胞瘤总数的23.3%。结果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恶性比例高,本组中33%为恶性嗜铬细胞瘤。结论 131I-MIBG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治与随访中有重要意义,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术后需长期、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2.
儿茶酚胺症(附86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告86例儿茶酚胺症。其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4例(86%),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10例(11.6%_,肾上腺髓质增生(AMH)2例(2.3%)。CA及VMA测定对诊断有特异性,B超及CT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率分别为93%和95%。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有多发性、复发性、恶性率明显增高,无症状嗜铬细胞瘤占8.1%。对无功能肾上腺肿瘤及源于腹膜后的上腹部肿物,要注意嗜铬细胞瘤的可能。AMH最可靠的诊断是  相似文献   

3.
Heparanase-1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类肝素酶(Heparanase)成为一种预判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存档石蜡标本27例,其中良性嗜铬细胞瘤10例(良性组),恶性嗜铬细胞瘤17例(恶性组).另取5例因良性肾疾患行肾切除时获取的同侧正常肾上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及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Heparanase-1的表达情况.结果:Heparanas-l在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最高(76.5%),在肾上腺良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较低(30.0%),在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无表达,恶性组与良性组及恶性组与正常组之间Heparanase-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paranase-1有望成为预判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类肝素酶-1(H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PA、VEGF能否成为预测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指标,并阐明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986年10月~2006年8月住院经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存档石蜡标本38例,其中良性嗜铬细胞瘤2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17例。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中首次手术确诊为嗜铬细胞瘤后随访28~179个月;良性嗜铬细胞瘤组中首次手术确诊为嗜铬细胞瘤后随访93~264个月。另取20例因良性肾疾患行肾切除时获取的同侧正常肾上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及20例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HPA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HPA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高表达(76.47%),在良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较低(28.57%),在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无表达,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与良性嗜铬细胞瘤组及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与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组之间HPA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呈高表达,阳性率为82.40%,在良性嗜铬细胞瘤和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3.80%、5.00%,VEGF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与在良性嗜铬细胞瘤和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嗜铬细胞瘤中HPA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HPA和VEGF有望成为预测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嗜铬细胞瘤八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多发性嗜铬细胞瘤8例,其中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4例,单侧肾上腺多发嗜铬细胞瘤2例,肾上腺及肾上腺外多发嗜铬细胞瘤1例,肾上腺外多发嗜铬细胞瘤1例,共计19个肿瘤。本文对肿瘤的定性、定位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评估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和其他肾上腺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之间的异同点。结果1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和32例其他肾上腺良性肿瘤均经后腹腔镜顺利完成肿瘤切除。除手术时间和失血量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外,术后并发症、止痛剂用量及术后恢复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消失,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结论术前准确的定位诊断,充分的扩容、降压和改善全身情况是保证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在与麻醉师的密切配合下,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适合于较小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诊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来源于肾上腺外嗜铬组织或副神经节系统,与来源于肾上腺的嗜铬细胞瘤相比,其恶性倾向更高,且由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位置多变,其诊断与治疗难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本文综述了近年该病在内分泌检查、定位诊断、治疗、基因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类肝素酶(Heparanase)成为一种预判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存档石蜡标本27例,其中良性嗜铬细胞瘤10例(良性组),恶性嗜铬细胞瘤17例(恶性组)。另取5例因良性肾疾患行肾切除时获取的同侧正常肾上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及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Heparanase-1的表达情况。结果:Heparanase-1在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最高(76.5%),在肾上腺良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较低(30.0%),在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无表达,恶性组与良性组及恶性组与正常组之间Heparanase-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paranase-1有望成为预判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可能的临床价值及病理学意义,为临床鉴别良、恶性嗜铬细胞瘤提供辅助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6例恶性嗜铬细胞瘤、18例良性嗜铬细胞瘤及17例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细胞因子VEGF和NSE表达情况,显微镜下判断组织切片的染色结果。结果①恶性嗜铬细胞瘤VEGF表达明显强于正常肾上腺髓质和良性嗜铬细胞瘤(P〈0.01)。良性肿瘤和正常肾上腺髓质的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嗜铬细胞瘤强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嗜铬细胞瘤(P〈0.01)。②良、恶性嗜铬细胞瘤NSE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嗜铬细胞瘤NSE的表达高于正常肾上腺髓质的NSE表达(P〈0.05)。恶性嗜铬细胞瘤强阳性率高于良性嗜铬细胞瘤(P〈0.05)。③VEGF和NSE共同阳性表达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上检测VEGF和NSE可能为鉴别良、恶性嗜铬细胞瘤提供辅助依据,共同检测VEGF和NSE可能提高良、恶性嗜铬细胞瘤鉴别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正>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为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嗜铬组织的肿瘤,主要分泌儿茶酚胺,位于肾上腺者占80%~90%,且多为一侧性。目前较统一观点为:嗜铬细胞瘤特指肾上腺嗜铬细胞瘤(adrenal pheochromocytoma)。肾上腺外及异位嗜铬细胞瘤统称为副节细胞瘤(paraganglioma)。嗜铬细胞瘤一旦确诊并定位,应及时切除肿瘤,否则有肿瘤突然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引起高血压危象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能否成为预判恶性嗜铬细胞瘤的-种指标。方法选取1986年10月至2006年8月在卜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住院经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存档石蜡标本38例,其中良性嗜铬细胞瘤2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17例,另取20例因良性肾疾患行肾切除时获取的同侧正常肾上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及20例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CoX-2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最高(82.40%),在良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较低(23.80%),在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无表达,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与良性嗜铬细胞瘤组、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与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组之间CoX-2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CoX-2有望成为预判恶性嗜铬细胞瘤的-种指标。  相似文献   

