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诊治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至2012年4月5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3例.年龄23 ~ 68岁,平均43岁.体检发现膀胱肿物2例,以间断无痛肉眼血尿为主要临床症状1例,1例表现为进行性排尿困难10年,另1例排尿时伴心悸、胸前区不适2年.1例有高血压病史6年,术前血压最高160/90 mm Hg(1 mm Hg=0.133 kPa).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内突起肿物或膀胱内呈外压性改变,肿瘤位于三角区1例,后壁1例,顶部1例,膀胱前壁2例,3例行病理活检,均为阴性.3例行术前内分泌检查提示血去甲肾上腺素明显升高,分别为1957、3581、60 500 pmol/L.2例术前诊断为膀胱副神经节瘤,1例考虑为脐尿管癌,另2例诊断为膀胱肿瘤. 结果 行开放膀胱部分切除1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1例,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3例.4例患者术中出现高血压危象,其中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患者术中出现应激性心肌病,1例手术顺利.出血量20 ~800 ml,平均126 ml,1例输血600 ml.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 ~ 48个月,患者血压正常,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膀胱副神经节瘤临床少见,极易误诊,对于排尿时伴有血压变化、心悸、头晕等表现的膀胱肿瘤患者应高度警惕膀胱副神经节瘤的可能.膀胱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笔者对自制膀胱穿刺造口活片式套管〔1〕进行改进 ,使该管临床应用更为简单 ,且取材方便。经9例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可以推广。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9例均为男性 ,年龄 65~ 84岁 ,平均 74岁。良性前列腺增生 8例 ,神经源性膀胱 1例。均因尿潴留反复导尿致尿路感染或导尿失败而行膀胱穿刺造口。均在门诊治疗。1 .2   制作及使用方法改良后穿刺器由金属穿刺芯和塑料 (或易剪剖的材质 )套管构成。金属穿刺芯呈前端锋利圆柱体 ,直径略大于F2 8三腔Foley管 ,约 1cm。芯体长度 1 1~ 1 2cm(图 1A) ;套管使用塑料材质 ,内径恰好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膀胱良性肿瘤中平滑肌瘤的诊疗进行回顾性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诊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例膀胱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25~57岁,平均38岁。临床表现为腰痛1例,无任何临床症状体检时发现7例。病程3d~4个月,平均病程27d。8例患者术前B超检查均发现膀胱内占位性病变,其中2例患者可于肿瘤内探及血流信号,CT检查发现7例患者肿瘤有不同程度强化,1例患者未见明显强化,1例行IVU检查提示膀胱壁充盈缺损,CTU检查6例患者发现膀胱壁充盈缺损,8例患者行膀胱镜检查均发现膀胱壁占位。对8例患者分别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结果:1例患者术后腰痛消失,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2年,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转移。结论:膀胱平滑肌瘤在膀胱肿瘤中较为罕见,其预后良好,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和膀胱镜检查,在影像学表现上与膀胱尿路上皮癌鉴别困难,膀胱镜及病理可予以鉴别。确诊需依据病理,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膀胱鳞状细胞癌(SCC)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膀胱鳞状细胞癌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0例患者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61岁,行膀胱全切术2例,分别存活18、25个月。膀胱部分切除8例,2例术后1年内出现膀胱内复发,1年以上无复发者4例.2例失随访。本组患者生存时间6-72个月,平均生存16.4个月,1例膀胱鳞癌伴移行细胞癌(TCC)患者生存5年以上。结论膀胱鳞癌在诊断时临床分期较高,顸后差,对化疗不敏感,术前放疗和根治性膀胱切除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的发病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59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22例,平均年龄72.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辅助检查包括B超、盆腔CT及膀胱镜检+活检.另选同期膀胱尿路上皮癌51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术后1、3和5年生存率等差异.结果 59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膀胱腺癌13例、膀胱鳞癌10例、膀胱小细胞癌5例、膀胱平滑肌肉瘤2例、副神经节瘤4例和混合癌肿25例.其中行全膀胱切除术41例,膀胱部分切除术6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BRT)12例.术前新辅助治疗4例,术后辅助放疗14例,术后辅助化疗35例.有效随访53例,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1%、54.7%和28.3%.5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均经病理证实诊断,其中行全膀胱切除术12例,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TUBRT 36例.术后成功随访43例,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1.8%、76.7%和72.7%.结论 膀胱非尿路上皮癌临床少见,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是首选手术方法,结合不同肿瘤类型的病理特点,辅助或新辅助放、化疗可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软性膀胱镜的临床应用(附1 92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膀胱镜是泌尿外科最常用的检查工具之一 ,至今临床基本延用金属制硬性膀胱镜。随着腔内泌尿外科的发展 ,软性膀胱镜得以问世并在临床获得应用。 1 998年 1 0月以来 ,我们应用软性膀胱镜于临床检查及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1 92 8例 ,男 1 1 61例 ,女 767例 ,年龄 1 8~ 91岁 ,平均 5 6岁。膀胱内应用 1 5 2 6例 ,其中膀胱镜检查 1 471例 ,膀胱内取异物 5 5例 ;肾内应用40 2例 ,包括逆行肾盂造影 389例 ,术后经造瘘孔行肾内残石治疗 1 3例。1 .2   使用方法采用日本Pentax公司生产的FCR1 5…  相似文献   

7.
