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颞浅筋膜蒂耳后扩张皮瓣全耳再造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使再造耳轮廓清晰、耳轮缘无毛发生长 ,又可同期处理残耳的全耳再造方法。方法 应用经皮肤扩张的颞蒂耳后筋膜皮瓣 ,向前上方旋转包裹整个耳支架进行全耳再造。结果  1999年 2月至 2 0 0 0年 10月共完成全耳再造 18例 ,术后随访期平均 9个月 ,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颞蒂耳后筋膜皮瓣厚薄适中 ,无发区皮肤面积较大 ,应用该皮瓣再造的耳廓肤色均匀一致 ,耳轮缘无毛发 ,外耳轮及耳甲腔等细微结构清晰 ,颅耳角保持较稳定 ,其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全耳再造方法 ,尤其适用于发际较低者及耳上部组织残缺较多者的全耳再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使再造耳轮廓清晰、耳轮缘无毛发生长,又可同期处理残耳的全耳再造方法.方法应用经皮肤扩张的颞蒂耳后筋膜皮瓣,向前上方旋转包裹整个耳支架进行全耳再造.结果1999年2月至2000年10月共完成全耳再造18例,术后随访期平均9个月,均取得满意效果.[HT5”H结论颞蒂耳后筋膜皮瓣厚薄适中,无发区皮肤面积较大,应用该皮瓣再造的耳廓肤色均匀一致,耳轮缘无毛发,外耳轮及耳甲腔等细微结构清晰,颅耳角保持较稳定,其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全耳再造方法,尤其适用于发际较低者及耳上部组织残缺较多者的全耳再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颞顶筋膜瓣与耳后筋膜皮瓣(简称:耳后联合双层筋膜瓣),Medpor支架行先天性小耳畸形全耳再造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颞顶支为血管蒂的岛状筋膜瓣移转至残耳乳突区耳后,与耳后乳突区筋膜皮瓣同期同步进行扩张,然后将扩张的耳后联合双层筋膜皮瓣包裹Medpor支架行全耳廓再造。结果:本组患者中经3个月~3年的随访,再造耳皮肤颜色与耳周缘面部相接近,微细结构清晰,颅耳角与健耳对称,形态结构好。结论:耳后联合双层筋膜瓣+Medpor支架行全耳廓再造,既能有效避免支架外露和传统手术供区胸壁畸形,又能避免切取自体肋软骨增加的创伤及痛苦。再造耳皮肤颜色与正常肤色相似,形态满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扩张法全耳再造过程中出现耳后扩张皮瓣破溃,采用Brent Ⅰ期耳再造术作为补救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8例扩张法全耳再造术的患者,在扩张器注水过程中发生耳后扩张皮瓣破溃,将扩张器取出,植入自体肋软骨支架,行Brent Ⅰ期耳再造术.结果 8例创口均一期愈合,扩张皮瓣血供良好,再造耳形态逼真,轮廓清晰,耳轮毛发少,其大小、形状、位置与面部协调,效果满意.结论 Brent Ⅰ期耳再造术是扩张法全耳再造过程中发生耳后扩张皮瓣破溃后的一种较好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耳后弯曲矩形滑行推进皮瓣修复中重度耳轮皮肤缺损的方法和应用。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对7例耳轮缺损患者(外伤1例,人咬伤3例,肿瘤占位3例)应用耳后弯曲矩形滑行推进皮瓣的方法进行修复,一期行耳轮残端耳后埋植术,6周后二期行耳轮断蒂成形术,耳后供区行滑行推进皮瓣修复。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15个月,断蒂皮瓣及推进皮瓣均完全成活,无血运障碍、感染及坏死等并发症;全耳外形良好,再造耳廓轮廓清晰流畅,厚度、色泽均与周围皮肤相似,耳轮及耳后乳突区瘢痕不明显,无接口处凹凸变形,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耳后弯曲矩形滑行推进皮瓣修复中重度耳轮皮肤缺损,具有外形好,操作相对简单,术后瘢痕不明显,再造耳廓视觉差异性小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颞顶筋膜瓣与扩张皮瓣联合覆盖Medpor支架外耳再造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颞顶筋膜瓣与扩张皮瓣联合覆盖Medpor支架再造外耳的效果。方法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在乳突区置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并定时注水扩张;第二期手术将扩张器取出并形成蒂在前的扩张皮瓣、掀起以颞浅血管为蒂的颞顶筋膜瓣,应用颞顶筋膜瓣和乳突区扩张皮瓣双重由里至外覆盖Medpor耳支架完成耳廓再造。结果临床应用22例,随访半年至2年半,无耳支架外露发生,再造的耳廓外形逼真,轮廓分明,肤色与周围正常皮肤一致。结论应用乳突区扩张皮瓣及颞顶筋膜瓣双层组织瓣包被Medpor耳支架,可以提高Medpor耳支架置入的安全性,避免发生外露,又不影响支架外形和轮廓的显现,再造耳表面皮肤的色泽与周围皮肤一致。  相似文献   

7.
