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丙酚-利多卡因复合麻醉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避免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 ,使病人围术期生理干扰小 ,手术效果优良 ,术后并发症少 ,恢复快 ,但对临床麻醉提出了挑战。作者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异丙酚 利多卡因复合麻醉 ,围术期生命体征稳定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10例病人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男 7例 ,女 3例 ,年龄 5 0~ 6 1岁 ,体重 5 1~ 79kg。术前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ASA分级Ⅲ~Ⅳ级。术中搭桥 2根血管者5例 ,3根血管者 4例 ,4根血管者 1例。麻醉方法 麻醉前 30分钟肌肉注射哌替啶 1mg/kg、东莨菪碱 0 3mg。…  相似文献   

2.
手术联合介入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手术联合介入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临床经验。方法联合应用左前外侧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9例病人,其中冠状动脉两支病变者7例,三支病变者2例。结果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各植入支架1枚,7例病人搭桥1根,2例病人搭桥各2根。术后心绞痛明显缓解,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月~3年生活质量良好。结论手术和介入技术复合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心脏不停跳下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 10月至 1999年 11月 ,我们在心脏不停跳下行多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 0例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2 0例中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41~ 70岁 ,平均 5 5 2岁。合并高血压 14例、糖尿病 8例 ,伴陈旧性心肌梗死 9例 ,PTCA术后再狭窄 1例。射血分数 0 38~ 0 5 2。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3支病变 15例 ,2支病变 4例 ,单支左主干 90 %狭窄 1例。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 ,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手术 12例 ,非体外循环下手术 8例。游离内乳动脉及大隐静脉备用。体外循环组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术中鼻咽温 2 8 6~31 7℃ ,必要时应用局部…  相似文献   

4.
冠脉搭桥术中麻醉处理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冠心病病人由于心血管功能受损 ,麻醉手术期间的血液动力学常不易维持稳定。为探索冠脉搭桥术中麻醉处理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对一组病人进行了观察研究。资料和方法择期行冠脉搭桥手术病人 2 1例 ,男19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6 3 7± 8 8)岁。其中合并心肌梗塞者 7例 ,室壁瘤 2例 ,高血压病 4例 ,脑梗塞 1例 ,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各 1例。手术类型 :冠脉搭桥 4支 13例、5支 3例、6支 1例 ,搭桥 2支加室壁瘤切除术 2例 ,搭桥 3支加主动脉瓣置换及搭桥 4支加二尖瓣置换各1例。麻醉诱导前局麻下桡动脉穿刺监测动脉压 ,同时经右颈内静脉穿刺置…  相似文献   

5.
<正> 冠脉动脉搭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科自2001年12月~2002年12月对17例冠心病病人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通过对这些病人恢复情况的分析,看来术后恢复期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对病人以后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现将对冠脉搭桥术后恢复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50岁。 1.2 手术方法:16例在体外循环下施术,1例在心脏不停跳情况下施术,搭桥3支的3例,搭桥2支的4例,搭桥1支的  相似文献   

6.
<正> 1998年10月19日至今我们为42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施行了冠状动脉(CA)搭桥术,手术获得圆满成功,病人至今生存质量良好。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42例中,男34例,女8例,年龄38~79岁,平均54.3岁。同时伴有高血压12例,糖尿病8例,不稳定心绞痛25例,20例有心肌梗死,其中合并心梗后室间隔穿孔,纵膈肿瘤各1例,6例形成室壁瘤,2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EF32~65%,手术前均行CA造影证实有多支CA病变。其中全动脉化搭桥4例,其余的为动脉、静脉桥,平均搭桥2.7  相似文献   