经皮膀胱穿刺取石术3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膀胱穿刺取石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总结应用经皮膀胱穿刺取石术治疗34例膀胱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手术均一次性取尽结石,手术时间6~30min.平均10min。术中出血5~10ml。术后住院时间3~6d.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2~36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 经皮膀胱穿刺取石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可成为膀胱结石微创治疗的一线新选择。  相似文献   

8.
经尿道气化电切术治疗膀胱白斑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1 0月应用经尿道气化电切术治疗膀胱粘膜白斑 7例 ,临床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3 4~ 6 7岁 ,平均5 0 .8岁。均以急、慢性膀胱炎或尿路感染入院 ,有反复尿频、尿急、尿痛史。膀胱镜检查 :膀胱内壁可见灰白或灰黄类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斑片 ,其中1例累及膀胱大部 ,白斑边界清楚 ,稍有隆起。单发4例 ,散发 3例 ,有 2例伴膀胱小结石。病理诊断 :鳞状上皮增生 ,并有活跃的细胞角化 ,膀胱白斑。采用美国“顺康”气化电切镜 ,管径F2 5 .6。德国ERBE高频发生器 ,输出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膀胱混合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膀胱混合细胞癌临床资料,总结其性别比、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结果:膀胱混合细胞癌以男性多见,多发生在膀胱基底部.临床表现多为无痛肉眼血尿者、尿路刺激症状等,术前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式.结论:膀胱混合细胞癌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膀胱恶性肿瘤,预后极差,其临床特征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白斑的临床特点及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膀胱白斑具有特殊的病理发展过程和发病特点,以往认为是少见病,但我院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所做1 508例膀胱镜检发现膀胱白斑13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508例中确诊为膀胱白斑的有131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6~75岁,平均42岁。其中15例未婚。病史2个月~20年。对其中23例作电子显微镜检查。临床症状:间断尿频、尿急、尿痛119例,伴下腹胀痛不适106例,排尿不畅11例,全程肉眼血尿21例。所有病例均行血尿常规检查,尿常规发现镜下血尿(RBC>5个)25例,镜下白细胞增多(WBC>5个)12例。119例双肾输尿管B超检查,90例作KUB,60例作IVP,除1例合并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膀胱白斑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总结205例膀胱白斑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传统组治疗方法(经尿道膀胱电切至浅肌层,手术切除范围为病变的膀胱黏膜白斑,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与对照组的治疗方法(经尿道膀胱电切至黏膜及黏膜下层,手术切除范围为病变的膀胱黏膜白斑并周围的2cm膀胱黏膜,术后不行膀胱灌注化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膀胱白斑在术后出血、疗效及复发率方面较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黏膜电切法治疗膀胱白斑简单有效,术后可不必常规行膀胱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原发性膀胱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83至2001年收治的28例原发性膀胱腺癌资料.结果28例分别接受了6种手术治疗.26例获得随访,1 a生存率88.5%,5 a生存率38.5%.结论认清膀胱腺癌的临床特点,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广泛手术切除,联合放疗和化疗,可提高五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原发性膀胱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83至2001年收治的28例原发性膀腺癌资料。结果:28例分别接受了6种手术治疗。26例获得随访,1a生存率88.5%,5a生存率38.5%。结论:认清膀胱腺癌的临床特点,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广泛手术切除,联合放疗和化疗,可提高五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PUB)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6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治要点。 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2(23~55)岁,所有患者均为无功能性肿瘤,1例临床表现为尿痛,5例为体检发现膀胱占位。