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定植与气道炎症、吸烟、肺功能的关系。方法:入选34例稳定期COPD门诊患者,测定其肺功能,留取深部痰液进行细菌定量培养。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和痰液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对他们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呼吸道细菌定植≥107菌落形成单位(CFU)/mL组,其血清及痰液IL-8浓度与下呼吸道细菌定植量<107CFU/mL组相比,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呼吸道细菌定植≥107CFU/mL组吸烟指数与下呼吸道细菌定植量<107CFU/mL组相比,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50%预计值组细菌定植量与FEV1≥50%预计值组比较,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的气道炎症与吸烟和下呼吸道细菌定植有关,吸烟和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可导致气道炎症加重。  相似文献   

2.
王合荣  任毅  李津娜  曹洁 《山东医药》2009,49(45):16-18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12对入选223例COPD患者行问卷调查,计算不同COPD分级的躯体成分(PCS)评分和精神成分(MCS)评分。根据支气管舒张试验将COPD患者223例分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和阴性两组,观察患者肺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COPD患者PCS及MCS评分与COPD分级呈负相关(rPCS=-0.282,P〈0.05;rMCS=-0.172,P〈0.05)。223例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77例,阴性146例。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者PCS评分高于阴性者(t=3.331,P〈0.01)。结论COPD患者肺功能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肺功能联合生活质量评价能更全面地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张旻  周新  张杏怡  丁星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17):1288-1291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是否存在下呼吸道细菌感染,其气道炎症程度较稳定期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确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对其痰液进行细菌学定量、定性分析,并在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痰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白介素6(IL-6)、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检测。结果46例中、重度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时,痰标本菌落计数〉10^6cfu/ml和BALF菌落计数〉10^3 cfu/m1分别为45.65%(21/46)和54.5%(6/11),其中流感嗜血杆菌占首位,IL-8、IL-6及TNF-α在急性加重期的浓度分别为(1420.0±938.56)pg/ml、(370.43±300.40)pg/ml及(260.85±234.43)pg/ml,较稳定期显著增高(Pd0.01),各细胞因子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细菌培养阳性组的IL-8、IL-6及TNF-α的浓度显著高于痰菌阴性组(P〈0.05)。结论细菌感染为导致COPD急性加重的重要原因,并可能是引起气道炎症因子水平上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与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及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30例。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SGRQ)问卷调查,记录各项得分。采集患者与志愿者痰液作为样本,统一进行细菌半定量培养。对受试者进行血清分离、血常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测,各类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生活质量与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及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结果经显微观察其中主要的定植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洛菲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副)流感嗜血杆菌。血清化验结果显示,含有细菌定植的患者血清,IL-8的含量高于未含有细菌定植的患者和对照组(P<0.01),FEV1%预计值和FEV1/FVC%要明显低于无细菌定植样品(P<0.05);患者SGRQ问卷调查结果,总分、症状得分、活动得分、影响分的分布情况与IL-8呈正相关,同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P<0.01)。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健康人差,且部分患者存在细菌定植。