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初步了解本站采取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血液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6月15日~2014年6月底共计39236份献血者标本的 ELISA 检测结果(HBsAg、抗-HCV、抗-HIV)和 NAT 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9236份标本中 NAT 阳性220份,阳性率为0.56%;ELISA阳性(HBsAg、抗-HCV、抗-HIV 3项)199份,阳性率为0.51%;NAT、ELISA 阳性157份,占0.40%;ELISA 阴性 NAT 阳性63份,占0.16%,鉴别出27例 HBV -DNA 和1例 HCV -RNA;NAT 阴性 ELISA 阳性42份,占0.11%,ELISA 双试剂检测阳性与 NAT 阳性符合率为78.9%,HBsAg、抗-HCV、抗-HIV 双试剂阳性与 NAT 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0.3%、66%、100%。结论:NAT 与 ELISA 平行检测血液筛查模式既能够防漏互补,同时也可以缩短血液检测周期,保障血液的及时安全供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尝试评价贵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开展血液病毒核酸检测(NAT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应用 Grifols Procleix Tigris 全自动 NAT 和 Procleix Ulitrio Assay HBV 、HCV 、HIV NAT 联检试剂,对72967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做HBV 、HCV 、HIV 联检,并对联检阳性标本做鉴别试验;同时对同批标本采用 ELISA 双试剂平行检测。结果 NAT 阳性检出率为0.63%(462/72967),ELISA 检测阴性标本的 NAT 阳性检出率0.16%(119/72624);单项核酸阳性标本的鉴别试验阳性率为24.3%(29/119)。结论贵阳地区核酸检测合格血液中存在的输血传播疾病风险主要是输血感染 HBV ,NAT 用于血液筛查能进一步降低输血传播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河源市无偿献血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HCV感染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以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的情况,为当地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性疾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河源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716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其血浆抗-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TP及HIV (Ag/Ab),统计分析抗HCV阳性无偿献血者合并感染HBV、HIV和TP的情况。结果71618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中抗-HCV、HBsAg 、抗-TP及HIV (Ag/Ab)阳性率分别为0.56%(402例)、1.48%(1062例)、1.14%(821例)、0.09%(61例);初次献血者抗-HCV、HBsAg 、抗-TP及HIV (Ag/Ab)阳性率均高于多次献血者(P<0.05);402例抗-HCV阳性无偿献血者中合并HBsAg、抗-TP、HIV (Ag/Ab)阳性率分别为1.74%(7例)、4.98%(20例)、0.25%(1例)。结论抗-HCV阳性献血者合并TP感染率显著高于抗-HCV阴性无偿献血者,HCV合并HBV、HIV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4.
输血相关传染病流行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3种不同群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人免疫缺陷症病毒(HIV)及梅毒感染的流行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分别对青岛地区19326例无偿献血者、10368例输血前病人和468例性服务者的血清进行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的检测。结果 无偿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的总体阳性率分别为2.17%、0.42%、0.01%、0.30%;输血前病人4项检测指标的总体阳性率分别为8.14%、2.10%、0.04%、0.99%;性服务者为8.55%、0.65%、0.44%、10.53%。性服务者与输血病人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偿献血者(x^2=32.887、7.544,P〈0.01);输血前病人抗-HCV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偿献血者(x^2=18.749,P〈0.01);性服务者梅毒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输血前病人和无偿献血者.