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不同类型运动负荷对近节指骨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排球、体操、铅球和射箭等不同专项运动负荷下运动员近节指骨形态变化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静力性负荷(挤压力)对铅球、射箭运动员近节指骨横径的增加、管状骨骨皮质的增厚有明显的影响,且二者成正比,但骨髓腔径则随管壁的增厚而缩小,动力性负荷(冲击力)对排球、体操运动员近节指骨的横径、髓腔径增加有明显的影响,但骨壁则较薄。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壤塘县1.385人的大骨节病的普查资料.发现阿坝藏族自治州为大骨节病流行区。并对X线诊断大骨节病的228例的手部X线表现作了研究除一般熟知的X线表现外,测定了手部管状骨的相对长度,关节部的骨横径和骨质疏松度.结果男女患者的Ⅱ、Ⅲ、Ⅳ近节指骨的相对长度平均短于正常人该骨横径的45%,第Ⅲ掌骨相对横径值都大于正常值的14~29%。而掌指骨的相对长度值在正常值上下波动,骨质密度则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骨硬性纤维瘤是很少见的良性肿瘤,而发生在手指骨者更为罕见。现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例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男性,47岁。20年前被砖头砸伤左中指部,当时只作一般处理治疗。近5年来局部肿胀(块)较为明显,但疼痛则轻微,局部仅少许压痛,无发热感。血象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检查在正常范围。X线表现:左手中指第二节骨呈囊状骨破坏、内有条块状骨影,病变未涉及到上下骨骺部,未见有骨膜反应,其间见有球状软组织肿胀(块),其密度相对高且大致均匀,侧位主要在前侧方,而其相对应部指骨向掌侧明显凹陷畸形,并似有断裂。手术及…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730名居住青藏高原的7-18岁人口进行X光片调查,结果显示:各近节指骨的长度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第三、第四、第二、第五和第一近节指骨。各近节指骨增长与身高增长间呈较高的正相关关系(68.33%r≥0.6,95.83%P<0.01)。各近节指骨长度/身高指数随年龄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第三近节指骨指数的总体增长率最小。本文提出了以各近节指骨长度推算身高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5.
<正>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比较少见,发生于短管状骨者尤为少见。现将收治的一例指骨软骨粘液样纤维瘤及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患者男,34岁,工人。因轻微外伤后右手环指近节反复肿痛2年入院。X线片示:近节指骨基底部呈溶骨性改变,轻度膨胀,并似见多囊状改变,另有数处骨皮质断裂,未见明显钙化。入院诊断:内生软骨瘤伴病理性骨折。术中见局部骨膜轻度水肿,增厚,部分骨皮质变薄、易碎,骨髓腔内充满白色胶冻状物,予以完全刮除后植入术前准备的六个月死胎儿松质骨,并将刮除物送病检。病检结果:因刮除物较细碎,大体标本难以确切描述。镜下见瘤组织大小、形态不一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指骨分为中、近节两个节段,比较微型钢板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指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指骨骨折48例,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指骨骨折42例,按中节指骨、近节指骨分组对应比较。从外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并发症情况4方面进行评价。结果:钢板组外固定时间2.0±1.4周,克氏针组4.4±2.8周(t=3.52,P<0.05)。所有病例随访均骨性愈合,近节指骨钢板组平均愈合时间7.2周,克氏针组9.1周(P<0.05),按TAFS功能评分,钢板组功能为优18例(90%),克氏针组功能为优15例(75%),钢板组占优(P<0.05)。中节指骨钢板组平均愈合时间9.8周,克氏针组10.4周(P>0.05)。按TAFS功能评分,钢板组功能为优22例(78.5%),克氏针组功能为优20例(90.9%),克氏针组占优(P<0.05)。两组在手术并发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近节指骨骨折微型钢板总体占优,但对于近节指骨远段尤其是头部粉碎性骨折选用克氏针更利于患指恢复功能;治疗中节指骨骨折优先选用克氏针,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指骨骨折,如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末节骨折,局部软组织条件较差者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陈芒  蔡康荣 《广西医学》2005,27(11):1781-1783
