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远志寡糖酯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的人成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损伤及蛋白激酶B/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AKT/CREB/BDNF)信号通路关键凋亡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SH-SY5Y细胞分为对照组、Aβ25~35损伤模型组、远志寡糖酯(50、100、...  相似文献   

2.
潘伟东  王东军 《海南医学》2011,22(22):121-124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是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家族的一个重要亚族。ERK的功能是控制细胞分化,ERK的活化被认为与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侵袭、凋亡、癌性转化等密切相关。研究并利用ERK1/2在神经胶质瘤形成中的作用能更好的指导神经胶质瘤治疗策略的制定,本文就近年来ERK1/2研究进展及与神经胶质瘤相关性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依托咪酯(Eto)调节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对糖氧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Eto低、中、高剂量组、抑制剂组。MTT法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筛选Eto最佳干预浓度;EdU、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ELISA法检测细胞中cAM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抗凋亡因子B淋巴细胞瘤-2(Bcl-2)及cAMP/PKA/CRE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HT22细胞EdU阳性细胞率、cAMP、GSH-Px、PCNA、Bcl-2、p-PKA/PKA、p-CREB/CREB表达显著降低,凋亡率、IL-6、TNF-α、LDH、MDA、Bax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预缺血模型中的表达水平及作用,以探讨缺血耐受形成的分子信号机制。方法制备SD大鼠大脑四动脉结扎模型及预缺血模型,采用免疫印迹、免疫沉淀等技术,检测各实验组中BDNF表达、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和下游蛋白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磷酸化的水平变化。结果预缺血组BDNF的表达、TrkB和ERK1/2磷酸化水平较缺血/再灌注组升高(P〈0.05),而TrkB受体的拮抗剂K252 a可以降低其升高的激活水平(P〈0.05)。结论预缺血激活BDNF-TrkB-ERK1/2信号通路实现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夏 《医学综述》2011,17(15):2241-2243
近年来在动物身上进行了大量的学习记忆实验,均提示cAMP/PKA/CREB信号通路中的各蛋白均与学习记忆过程有关。环磷酸腺苷(cAMP)激活蛋白激酶A磷酸化并激活cAMP反应单元结合蛋白(CREB),后者是一种重要的核蛋白,其调节启动子中具有cAMP反应单元(CRE)的基因转录,这种核转录因子具有调节包括学习记忆在内的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已有研究证实,PDE4和ERK为cAMP/PKA/CREB信号通路的调节蛋白。现对cAMP/PKA/CREB信号通路中的各蛋白及其调控蛋白PDE-4和ERK进行研究,阐述着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徐良  裘涛  张丽娟  张伟骏 《浙江医学》2016,38(16):1341-1344
目的通过建立慢性神经结扎性损伤(CCI)大鼠模型,揭示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变化。方法将21只大鼠随机双盲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U0126组,每组各7只,模型组及U0126组建立CCI模型,假手术组暴露坐骨神经不做结扎,3组均进行鞘内置管,U0126组鞘内注射阻断剂U012610滋g/次,连续3d;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假手术组术后予0.9%氯化钠溶液0.12ml/kg灌胃至术后14d。对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前、术后1、7、14d进行热痛觉过敏行为测试和机械刺激测试,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模型大鼠脊髓背角ERK、CREB、BDNF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术后热板及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CI导致大鼠脊髓背角内胞浆与胞核内ERK、CREB、BDNF水平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RK阻滞剂U0126组能明显升高大鼠术后热板及机械痛敏阈值(P<0.05),U0126组导致大鼠脊髓背角内胞质与胞核内CREB、BDNF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CI模型导致痛觉过敏,U0126可以减轻CCI大鼠的疼痛。