7.
110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CABG)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我们自 1997年 7月至 1998年 7月共为 130余例病人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现将资料完整的 110例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病人男 89例 ,女 2 1例 ;年龄 36~ 75岁 ,平均 (5 9 2± 8 1)岁。有心肌梗死史者 70例 (6 3 6 % ) ,合并左心室室壁瘤 2 2例 (2 0 % )、合并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并重度狭窄、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各 1例 ,6 0例高血压 ,5 9例有吸烟史 ,2 3例糖尿病 ,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 1年。单支血管病变 3例 ,2支血管病变 10例 ,3支血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外科治疗。方法2002年9月至2007年2月,完成9例冠心病(CAD)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病人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术前多次心电图均为CLBBB,1例术前放置永久起搏器。体外循环下手术2例,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下手术1例,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下手术6例。结果2例体外循环下手术者均死亡,其中1例术中心脏复跳后心率慢,各种方法治疗无效;另1例术后心室率慢,药物及起搏器治疗3 d后无效死亡。7例生存者均为不停跳手术者,术后3 d心率明显增加[(51.2±12.6)次/min到(82.5±23.8)次/min],其中1例术后随访3个月,多次心电图示CLBBB消失,转复为窦性心律,另6例仍为CLBBB;随访3~36个月均有心功能改善,射血分数(EF)术前0.58±0.17,术后0.63±0.12,心率维持在70~90次/min。结论CAD合并CLBBB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风险较大,但非手术禁忌证。正确围手术期处理,合理应用临时或永久起搏器,尽可能采用心脏不停跳手术等措施可明显降低手术风险,术后心功能改善,神经功能也有一定恢复。  相似文献   

9.
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麻醉、心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 ,心脏手术向微创发展 ,使创伤显著减轻。现将我院 1999年 1月至 1999年 10月施行的 2 0例小切口 (右胸骨旁第 4、5肋间纵行 6~ 8cm)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 ,男 15例 ,女 5例 ,年龄 2~ 5 8岁 ,体重 12~ 78kg。手术种类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18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2例。其中多数病人合并有轻至中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Ⅰ~Ⅱ级 (NYHA) ,心胸比例超过 0 5 0者占 3 5 %。麻醉方法 全部病人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前用药为吗啡 0 2mg/kg或…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和主动脉瓣替换手术同时完成的长期临床疗效的报告较少。因此作者对1970~74年间114例40岁以上的主动脉瓣狭窄,在瓣膜替换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随访了5~8年或直至死亡。共中没有冠状动脉病或很轻者占56例,中度到严重者占58例。主动脉瓣替换饼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者死亡率为12%(4/34) 。患有冠状动脉病单行主动脉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经验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12例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6例;年龄4~77(50.90±23.80)岁。合并冠状动脉瘤样扩张3例,合并卵圆孔未闭1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1例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手术,余11例在体外循环下行手术,其中3例心脏不停跳;1例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手术时间90~245(151.25±42.65)min,体外循环时间31~116(65.06±29.1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8~97(43.00±33.41)min,术后住院时间10~15(12.50±1.45)d。全组无手术死亡。随访时间4个月~6年,所有患者无症状再发,无心肌缺血及残余瘘等并发症。结论冠状动脉瘘一旦明确诊断则均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效果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12.
非体外循环与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12月至2003年7月,我们对410例冠心病病人施行了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冠脉搭桥,OPCAB),对318例施行传统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CCAB),现对两种术式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搭桥术同时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1月我们为 72例病人实施了冠状动脉搭桥术 ,其中 17例同时行心脏瓣膜置换或其它心内畸形的矫治 ,术后恢复良好。现将 17例手术体外循环的管理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7例中男 14例 ,女 3例。年龄 46~ 6 3岁 ,平均 5 6岁。体重 6 5~ 81kg ,平均 6 9kg。体表面积 1 6 9~ 2 10m2 。行冠状动脉搭桥合并二尖瓣置换 7例、主动脉瓣置换 5例、双瓣置换 2例、房间隔缺损、Ebstein畸形各 1例。术中搭桥 2~ 5支 /人 ,平均 3 2支 /人。体外循环方法  17例病人均使用Sarns80 0 0型心肺机。人工肺为Jos…  相似文献   