颞浅筋膜瓣在全耳再造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颞浅血管为蒂的颞筋膜在全耳再造中的应用。方法:设计以颞部为蒂的颞浅筋膜瓣包裹整个Medpor支架行全耳再造。结果:共完成25例,术后随访期平均10个月,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颞浅血管为蒂的筋膜瓣血管吻合支丰富,血运好,厚薄均匀适中,且供区隐蔽,组织供量大,再造耳轮廓及耳甲腔等细微结构清晰,立体感强,是一种较理想的全耳再造方法。  相似文献   

8.
皮肤扩张加颞浅筋膜瓣耳再造修复小耳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皮肤扩张术加颞浅筋膜瓣行耳再造修复小耳畸形的临床经验。方法小耳畸形患儿6例,均行颅侧区皮肤扩张颞浅筋膜瓣覆盖、自体肋软骨作耳廓支架行全耳再造。结果平均随访1.5年,6例外耳结构清晰,外形满意,耳颅角稳定在30°~40°。结论皮肤扩张加颞浅筋膜瓣耳再造是一种较好的外耳成形方法。  相似文献   

9.
颞浅血管为蒂的组织瓣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 1981年以来应用以颞浅血管为蒂的颞筋膜瓣、颞肌筋膜瓣、前额皮瓣、头皮瓣及耳后皮瓣 ,修复颜面部组织缺损、耳郭修复再造及眉毛再造等共 69例 ,取得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 69例中男 4 8例 ,女 2 1例 ,年龄 13~ 5 7岁。烧伤后全耳缺损 8例 10只、耳大部缺损 7例 ,外伤后耳大部缺损 4例 ,先天性小耳畸形 10例 ,半侧颜面萎缩 4例 ,颧部凹陷 3例 ,严重下睑外翻、结膜囊缩窄、结膜囊缩窄伴眼睑皮肤缺损、鼻翼缺损及面颊部皮肤缺损各 2例 ,眉毛缺损 2 2例 2 8侧 ,颞部凹陷1例。修复方法及部位 :颞筋膜瓣外加植皮全耳再造 18例 2 0只…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采用预制扩张耳后乳突区复合筋膜皮瓣行全耳廓再造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手术分二期完成。I期手术:设计带有颞浅动静脉蒂的颞顶筋膜瓣,移植入残耳乳突区皮下腔穴,然后置入皮肤扩张器,与耳后皮瓣进行同时同步扩张I;I期手术:将预制扩张的耳后乳突区复合筋膜皮瓣掀起,覆盖于Medpor支架上,进行全耳廓再造术。结果:36例患者经6个月~3年的随访,再造耳廓外形逼真,立体感强,与周围皮肤颜色相同,微细结构清晰。结论:采用预制扩张的耳后乳突区复合筋膜皮瓣+Medpor支架行全耳再造,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效果满意。既可避免支架外露,又可避免取自体肋软骨增加的创伤和痛苦或肤色差异等优点,是目前全耳廓再造术较为理想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比较两种扩张筋膜皮瓣(简称:A组单纯耳后扩张皮瓣;B组,耳后联合双层筋膜皮瓣)包裹支架行全耳廓再造术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均采用Medpor为支架,分别行两种皮瓣方式覆盖支架。A组:30例行耳后乳突区单纯扩张皮瓣包裹支架;B组:38例行耳后双层联合筋膜皮瓣包裹支架行全耳再造术。结果:A组30例患者中,出现血肿者2例,出现皮肤破溃假体外露1例,经局部换药皮瓣转移后创面痊愈。B组联合双层扩张耳后筋膜皮瓣38例患者中,术后耳部轮廓清晰,再造耳轮,对耳轮、耳甲腔等精细结构显现。供区无需植皮,色差及瘢痕均不显。结论:两种方法比较均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中耳后联合双层筋膜皮瓣法更能显现再造耳的微细结构,避免假体外露,为临床首选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颞蒂耳后乳突区皮瓣Medpor支架全耳再造术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目的 探索可靠而有效的全耳再造新术式。