ERK-CREB磷酸化的通路参与BDNF对于背根神经节的神经元的保护和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7.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通路参与细胞生长、发育、增殖、分化以及细胞间的功能同步和细胞恶性转化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ERK通路的抑制及过度激活与人类许多疾病发生密切相关。中药复方对ERK通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现就中药复方对ERK通路的调节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增殖、迁移、分化和死亡。尽管大多数研究证实,神经细胞中的ERK信号通路具有抗凋亡的作用,但是其促进凋亡的作用也已被发现。在本文中,我们将综述ERK信号通路在神经细胞凋亡中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9.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为细胞内信号通路转导分子,调节众多重要的生理过程。BDNF信号通路对于神经元的存活、形态发生和可塑性至关重要。目前,认为BDNF信号通路失调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BDNF在外周血中的浓度可能成为评估ASD的潜在生物学指标。中医药治疗ASD具有整体调节和多通道、多靶点的优势,可能通过调控BDNF信号通路改善ASD核心症状或伴随症状。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BDNF下游机制复杂,与ASD发病关系的相关机制未完全阐明;中医药治疗儿童ASD的报道多为中药复方的临床观察研究,尚缺乏中药活性成分疗效机制的动物实验及针对BNDF信号通路的研究。今后的研究中,需进一步设计科学严谨的实验方案,深入了解BDNF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对BDNF信号通路在A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中医药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ASD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莪术醇(curcumol)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莪术醇(10、20、40、80、160 mg/L)处理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作为不同浓度莪术醇组;用20 μmol/L 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激活剂异丙肾上腺素盐酸盐(ISO)和160 mg/L莪术醇处理KF细胞,记为curcumol 160 mg/L+ISO组,Western blot检测KF细胞中增殖蛋白(Cyclin D1、PCNA)、纤维化标记蛋白(Col1A1、Col3A1、α-SMA)、凋亡蛋白(Bcl-2、Bax、Cleaved caspase-3)、ERK信号通路蛋白(p-ERK1/2、p-MEK、p-c-Raf)表达水平,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率。结果 不同浓度的莪术醇(10、20、40、80、160 mg/L)均可降低细胞Cyclin D1、PCNA、Bcl-2蛋白含量,抑制纤维化标记蛋白Col1A1、Col3A1、α-SMA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外调节ERK信号通路蛋白p-ERK1/2、p-MEK、p-c-Raf表达,提高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抑制KF细胞增殖、胶原合成,促进细胞凋亡,抑制ERK信号通路(P<0.05)。ERK信号通路激活剂ISO(20 μmol/L)可逆转莪术醇(160 mg/L)对KF细胞增殖、凋亡、胶原合成和ERK信号通路的作用。结论 莪术醇通过ERK信号通路调控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和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1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一种调节能量平衡的新兴介质,参与能量代谢的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能量代谢失衡是肥胖的主要特征。本研究主要论述BDNF在能量代谢调节及肥胖中的相关分子机制、信号通路,发现其既可以通过中枢神经元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也可对外周的靶器官发挥作用;异常表达的BDNF通过受体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或转录共激活因子Yes相关蛋白/PDZ结合基序蛋白等效应蛋白共同作用,调节细胞内经典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参与脂肪调节导致肥胖。  相似文献   

12.