12.
肾上腺     
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8例临床分析;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物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的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3.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诊治40年临床总结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1958-1998年间经手术治疗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20例临床资料。其中有高血压表现201例,静止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9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5例,家族性嗜铬细胞瘤4例,MEN-Ⅱ型2例,Von Hippel0Lindau病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7例,结果:218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2例因手术困难仅作活检;手术死亡2例。结论:明确的术前诊断可提高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手术安全性,良好的术前准备可减少儿茶酚胺心肌病的并发症,手术径路的选择须以影像学资料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和比较肾上腺偶发嗜铬细胞瘤与症状导向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3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27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收集并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模式、症状特点、肿瘤大小、手术情况等资料。结果:肾上腺偶发嗜铬细胞瘤患者共129例(56.8%),症状导向型嗜铬细胞瘤患者74例(32.6%),基因突变患者10例,术后复发患者9例,恶性肿瘤随访和全身评价过程中发现5例。与症状导向型嗜铬细胞瘤患者比较,肾上腺偶发嗜铬细胞瘤患者在典型症状及非特异性症状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阵发性高血压比例、血压峰值、联合肾脏切除比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肿瘤位置及肿瘤大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健康体检与影像学技术的普及,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模式正逐渐改变,需要提高大众健康意识来改善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复发性嗜铬细胞瘤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提高复发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水平。方法总结1970~1996年术后复发的嗜铬细胞瘤11例,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9.3%。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复发原因是恶性肿瘤的转移及良性肿瘤的多发。结果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易多发或转移,转移部位多在无嗜铬组织的部位,而多发部位常在肾上腺外。结论复发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应结合诸多因素综合判断。复发嗜铬细胞瘤不都是恶性肿瘤,但因恶性倾向较大应密切观察,定期复查。尤其对原发或复发在肾上腺外的肿瘤更应如此。作者还就复发嗜铬细胞瘤诊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肾上腺     
20061599 嗜铬细胞瘤诊疗对策/宫大鑫…∥中国肿瘤临床.-2005,32(19).-1112-1115 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至2002年12月221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资料。结果:该组病例男99例,女122例;平均年龄43.7岁。3例体检发现肿瘤,15例因消化道症状发现肿瘤,3例于其他疾病随访中发现肿瘤,195例因血压增高发现肿瘤。176例为症状功能性嗜铬细胞瘤,21例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15例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其中8例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7例诊断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3例为恶性嗜铬细胞瘤。结论:实验室检查对症状功能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意义较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肾上腺偶发瘤中发现静止型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常常多发。肾上腺外多发、复发嗜铬细胞瘤有较高的恶变倾向,手术是治疗各种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表1参12  相似文献   

17.
儿童儿茶酚胺增多症其实体主要包括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上腺髓质增生、肾上腺外(异位)的嗜铬细胞瘤及恶性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起源于外胚层神经嵴,属于APUD细胞,即神经内分泌细胞系统,可产生多种生物胺及多肽物质。嗜铬细胞瘤可以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能否成为预判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指标,并阐明其与MVD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986年10月-2006年8月住院经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存档石蜡标本38例,其中良性嗜铬细胞瘤2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17例.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中首次手术确诊为嗜铬细胞瘤后随访4-155个月;良性嗜铬细胞瘤组中首次手术确诊为嗜铬细胞瘤后随访69-240个月.另取20例因良性肾疾患行肾切除时获取的同侧正常肾上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及20例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及CD34标记的MVD表达情况.结果 VEGF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呈高表达,阳性率为82.40%,在良性嗜铬细胞瘤和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3.80%、5.00%,VEGF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与在良性嗜铬细胞瘤和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良性嗜铬细胞瘤和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MVD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最高(36.41±13.00),良性嗜铬细胞瘤中次之(21.43±8.05),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表达最少(13.36±4.34),两两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嗜铬细胞瘤中VEGF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结论 VEGF有望成为预判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一项指标.VEGF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提示微血管的形成与VEGF的调控有关,MVD增高是恶性嗜铬细胞瘤发生侵袭和远处转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与肾细胞癌的关系,提高对嗜铬细胞瘤与同侧肾细胞癌并存在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报告2例嗜铬细胞瘤与同侧肾细胞癌并存患者诊治资料。结果 1例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者术前误诊为左肾转移癌,行同侧肾上腺切除的肾癌根治术,术中发生危象,经抢救治愈,1例术前确诊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用侧肾癌者手术顺利。结论 一侧肾癌并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临床罕见,应提高对“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认识,手术治疗应有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与肾细胞癌的关系 ,提高对嗜铬细胞瘤与同侧肾细胞癌并存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方法 报告 2例嗜铬细胞瘤与同侧肾细胞癌并存患者诊治资料。 结果  1例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者术前误诊为左肾转移癌 ,行同侧肾上腺切除的肾癌根治术 ,术中发生危象 ,经抢救治愈。 1例术前确诊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同侧肾癌者手术顺利。 结论 一侧肾癌并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临床罕见 ,应提高对“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认识 ,手术治疗应有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