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目的 掌握常德市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甲型H1N1流感动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共抽取225人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 2010年1月、4月、8月共采集血清标本675份,血清抗体滴度阳性为208份,阳性牢为30.81%,三次血清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2,P>0.05).三次调查城市人群抗体阳性牢均高于农村;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不同,第一次调查6岁~组阳性率最高位46.81%,第二、三次调查,均为16岁~组最高,分别为57.78%、40.00%,60岁以上人群每次调查感染率均较低.接种过季节性流感疫苗及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人群其甲流抗体阳性率均高于未接种人群.结论 常德市2010年甲流病毒未发生变异,人群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甲型H1N1流感的免疫屏障,能有效遏制甲型H1N1流感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青海省人群甲型H1N1流感(简称甲流)病毒感染状况,及时研判疫情发展趋势。方法应用血凝抑制试验法对2 133份人群血清进行甲流抗体检测。结果经检测,804份血清甲流抗体呈现阳性,阳性率为37.69%,6~17岁阳性率最高为58.48%;人群甲流自然感染率为34.25%;接种甲流疫苗人群抗体阳转率为74.85%;不同年龄组人群疫苗接种抗体阳转率有差异。结论约三分之一人群感染甲流病毒,今后甲流防控重点在幼儿和老年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惠州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状况,为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12年惠州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状况;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调查惠州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感染水平. 结果 2009 ~ 2012年惠州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平均ILI就诊百分比(ILI%)为7.88%,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279例.采集鼻咽拭子2 230份,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阳性219份,阳性率为9.82%,阳性率最高的年龄组为15~岁组(24.45%),最低的年龄组为0~岁组(3.43%).三次横断面调查共抽取调查对象480人,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人数121人,阳性率为25.21%.三次调查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0%,36.25%和9.38%,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在年龄、性别及职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未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之间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76,P<0.05). 结论 惠州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通过采取综合性措施得到有效防控,今后应定期在人群中开展流感病毒抗体监测,以便了解人群对流感流行株的免疫保护和病毒抗原变化,为防控流感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河南省18岁以下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为甲流防控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对国家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血清学横断面调查”的2020人(≤18岁)进行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河南省18岁以下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9.60%,13~18岁、7~12岁、0~6岁阳性率分别为45.70%、25.67%、23.71%,各年龄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7,P<0.01)。城乡有差异(郑州市35.47%、其他市36.00%、农村23.67%)。接种疫苗人群抗体水平(63.89%)显著高于未接种人群(25.91%),χ2=117.18,P<0.01;有无流感样症状者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 P>0.01)。结论 18岁以下人群具有一定的甲型H1N1流感抗体,但抗体水平较低,人群普遍易感,建议提高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率,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和掌握2010~2011年流感流行季节后北京市西城区人群中甲型H1N1流感的免疫水平。方法 2011年4月4日~15日,在西城区随机抽取3个街道共750人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清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inhibition,HI)抗体检测,比较不同人群甲型H1N1流感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结果 750名调查对象甲型H1N1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2.00%(240/750),GMT为1:15.13。6~15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最高(53.33%),其次是≥60岁组(28.67%),而25~59岁年龄组HI抗体阳性率最低(24.0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间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城区普通人群中已经建立一定的免疫屏障,但25~59岁年龄组保护性抗体比例仍较低,有必要对其加强流感疫苗的宣传和接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系统监测调查,掌握清新县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为完善清新县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清新县6个镇作为监测点,分6个年龄组,抽取人群静脉血,用酶联免疫试验检测甲型H1N1流感IgG抗体。结果:清新县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为14.34%;不同性别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县城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农村地区;7~15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最高(25.00%)。