方法 根据耳后乳突区皮瓣的血供构筑特征,设计以颞部为蒂的耳后乳突区皮瓣包裹整个Medpor耳支架全耳再造方法。结果 1999年7月-2000年4月共完成12例手术,随访3-12个月,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本法设计合理、操作比较简单,供区隐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全耳再造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颞顶筋膜瓣、耳后筋膜瓣两瓣(简称:耳后联合筋膜瓣)包裹Medpor支架行先天性小耳畸形全耳再造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手术分为两期:I期采用颞浅动静脉顶支为血管蒂的岛状筋膜瓣,植入残耳乳突区耳后剥离的皮下腔穴,然后植入皮肤扩张器与耳后筋膜皮瓣进行同期同步扩张;II期取出扩张器,将扩张耳后联合筋膜皮瓣包裹Medpor支架行全耳廓再造术。结果:38例患者中,经6个月~3年的随访,再造耳形态结构稳定,颜色与周围皮肤相近,微细结构清晰,颅耳角良好与健耳对称。结论:该方法既可解决覆盖支架的难题,又将手术并发症减少到最低限度,避免支架外露。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全耳廓再造术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期法"行耳廓再造术的临床应用。方法第1期手术:切取右侧第6~8肋软骨,制成具有三层结构的自体肋软骨支架;应用"双瓣"技术,以残耳根部为蒂,将后方乳突区无毛发的皮肤掀起,形成皮瓣,耳后筋膜瓣的范围扩大至发际线内3.5~4 cm,呈半圆形。将肋软骨支架移植于"双瓣"之间,进行耳廓再造。第2期:利用剩余的残耳组织,重建耳轮脚、耳屏和耳甲腔等耳廓亚解剖结构。将残耳上半部制成"V"形耳轮脚皮瓣;将中部残耳组织制成半圆形耳屏皮瓣。同时将上半部残耳软骨雕刻成圆锥状,与再造耳的耳轮末端缝合固定,耳轮脚皮瓣转位覆盖,形成耳轮脚;将中部残耳软骨修剪成半圆形,用耳屏皮瓣包裹再造耳屏。切除耳甲内多余组织,进行加深,创面植皮覆盖。结果 2007年至2010年,采用"二期法"实施耳廓再造71例。经过0.5~3年随访观察,再造耳位置适当,大小与健侧基本一致;皮肤颜色与面部接近,随时间延长皮肤感觉逐渐恢复;支架无吸收及变形,再造耳廓的立体结构良好、外形自然;颅耳角与对侧相似,耳后瘢痕不明显。结论 "二期法"耳廓再造术简便易行,并发症少,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利用健侧耳后全厚皮片移植进行先天性小耳畸形Ⅰ期耳郭再造的方法.方法 选择48例先天性单侧小耳畸形患者,应用自体肋软骨或Medpor材料做耳支架,利用患侧颞浅筋膜瓣反转包裹耳支架,并将蒂在前的残耳皮瓣覆盖于包裹耳支架的颞浅筋膜瓣表面,再将蒂在前面的残耳上方的三角形皮瓣覆盖在耳轮缘上方的颞浅筋膜瓣表面,其余颞浅筋膜表面移植健侧耳后全厚皮片.结果 利用该方法进行Ⅰ期耳郭再造48例,手术均成功.随访1个月至1.5年,再造耳外形满意.结论 用该方法进行Ⅰ期耳郭再造,具有疗程短、并发症较少、临床效果佳等优点.该方法切实可行.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额颞部发际内外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近十年间,应用耳后发际颞筋膜蒂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前额颞部发际皮肤缺损5例.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5~7 d可见头发生长,发际内外界限清楚,额颞部形态佳.