同时输血前病人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无偿献血者(x^2=10.573~16.561,P〈0.01)。结论 青岛地区无偿献血者、输血前病人、性服务者存在不同程度的HBV、HCV、HIV及梅毒感染,应引起社会和医疗卫生单位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并行的检测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在降低输血相关感染风险中的作用进行全面评估。方法对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共计73559份献血者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谷丙转氨酶及血型),同时进行HBV DNA、HCV RNA、HIV RNA的3联检核酸定性检测。统计各项检测的检出率;将酶免检测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3项检测与核酸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检测的73559份标本中,酶免检测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三项阳性同时核酸阳性的标本共407份(0.55%);单纯核酸阳性489份,检出率为0. 67%,经鉴别,HBV DNA阳性131份,无HCV RNA和HIV RNA的检出。核酸检测阴性而酶免检测双试剂阳性的标本共有61份,其中HBsAg双阳性44份,抗-HCV双阳性17份,无HIV抗体/抗原双阳性标本。结论核酸检测对于HBsAg(-)的HBV感染献血者的检出效果比较明显,但是核酸检测不能完全代替血清学检测,两者结果不一致,具有一定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输血前患者的HBsAg、抗-HCV、抗-HIV的情况。方法收集2003年10月至2004年10月间在我院住院的需输血治疗的患者2403例采用ELISA分别检测HBsAg,抗-HCV和抗-HIV。结果2403例查出HBsAg阳性84例,占3.5%,抗-HCV阳性18例,占0.75%,仅1例抗-HIV检测结果阳性,其中21~60岁的查出HBsAg阳性较高,70例,占4.8%。结论输血前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检测对了解HBV、HCV、HIV的感染状况,减少医疗纠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HBsAg和抗-HCV ELISA筛查阳性献血者进行确认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对HBsAg和抗-HCV ELISA筛查阳性献血者进行确认试验分析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中和试验对ELISA检测HBsAg阳性献血者和重组免疫印记试验(RIBA)对抗-HCV阳性献血者进行确认检测,并对确认试验阴性献血者进行NAT检测。结果38693份献血者中,ELISA筛查出HBsAg和抗-HCV阳性分别为381(0.98%)份和173(0.45%)份。在ELISA筛查出的381份HBsAg阳性献血者中,经中和试验确认HBsAg阳性352份,29份为阴性;173份抗-HCV阳性献血者中,RIBA试验确认79份阳性。59份阴性。35份为可疑;29份中和试验确认HBsAg阴性标本和94份RIBA确认抗-HCV阴性或可疑的标本.NAT检测HBV DNA和HCV RNA均为阴性。结论对献血者进行HBsAg和抗-HCV确认试验能够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发生,有利于保护献血者的利益和推动志愿无偿献血事业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王玉辉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2):142-14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检测在HCV单独感染和HCV、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5例HCV感染者检测抗-HCV、HCVRNA,并对其中的HCV、HBV合并感染(HBV+HCV组,30例)和HBV单独感染患者(HBV组,50例)检测HBVDNA。结果:135例中,抗-HCV和HCVRNA同时阳性91例,抗-HCV阳性而HCVRNA阴性38例.抗-HCV阴性而HCVRNA阳性6例。肝硬化和肝癌组HCVRNA阳性率(80.0%)较慢性肝炎组(64.2%)升高(P〈0.05)。在HCV和HBV合并感染组,HCVRNA阳性率(50.0%)低于单纯HCV感染组(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率(26.7%)低于单纯HBV感染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以HCVRNA为重要检测指标诊断HCV时,应联合检测分析抗-HCV、HBVDNA,这对HCV感染的临床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PCR法与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及乙型肝炎病毒比较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CR与ELISA2种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和惭型肝炎病毒的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无偿献血者标本300份,分为ALT升高组和ALT正常组,用ELISA法检测抗-HCV和HbsAg,用RT-PCR检测HCV-RNA和HBV-DNA。