PTEN诱导假定激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 PINK1)/帕金蛋白(Parkin)通路是线粒体自噬经典的信号转导通路。在神经系统损伤中,PINK1/Parkin信号转导通路受多种蛋白因子及药物的调节,参与疾病损伤中的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并对损伤后的神经发挥保护作用。本文分别从PINK1、Parkin的结构与组成、PINK1/Parkin信号通路的激活、PINK1/Parkin信号通路与细胞凋亡和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为神经系统疾病的基础实验研究及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运动联合帕罗西汀的抗抑郁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 激复制大鼠抑郁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运动组、给药组、联合组,每组12 只。通过规律性运动和帕罗 西汀进行干预,用糖水和Morris 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作为缺乏快感的客观指标,判定模型是否复制 成功。采用DCFH-DA 法检测海马细胞的凋亡率和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海马细胞中脑源 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神经肽(V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 对照组相比,联合组糖水消耗量降低,逃避潜伏期延长(P <0.05);与运动组相比,联合组大鼠21 d 后糖水消 耗量增加,逃避潜伏期降低(P <0.05)。与运动组相比,联合组细胞ROS、凋亡率降低(P <0.05)。模型组 大鼠海马细胞中BDNF、pERK、VGF 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 <0.05);与运动组相比,联合组海马细胞中 BDNF、pERK、VGF 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运动联合帕罗西汀的抗抑郁效果优于单一运动疗法或药物治疗, 可更好地缓解快感缺乏,降低海马细胞凋亡率和氧化应激损伤,其可能是通过BDNF/pERK 信号通路调控下 游靶基因VGF 的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姜黄素的中枢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黄素(Curcumin)是从植物姜黄块根中提取的一种黄色色素,属多酚类化合物。大量已有研究证实了其在外周的药理作用,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抗糖尿病等;近年来人们发现姜黄素在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精神紊乱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尔病、帕金森病、抑郁症、癫痫、焦虑等也有治疗作用。姜黄素作为一种强抗氧剂,通过调节体内氧化-还原平衡,减少氧化应激造成的损伤,从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姜黄素的神经保护作用除了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外,还通过调节一系列信号蛋白如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aa B,NF-κB),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磷酸化丝裂原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mitogen-activated/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MEK),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xtracellular regulatedprotein kinase,p-ERK),原癌基因c-fos,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 APP cleavage enzyme 1,BACE1)等,影响BDNF/TrkB-MAPK/PI-3K-CREB信号转导通路,提高神经元的活性和突触功能,增强神经元可塑性,减少凋亡,继而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症状。本文综述了姜黄素在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脑缺血损伤、精神紊乱性疾病如抑郁和焦虑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5.
Ras/Raf/MEK/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ERK )信号通路又称 ERK 通路,该通路主要由一个三级酶联功能单位构成,其通过“瀑布式”的级联反应,将细胞外刺激信号传至细胞内,引起一系列细胞反应,从而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转移等功能。ERK通路与低氧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联系。现结合相关文献,对 Ras/Raf/M EK/ERK信号通路的生物学特征及与多种缺血低氧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K/ERK)信号通路的活化及抑制对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细胞增殖、凋亡情况的影响,探讨MAPK/ERK信号通路与抑癌基因P53在皮肤SCC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人A431皮肤SCC细胞株,分为低、中、高浓度的MAPK/ERK通路抑制剂(PD98059+DMSO)组及激活剂(IGF+PBS)组、空白对照(DMSO)组。噻唑蓝法检测细胞体外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各组A431细胞中P-ERK、P53蛋白表达。结果  经不同浓度的抑制术PD98059处理A431细胞,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呈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P <0.05);经不同浓度的激动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处理A431细胞,细胞增殖受到促进,呈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P < 0.05)。FCM检测结果显示,PD98059作用于A431细胞,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呈浓度-效应关系(P <0.05);而IGF作用于A431细胞,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呈浓度-效应关系(P <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D98059处理A431细胞,P-ERK蛋白的表达降低,P53蛋白的表达增强,随着PD98059浓度的增加,P-ERK蛋白明显降低,P53蛋白明显增强(P <0.05);而IGF处理A431细胞,P-ERK蛋白的表达增强,P53蛋白的表达降低,随着IGF浓度的增加,P-ERK蛋白明显增强,P53蛋白明显降低(P <0.05);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P53与P-ERK的表达呈负相关(P <0.05)。