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志恒  王先明 《海南医学》2010,21(21):132-133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治疗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及胃肠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64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心理干预组(8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化疗方案,心理干预组同时配合综合心理治疗3周。采用症状自评表评定患者精神症状。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检测。组间采用t检验。结果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与正常人常模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评分明显升高(P〈0.01)。心理干预组第5周SDS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亦减轻。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综合心理治疗科明显降低乳腺癌化疗患者抑郁、焦虑程度及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理治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84 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常规对照组和心理治疗组,常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化疗、放疗及支持治疗; 心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综合运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焦虑自评量表( SAS)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评定.组间采用t检验.结果 心理干预组第8周SDS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对患者的治疗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方法将84例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心理干预前、后两组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家属SAS、SD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家属存在一定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确诊为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支持、社会支持、集体心理治疗和行为训练等综合心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查负性情绪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保持平衡适应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科收治乳腺癌术后初次化疗患者80例,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包括心理指导、认知教育、放松训练、家庭支持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每位患者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中文版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缓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评估综合心理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3个月后重新评估SDS及SAS评分,并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SDS及SA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均P<0.05)。经过健康教育与综合性心理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的SDS及SAS评分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健康教育与综合性心理干预能缓解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等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普外科住院的9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常规给予手术治疗和化疗,干预组加用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对比.结果 心理干预前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结论 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养治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14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2例.干预组接受系统的集体心理治疗及个别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干预结果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SAS、SD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养治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纠正患者的认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效果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6例冠心病患者问卷调查,对伴有抑郁情绪者51例(48.3%)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心内科治疗,干预组同时配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干预组第4周SDS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DS、SAS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对抑郁情绪的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抑郁评分,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缩短住院时间。结论心理治疗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法对老年颅脑损伤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老年颅脑损伤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心理症状评分。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理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SAS评分分别为55.83、58.87,SDS评分分别为56.97、57.93。40天后心理焦虑抑郁程度,对照组下降不显著,而干预组SDS、SAS明显下降,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在应激情况下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恰当的心理干预能降低焦虑抑郁程度,对病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配偶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7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配偶(患者配偶组)随机分为配偶干预组和配偶观察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况评定,观察心理干预后两组心理状况的不同变化.结果 患者配偶组的SAS、SDS及SCL-90总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两组干预前SAS、SDS及SCL-90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干预组SAS、SDS及SCL-90总分均明显低于心理干预前(均P<0.05)及观察组(均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配偶存在较明显的心理障碍,心理干预能有效地缓解这些配偶的焦虑及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148例老年血液透析诱导期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76例,对照组72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配合治疗程度,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配合治疗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提高配合治疗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整合心理行为治疗对化疗期乳腺癌患者合并失眠和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病理确诊为乳腺癌,且合并失眠和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120例,按照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60例,采用一般干预)和对照组(60例,采用整合心理行为治疗干预).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评定睡眠质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定,采用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治疗12周后,分析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8、12周的失眠、焦虑、抑郁改善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第8周末、第12周末ISI、SDS、S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第4周末也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评分干预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t=-2.049,P<0.001).观察组总脱落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4.803,P<0.001).结论 整合心理行为治疗模式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失眠和焦虑、抑郁状态,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整合心理治疗模式下患者的脱落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4.
心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对其影响。方法:68例GDM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34)和对照组(n=3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入院和出院时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比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GDM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对医学生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集体心理治疗、小组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治疗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对498名医学生(研究组)进行为期半年的综合心理干预,以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其抑郁、焦虑情绪的变化,并与未进行干预的492名医学生(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 研究组SDS和S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SDS和SAS评分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医学生存在的严重抑郁、焦虑情绪,综合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16.
丁新华  彭筱玉 《吉林医学》2014,(21):4774-4775
目的:探讨手术前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的疗效。方法:将134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患者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同时均按常规术前准备,观察组加以心理干预,手术前1 d两组再次进行SAS、SDS评分。结果:入院时SAS评分发现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SDS评分发现观察组中28例存在抑郁症状,对照组29例存在抑郁症状,经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的缓解率分别为82.05%和81.14%,显著高于对照组60.61%和55.17%;同时观察组心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分别为(42.82±4.73)分和(42.11±5.6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25±4.61)分和(48.52±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患者普遍存在焦虑症状,部分存在抑郁症状,心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颅脑外伤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神经外科常规护理,实验组组实施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评分.结果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抑郁、焦虑和恐惧症状及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对68 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调查,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检查和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 进行研究,将两组疗效及SAS 、SDS 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疗效,降低其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9.
朱洪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5):433-434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的影响,探讨降低急性脑卒中后患者焦虑抑郁的方法.方法 将106例急性脑卒中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护理干预组.分别测量干预前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周后干预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青年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青年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心理行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2组均在确诊为乳腺癌后第一天和出院前一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cavi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组患者心理行为干预前SAS及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系统心理行为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变,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 对青年乳腺癌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能减轻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保持较平和的心态,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对疾病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