结果:抗-HCV阳性标本26例阳性率为8.7%,经RT-PCR检测,HCV-RNA均为阳性,抗HCV阴性的标本中有2例HCV-RNA为阳性。HCV-RNA的阳性率为16%,2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份标本中HBsAg阳性和HBV-DNA阳性比率分别为11.3%和12.7%,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ELISA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存在一定的漏检现象,应用RT-PCR检测HCV-DNA利于早期诊断,也是筛选献血员是否携带丙型肝炎病毒的较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广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HI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混合感染率及其HCV RNA的阳性率,为今后HIV患者丙肝筛查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HIV感染者血清中的丙肝病毒抗体,按结果分成抗-HCV(+)组和抗-HCV(-)组,再用巢式PCR法检测血清的HCV RNA,分析比较HCV RNA阳性率.结果 在300例HIV感染者中,有146例抗-HCV阳性,154例抗-HCV阴性;在抗-HCV阳性组中,HCV RNA的阳性率为78.08%(114/146);在抗-HCV阴性组中,HCV RNA阳性率为26.62%(41/154);ELISA法和巢式PCR法检测HCV感染的符合率为75.67%[(113+114)/300].结论 在广西的HIV感染者中HCV感染状况较严重.对HIV感染者进行丙肝筛查时,为减少漏诊率,建议采用PCR方法检测抗-HCV阴性血清中的HCV RNA.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有偿和无偿献者HBsAg、抗-HCV、抗-HIV I/II测定结果。方法:均采用酶联吸附试验(ELISA)法。结果:有偿和无偿献血者之HBsAg阳性率分别为2.39%和3.32%,抗-HCV阳性率分别为4.81%和2.89%,抗-HIV I/II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有偿与无偿献血者之间的HBsAg和抗-HCV阳性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8633和2.3638,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陕西省域内无偿献血者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分析省域内无偿献血人群HIV流行情况,以期为制定适宜的血液筛查策略和献血者归队方法提供数据与理论依据。方法 选定有区域代表性的陕西省西安市、延安市与安康市3家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2种四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病毒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HIV,将所有检测呈反应性的样本进行确证试验。结果 对290 341例无偿献血者进行HIV筛查,总计352例初检结果为不合格(含1例ELISA-/NAT+有反应性),筛查反应率0.12%;所有样本送至属地市疾控中心检测,最终确证阳性11例(含核酸检测阳性1例),确证阳性符合率3.79/10万。结论 陕西省域内无偿献血者中HIV阳性符合率低,提示目前无偿献血者HIV的血液筛查策略有待改进,同时也为献血者归队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陕西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螺旋体(TP)共感染情况,为陕西省HIV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陕西省HIV/AIDS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乙肝五项、抗-HCV及抗-TP检测。结果 018例HIV/AIDS病人中,112例(11.0%)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共发现19种血清模式,其中以HBsAb单阳最高,446例(43.8%),其次为HBV标志物全阴,307例(30.2%),乙肝“大三阳”(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16例(1.6%);抗-HCV阳性119例(11.1%);抗-TP阳性265例(26.0%);抗-HCV+抗-TP阳性22例(2.2%),抗-HCV+HBsAg阳性17例(1.7%),抗-TP+HBsAg阳性26例(2.6%),抗-HCV+HBsAg+抗-TP阳性1例(0.1%)。结论 陕西省HIV/AIDS人群中HBV、HCV、TP合并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应加强HIV/AIDS人群宣传教育及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4.