细菌定植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炎症反应较重,三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的气道炎症及粉防己碱(Tet)干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反复气道内注入少量内毒素与熏香烟复合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并将大鼠分为气虚、阴虚、血瘀模型药物干预组,COPD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并测定支气管黏膜下层炎症细胞及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COPD模型组支气管黏膜下炎症细胞数为129.7±21.0,高于正常对照25.0±4.7,P〈0.05,差别有显著性,药物干预组分别为72.8±11.7,72.5±9.2,73.8±10.8,分别低于COPD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模型组的TNF-α含量33.92±8.67(ng/L)高于正常对照组11.12±5.63(ng/L),差异有显著性(P〈0.05),粉防己碱三组其TNF-α含量分别为22.68±8.92,21.79±8.38,19.71±9.55(ng/L)低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药物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粉防己碱有抑制COPD大鼠模型组的炎症反应的作用,其对抗炎症反应是通过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及抑制其介质如TNF-α发挥作用的。其阴虚组、血瘀组、气虚组之间无差异,说明Tet对三组模型组都有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对支气管舒张试验的反应性差异.方法 入选Ⅰ~Ⅳ级COPD稳定期患者共411例,采用支气管舒张试验比较支气管舒张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深吸气量(IC)的改变值和改变率.结果 支气管舒张试验后,COPD患者的FEV1、FVC和IC均有增加,比试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OPD严重程度的增加,FEV1的改变值逐渐减少,而FVC和IC改变值却逐渐增加.结论 随着COPD的严重程度加重,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VC和IC改变值越大,FVC和IC是重度COPD患者对支气管舒张剂反应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一氧化氮(NO组)或β2受体激动剂(β2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NO组吸入前FEV10.85&#177;0.34,FEF50%0.64&#177;0.38,吸入后FEV10.94&#177;0.36,PEF50%0.78&#177;0.20。β2组吸入前FEV10.82&#177;0.28,FEF50%0.65&#177;0.27,吸入后FEV11.01&#177;0.33,FEF50%0.82&#177;0.39。两组用药前、后的FEV1,FEF50%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提示NO具有类似β2受体激动刺的立气管舒张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18例拟诊合并泌尿系统畸形的女性持续性尿失禁患者进行美蓝尿流动力学检查,膀胱充盈期会阴部有无色尿液漏出者为美蓝尿动力学检查阳性(Ⅰ组),有蓝色尿液漏出者为阴性(其中经阴道漏出蓝色尿液者为Ⅱ组,经尿道漏出蓝色尿液者为Ⅲ组)。结果显示,Ⅰ组4例,Ⅱ组4例,Ⅲ组10例;Ⅰ、Ⅱ、Ⅲ组最大膀胱容量分别为(217.5&#177;27.5)、(107.5&#177;35.9)、(357.0&#177;134.3)ml,膀胱顺应性分别为(42.6&#177;12.)、(30.6&#177;8.4)、(37.3&#177;20.1)ml/cmH2O,最大逼尿肌压力分别为(36.0&#177;15.3)、(16.5&#177;4.9)、(40.1&#177;18.0)cmH2O,残余尿量分别为(2.5&#177;2.9)、(3.8&#177;4.8)、(25.0&#177;45.0)ml;三组最大膀胱容量相比,P〈0.05,其余指标相比,P〉0.05。认为美蓝尿流动力学检查在疑有泌尿系统畸形的女性持续性尿失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稳定期COPD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定植(LABC)与维生素D缺乏的关系。方法 56例稳定期COPD患者根据是否存在LABC分为定植组与无定植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25-OH维生素D及肺功能的差异。结果 56例患者存在LABC者有23例,占41.07%;定植组患者FEV1%、FEV1/FVC水平显著低于无定植组,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无定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植组患者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与FEV1%、FEV1/FVC呈正相关(P0.05)。结论维生素D水平低的稳定期COPD患者更容易存在LABC,且患者其肺功能更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度至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对短效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的急性舒张反应。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156例,其中男性123例,女性33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58±6)岁。停用支气管扩张剂48h后,先测定基线肺通气功能,吸入沙丁胺醇400μg30min后再测定肺通气功能,比较吸入沙丁胺醇前及吸入30min后1S用力呼气容积(FEV3)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基线肺通气功能比较,全部156例中重度COPD患者FEV.平均增加150ml。FEV。%pred平均增加9.1%,其中36例(23.1%)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较吸入前改善≥12%,同时增加200ml。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组吸入前FEV。%pred为36.3±7.9,阴性组吸入前FEV1%pred为42.6±10.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组FEV,改善程度明显好于阴性组,阳性组舒张前、后FEV.