目的本文探讨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对排球运动员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影响。方法分别收集36名排球运动员集训前、后的外周血样本,然后进行免疫荧光抗体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EPCS-XL)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百分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B组、实验C组CD4^+细胞数明显减少,CD8^+细胞数明显增多,CD4^+/CD8^+比值下降(P〈0.05)。实验A组与对照组比较,CD3^+、CD4^+、CD8^+和CD56^+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负荷的运动训练对机体免疫功能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原藏族青少年近节指骨与身高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青藏高原7-18岁藏族学生736名进行了手部X光片调查,结果显示:近节指骨长度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第三,第四,第二,第五和第一近节指骨;随年龄增长,各近节指骨长度增加与身高增长趋势近乎平行,二者间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各近节指骨长度/身高指数随年龄增长均显示出缓慢上升趋势;提出了本地区近以节指骨推测藏族青少年身高的回归方程,并提出以第三近节指骨长度推算身高的数值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1VUS)对有无糖尿病(diabetes mellims,DM)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影像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41例,按是否合并DM分为两组,DM组23例,非DM组118例。用IVUS对两组的141处缺血相关病变进行分析。【结果】共分析141处病变,DM组最小管腔横截面积(LA)明显〈非DM组,而最小外弹力膜横截面积(EEM)、斑块面积(PA)和斑块负荷(PB)明显〉非DM组(P〈O.05)。DM组参考节段管腔横截面积(RLA)明显〈非DM组,而参考节段斑块面积(RPA)、斑块负荷(RPB)则明显〉后组(P〈0.001)。两组病变的重构类型、斑块性质、偏心性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合并DM冠心病的缺血相关病变和参考节段的斑块负荷明显〉无DM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非常严重,并且非常弥漫。两组斑块的稳定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马锦富  王文志  安珍  杨定焯 《四川医学》2001,22(10):902-903
目的 了解身高对成都地区峰值骨量及腰椎形态的影响,为骨质疏松(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地区20-39岁排除心、肝、肺、肾、内分泌等慢性疾病,骨代谢疾病及脊柱畸形者216名,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XA)测定腰椎正位骨密度(BMD)、面积(Are),骨矿含量(BMC)及腰椎形态的测量,根据年龄、体重、男女按1:1比例配对。结果 配对后男、女体重、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身高、L2-4BMC较L2-4Are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L2-4BMC/H则男女无明显差异(P>0.05),由L1至L4腰椎横断面积逐渐增大,横径>高径。男性腰椎横径及均明显>女性(P<0.05),横径更明显。结论 L2-4BMC较L2-4BMD更好反映体重,身高及骨的几何尺寸的变化,再L2-4BMC诊断P较L2-4BMD诊断OP更好。  相似文献   

11.