结论  人A431细胞中MAPK/ERK信号通路被IGF激活后,促凋亡因子P53表达降低,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凋亡能力降低;而该通路受抑制后,促凋亡因子P53表达增高,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凋亡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海马内环磷酸腺苷(cAMP)-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转导通路探讨助阳开郁方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助阳开郁方高、中、低剂量组和氟西汀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接受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刺激并孤养28 d。在造模同时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助阳开郁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助阳开郁方浓缩煎剂(11.7 g/kg、23.4 g/kg、46.8 g/kg)灌胃,氟西汀组灌胃盐酸氟西汀(3.33 mg/kg),造模及药物干预结束后取大鼠海马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cAMP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BDNF、CREB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cAMP水平和BDNF、CREB 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大鼠(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助阳开郁方高剂量组、氟西汀组大鼠海马cAMP含量明显增高,同时助阳开郁方高剂量组大鼠海马CREB、BDNF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P0.05)。结论:抑郁症大鼠海马cAMP-CREB-BDNF通路中信号分子的表达异常,助阳开郁方抗抑郁作用可能与调节海马组织BDNF的表达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分子的表达与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观察头穴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同时检测帕金森病大鼠黑质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Tyrosine kinase-B,TrkB),以及黑质中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的变化,以探讨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机理。[方法]用纹状体内多位点注射6-OHDA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分别进行头穴电针治疗。疗程结束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黑质中BDNF、TrkB、CREB水平。[结果]头穴电针治疗组大鼠治疗后较治疗前旋转次数明显减少(P〈0.05),模型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黑质内BDNF、TrkB和CREB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电针治疗组BDNF、TrkB和CREB阳性神经元数量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电针可明显改善帕金森大鼠的旋转行为,增加黑质中BDNF、TrkB和CREB的阳性细胞数。其机制可能为通过增加黑质中BDNF和TrkB的含量,激活神经元信号保护通路从而使CREB活化,促进了BDNF在黑质内的自分泌,保护DA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多巴胺受体在可卡因诱导的转录因子CREB磷酸化活化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D1和D3多巴胺受体抑制剂,应用Westem blotting检测D1与D3多巴胺受体在可卡因诱导的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活化中的作用及D1和D3多巴胺受体抑制剂本身对CREB磷酸化活化的影响,进一步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CREB磷酸化活化中的作用。结果 D1多巴胺受体抑制剂阻止可卡因诱导的CREB磷酸化活化,而D3多巴胺受体抑制剂促进可卡因诱导的CREB磷酸化活化,D1和D3多巴胺受体抑制剂本身不能诱导CREB磷酸化活化。MEK的特异性抑制剂SL327可以抑制可卡因诱导的CREB磷酸化活化。结论 D1和D3多巴胺受体对CREB的磷酸化活化起反式调控作用,并且这种反式调控作用依赖于ERK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R)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分为6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低剂量羟氯喹预处理组(HCQ250组)、中剂量羟氯喹预处理组(HCQ500组)、高剂量羟氯喹预处理组(HCQ1000组)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1/2,ERK1/2)抑制剂U0126预处理组(U0126组),每组均为12只。采用线栓法行短暂性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建立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I/R组行MCAO后2 h再灌注,HCQ250组、HCQ500组、HCQ1000组和U0126组分别在MCAO前72 h、48 h和24 h经侧脑室注射8 μL 250、500、1 000和1 000 μmol/L HCQ,其中U0126组在每次注射1 000 μmol/L HCQ后12 h再经侧脑室注射8 μL 1 000 μmol/L U0126;对照组不栓塞大脑中动脉,其余处理同I/R组。再灌注6 h时将每组一半大鼠断头取脑,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半暗带脑组织ERK1/2、p ERK1/2、抗凋亡因子Bcl 2和促凋亡因子cleaved caspase 3、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磷酸化CREB(p CREB)、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 Akt)的表达;再灌注24 h时采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量表检测剩余大鼠的神经功能,再断头取脑后采用2% 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其余5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p ERK1/2、cleaved caspase 3、p CREB和p Akt表达显著增高,Bcl 2表达降明显低(P均<0.05);与I/R组比较,HCQ250组、HCQ500组、HCQ1000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升高,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 ERK1/2、Bcl 2、p CREB、p Akt表达明显增高,cleaved caspase 3表达降低明显(P均<0.05);与HCQ1000组比较,U0126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大,p ERK1/2、Bcl 2、p CREB和p Akt表达降低显著,cleaved caspase 3表达明显增高(P均<0.05)。 结论: 羟氯喹可能通过CREB/Akt信号通路促进p ERK1/2表达,参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