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8 毫秒
1.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复合液注射对兔光镜结果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硬膜外腔注射的方法,将3种不同配方的复合液分别注入兔的硬膜外腔,然后用光镜及丹迪CantataTM型肌电图仪进行检测,观察给药前后脊髓及神经根组织病理学变化及电生理学的变化。结果:硬膜外腔给药后,3组动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电生理的各项指标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硬膜外腔给药后4周、8周,3组动物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组织病理有改变。结论:硬膜外腔复合液注射后,硬膜外腔、脊髓、神经根周围的组织病理学产生了变化,但脊髓和神经根未发生器质性改变,对兔脊髓和神经根的电生理方面不会产生影响,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自控硬膜外腔镇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控硬膜外腔镇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间断硬膜外腔注药组(n=54),硬膜外腔注射含糖皮质激素镇痛复合液,4次为一疗程.自控硬膜外腔镇痛组(n=44),于首次硬膜外腔注射后加行PCEA治疗7天;观察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8天及疗程结束次日VAS评分,PCEA组分别为4.41±0.62、1.30±0.77,间断注药组分别为5.09±0.88、1.65±0.97,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第8天PCEA组优良率为77.3%,明显优于间断注药组(55.6%).疗程结束次日PCEA组优良率(88.6%)仍高于间断注药组(81.5%),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控硬膜外腔镇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较间断硬膜外腔注药在治疗初期能更迅速地缓解患者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3.
李心宽  柳胜华 《吉林医学》2010,31(7):934-935
目的:通过给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后观察硬膜外腔及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压力的变化,以压力梯度探讨椎管内联合麻醉中,硬膜外注药对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椎管内麻醉成年手术患者54例,均分成A、B两组。A组硬膜外腔穿刺以玻管法为穿刺成功的指标,不行气泡外溢及注气试验,穿刺成功后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5 ml,立即观测硬膜外腔峰压。B组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再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并测其压力,然后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5 ml,立即同时测定硬膜外腔及蛛网膜下腔的峰压。结果: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5 ml后其峰压A组为(1.565±0.175)kPa,B组为(1.078±0.179)kPa,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5 ml前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压力为(0.865±0.204)kPa,硬膜外腔压力为0 kPa;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5 ml后其峰压为(1.078±0.179)kPa,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峰压为(1.711±0.275)kPa,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压力随着硬膜外腔压力的升高而升高,且其压力大于硬膜外腔峰压。结论:椎管内联合麻醉是安全的,但应适当延长硬膜外腔注药间隔时间或首次硬膜外腔注药少量多次以免容量效应引起平面过高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硬膜外腔注药结合全自动红外线、按摩、牵引床治疗腰椎间盘膨出症的效果。方法:对65例腰椎间盘膨出症患者采用硬膜外腔注入痛息通结合按摩、牵引进行治疗。结果:痊愈38例,显效21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无1例病人出现不良反应,治疗满意。结论:硬膜外腔注药结合全自动红外线、按摩、牵引治疗腰椎间盘膨出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硬膜外注药对戒毒的影响。方法 对16例阿片类药物成瘾自愿戒毒者,采用硬膜外腔注入含芬太尼、氟哌啶等合剂的方法进行快速脱瘾的观察。结果 全部病人于注药后戒断症状随即消失,生命体征平稳,于48-72小时内达到快速脱瘾的目的。结论 证明硬膜外注药用于戒毒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是通过把局部麻醉剂注入硬膜外腔,使脊神经根出现暂时性麻痹,称为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由于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互不相通,注药后不会对脑脊液造成直接影响。硬膜外腔的腔内为疏松结缔组织与小静脉丛,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腔注药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很多,本文采用硬膜外腔注药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总结如下。 1 治疗方法 1.1 硬膜外腔注药:取侧卧位,患侧在下,选L_3~L_4或L_2~L_3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向下置入导管3~4cm。注入2%利多卡因和0.5%布比卡因各5ml。强的松龙75~100mg,氟美松5~10mg,VitB_1 700mg,VitB_(12) 1mg混合液。注药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腔注药镇痛应用于晚期癌痛治疗是一种公认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但对于需要长期留置硬膜外导管的患都存在着导管如何固定、如何保持导管注药端接头无菌及注药过程无菌操作等问题。本着癌症镇痛家庭化、为患着想的原则,通过多年的摸索,我们采取了以下办法预防硬膜外导管的脱出、硬膜外腔及硬膜外导管的污染及感染,成功为43例晚期癌症患进行了长期硬膜外腔镇痛。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987例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腿痛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劲  朱通伯 《铁道医学》1998,26(1):33-34