结论:清新县人群甲型H1N1流感IgG抗体阳性率较低,人群普遍易感,应加强幼托机构、学校等聚集性场所甲流的防控,加强甲流疫苗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银川市不同阶段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方法 分别于不同时间段在银川市辖区选择4家医疗机构选取非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就诊病例,同时选取自愿献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样采集,采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从2009年11月29日-2010年3月28日在银川市3区共5次甲型H1N1流感感染情况调查,采样阳性率分别为5.96%、11.59%、21.38%、22.04%、33.00%,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5,P<0.05).不同时间段男女抗体阳性率均有统计学意义(χ2男=53.38,P<0.05;χ2女=53.47,P<0.05).接种与未接种甲流疫苗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29,P<0.05).结论 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总体上是人群的抗体阳性率还是偏低,不能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在广州的流行特征。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每周分别从广州四家监测医院采集流感样症状患者的嗽口液或咽拭子,采用real-time PCR方法鉴定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广州5大城区采集不同年龄的人群血清,通过血凝抑制实验检测血清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对其时间和年龄的分层进行分析。结果全年共采集嗽口液或咽拭子3580份,甲型H1N1流感核酸检测阳性530份,阳性率为14.8%,阳性率最高的月份出现在10~12月,为36.5%~42.3%,阳性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岁和15~岁组,为18.5%和24.2%,最低的年龄组为≥60岁组,为4.1%。人群血清标本共采集1527份,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439份,阳性率为28.7%,阳性率最高的年龄组为5~岁和15~岁组,为36.1%和39.5%,最低的年龄组为≥60岁组,为8.6%。结论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期发生在10~12月,流行时间短,感染的主要人群是学龄组人群,而老年人群的感染率相对较低。预防流感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学校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汕头市濠江区甲型H1N1流感感染状况,为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0年1-9月期间,开展3次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横断面调查,采用血凝抑制法检测居民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清抗体,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次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血清学检测,共检测480人,总阳性率为15%,各月份阳性率逐次下降(1月为20%、3月为15.2%、9月为9.4%);各年龄组人群中,6~岁组阳性率(30.2%)最高,16~岁组阳性率(15.1%)次之,0~岁组幼儿阳性率(8.3%)再次之,≥60岁老人组阳性率(6.3%)最低。结论濠江区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率较低,人群免疫屏障尚未完全建立,适当接种甲流疫苗仍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郑州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的感染率和不同年龄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分布.方法:采用快速调查方式,分5次采集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期间的血样样品1908份,按年龄分为0~5岁、~18岁、~55岁和>55岁年龄4组.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测定甲型H1N1流感抗体.结果:郑州人群的平均抗体阳性率从12.9%逐渐升高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清远市中小学生、孕妇等部分重点人群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意愿,为甲型H1N1流感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中小学生、孕妇等甲型H1N1流感防控重点人群进行调查.结果 67.71%的学生家长认为普通市民有可能患甲流,82.47%的孕妇担心自己及家人患甲流;22.90%的被调查学生和2.06%的被调查孕妇在过去1年里接种过普通流感疫苗;付费情况下,85.45%的学生家长和65.98%的孕妇愿意接种;免费情况下,93.23%的家长和77.32%的孕妇愿意接种.结论 被调查居民对甲流关注程度较高,重点人群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意愿总体上较强;解决费用问题和消除居民的误解是提高甲流疫苗接种覆盖面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会区居民对甲型H1N1流感的免疫水平。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三次分别在新会区的城镇和农村对不同年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清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结果三轮调查共抽样480人,抗体阳性107人,阳性率为22.29%。不同年龄组中4~6和7~19岁阳性率分别为30.00%和31.77%,高于其他年龄组(χ2=26.75,P〈0.05)。疫苗接种组抗体阳性率高于未接种疫苗组。有症状和无症状者的抗体阳性分别为25.72%和18.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7,P〉0.05),抗体阳性者中42.06%没有出现过任何流感症状。结论新会区已经有22.29%人群具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人群中已经建立一定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甘肃省2010年不同时期一般人群甲型H1N1流感(甲流)抗体水平变化及季节性流感抗体水平。方法采用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检测HI抗体,≥1:40为阳性。结果2009年8月、12月、2010年1月、2月、3月及9月底甘肃省城市人群甲流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64%(11/302)、10.45%(44/421)、17.30%(55/318)、20.29%(70/345)、33.69%(94/279)和27.75%(111/400),9月份季节性流感H1N1、H3N2、B(Victorian)和B(yamagata)毒株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25%(121/400)、15.50%(62/400)、12.75%(51/400)和5.00%(20/400)。结论甘肃省甲流首先在学生中出现,甲流HI抗体水平从流行初期的3.64%逐步上升至流行结束的33.69%;2010年9月人群中甲流及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相对较高,H3N2及B(yamagata)系病毒抗体阳性率较低。建议加强流感疫苗的接种,做好学校等集体单位流感样暴发疫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会区当前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风险,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新会区甲型H1N1流感流行进行调查评估,根据调查结果确定甲型H1N1流感传播的风险因素。