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腺内型乳头状甲状腺癌致声带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27岁。因持续性声音嘶哑9个月入院。患者9个月前因感冒后出现声音嘶哑,呈渐进性加重,发病1个月后到当地医院就诊,行纤维喉镜检查示左侧声带麻痹,以喉返神经炎予神经营养药、中药、理疗半年余,声音嘶哑症状较发病初略有改善,但仍觉声音嘶哑,易疲劳。发病以来,无明显呼吸困难,无进食呛咳及痰中带血。否认头颈部外伤、手术史,无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女性,49岁,因间断“声音嘶哑,呼吸困难15年”而就诊。15年前因声音嘶哑曾行活检证实为“喉淀粉样变”。11年前因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曾于我院住院治疗,人院时查喉镜示“双侧喉室及声门下气管前壁淡红色肿物,质硬、不出血,声带活动正常”,病理活检证实为“淀粉样变”,胸片及肺通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8岁,糖尿病病史10年.有糖尿病家族史,腹胀,纳差,便秘,怕冷,头晕,心悸,四肢及背部麻木,全身乏力1年.查体:颜面蜡黄,水肿,眼睑水肿,声音嘶哑,反应迟缓,甲状腺Ⅰ度肿大,质韧,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晰.  相似文献   

4.
背景:插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是临床上最常应用的方法,但导管放置和定位耗时较长,支气管、声带、咽喉等受损害的并发症较多.目的:比较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及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安全性,及对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咽喉痛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观察,于2006-01/2007-10在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完成.对象:选择需单肺通气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封堵器组和双腔支气管组各50例.方法:封堵器组通过支气管封堵器实现单肺通气,双腔支气管组通过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实现单肺通气.所有气管插管均由同一个熟练的麻醉医生完成.主要观察指标:①完成插管所用时间.②单肺通气时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术野暴露程度.③治疗后24,48,72h采用标准化问题对声音嘶哑和咽喉痛进行评估,术后立即利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和声带损伤的检查.结果:①双腔支气管组的插管时间明显较封堵器组长(P<0.05).②单肺通气时肺萎陷质量和外科术野暴露程度在两组问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双腔支气管组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较封堵器组显著升高(P<0.05).⑤两组支气管损伤的发生率基本一致(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如支气管断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和封堵支气管导管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行单肺通气中的应用均安全有效,应用封堵器可减少患者术后声带损伤、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在适应证范围内可以首先选用封堵支气管导管.  相似文献   

5.
舒晓  陈明亮 《临床荟萃》2012,27(17):F0002-F0002,1561
患者,女46岁,因手指发麻,上楼费力,肢体力弱,吞咽困难,呛咳,声音嘶哑,抬头无力,进行性消瘦,体质量减轻逐渐加重半年,于2008年6月20日入我院,先后就诊于消化内科、呼吸内科、五官科及肿瘤科。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10/65mmHg(1mmHg=0.133kPa),消瘦,心、肺、腹无明显异常体征,意识清楚,声音嘶哑,抬头无力,颈部肌群萎缩,转颈困难,间接喉镜下见双侧声带在深吸气时只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盲插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科手术的安全性,寻找一种简单、实用、适合基层医院行单肺通气的方法。方法 40例行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组(DLT组)和支气管封堵组(BOD组),每组20例。DLT组常规插入双腔气管导管,用听诊器听诊确定导管位置并固定;BOD组先常规插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固定后从中置入支气管封堵器至目标肺侧支气管。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单肺通气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气道压(PAW)、脉搏氧饱和度(SpO2),术后声音嘶哑、咽痛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盲插DLT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及术后声音嘶哑、咽痛的发生率较BOD组显著升高(P<0.05);BOD组单肺通气(OLV)30 min、60 min患者气道压比DLT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侧肺萎缩及手术视野暴露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盲插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与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相比更能满足临床实际需要,其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且可减少术后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盲插支气管封堵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单肺通气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肺错构瘤是一种少见病,多发性肺错构瘤临床更为罕见.现结合临床病例及有关文献作如下讨论.临床资料例1,女性,29岁.患者咳嗽,痰中带陈旧性血丝两个(?),伴胸痛一个月,无发热、盗汗及呼吸困难。于1976年2月胸透发现“左肺野有两个大小不同之阴影入院.既往史和家族史无特殊记载.体格检查:发育营养中等,无声音嘶哑和呼吸困难。锁骨上未解及肿大淋巴结,听诊,左下肺呼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岁,误吸入硫酸二甲酯24天。临床表现:咽痛、咳嗽、声音嘶哑、畏光流泪。查体: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确干、湿性哕音,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CT表现:双肺密度增高,似面纱样改变,双肺胸膜下见低密度影。CT诊断结合临床符合中毒后肺部表现(图1,2)。  相似文献   