了解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腿痛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对9187例次硬膜外腔注药统一用药处方,观察治疗中,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其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以穿刺和注药时或注药后疼痛以及月经紊乱的发生率较高,分别是23.40%和9.36%。结论 应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加强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患椎间盘突出症,由于疼痛、麻木、活动受限,影响工作和休息,不少学者都在探讨治疗此病的方法、药物和途径,有人认为,脉络宁静滴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消炎止痛的作用.我们将此药注人兔的硬膜外腔进行动物实验,观察此药对局部组织的刺激反应,然后将此药滴人老年患者硬膜外腔,通过116例临床疗效观察,有效率100%,治愈率达83.9%,6个月后随访复发率为15.3%.……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腿痛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1987例次硬膜外腔注药统一用药处方,观察治疗中、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其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以穿刺和注药时或注药后疼痛以及月经紊乱的发生率较高,分别是23.40%和9.36%。结论应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加强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赵大庆 《中国医疗前沿》2011,(24):29+7-29,7
目的探讨硬膜外腔注药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硬膜外腔注药配合手法治疗。结果本组68例患者中,治愈43例,好转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6%。结论硬膜外腔注药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患者易于接受,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乌拉坦麻醉兔,给予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观察在血压升高的同时,动物的呼吸和在延髓腹侧蛛网膜下腔记录的颅内压变化。结果完整动物血压升高时,潮气量明显减小,而颅内压保持相对稳定。切断双侧颈动脉窦神经和减压神经的动物,注药使血压升高时,仍可见潮气量明显减小,颅内压的增值较完整动物大。电灼损毁双侧延髓腹外侧区后,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使血压上升时,颅内压增值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与完整动物组相比p<0.01,与切断双侧颈动脉窦神经相比p<0.05)。颅内压升高的时程和形式与外周血压的变化相一致。结果表明,在脑灌流压(量)增加时,延髓膜外侧区的功能完整性对保持颅内压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方法颇多。椎间孔硬膜外置管注入胶原酶,不但操作复杂且注药后过敏并出现皮肤瘙痒。硬膜外腔注入氧治疗,可致体温高达38℃左右,且持续7~12h,并有口干、出汗、乏力反应。硬膜外腔注药治疗可能出现硬膜外腔感染,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血肿、截瘫甚至死亡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硬膜外腔注药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12 0例腰腿痛患者 ,于腰椎病变上一间隙常规硬膜外穿刺 ,然后硬膜外腔注入痛息通 4 0mg、维生素B110 0mg、维生素B610 0mg、维生素B12 1 0mg、5 %碳酸氢钠 2mL及 2 %利多卡因 10 0~ 2 0 0mg复合液。每周 1次 ,2次为 1疗程 ,以此方法治疗腰腿痛。结果 :经过 1~ 3疗程治疗 ,本组 12 0例总有效率 92 5 %。结论 :硬膜外腔注药不失为治疗腰腿痛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神经损害后发生的顽固性神经痛,以往只采用肌肉或口服药物治疗,止痛效果差,且副作用大,我们对3例顽固性神经痛病人采用了硬膜外腔给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给药方法:于疼痛区相对应的脊髓硬膜外腔留置硬膜外导管,经导管注药。药物组成: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B_1 100mg、维生素B_6 100mg、维生素B_(12) 500μg、0.5%布比卡因5ml,每日2次,此外每6小时或按需注  相似文献   

17.
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时硬膜外给药作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 :探讨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时硬膜外给药的作用机制。方法 :4 0例盆腔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 2组 ,Ⅰ组 (常规组 ,L2~ 3 常规硬膜外穿刺置管 ,成功后 ,注入 3ml 1- 2 - 1溶液 (1%丁卡因 5ml 2 %利多卡因 10ml 生理盐水 5ml混合液 )作试验剂量 ,无腰麻征象 ,则每隔 5min再注入 1- 2 - 1溶液 3ml 2次 ,Ⅱ组 (穿孔组 ) ,L2~ 3 联合穿刺 ,成功后蛛网膜下腔不注药 ,硬膜外腔置管后硬膜外腔注药 ,注药方法与Ⅰ组相同 ,观察两组病人 9ml1- 2 - 1溶液所产生的麻醉效果。结果 :Ⅱ组起效时间明显快于Ⅰ组 ,并产生较广泛的阻滞平面和良好的骶神经阻滞 ,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穿孔组产生完善的麻醉效果 ,可能与少量局麻药可渗入蛛网膜下腔 ,发挥双重阻滞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硬膜外腔注药结合全自动红外线、按摩、牵引床治疗腰椎间盘膨出症。方法 对65例腰椎间盘膨出症患者采用硬膜外腔注入痛息通结合按摩、牵引进行治疗。结果 痊愈38例,显效21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无1例病人出现不良反应,疗效满意。结论 硬膜外腔注药结合全自动红外线、按摩、牵引治疗腰椎间盘膨出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兔硬膜外腔液体灌注对硬膜外腔压力、颅内压及对液体在硬膜外腔上升高度的影响。 方法 选用新西兰兔36只,均在颅顶及下腰部建立颅内压测压通道、硬膜外腔测压通道(L5/6)、硬膜外腔灌注通道(L6/7)。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六组,每组6只,利用蠕动泵控制灌注流速。A组(未灌注)、B组(0.1mL/min生理盐水灌注)、C组( 0.5mL/min生理盐水灌注)、 D组( 1.0mL/min生理盐水灌注)、 E组(0.5mL/min碘海醇灌注)、 F组(1.0mL/min碘海醇灌注)。分别记录未灌注组、各生理盐水灌注组在T0(0min)、T1(2min)、T2(4min)、T3(8min)时间点时硬膜外腔压力及颅内压,并记录两碘海醇灌注组造影剂在灌注容量为R1(1mL)、R2 (2mL)、 R3(4mL)时的上升节段。结果 硬膜外腔压力及颅内压随灌注时间增加而升高,随后到达平台期。随着灌注速度增加,平台期硬膜外压力及颅内压峰值也随之增加,B、C、D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灌注量下,硬膜外液体上升高度与速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硬膜外压力及颅内压灌注平台期峰值与灌注速度呈正相关性,与灌注时间(量)无明显相关性。灌注液体上升高度与灌注速度无明显相关性,与灌注时间(量)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硬膜外麻醉是临床最常见的麻醉方法之一,硬膜外腔注错药却十分鲜见。我科在连硬外麻醉中误将50%葡萄糖注入硬膜外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