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徐俊  郭楠 《疑难病杂志》2010,9(5):365-36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收集经检查HBsAg阴性的血清983份,采用雅培ArchitectⅠ2000电化学发光仪定量检测HBsAg;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乙肝病毒S区、C区、X区。诊断为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巢式PCR扩增病毒PreS/S区,产物直接测序并与标准病毒序列对比分析病毒株变异。结果经雅培ArchitectⅠ2000复检HBsAg弱阳性率为6.5%(64/983),HBsAg滴度中位数为0.17 U/ml;60.9%(39/64)病毒2个区扩增阳性,4.0%(39/983)为隐匿性HBV携带者血清;35.9%(14/39)病毒PreS/S区段扩增阳性,未发现"a"决定簇内的变异株。结论目前经常规检测HBsAg为阴性的血液,用敏感性更高的试剂仍能检测出HBsAg及HBV DNA。  相似文献   

2.
宁炎 《实用医技》2007,14(35):4834-4836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与HBV其他标志物及其DNA的关系。方法:对620例血清标本进行Presl、乙肝病毒标志物和HBV—DNA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抗HBc与HBs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HBc三种阳性模式组,PreS1阳性率为84.8%、41,9%、51%。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5)。在PreS1(+)病例组,PreS1与HBeAg及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8.87%、48.39%和51.61%,结果符合率达82.19%和87.67%。结论:血清PreS1主要存在于HBsAg携带者,且与HBeAg和HBV-DNA关系密切,是反映HBV复制及传染性的又一可靠血清学指标,PreS1联合HBV标志物同步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ELISA检测血清HBsAg阴性的原因。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50例健康献血员、263例健康体检自然人群和21例不明原因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对检测出的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进行定量测定。结果: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分别为1.3%、4.2%和38.1%。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未检出有5例,在0.05ng/ml~0.1ng/ml有7例,0.1ng/ml~0.5ng/ml有6例,0.5ng/ml~10ng/ml有2例。结论:隐匿性HBV感染在不同人群中广泛存在。血清HBsAg阴性的机制主要是HBV复制和基因表达的严重抑制,以及HBV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4.
乙肝前S1抗原与乙肝DNA和乙肝模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乙肝前S1抗原(PreS1-Ag)与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的关系,进一步探明PreS1-Ag在乙肝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2835例乙肝患者血清HBV—M和PreS1-Ag,用荧光定量PCR法同时检测HBV—DNA。结果 对HBV血清标志物6种模式进行分析,模式①中,PreS1-Ag阳性率81.82%,HBV—DNA阳性率92.03%,代表病毒高复制,传染性强,与HBeAg呈明显的正相关性,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X^2=1.62,P〉0.05)。模式②中PreS1-Ag阳性率48.482%,HBV—DNA阳性率39.92%,说明HBeAg阴性的患者仍存在着病毒复制。1556例PreS1-Ag阳性中HBV—DNA阳性率82.51%(1284/1556),HBeAg阳性率54.18%(843/155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X^2=37.24,P〈0.01),说明PreS1-Ag与HBV—DNA符合率较HBeAg高,在判断乙肝复制方面比HBeAg更有意义。结论 PreS1-Ag能敏感地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与HBV—DNA的一致性较好,尤其可以反映HBeAg阴性的乙肝患者体内病毒的复制情况,在乙肝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前s1抗原(PreS1-Ag)、前s2抗原(PreS2-Ag)与乙肝病毒DNA(HBV—DNA)和血清标志物(HBV—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658例乙肝患者血清PreS1-Ag、PreS2-Ag和HBV-M,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4种阳性模式组PreS1-Ag、PreS2-Ag、HBV—DNA的总阳性率分别为65.81%,59.27%,71.28%。在319例HBeAg阳性模式组,PreS1-Ag、PreS2-Ag、HBV—DNA阳性分别为281、236、297例,阳性检出率为88.09%,73.98%,93.10%,与HBeAg阴性组比较,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DNA阳性组与HBV-DNA阴性组PreS1-Ag、PreS2-Ag、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前S1抗原、前S2抗原与HBV—DNA和HBeAg检测有显著相关性和互补性。提示前S1抗原、前S2抗原能够较好地反映病毒复制状况,可作为检测HBV复制新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不明原因肝炎患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峰 《四川医学》2010,31(1):95-97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肝炎患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隐匿性感染的机制。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3例不明原因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对检测出的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进行定量测定。