结论 应用耳后发际颞筋膜蒂岛状皮瓣转移修复颞额部发际皮肤缺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耳后扩张袋状皮瓣全耳再造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利用耳后扩张的袋状皮瓣行全耳再造术的效果。方法:1997年12月至1999年11月对18例小耳畸形患者,应用耳后扩张袋状皮瓣行全耳再造术。手术分两期进行:I期手术在耳后皮下埋置50ml肾形扩张器,同时行耳垂转移或旷置。Ⅱ期手术在扩张的耳后皮瓣上或下端经2.5-3.0cm切口切开取出扩张器,除前方为蒂部不予切开处,均在扩张皮瓣稍外侧约距扩张囊边缘0.5-0.6cm外呈肾形切开直达深筋膜下层,由耳后筋膜深层向前锐性分离,形成一囊袋状一并掀起。袋内置入耳支架并固定、负压吸引、耳后全厚植皮修复。结果:用耳后扩张袋状皮瓣行全耳再造,简化了手术程序,增强了皮瓣的血液循环,提高了负压吸引效果,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18例,效果较为满意。结论:耳后扩张袋状皮瓣全耳再造术成功率高,外形逼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耳再造术后出现皮瓣坏死、软骨支架外露后,应用颞浅血管为蒂的颞浅筋膜瓣联合中厚皮片植皮的方法进行修复的效果.方法 沿颞部发际内行垂直切口,以颞浅血管为蒂,沿颞肌筋膜表面剥离,形成颞浅筋膜瓣,向下旋转包裹支架外露部位,筋膜瓣表面行游离中厚皮片移植,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3d.结果 10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无支架外露、皮片坏死现象.随访3~12个月,其再造耳耳轮、对耳轮、三角窝等表面结构清晰,有明显的立体形态,不显臃肿,效果满意.结论 对外耳再造术后出现软骨支架外露,利用颞浅筋膜瓣联合游离移植中厚皮片法可获得较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耳后皮肤质地柔软,色泽接近面部,血供丰富,较为隐蔽。耳后筋膜易分离,血供相对恒定,可利用范围大。耳后皮瓣作为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缺损可利用颞浅动脉为血管蒂,可触及范围广。耳后组织丰富,层次明晰,可移动性强,可用作单纯皮肤移植、耳甲腔软骨移植、以耳后动脉为蒂的耳后筋膜皮瓣、以颞浅动脉分支为蒂的回流筋膜皮瓣、耳后软骨筋膜皮瓣、回流软骨筋膜皮瓣、耳后软骨筋膜瓣、耳后软骨筋膜皮瓣附加乳突区筋膜瓣等修复临近或面部其他部位缺损及畸形[1]。因此对于耳区组织的血供也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邻位及远位岛状皮瓣一期修复眼睑分裂痣的设计与技巧.方法 切除眼睑分裂痣上、下睑病变后,根据缺损的部位、形态及面积,选择应用眼轮匝肌蒂岛状皮瓣、耳后SMAS蒂岛状皮瓣或逆行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一期修复上、下睑皮肤缺损,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 2003年以来,共收治患者16例,其中应用眼轮匝肌肌皮瓣10例,耳后SMAS筋膜蒂皮瓣3例及逆行颞浅动脉岛状皮瓣3例.切除痣体的最大面积上睑为2.5 cm ×2.0 cm,下睑为4.0 cm×3.0 cm.1例耳后SMAS筋膜蒂皮瓣及1例逆行颞浅动脉岛状皮瓣术后出现皮瓣远端静脉回流障碍、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自行愈合,其余14例皮瓣全部成活良好.结论 根据病变的部位、形态和面积等选择合适的邻位或远位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分裂痣切除术后皮肤缺损,效果满意,且供区隐蔽、无继发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