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杨成武 《中华全科医学》2012,(7):1068-1069,112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使用电凝钩的使用技巧及安全性,分析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重庆市合川区中医院1996年1月-2011年1月之间经LC术后的2512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 2512例LC术患者中,顺利完成LC术2471例,占98.4%,41例中转开腹手术,中转率1.6%,3例发生胆汁漏,经术后腹腔引流治愈,无术后出血、胆管损伤、胆管狭窄,手术时间21~125 min,平均42.8 min,术后1923例患者经过随访6个月~3年(其余病例因联系困难未行随访),无术后胆管狭窄、硬化性胆管炎及远期肝功能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恢复好,治疗及美容效果满意。结论熟练掌握电凝钩的使用技巧及原则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是安全、有效的,且价格低廉,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运用电凝钩安全实施解剖和分离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51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历资料。结果 本组6例中转开腹手术,中转开腹率1.17%。手术时间20~160min。LC术后放置肝下引流者4例,留置时间1~3d,引流总量15~160ml[(80.6±43.6)ml]。术后住院2~12d,平均3d。结论 电凝钩在胆囊三角的剥离中具有出血少、手术野清晰的优点,但在临床应用时要充分掌握其操作的原则和技巧,才能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周学伟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7):126-126,129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治疗体会。方法对2006~2008年我院收治的613例胆囊疾病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13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0—180min,平均35rain。术后有57例置腹腔引流管,其中54例于术后2~3d拔管。术后并发症3例。胆瘘2例,1例经腹腔引流后治愈;1例系胆管损伤,经开腹手术后治愈。肝下积液1例经中药抗炎、支持治疗后治愈;小肠损伤1例经中转开腹修补后无不良后果;切口疝1例,经手术治愈。切口脂肪液化1例,经治疗后治愈;中转行开腹手术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均术后第1天下床。术后病例均顺利出院。住院时间3-21d,平均住院5d。结论LC因其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主要原因、治疗方法及护理经验.方法 分析1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原因,并给予相应治疗和护理.结果 迷走胆管漏12例,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发生胆漏2例,胆囊管残端烧灼后坏死发生胆漏2例.13例在腹腔镜下经腹腔引流管引流后6~19d痊愈出院;3例手术探查,行胆总管切开引流加腹腔引流术后21~30d痊愈出院.结论 手术时对胆囊三角的处理要仔细,尽量避免使用电凝钩;胆囊床要避免地毯式电凝;在胆囊床发现管状结构时要用钛夹或合成夹夹闭,不要用电凝处理.术后严密观察和细致护理是及早发现胆漏并作相应治疗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单极电凝钩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应用单极电凝钩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病人完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0~240 min,平均140 min,术中出血量100~600 mL,平均250 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住院4~9 d,平均6 d.结论 应用单极电凝钩行腹腔镜脾切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费用低,适用于医疗设备简陋的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7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7例患者中273例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早期有4例(1.44%)行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30~120 min,平均53 min;平均住院时间6.15 d。本组93例渗血、渗液较多时常规于温氏孔放置引流管。发生切口感染4例均经换药处理治愈,1例术后4 d腹腔引流管每日引出胆汁性液体100~180 ml,8 d后引流液消失,痊愈出院。全组无胆管损伤、腹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手术经验积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漏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83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18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管残端钛夹夹闭不全4例,钛夹脱离4例,其中2例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治愈,6例重新开腹胆囊管残端结扎治愈;肝总管及右肝管侧壁损伤3例,经胆囊壁修补,T管引流治愈;胆囊管钛夹误夹并横断1例,经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胆囊支架引流治愈;迷走胆管或副肝管损伤6例,其中4例经腹腔引流治愈,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迷走胆管和肝外胆管损伤,胆囊管残端夹闭不全及钛夹脱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通畅的腹腔引流、胆管修复及胆管内或外引流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联合手术在腹部外科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8例经腹腔镜行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28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术后27例恢复满意,1例术后并发腹腔脓肿,经保守治疗后治愈.28例平均住院5 d.结论 经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具有安全、有效、经济的特点,但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漏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早期胆漏6例,系胆囊床毛细胆管或迷走胆管损伤所致,经腹腔引流和药物治疗治愈;迟发性胆漏2例,1例漏口位于肝总管,1例位于右肝管,2例经漏口修补+T管胆道引流治愈,随访6个月至2年无胆管炎发作且无胆管狭窄.结论: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修补损伤胆管、T管支撑引流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预防并发症出现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诊断及处理措施.方法对4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10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胆总管损伤1例,经修补并置管引流治愈;6例术后橡皮管引流出胆汁,未经特殊处理而治愈.3例经鼻胆管引流后治愈.结论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及胆囊管残端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鼻胆管引流,行胆总管修补、T管支持引或胆肠吻合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预防并发症出现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邓锐  褚亮  李培生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9):1492-1494