手指断层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用27个成人手批作组织切片后,选取近侧、中间、远侧指横纹及相领横纹中点处的横断层切片,对手指、指骨的径线和坎面积及3、6、9、12点处的皮肤厚度等项目进行观测,并就其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性别、年龄对股骨髓腔形态的影响,以指导假体的选择和术中操作,提高假体的远期生存率。方法: 选取骨科及放射科各年龄段男、女性病例共500例。采集标准髋关节正位片,应用Onis 2.3软件进行测量,测量股骨近端外部形态参数、髓腔近端径线参数、近端髓腔形态参数共计13个参数,将数据输入SPSS V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股骨近端相关参数与西方人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与欧美人种相比,本组测得偏心距明显较小,而颈干角明显较大(P<0.05),大多数股骨近端髓腔径线参数比欧美人种明显较小(P<0.05)。CFI明显较欧美人种大(P<0.01),Noble分型香槟酒杯型所占比例明显较高,而正常型所占比例较低。31~50岁人群男女股骨近端形态相差最大(P<0.05); 0岁以上人群股骨近端形态差异最小(P>0.05)。31~70岁人群男女差异主要表现在股骨头直径、偏心距、峡部位置、峡部内外径以及小结节水平髓腔内径上(P<0.05)。男、女性小粗隆中点下方20 mm水平髓腔内径、峡部髓腔内径、峡部髓腔外径与年龄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1),而股骨近端髓腔形态参数与年龄存在负相关(均P<0.05),而且女性股骨近端髓腔形态参数与年龄的相关程度更高。结论: 国人股骨近端相关参数与西方人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男、女性,尤其是女性近端髓腔内径以及峡部内径随年龄增长均逐渐增宽而髓腔形态趋向变直。男女性股骨形态差异随年龄增长有减小的趋势,70岁以上人群男女股骨形态几乎没有差异,31~70岁男性股骨近端髓腔较女性宽而峡部位置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水激励三维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WE 3D-FLASH)序列用不同翻转角成像对正常成人腰椎间关节软骨的评价.方法 健康成年志愿者12名,用Siemens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行L4-5右侧椎间关节多方位扫描,扫描序列为不同翻转角的WE 3D-FLASH序列.对各序列扫描获得的12个椎间关节矢状和横断正中层面的关节软骨、骨皮质、骨髓、关节腔及背景的相同位置的信号强度进行测量,分别计算比较不同序列图像软骨SNR值及软骨与骨皮质、软骨与骨髓、软骨与关节腔的CNR值.结果 ①四种不同翻转角(FA10°、FA 20°、FA 30°、FA 40°)WE 3D FLASH序列矢状面和横断面图像软骨SNR、软骨-骨皮质CNR和软骨-骨髓CNR的值随翻转角增大而逐渐变小.②WE 3D-FLASH序列矢状面图像均不能显示椎间关节关节腔,横断面图像都能显示关节腔,WE 3D-FLASH(FA 20°)序列横断面图像软骨与关节腔CNR最高,矢状和冠状面图像不能显示关节腔.结论 ①WE 3D-FLASH序列能清晰显示腰椎间关节软骨,WE 3D-FLASH(FA10°)序列图像软骨信号最高,与骨皮质、骨髓对比度最好,WE 3D-FLASH(FA 20°)序列图像软骨与关节腔的对比度最好.②腰椎间关节横断面MRI图像可显示关节腔,对腰椎间关节软骨的显示优于其它方位图像,推荐横断位为腰椎间关节软骨的首选扫描方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方法,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对腰椎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新型CAD方法精确建立腰椎L4~L5活动节段有限元模型,构建正常模型、退变模型、髓核摘除即刻模型和瘢痕长入模型,分别模拟正常椎间盘、退变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即刻和术后中长期随访时的椎间盘,并在压缩、屈曲、伸展、前剪及后剪5种载荷条件下对4组模型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1)各种载荷下退变模型的腰椎节段刚度较正常模型提高;(2)髓核摘除即刻模型的刚度较退变模型减小,但较正常模型提高;(3)瘢痕长入模型腰椎节段刚度大幅回升并超过退变模型;(4)髓核摘除即刻模型在屈曲、后伸和后剪载荷下关节突接触力减小,瘢痕长入模型则表现为在后伸、前剪和后剪载荷下关节突接触力增加;(5)各种载荷下退变模型后向膨出度较正常模型明显减小,髓核摘除即刻模型后向膨出度一定程度回升,但其纤维环内环会发生"内向膨出"。结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可在术后不同时段对腰椎运动节段生物力学特性产生不同影响,髓核摘除术后即刻对腰椎稳定性和后部结构应力影响较小,而髓核摘除中长期后则可有腰椎运动节段变硬和关节突的应力增加。  相似文献   

15.