9.
Univent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Univent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tracheal tube,DLT)在择期胸外科手术中用于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胸外科手术患者72例,术中均需行OLV,随机分为两组:Univent组(U组)和DLT组(D组).观察并记录:(1)完成插管和定位时间;(2)术中导管移位次数;(3)肺塌陷质量;(4)OLV期间气道峰压增加率;(5)气道损伤评分;(6)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发生率.结果:两组间在完成插管和定位时间、术中导管移动次数及肺塌陷质量上无显著差异:D组单肺通气期间的气道峰压值增加率明显高于U组(P<0.05);U组气道损伤评分和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Univent导管用于OLV时效果确切,与DLT相比可明显减少气遗损伤,降低术后咽喉疼痛、声音嘶哑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麻醉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48岁。患2型糖尿病5年,空腹血糖13.8mmol/l~14.6mmol/l未用任何降糖药。于2005年4月开始出现声音嘶哑,而且逐渐加重,出现消瘦乏力,但无午后低热、食欲减退、盗汗、咳嗽、咳痰等症状。于2005年6月因声音嘶哑加重,到耳鼻喉门诊做喉镜检查,咽喉无病理改变,声带无红肿、结节,回家后含多种消炎片无效。于2005年8月,患者突然高热、咳嗽,到门诊做X光透视检查,发现左肺上叶有两个6~7cm空洞,同时还有多个散在的小空洞。诊断为空洞型肺结核,痰结核杆菌培养阳性,转至结核病院,经抗结核药物治疗两周后,声音嘶哑逐渐减轻,四个月后结核空洞治愈,声音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88年1~3月,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物,治疗了14例晚期肺癌病人,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男性13例,女性1例。年龄34~75岁。均有不同程度咳嗽,胸痛、气短,4例有咯血;1例因胸腔积液而气促不能平卧;2例声音嘶哑。X线检查:块影在左、右肺门各2例;右上肺块影伴右上肺不张1例;在左上肺者9例,其中1例伴大量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2年6月~1999年3月共收治肺癌患者278例,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38例,占13.6%。现将38例患者的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8例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38~76岁,平均56.7岁。 1.2 首发症状种类:骨关节痛8例,声音嘶哑11例,头面部浮肿5例,头痛、呕吐3例,低热、全身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74岁,主因"声音嘶哑,吞咽困难2 d"入院,急性起病,既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病史9年,长期服用阿塞松、环孢素、益善复、钙尔奇D治疗,糖尿病病史7个月,规律服用拜糖平控制血糖,磺胺类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14.
周爽  邵池 《协和医学杂志》2016,7(4):306-310
正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2岁,因"反复声音嘶哑、活动后呼吸困难2年余"于2013年5月10日收住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9月,患者因"额窦炎"于外院行额窦清理术,术前检查发现梅毒特异性抗体(+),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circle card test,RPR)(-),皮肤科会诊后未诊断梅毒。同时患者胸部CT发现双肺多发结节,无发热、咳嗽,考虑"肺结核",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胸腔积液长链非编码RNA膀胱癌相关转录本1(lncRNA BLACAT1)及长链非编码RNA癌症易感性候选物9(lncRNA CASC9)表达对肺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6例肺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作为肺腺癌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肺部良性病变合并胸腔积液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两组患者胸腔积液lncRNA BLACAT1及lncRNA CASC9的表达,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肺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肺腺癌组胸腔积液lncRNA BLACAT1、lncRNA CASC9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BLACAT1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lncRNACASC9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胸腔积液lncRNA BLACAT1、lncRNA CASC9联合鉴别诊断肺腺癌模型:Logit(P)=1.933×lncRNA BLACAT1+0.448×lncRNA CASC9-3.987。...  相似文献   