目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elocystectomy,LC)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需要大量的培训和经验。对LC术后的并发症进行探讨,是建立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LC可出现胆漏等并发症。本研究旨在分析探讨胆漏的发生原因、对其预防及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胆漏的发生率。 方法 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从2006年1月—2015年7月期间774例LC术后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性其中发生胆漏患者的临床参数、处理方式和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果 774例LC术后,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发热、寒战、黄疸、腹痛等症状,经B超下腹腔穿刺出胆汁,确诊为胆漏,发病率为0.39%,其中胆囊床毛细胆管漏1例,胆囊管钛夹滑脱1例,迷走胆管漏1例。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胆囊床毛细胆管漏1例采用B超引导下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术;胆囊管钛夹滑脱1例及迷走胆管漏1例在腔镜下行残端结扎术。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无远期并发症。 结论 胆漏是LC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手术者应该对患者和手术难度进行认真而又仔细的评估,充分认识手术存在的风险,积极预防和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胆漏常见于术中胆管损伤和胆囊管结扎脱落,因此术中对胆囊管的准确辨认,发现后应及时的腹腔引流和手术治疗是应对胆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o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胆囊炎及腹部手术史胆囊炎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200例急性胆囊炎及腹部手术史胆囊炎行三孔法LC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急性胆囊炎完成162例,18例中转开腹,其中胆囊三角冰冻样10例;Mirizzi综合征4例;1例胆总管损伤行修补及T管引流,术后6个月拔管;3例结石嵌顿并与胆总管紧密相贴,胆囊管离断后残端漏,放置血浆引流管6~7 d后,拔管痊愈。20例腹部手术史患者中转开腹3例,均因胃、十二指肠及横结肠致密粘连不能分离。结论:术者应熟练掌握操作技巧和规范操作,提高术中应变能力,掌握LC中转开腹胆囊切除的手术时机,对急性胆囊炎及腹部有手术史的患者,LC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原因、诊治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迟发性胆漏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迟发性胆漏原因:15例为胆管电灼损伤、1例为迷走胆管电灼损伤后焦痂脱落,1例为胆囊管钛夹脱落。17例患者经再次手术引流,其中3例同时行鼻胆管引流,均治愈。结论胆管及迷走胆管电灼伤后焦痂脱落是引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主要原因,通畅引流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简单、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并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做好预防工作. 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整群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期间该院收治的3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回顾性分析入组病例临床资料,总结胆管损伤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入组320例患者中胆管损伤共计11例,经临床对症救治后治愈9例,另行肝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的1例患者术后伴有发热以及胆漏症状, 临床采取引流处理后治愈;1例胆管损伤病例于术后发现,行肝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时发生胆漏,给予引流后治愈.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中胆管损伤较为常见,术者应严格、系统地训练腹腔镜操作技术,熟悉并掌握胆管解剖以及变异知识,手术过程中应高度警惕胆管损伤,细致辨认肝外三管,做好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四种术式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CC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C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的不同把患者分为A、B、C、D组,每组40例。A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C)+胆总管切开胆管镜探查(OCBDE)+T管引流(TTD),B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总管切开胆管镜探查(LCBDE)+TTD,C组行LC+LCBDE+胆管一期缝合(PDC),D组行LC+经胆囊管胆管镜探查(LTCBDE)。统计对比四组的手术相关指标、肝功能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并发症和2年胆管结石累积复发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C、D组的手术时间均缩短,B、C、D组的住院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缩短,术后3 d空腹血糖、术后3 d血浆皮质醇、术后3 dC反应蛋白、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但住院费用均高(P<0.05)。与B组比较,C、D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恢复正常生活时间缩短,住院费用、术后3 d空腹血糖、术后3 d血浆皮质醇、术后3 dC反应蛋白均明显低(P<0.05)。A、B、C、D组术后3 d的AST、ALT、总胆红素均明显低于术前(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LC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并发症中常见的是胆漏和出血,分别占33.33%和24.24%,严重并发症如胆管损伤2例。28例经保守治疗痊愈,另3例经开腹手术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严格掌握LC手术适应证,规范处理Calot三角,适当进行腹腔引流,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王春  谢武飞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152-15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etomy,LC)中胆道损伤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方法 对2003年6月~2010年5月我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术中胆道损伤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胆囊管残端漏,经开腹结扎胆囊管残端治愈;5例胆总管损伤、2例肝总管损伤,再次手术修补后放置T型管引流,6周后拔管治愈;2例为胆总管横断,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T”管支撑,8周后拔管。术后随访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应及时术中发现、术后严密监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8.
林拥军 《四川医学》2011,32(4):541-542
目的分析与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硬化的病例资料,对围手术期和手术的处理方法、效果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0例患者全部治愈,手术时间平均66min;术后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无胆管损伤、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8例患者术后进行了腹腔引流,无腹腔感染发生;住院8~25d,平均13.5d。结论术前重视肝功能检查、胆囊病变程度,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肝硬化并胆结石是安全的,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刘平孝  余铖 《当代医学》2010,16(20):88-89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LC)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施行LC手术2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LC完成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265例,手术成功率98.15%,手术时间平均(56.70±23.49)min,术中出血平均(54.34±17.52)mL。无胆管损伤、腹腔内出血、肠漏等并发症发生。中转开腹手术5例(1.85%)。术后住院平均(5.23±1.19)d。结论对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应按常规LC程序进腹,正确处理胆囊三角、重视腹腔引流管的应用、及时中转开腹手术,则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