14.
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的手术指征及外科处理要点,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1999年1月至2001年5月18例急诊CABG病人中男15例,女3例.年龄40.0~71.5岁,平均(61.7±8.5)岁.术前急性心肌梗死(AMI)8例[7例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冠造)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1例溶栓失败,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TCA],冠造均提示三支血管病变,急性心肌梗死到急诊CABG手术时间平均(9.4±6.3)?h;不稳定心绞痛不能控制7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及PTCA时右冠状动脉撕裂、急性心包压塞及室颤各1例.术前放置主动脉气囊反搏泵(IABP)13例.17例在体外循环下行急诊CABG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78.5±25.2)?min,平均阻断时间(65.3±23.6)?min;平均每例搭桥(3.4±1.1)支;1例小切口行不停跳搭桥.采用左内乳动脉桥14例、右内乳动脉桥1例、桡动脉桥6例.结果1例术中死亡,1例术后死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余16例随访2~25个月,无死亡;亦无明显心绞痛及心肌缺血表现.结论急诊CABG是挽救不能控制的急性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及时正确的抢救方法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常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对机体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16例冠心病患者,在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酸,维库溴铵及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下,心脏不停跳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术中监测ECG,SpO2及血液动力学指标。于冠脉血管吻合前后,分别取挠动脉及肺动脉血,测定血红蛋白(Hb)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并计算全身氧供需平衡,结果:冠状动脉搭桥前后CaO,CvO2,DO2,VO2,O2ER,A-aDO2等均无明显变化(P>0.05),CO搭桥后比搭桥前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常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对全身氧供需平衡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共完成了46例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其中30例在心肺转流(CPB)下完成,16例为不停跳搭桥(Off—Pump)手术病人,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常温不停跳冠脉搭桥对血液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研究常温心脏不停跳和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手术对血液动力学及移植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35例冠脉搭桥手术病人分为心脏不停跳组(20例)和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组(15例)。经Swan-Ganz漂移导接BaxterCCO监测仪监测血液动力学,Doppler测定移植血管血流量,并测定全身及心肌炎的氧供需。结果:(1)搭桥后,心脏不停跳组CI显著升高,MPAP、SV、HR无明显变化;心脏停跳组CI无明显变化,SV降低,HR和MPAP增加。搭桥后两组CO较手术前无统计学差别;(2)搭桥后两组病人CaO2和Cv^-O2均显著下降,VO2、O2ER和VO2I呈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3)搭桥后两组病人移植血管的血流量无明显差异,移植血管支配区域心肌的MDO2、MVO2和MDO2/MVO2也无明显差异。结论:常温不停跳搭桥手术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较小,而对全身氧供需的平衡及移植血管功能的影响与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搭桥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胸前外侧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效果.方法26例单支或2支血管病变经左胸前外侧小切口进胸,其中14例直视下游离乳内动脉,12例在胸腔镜辅助下游离,肝素化后切开心包,显露病变的靶血管,心脏跳动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26例手术顺利完成,22例旁路移植1支,4例旁路移植2支(1例行序贯吻合,3例桡动脉与乳内动脉行"Y"形吻合).术后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26例随访3个月~3年,平均16.8月,无心绞痛复发,心功能Ⅰ级18例,Ⅱ级8例.结论左前外侧小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要适用于前降支单支病变者,对于合并高危因素,不宜行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多支血管病变病人亦适用.  相似文献   

19.
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是心脏手术中常用的正性肌力药,本研究旨在评价二者同等剂量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病人脱离体外循环后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资料和方法 随机选择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病人24例,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ASA分级Ⅱ~Ⅲ级,年龄42~74岁,其中男性17例,女性7例,随机分为2组(多巴胺组,多巴酚丁胺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 1995年 6月~ 1999年 11月共收治腰椎椎管狭窄症病人 91例 ,全部采用手术治疗 ,其中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病人 38例 ,结合我院病例 ,对该病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探讨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8例 ,男 32例 ,女 6例 ,年龄 46~72岁 ,平均 5 2 6岁。其中腰腿痛 33例 ,间歇性跛行 31例 ,膝踝反射减弱或消失 2 9例 ,感觉减退 5例 ,肌力减退 2 8例。直腿抬高试验 30°者 7例 ,30°~ 6 0°者 9例 ,6 0°以上者 2 1例。病史 8个月~ 5年 ,平均 2 5年。本组 38例均采用CT检查 ,其中 2 6例加以MRI检查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