徐勃兴  王伟  张力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33(3):211-215,290,291
目的 应用计算机辅助建模技术获取健康成人正常胫骨近端截面相关参数的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为胫骨假体设计适合不同人种及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健康志愿者156例,行双侧膝关节螺旋CT扫描,将DICOM格式的原始连续图像资料传入Mimics10.1软件建立国人膝关节胫骨近端三维重建,并对数字化模型进行形态学解剖参数的测量;根据性别、不同截骨位置、体重指数分组,探讨性别、不同截骨位置、体重指数对胫骨平台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从不同性别胫骨近端各参数测量结果可以看出男性所测量的参数均值大于女性;仅在胫骨平台前后径与胫骨平台横径比值女性略大于男性;胫骨平台截骨深度在6、12 mm截骨面的内外侧前后径的数值有统计学意义,截骨深度在9mm为截骨面的内外侧前后径没有统计学意义;在各截骨面,前后径/横径比值据有统计学意义;对不同体重指数的组间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三组胫骨内侧平台前后径、横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三组胫骨平台前后径/胫骨平台横径的比值进行分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数字化重建技术在国人胫骨近端形态学与性别、体重、截骨深度等因素有相关性,该技术可为假体设计更加接近国人正常的膝关节形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嗅觉剥夺触觉功能上调小鼠模型大脑桶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动作电位及Ankyrin-G表达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12 d龄雄性小鼠40只予氯仿40 μL滴入小鼠一侧鼻腔,破坏小鼠一侧嗅觉,复制嗅觉剥夺小鼠模型。实验分为2组,对照组和嗅觉剥夺组。其中嗅觉剥夺模型小鼠的嗅觉剥夺侧脑区为嗅觉剥夺组,对侧脑区为对照组。行为学实验检测嗅觉剥夺对小鼠触觉,即触须功能的影响,如小鼠触须功能增强表明模型建立成功。模型建立成功后,膜片钳电生理记录小鼠大脑桶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量其轴突近端Ankyrin-G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嗅觉剥夺组小鼠谷氨酸能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表现为峰间距缩短和绝对不应期降低(P<0.01),桶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轴突近端Ankyrin-G表达量增加(P<0.01)。结论 嗅觉剥夺可诱导小鼠触觉功能上调,其发生发展机制可能与大脑桶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功能增强及Ankyrin-G表达增加有关,这可能是引发小鼠触觉敏感性增加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在治疗前输尿管结石的停留位置、结石所致输尿管扩张情况和不同部位输尿管结石的大小差异,为提高输尿管结石的认知水平和制定合理诊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29例行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治疗前的CT影像学资料,收集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reteropelvic junction, UPJ)、近段输尿管、输尿管跨髂外血管处(ureter crossing external iliac vessel, UEIV)、远段输尿管和输尿管入膀胱处(ureterovesical junction, UVJ)各部位结石和输尿管扩张资料,分析不同部位输尿管结石和输尿管扩张特点。结果:129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中,UPJ处9例(7.0%)、近段输尿管处75例(58.0%)、UEIV处6例(4.7%)、远段输尿管26例(20.2%)、UVJ处13例(10.1%)。近段输尿管结石的平均横径为(8.47±2.36) mm、平均纵径为(11.00±4.41) mm,远段输尿管的平均横径为(6.74±1.99) mm、平均纵径为(7.50±4.28) mm,近段输尿管结石的平均横径和平均纵径均明显大于远段输尿管结石(P<0.001)。114例输尿管扩张者,UPJ处的平均横径为(14.39±6.09) mm,输尿管上段的平均横径为(11.45±3.85) mm,UPJ处的平均横径明显大于输尿管上段(P<0.001)。结论:输尿管结石分布于近段输尿管处最常见,停留于UEIV处的结石仅占少数,近段输尿管结石的横径和纵径大于远段输尿管结石,结石致输尿管扩张的患者中,UPJ处的扩张程度大于输尿管上段。传统观点认为输尿管结石易停留于UPJ、UEIV和UVJ这3个自然狭窄处,此观点有待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对掌指骨进行X线测量,并探讨其与身高的相关关系。②方法随机选择健康汉族大学生186人,进行双手后前位X线摄片,分别测量各掌骨、指骨长与宽,同时测量身高,将所得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计算出男女各骨长和宽,其与身高的比值作为身高指数。③结果得出各掌骨长宽、各节指骨的长宽、各骨的身高指数,各骨的身高指数存在性别差异。④结论掌指骨的身高指数可为法医学、人类学对身高和性别的判定,以及临床短指征的初步筛选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影响确定胃中间横带(MTB)靶区轮廓的因素。方法将放射性示踪剂99mTc-亚锡喷替酸混入标准食物内,口服后使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在胃区连续采集,获得动态胃影像,并计算胃排空时间、胃残留率。检测正常对照者、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大剂量摄入组的全胃排空及胃分区排空。结果近端胃、远端胃排空依照全胃排空模式呈正相关指数下降,近端胃较远端胃排空在单位时间内增快,MTB排空曲线与全胃排空曲线和胃区时间衰减校正曲线呈正相关指数下降,排空曲线呈不规则锯齿状。结论正常对照者MTB宽度、排空曲线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比较有明显差异,但改变试验餐摄入量时可以发生变化,摄入大剂量试验餐时MTB明显变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