%pred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阴性组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的平均基线FEV,%pred高于阳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部分COPD患者对短效支气管扩张剂显示较好的舒张反应,支气管舒张试验可呈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情况及吸烟对二者表达的影响。方法取46例因肺癌行肺叶切除患者的癌旁组织,依据吸烟及肺功能情况分成:(1)吸烟伴COPD组19例;(2)吸烟不伴COPD组12例;(3)不吸烟不伴COPD组15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VEGF及iNOS的表达。结果吸烟不伴COPD组(1.50±0.39,1.45±0.41)与不吸烟不伴COPD组(1.18±0.33,1.09±0.41)比较,肺组织VEGF、iNOS表达增强;吸烟伴COPD组(2.19±0.51,2.39±0.45)与不吸烟不伴COPD组比较表达明显增强。肺组织VEGF表达与iNOS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78,P〈0.01)。肺组织VEGF表达与FEV。呈明显负相关(r=-0.67,P〈0.01)。结论吸烟以及轻度COPD患者肺组织VEGF、iNOS表达上调,iNOS、VEGF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COPD患者气道与血管重建和气流受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贫血对产妇产后出血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0例产妇,经阴道分娩82例,剖宫产38例。采用量杯测量法和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结果经阴道分娩中、重度贫血者产后24 h出血量为(550.4&#177;48.7),ml无贫血产妇的(387.2&#177;41.4)ml相比,P〈0.05。剖宫产产妇中、重度贫血者产后24 h出血量分别为(600.5&#177;35.8)ml(、565.6&#177;49.4)ml,与正常产妇的(401.1&#177;55.7)ml相比,P均〈0.05。认为重度贫血可以明显增加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中度和重度贫血可以明显增加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稳定期下呼吸道细菌定植状况与肺功能分级、症状评估和急性加重频率的关系。方法入选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60例,痰液标本行细菌半定量培养,并行血常规、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测及CAT、SGRQ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 60例患者中,痰细菌半定量培养≥+++者为30%(18/60),主要定植细菌为副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肺功能分级:1级0例,2级24例(40%),3级24例(40%),4级12例(20%);症状和急性加重频率分组:A组6例,B组18例,C组0例,D组36例;存在细菌定植的患者与无细菌定植者在每年急性发作次数、肺功能、SGRQ评分和CAT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细菌定植与急性加重次数、肺功能分级、CAT评分、SGRQ得分总分、症状得分、日常生活影响得分呈正相关(P0.01、P0.05);与FEV1%预计值、FEV1/FVC存在负相关(P0.01); CAT评分与SGRQ的各项评分均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中,部分患者存在下呼吸道细菌定植,细菌定植者比无细菌定植者表现出更差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且更易出现急性加重,CAT评分能较客观地反映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简便易行操作性更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吸入 2 0 0 μg与 40 0 μg喘乐宁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方法对 40例COPD患者吸入 2 0 0 μg、40 0 μg喘乐宁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 ,比较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绝对值的改变量、FEV1改善率、弥散 (DLCO)改善率、气道阻力 (Raw)改善率、呼气流速峰值 (PEF)改善率、舒张试验阳性率。结果 COPD患者吸入 2 0 0 μg、40 0 μg喘乐宁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 ,两个剂量组FEV 1绝对值改变量、FEV1改善率、DLCO改善率、Raw改善率、PEF改善率、舒张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急性发作期COPD患者FEV1绝对值改变量、FEV1改善率、舒张试验阳性率均高于稳定期COPD患者 (P <0 .0 0 1)。结论 吸入 2 0 0 μg喘乐宁既可保证舒张试验的效能 ,又可减少药物用量和减轻药物副作用 ,是一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对同期收治的2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分别采用循环酶法和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98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122例无斑块者血浆Hey分别为(21.72&#177;10.53)和(19.84&#177;4.98)umol/L(P〉0.05),hsCRP分别为(26.8&#177;6.6)和(20.6&#177;4.8)mg/L(P〈0.01);42例存在不稳定性斑块及56例存在稳定性斑块者血浆Hcy分别为(32.69&#177;19.54)和(20.90&#177;9.30)mg/L(P〈0.01),hsCRP分别为(37.2&#177;7.8)和(24.9&#177;6.5)mg/L(P〈0.01)。