CT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肿瘤均为单发,平均直径1.6(0.8~2.2)cm。1例行腹腔镜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平均手术时间72(35~130)min,平均估计出血量22(10~50) ml。术后病理6例均有阳性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CgA、CD56和Syn,而上皮性标志物如CK、CEA等为阴性。术后随访8个月至11年,1例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5年复发,其余5例均无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临床罕见,可无明显症状,CT增强扫描结合免疫组化检测可明确诊断,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安全、有效,术后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25例诊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影像及临床诊断特点,探讨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膀胱非上皮肿瘤临床资料.男16例,女9例.年龄2~71岁.其中血尿6例,下腹部肿块2例,尿频14例,排尿困难2例,排尿晕厥1例.超声及CT检查发现22例膀胱占位病变,3例盆腔肿物及膀胱壁受累.均行膀胱镜检查,穿刺活检17例.结果 15例良性肿瘤行单纯肿瘤剜除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10例恶性肿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膀胱全切术.恶性肿瘤术后辅助化疗、放疗.随访3个月~11年.良性肿瘤均无复发,恶性肿瘤9例死于术后3年内,平均存活16个月;1例膀胱恶性淋巴瘤带瘤存活6年.结论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临床上少见,病理类型复杂,恶性居多,预后较差.膀胱部分切除术或膀胱全切术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恶性肿瘤结合其病理特点辅助放化疗,疗效不理想,预后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膀胱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1998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23例膀胱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者失访,21例患者随访时间为5个月~10年.1年生存10例(47%),2年生存7例(33%),5年生存4例(19%).生存时间超过5年者均为早期患者.结论 早期诊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及术后辅助放化疗有益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2003年8月~2007年12月,我院共收治膀胱黏膜白斑25例,应用经尿道电切术及术后膀胱灌注治疗,随访6个月,2例复发,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5例,均为女性。年龄36~72岁,平均55.6岁。临床表现为尿路刺激症状17例,镜下血尿8例。4例伴排尿困难。病程3~42个月,平均16个月。尿常规示有白细胞2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混合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6月~2004年8月收治的16例膀胱混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情况进行讨论。结果:膀胱混合癌16例,占同期230例膀胱恶性肿瘤的6.9%,其中移行、鳞状细胞混合癌7例,移行、腺细胞混合癌4例,移行、鳞状、腺细胞混合癌3例,鳞状、腺细胞混合癌2例。多数患者以膀胱刺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以膀胱全切为主,术后1、3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1.3%、56.3%和12.5%。结论:膀胱混合癌以膀胱刺激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困难。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输尿管膀胱连接处梗阻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10例输尿管膀胱连接处梗阻(UVJO)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4例.间断腹痛和反复泌尿系感染.B超、IVU及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诊断为UVJO.行横向膀胱黏膜下隧道膀胱输尿管再吻合术(Cohen术式).结果 10例术后恢复顺利,10~14 d出院.1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5(0.5 ~3.5)年.IVU示肾输尿管积水明显减轻8例,好转2例.并发泌尿系感染1例,抗感染治疗后好转;症状完全消失9例.结论 腹痛、泌尿系感染等临床症状或肾输尿管积水进行性加重为UVJO手术指征,Cohen式术式效果满意.积水较轻或无临床症状患者可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20.
2001年8月一2006年4月,我们对26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经尿道膀胱颈口内切开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6例,年龄42~83岁,平均65岁。病程1~1.5年,平均14个月。26例均有排尿困难、排尿不尽、排尿费力、排尿时间延长,其中5例有急性或慢性尿潴留。8例尿频、尿痛及急迫性尿失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