结果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17.5%。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隐匿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未检出有3例,在0.05~0.1ng/ml有8例,0.1~0.5ng/ml有6例,3.5ng/ml有1例。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水平为10^3~10^6copies/ml。结论隐匿性HBV感染是不明原因肝炎的病因之一。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HBsAg阴性的机制主要是HBV复制和基因表达的严重抑制,以及HBV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乙肝母婴阻断中婴幼儿隐匿性感染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深圳市疫苗监测和接种网络,收集223对乙肝母婴阻断人群的血清样本,进行HBV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隐匿性感染对传统HBV母婴阻断效果评价标准的影响;并分析母婴阻断中婴幼儿隐匿性感染的因素。结果血清学结果显示223例婴幼儿接受乙肝母婴阻断后,212例HBbAg (+),传统血清学结果计算HBV母婴阻断成功率为95.1%(212/223);分子生物学筛查显示,183例HBV-DNA(-),40例HBV-DNA(+),该方法计算HBV母婴阻断成功率为82.1%(183/22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产妇血清HBV-DNA水平与所产婴幼儿隐匿性感染相关性分析显示,孕产妇血清HBV-DNA水平与婴幼儿隐匿性感染呈正相关;31例隐匿性感染的婴幼儿中有12例病毒S区“a”抗原决定簇出现点突变;而6例血清型HBsAg(+)的病例S区“a”抗原决定簇没有发生突变,病毒突变对血清学漏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7.025,P=0.020)。结论隐匿性感染在HBV母婴阻断婴幼儿群体中存在一定的流行趋势,并对HBV母婴阻断成功构成了威胁;病毒突变和孕产妇血清HBV-DNA水平与婴幼儿隐匿性感染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罗维民 《中外医疗》2010,29(8):163-164
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是流行病学筛查和HBV感染临床诊断的重要数据。为比较不同方法对于乙肝标志物的检测性能,我们采用罗氏Modular Analytics E170仪器、雅培Architect i2000仪器和放射性免疫分析(IRMA)等3种方法,分别检测264例血清样本中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263例血清样本中的表面抗体(anti-HBs)、224例血清样本中的e抗原(HBeAg)和202例血清样本中的e抗体(anti-HBe),不同方法检测HBeAg的矛盾结果由定量PCR来确定。结果显示,3种方法检测的一致率很高,分别达到100%(HBsAg),94.6%(anti-HBs),91.6%(HBeAg)和82.2%(anti-HBe)。罗氏E170模块和雅培Architect i2000可对anti-HBs定量,低水平anti-HBs样本可观察到不符结果;3种方法检测anti-HBe的阳性率分别为Modular E170(60.9%),IRMA试剂盒(54.1%)和Architect i2000(51.0%)。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区献血员的管理及筛查情况。方法:随机采集了我区4个盟市血站503份合格献血员血样,并进行了相关调查,采用ELISA法复检。结果:HBsAg阳性率为1.99%(10/503);抗-HBc阳性率15.90%(80/503);抗-HBs阳性率21.87%(110/503);抗-HCV阳性率2.19%(11/503),其中HBV、HCV双重感染的8例,HBsAg、抗-HBc双阳性3例。对抗-HBc、抗-HBs双阳性以及单纯阳性者经PCR法检测HBVDNA均为阴性。结论:说明我区血站管理及对献血员筛查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献血员筛查抗-HBc对预防输血后乙肝无多大价值,应把重点放在选用灵敏度高的试剂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PreS1与HBeAg及HBV-DNA的相关性,探讨PreS1在乙肝病毒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及实验室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携带者和正常人体检的血清388份,检测Pre S1、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DNA,并分析Pre S1与乙肝病毒血清指标相关性.结果在388份血清中,HBeAg阳性血清85份,Pre S1阳性68例,阳性率80.0%;HBeAg阴性血清121份,Pre S1阳性40例,阳性率33.1%中,抗-HBe阳性血清88份,Pre S1阳性29例,阳性率32.9%;HBV-DNA阳性血清198份,PreS1阳性152例,阳性率76.8%.结论在HBsAg、HBeAg抗原抗体系统及HBV-DNA对HBV病毒的实验室检测中,Pre S1可以补充表达HBV病毒的活动性,提高HBV病毒感染复制及在发生变异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Ag)、核心抗原(HBcAg)与HBV DNA之间的关系,探讨对判断乙肝病毒的复制与指导乙肝的治疗的意义。方法收集门诊和住院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435例,检测血清乙肝标志物(两对半)、PreS1Ag、HBcAg及HBV DNA,统计分析其中的HBV DNA≥103拷贝/ml(HBV DNA阳性)的393例。结果在HBV DNA阳性393份标本中PreS1Ag、HBcAg和HBeAg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7%(329/393),44.3%(174/393)与52.5%(205/393)。PreS1Ag的阳性表达率最高,与HBcAg和HBeAg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cAg和HBeAg的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PreS1Ag阳性标本中的,HBcAg阳性和阴性百分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PreS1Ag和HBcAg与HBV DNA关系密切,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状况。建议在传统两对半的基础上联合检测PreS1Ag和HBcAg。  相似文献   

12.