认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ey和hsCRP水平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及其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一氧化氮(NO)、8-异前列腺素(8-isoPG)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COPD急性发作期(AECOPD)、缓解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EBC,用硝酸还原法检测NO的浓度,酶免疫法检测8-isoPG的浓度。结果①AECOPD组(19例)患者EBC中NO和8-isoPG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2例),NO测定值分别为(80.83±40.15)μmol/L和(36.95±22.47)μmol/L,8-isoPG测定值分别为(13.56±11.11)ng/L和(5.87±3.39)ng/L,P〈0.05;②10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EBC中NO和8-isoPG的浓度显著高于缓解期,NO测定值分别为(91.09±34.30)μmol/L和(29.65±11.76)μmol/L,8-isoPG测定值分别为(17.60±12.44)ng/L和(5.23±6.20)ng/L,P〈0.05;③AECOPD组NO测定值与FEV1呈负相关(r=0.565,P〈0.05),与血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746,P〈0.01)。结论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气道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增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56例COPD患者(观察组)急性加重期(56例)及稳定期(52例)血清MMP-9水平,并与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对MMP-9表达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残气量与肺总量之比(RV/TLC)%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血清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且与FEV1%呈负相关(r=-0.712,P〈0.05),与(RV/TLC)%呈正相关(r=0.691,P〈0.05)。结论 MMP-9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检测血清MMP-9水平有助于判断COPD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痰定量细菌培养及痰细胞分类计数,以探讨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对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选择近1个月无急性发作病史的稳定期COPD患者,通过痰诱导留取痰液,行痰定量细菌培养和痰细胞分类计数,比较下呼吸道细菌定植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痰中炎症细胞水平。结果:33例稳定期COPD患者接受痰诱导,其中11例(32.4%)存在下呼吸道细菌定植(A组),22例为阴性(B组),A组痰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高于B组(P<0.05),2组间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下呼吸道细菌定植可加重稳定期COPD患者的炎症反应,加重气流受限程度。  相似文献   

19.
张谦  单岩  张捷  王家祥  杨林 《山东医药》2008,48(33):12-13
目的从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血清蛋白质中筛选特异的蛋白质标记物,构建诊断HD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132例份血清标本(来自HD术前患儿64例份,术后40例份,术后复发5例份,对照组23例份)的蛋白质质谱,用支持向量机分析数据。结果筛选出质荷比(m/z)为3221.7、5639.2、6884.2的三个蛋白质标记物,其在HD术前组低表达(分别为2.96&#177;1.17、15.57&#177;8.87、4.09&#177;1.78),在对照组高表达(分别为4.95&#177;0.99、30.31&#177;6.18、8.31&#177;3.07),两组相比,P均〈0.01;在HD术后组高表达(分别为3.76&#177;2.15、27.98&#177;7.22、9.06&#177;2.14),与术前组相比,P均〈0.01,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5例术后复发者三种蛋白质标记物表达强度(分别为3.18&#177;0.951、3.86&#177;10.69、3.95&#177;1.83),与术前组相比,P均〉0.05。结论采用SELDI-TOF-MS结合支持向量机构建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模型可用于HD的诊断及判断其是否完全根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的变化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胃癌组织和30例正常组织标本进行D-240染色,并于光镜下观察计算淋巴管密度(LVD)。结果D2-40的阳性表达在淋巴管内皮细胞中,呈棕黄色。胃癌组织中LVD为(8.01&#177;4.47)条/HP,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为(1.32&#177;1.41)条/HP,P〈0.05;癌周LVD为(11.49&#177;3.53)条/HP,明显高于癌内组织为(4.53&#177;1.75)条/HP,P〈0.05。低未分化[(9.06&#177;1.64)条/HP]、Ⅲ~Ⅳ期[(9.06&#177;1.39)条/HP]、有淋巴结转移[(9.10&#177;1.36)条/HP]和远处转移的[(10.55&#177;1.21)条/HP]胃癌LVD分别较高中分化[(6.15&#177;2.95)条/HP]、Ⅰ~Ⅱ期[(4.28&#177;2.43)条/HP]、无淋巴结转移[(7.38&#177;2.46)条/HP]和远处转移者[(7.38&#177;2.46)条/HP]增高,P均〈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LVD上升。检测LVD可以预测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