16.
例1:男,56岁,干部。15年来经常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应用抗炎、止咳药物治疗可暂时缓解。近3月咳嗽频繁,伴阵发性喘憋。查体:体温36.9℃。颈软,对称,未触及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双肺呼吸音粗,可闻散在哮鸣音。心脏与腹部未见异常。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重紊乱。入院后按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给予抗感染与平喘药物,疗效不佳。入院第9天出现声音嘶哑,  相似文献   

17.
肺、咽喉结核误诊为支气管哮喘1例杜文良314000浙江省嘉兴市结核病防治所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0岁,农民。因气急8年,咳嗽,声音嘶哑1年,于1992年6月27日入院。息者22岁起自觉走路时气急,继后逐年加重,能平卧,无季节性及夜间发作史,有时低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对COPD合并肺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COPD合并肺癌患者98例和同期住院单纯COPD患者108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OPD合并肺癌组患者的咯血或痰中带血、胸痛、肺不张、声音嘶哑、胸腔积液、消瘦均显著高于单纯COPD组患者(P0.05);COPD合并肺癌组男性患者显著多于单纯COPD组(86.7%vs 71.3%,P0.05);单纯COPD组患者年龄高于COPD合并肺癌组(P0.01);COPD合并肺癌组吸烟指数显著高于单纯COPD组(P0.01);COPD合并肺癌组患者肺功能分级在Ⅰ级、Ⅱ级的人数显著多于单纯COPD组(62.9%vs 54.3%,P=0.047;78.7%vs 21.3%,P0.01);COPD合并肺癌组的患者,肺鳞癌比例最高(43.9%),男性以肺鳞癌常见(48.2%),女性以肺腺癌多见(53.8%)。结论当具有COPD病史的患者出现咯血或痰中带血、胸痛、肺不张、声音嘶哑、胸腔积液、消瘦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时,要注意警惕合并肺癌的可能。COPD合并肺癌好发于男性大量吸烟的患者,气道阻塞较轻的COPD患者容易发生肺癌,病理类型以肺鳞癌最常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PRAME)mRNA和性别决定基因盒9(SOX9)mRNA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4月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3例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收集肺腺癌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组织中PRAME mRNA、SOX9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肺腺癌患者癌组织PRAME mRNA、SOX9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RAME mRNA表达与SOX9 mRNA表达的相关性;分析PRAME mRNA、SOX9 mRNA表达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肺腺癌癌组织PRAME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SOX9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PRAME mRNA、SOX9 mRNA表达与肺腺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肺腺癌癌组织PRAME mRNA表达与SOX9 mRNA表达呈负相关(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肺腺癌患者PRAME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SOX9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RAME mRNA低表达、SOX9 mRNA高表达、低分化、临床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均是影响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腺癌癌组织中PRAME mRNA、SOX9 mRNA表达异常,且两者呈负相关,可能为肺腺癌的病情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男性 ,36岁。因氨水中毒 5h ,伴上腹痛、呕血。于 2 0 0 0年 7月 14日 11时来我院急诊。患者当日 6时自服氨水 15 0ml,感持续上腹剧痛 ,反复呕淡血性物 ,县医院予口服牛奶后转我院。 1998年患者被当地医院诊断为 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 ,不规则服药。入院体检 :呼吸 2 4次 /min ,血压测不出。神志清楚 ,声音嘶哑。口唇无紫绀 ,口腔粘膜充血水肿。两肺呼吸音增粗 ,心率 110次 /min ,律齐 ,腹平软 ,中上腹压痛 ,无反跳痛、肌紧张。辅助检查 :红细胞 5 .2× 10 1 2 /L ,血红蛋白 16 7g/L ,白细胞 2 0 .7×10 9/L ,中性 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