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减状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进行减状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22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其中12例采用双向格林(Glenn)术,10例采用体-肺动脉分流术(改良Blalock-Taussing人造血管分流术),通过对两种术式手术前后动脉血氧饱和肺血管情况的分析,进行评价。结果 12例双向Glenn术,死亡率8%,10例体-肺动脉分流术,无死亡病例,双向Glenn术及体-肺动脉分流术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Blalock Taussig分流术在危重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运用回顾性分析法,总结2 0 0 0年10月—2 0 0 4年4月本院2 5例患儿行改良Blalock Taussig分流术的临床经验。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3d~3岁,平均(3.0 7±3.4 3)月,新生儿8例,体重1.5~12kg ,平均(4.14±1.84 )kg。结果 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8% (2 / 2 5 ) ,患儿动脉血氧饱和度由术前4 0 %~70 % (5 8.8%±10 .1% )上升至术后75 %~85 % (78.4 %±4 .3% ) ,有明显改善(P <0 .0 5 )。随访6~32月,平均14 .8月,紫绀明显减轻,活动耐量增加。6例患儿已行二期手术。结论 改良Blalock Taussig分流术作为姑息性手术可改善缺氧,促进肺血管发育,为二期施行双心室矫治及双向腔肺分流术或房坦手术(Fontan)赢得时机,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治疗复杂性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向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双向Glenn术)可提高体动脉血氧饱和度而不增加心室做功和肺血管阻力,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在治疗复杂性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自1999年5月至2000年4月,我科共为5例复杂性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施行双向空静脉肺动脉吻合术,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在复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来该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该研究中,实验组机械辅助通气(5-96 h)、患者治疗后2例死亡,死亡率为5%,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治疗后SaO2为(78.4±4.3)%,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也相对较多,临床上采用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非紫绀型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病人术前,术中,术后治疗上的经验与教训,结果 本组病人因术后肺动脉高太危象死亡1例(4%)24例围手术期经过顺利,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增加心肌氧储备,术中加强对心功能及肺组织的保护,术后积极降低肺动脉压力,严防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是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急诊和亚急诊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急诊和亚急诊外科治疗经验,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1月-2008年4月行急诊和亚急诊手术治疗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172例。其中术前反复呼吸道感染或充血性心力衰竭113例,低氧血症62例,其他危重情况5例。行根治手术149例,姑息手术23例。结果:全组术后早期死亡15例,死亡率为8.7%(15/172)。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5h-31d(平均3.1&#177;4.9d),ICU停留时间2-31d(平均5.8&#177;2.5d)。术后并发症包括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7例,肺不张12例,肺部感染35例,肺动脉高压危象5例,胸腔积液5例。随访2-73个月,晚期死亡2例,存活患儿心功能I-Ⅱ级。结论:急诊和亚急诊手术治疗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是必要和可行的。正确的围术期处理和合理的手术方式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总结连续8例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外科治疗结果和经验。方法:2001年5月至2002年2月,手术治疗8例危重先心病新生儿,手术年龄6-30d,体重3-4.5kg,包括室间隔完整的完全性大动脉错位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ASD)2例,完全性房室隔缺损1例,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合并ASD1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对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在常温全麻下结扎,其余7例均在中低温或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大血管畸形解剖矫治。结果:8例均治愈,在监护室逗留2-10d,术后7-15d出院。术后并发症有低心排、纵隔感染及呼吸窘迫综合征。出院后随访结果满意。结论:对新生儿危重复杂先心病应早期诊断,积极开展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彬  刘卓华  龙振荣 《华夏医学》2002,15(6):747-749
目的:研究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995-2001年61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波特点进行分析,并随访4例紫绀型先心病,12例非青紫型先心病患儿3个月至7年。结果:非青紫型先心病40例(65.6%)最常见类型为室间隔缺损(31.1%),动脉导管未闭(18.0%),房间隔缺损(6.6%),肺动脉瓣狭窄(1.6%);青紫型21例(34.4%)中大动脉转位位居第一(11.5%),第二位为法乐氏四联征(8.2%),单心室(6.6%),居第三位。经胎儿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先心病2例,1例为室间隔缺损,1例为单心室,新生儿先心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心脏杂音(82.0%),气促(62.3%),持续性青紫(34.4%)。随访紫绀型先心4例,均手术治疗,2例术后死亡;非青紫型患儿12例,自愈7例,3例手术矫正,2例未愈无并发症。结论:为控制先心病胎儿的出生,降低婴幼儿的死亡率,应重视先心病的产前诊断并对重症患者终止妊娠,先后宜尽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的围术期管理经验。方法:138例3岁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前静注前列腺素E1降低肺动脉压力;术中注意保护肺脏和心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体外循环后采用改良超滤法;术后予血管活性药物,前列腺素E1、氧化亚氮吸入。结果:惠儿术前肺动脉压(68.33±17.13)mmHg(1mmHg=0.133kPa),术后1天肺动脉压(38.15±19.37)mmHg。术后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全组死亡9例,129例患儿痊愈出院。结论:合理的围术期管理可以协助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0.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52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年龄18岁至65岁,平均41岁,其中房间隔缺损(ASD)22例,室间隔缺损(VSD)1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8例,VSD合并PDA1例,单纯性肺动脉狭窄(PS)2例,均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52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死亡2例,其余50例痊愈出院,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及合并症的处理是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