习浩  刘荣静  刘志伟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281-1282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PreS1-Ag与HBV-DNA的相关性,探讨PreS1-Ag检测在监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M及PreS1-A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结果 1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阳性率为24.1%(41/170),PreS1-Ag阳性率为61.7%(105/170),两者阳性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χ2=39.38,P〈0.005),110例"小三阳"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达58.2%(64/110)。结论 PreS1-Ag与HBV-DNA的相关性明显优于HBeAg,是慢乙肝患者病毒复制的良好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母婴垂直传播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病病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HBsAg单阳性孕妇母婴垂直传播几率1.75%较HBsAg、HBeAg双阳性母婴垂直传播几率46.5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HBV DNA≥106copies/mL的产孕妇分娩后胎儿HBV DNA阳性率50.0%较HBV DNA≤105copies/mL和105copies/mL。  相似文献   

14.
正全球约有3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我国为HBV高流行区,HBV感染率约占33%~([1])。虽随乙肝疫苗接种的普及,HBV母婴传播减少,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携带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酸扩增技术(NAT)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可行性。方法(1)采用2种不同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同时对无偿献血者血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进行检测;(2)采用血筛系统检测单人份 HBV DNA、HCV RNA、HIV RNA;(3)对 ELISA 检测阴性、NAT 检测阳性的标本定期进行追踪分析,观察有无血清学转换,以确定感染状态。结果共筛查2011年3月-10月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14696例,其中 ELISA 检测阳性共152例(其中2份标本 HBsAg、抗-HCV 同时阳性):HBsAg 阳性率为0.52%(76/14696),抗-HCV 阳性率为0.37%(55/14696),抗-HIV 阳性率为0.16%(23/14696);NAT 检测阳性共71例:HBV DNA 阳性率为0.22%(32/14696),HCV RNA 阳性率为0.17%(25/14696),HIV RNA 阳性率为0.10%(14/14696);14544例 ELISA 阴性标本经 NAT 检测没有检出 HCV RNA、HIV RNA 阳性标本,检出2例 HBV DNA 阳性标本,经过追踪分析,第1例发生了血清学转换,为“窗口期”感染,第2例无血清学转换,但乙肝核心抗体持续阳性,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结论ELISA 检测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是依然存在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NAT 检测可降低输血残余风险,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365例乙肝患者血清PreS1、HBsAg和HBV-DNA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阳性模式作为分组标准,将365例乙肝患者分成7组,这365例乙肝患者全部为表面抗原阳性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每份血清HBV-DNA含量,求出乙肝病毒载量LOG10指数值。以统计软件SPSS11.5将7组指数值进行正态性分析,求均数和标准差并两两比较各组间病毒拷贝数指数的差异,得出preS1-Ag、HBsAg和HBV-DNA的关系。结果 7组指数值经非参数检验的单样本K-S法全部近似正态分布(P〉0.05)。均数比较one-way ANOVA法两两比较表明,Ⅱa、Ⅱb与Ⅲa间,Ⅲa与Ⅲb间,Ⅰa、Ⅰb与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Ⅳ组与Ⅱ组、Ⅲ组两两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乙肝preS1-Ag、HBsAg与乙肝病毒载量间没有相关性,不能反应HBV-DNA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谷丙转氨酶(ALT)。结果共检测的1250名中学生,HBsAg阳性者66人,阳性率为5.28%;初中学生HBsAg的阳性率低于高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的感染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sAg阳性的学生中,HBV-DNA阳性率为53.03%,HBeAg阳性率为60.61%。结论HBV感染与家族乙肝病史、输血及血制品的使用有关。中学生HBsAg阳性群体处于乙肝病毒复制活跃期,有较强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18.
秦昱  夏先根 《河北医学》2014,(3):478-481
目的:分析乙肝五项及前S1抗原联合检测与HBV-DNA结果的一致性,探讨三者的相关性。方法:对508名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血清同时进行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前S1抗原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乙肝五项不同模式间前S1抗原与乙肝DNA检测阳性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大三阳的前S1抗原和D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6.2%、100%,小三阳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4.0%、92.0%,但具有一致性。结论:HBV前Sl抗原和HBV-DNA在各组中阳性检出率有较高的一致性,前Sl抗原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HBV-DNA。前Sl抗原与乙肝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能为乙肝患者病毒复制、肝功能损伤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同时有助于慢性乙肝患者疗效考核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血清前S1抗原(PreS1Ag)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36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和PreS1Ag,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HBV-DNA。结果 HBV-DNA和PreS1Ag的阳性率在110例HBV大三阳中,分别为86.4%和89.1%;在66例HBV小三阳中,分别为36.4%和40.9%;在37例HBsAg、HBcAb中,分别为32.4%和41.7%;在39例HBeAg、HBcAb阳性中,分别为15.4%和15.4%;在113例HBsAb阳性中,分别为5.3%和8.0%。HBeAg、PreS1Ag阳性率随不同载量HBV-DNA升高而增高,但PreS1Ag比HBeAg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 PreS1Ag和HBV-DNA一样都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敏感指标,虽然PreS1Ag和HBeAg都随HBV-DNA载量增加而升高,但PreS1Ag较HBeAg更能敏感,因此PreS1Ag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