结果:对本区农村和城镇两个地区进行三次抽样调查,人群甲型H1N1流感总的抗体阳性率为22.29%,其中农村地区人群阳性率为25.83%,城区居民的阳性率为18.75%,各职业人群阳性率从高至低依次为:教师(33.33%)、医护人员(28.75%)、学生(22.57%)、其他人群(11.32%)、儿童(11.11%),居民对甲型H1N1流感的知晓率为42.91%,其中城镇居民明显高于农村居民。结论:通过分析当前新会区甲型H1N1流感情况,甲流病毒易传播的特点,人群抗体水平较低和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的知晓率不高,预测甲型H1N1流感可能会再爆发,所以应确定流感大流行的高风险地区和最重要的风险因素,减少防控工作的被动性与盲目性,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下称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免疫效果,为甲型H1N1流感防控及疫苗的科学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7月我市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人群的分布特征,并与同期未接种人群比较甲型H1N1流感发生情况。结果我市总人口接种率为6.26%,其中学生接种率最高为73.44%。我市近3年来所有接种人群均未发病,接种人群甲型H1N1流感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种人群(χ2=4.134,P<0.05)。结论实施对易感人群进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对控制甲型H1N1流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人群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疫效果情况,为进一步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提供依据。方法选用随机采样的方法,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17~68岁693名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特异性抗体进行调查分析,并收集血液标本,应用人H1N1抗体(IgG)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半定量测定人血清中H1N1IgG含量。结果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693人中特异性抗体阳转率为88.74%。接种该疫苗后所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到采样的间隔时间有关,21~70天与71~93天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取得了良好免疫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接种疫苗70天后人体对甲型H1N1流感免疫水平有显著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2009~2010年海南省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对策与措施及其效果,以完善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对策和措施。方法对海南省不同阶段采取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对策与措施及其监测、血清学调查及暴发疫情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6月11日报告首例以来,至2010年10月31日海南省累计报告甲型H1N1确诊病例1 006例,其中危重症病例13例,是全国唯一未报告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省市。2009年6~8月份均为输入性病例为主,9月份以后发生本土感染,并进入暴发流行阶段,11月为疫情高峰,共报告30起甲流暴发疫情,其中28起发生在学校。结论海南省甲型H1N1流感防控早期以"外堵输入,内防扩散"为主,使全省疫情高峰明显晚于外省。学校防控措施的落实是防止疫情暴发的关键,重点人群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减少了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不同流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防控策略及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江门市各年龄段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为完善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对象480人,进行血清标本采集和问卷调查,应用红细胞血凝抑制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结果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9.38%,0~、6~、16~、25~和60岁以上组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09%、27.36%、24.47%、14.58%和8.16%。6~24岁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较高,为51.83%,无症状抗体阳性率达12.61%。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门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各年龄段不同,青少年抗体阳性率较高,老年人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男性抗体阳性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涿鹿县医务人员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免疫效果和抗体阳性情况比较,分析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临床价值. 方法:根据自愿原则选取全县201例医务人员作为接种组,另外选择相同工作岗位的191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深圳赛诺菲· 斯德公司生产的凡尔灵2006/2007株(成人剂型)接种,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接种者甲型HIN1流感病毒抗体,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接种2个月后甲型HIN1流感与普通流感的发病率及HI抗体阳转率进行比较. 结果:接种组甲型H1N1流感发病数0,发病率0;对照组发病数11例,发病率5.76%,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接种组普通流感发病数9例,发病率4.48%;对照组发病数29例,发病率15.18%,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接种组H1抗体阳性例数163例,阳性率81.09%,接种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有助于医务人员提高免疫功能,预防传染甲型H1N1流感和普通流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接种甲型H1N1流感(甲流)疫苗后的流行病学保护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队列研究方法对2 116名接种和2 762名未接种甲流疫苗的师生随访1年,观察其流感样病例发病情况。结果接种组流感样病例发病率3.2%,未接种组发病率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9,P=0.027),疫苗保护率为28.9%。OR值随接种率升高而降低。季节性流感疫苗并不是保护因素。结论甲流疫苗对包括甲流在内的流感样病例有较好的流行病学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