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核酸扩增技术(NAT)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可行性。方法(1)采用2种不同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同时对无偿献血者血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进行检测;(2)采用血筛系统检测单人份 HBV DNA、HCV RNA、HIV RNA;(3)对 ELISA 检测阴性、NAT 检测阳性的标本定期进行追踪分析,观察有无血清学转换,以确定感染状态。结果共筛查2011年3月-10月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14696例,其中 ELISA 检测阳性共152例(其中2份标本 HBsAg、抗-HCV 同时阳性):HBsAg 阳性率为0.52%(76/14696),抗-HCV 阳性率为0.37%(55/14696),抗-HIV 阳性率为0.16%(23/14696);NAT 检测阳性共71例:HBV DNA 阳性率为0.22%(32/14696),HCV RNA 阳性率为0.17%(25/14696),HIV RNA 阳性率为0.10%(14/14696);14544例 ELISA 阴性标本经 NAT 检测没有检出 HCV RNA、HIV RNA 阳性标本,检出2例 HBV DNA 阳性标本,经过追踪分析,第1例发生了血清学转换,为“窗口期”感染,第2例无血清学转换,但乙肝核心抗体持续阳性,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结论ELISA 检测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是依然存在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NAT 检测可降低输血残余风险,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深圳市民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知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可以传染的占96.2%,了解传播途径的占92.7%,四项正向预防措施的知晓率均为95%以上;90%的人关心或非常关心有关的知识和疫情.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现类似的症状,96%的人表示愿意到医院就诊;健康行为实践率—保持居室自然通风为97.1%,不去人群密集场所为77.1%。结论:深圳市快速启动的健康教育工作使得市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实践率较高,有效地建立起市民的健康信念。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不同职业人群"非典"知识来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不同职业人群“非典”知识来源 ,了解各种传播渠道在“非典”健康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及针对不同人群的高效的传播渠道 ,探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传播策略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 2 0 0 3年 8月对不同职业人群“非典”知识来源情况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选定以下 5类目标人群 :公务员、服务人员、工人、部队官兵和中学生 ;共发放调查表 3 50 0份 ,回收 3 487份 ,有效调查问卷 3 476份 ,有效率为 99 68%。其中公务员585人、服务人员 52 3人、工人 741人、部队官兵 1 2 55人、中学生 3 72人。2 方法 …  相似文献   
4.
血液是来源于广大献血者爱心捐献的宝贵资源,血液本身具有不可再生性,无偿献血工作是面向人群的社会性事业,需要充分的宣传动员和公众的广泛参与。目前,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近一段时期以来,全国各地连续出现较大面积的血液供应紧张。如何更好地满足临床用血需求,保障血液供应和血液安全,已成为采供血机构乃至全卫生行业现阶段面临的重要问题。系统总结既往无偿献血者基础数据,科学分析献血人群分布,有利于准确掌握相关基本信息,创新无偿献血招募长效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和招募活动,进一步加强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建设。本文收集整理了2010-2012年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相关数据,并做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在体针疗法的基础上,结合流行于民间的传统治法,创立“单针按压法”。近几年来,共治疗面神经麻痹15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其作一简要介绍:一、一般资料158例患者均系在门诊治疗,治疗中并未服用任何中、西药物。性别与年龄:158例中男性92例,女性66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1岁。20岁以下47例,21~40岁68例,41岁以上43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