张莉  袁曜  高峰  陈瑜  高占  冷婵  孙莉  葛红卫  戴云 《北京医学》2014,36(2):132-135
目的 分析北京市区无偿献血者经血传播HBV、HCV的血清学及核酸标志物的筛查情况,为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学及核酸的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方式、献血组织形式进行分层,回顾性调查分析各层5年之间的整体情况.结果 2007-2011年5年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共有1 065 177人次无偿献血,HBsAg和HCV筛查阳性率分别为0.36% 、0.485%;男性的HBsAg携带率高于女性(P<0.05),但女性HCV的筛查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主要集中在≥40岁、农民和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组.献血者中20~29岁年轻人所占比例最大,不同年龄组的筛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筛查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除<20岁年龄组外(0.66%),HCV的筛查阳性率变化亦然.不同职业和文化程度献血人群的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的不合格率最高(0.48%,0.73%),高中以下人群的阳性率最高(0.44%,0.56%),不同组织形式无偿献血者的筛查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无偿组的HCV阳性率最高(0.79%).机采和全血的筛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的重要环节,根据本地献血人群的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招募策略,尽量选择较为安全的较高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和学生,鼓励并积极引导他们成为固定献血者.同时,积极探索更安全的血液检测模式以进一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东瑶族无偿献血者人细小病毒B19(HPV B19)感染现状,探讨HPV B19与输血相关肝炎病毒HBV和HCV及HGV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血液中HPV B19 Ig G、HBs Ag、抗-HCV和抗-HGVIg G,并用fast real time PCR法检测部分样本中的HPV B19 DNA。结果 376例瑶族无偿献血者检出HPV B19 Ig G抗体阳性110例,阳性率29.26%,在抗-HGV-Ig G、抗-HCV及HBs Ag阳性血液中HPV B19 Ig G阳性检出率分别36.36%、33.33%和28.57%,重叠感染达到34.88%,以抗-HGV-Ig G阳性检出率最高,与HBs Ag及抗-H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8,P0.05)。阴性血液HPV B19 Ig G阳性率为28.53%,与标志物阳性血液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3,P0.05)。HPV B19 DNA阳性率6.80%,在HBs Ag、HPV B19 Ig G、抗-HGV-Ig G、抗-HCV及阴性血液中阳性率分别为14.29%、11.63%、7.69%、0.00%及3.7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60,P0.05)。结论广东瑶族无偿献血者存在HPV B19感染,HPV B19可以单独感染也可与HBV、HCV、HGV重叠感染。  相似文献   

16.
邓文英  李漆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270-3271
目的了解内江市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分析血液不合格原因。方法对2007年—2011年我站接受的无偿献血者血液丙氨酸转氨酶(ar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中无偿献血者人数以最高达11%的速度上升,AIT、抗-HCV和抗-HIV三项指标的阳性率基本保持平稳状态,HBsAg呈先降后升,抗-TP有升有降,但是无明显规律。5年无偿献血者共88010例次,总不合格率为5.96%,ALT不合格是血液报废的首要原因。占3.88%。结论内江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总不合格率整体保持稳定,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需要加强献血宣传并采取相关措施降低√岍阳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该中心无偿献血传染标志物筛查不合格结果,为科学合理制订血液筛查策略,评估血液筛查试剂的检测效率提供依据。方法统计该中心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无偿献血传染标志物筛查不合格结果及检测试剂分布。结果该中心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共检测标本120756例,筛查出不合格标本共2854例,其中 ELISA 阳性/病毒核酸检测阳性(ELISA +/NAT +)标本768例,ELISA +/NAT -标本1748例,ELISA -/NAT +标本338例(111例 NAT 鉴别结果为 HBV);抗-TP 、HBsAg 、抗-HIV 、抗-HCV 不合格标本分别为895、1012、276和444例,ELISA 双试剂不合格率依次为78.6%、77.3%、30.8%、26.1%。 NAT 检测不合格以 HBV 检出为主,仅 HBsAg 有 ELISA 单试剂阳性献血者,NAT 联检阳性且鉴别结果为HBV 的。结论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操作规范下,合理选择一遍 ELISA 加一遍 NAT 的检测策略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山东省血友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005~2011年山东省血友病诊疗中心确诊或治疗的628例血友病患者进行HBsAg、抗-HCV和抗-HIV检测,并根据年龄段进行分组。结果 628例血友病患者HBsAg、抗-HCV和抗-HIV阳性率分别为3.3%(21/628)、9.6%(60/628)和0.6%(4/628),总感染率为13.5%,不同年龄段患者HBsAg和抗-HCV阳性率有明显差异。结论山东省血友病患者乙型肝炎感染率低于一般人群,而丙型肝炎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艾滋病感染有上升趋势,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感染与年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杜耀亭 《当代医学》2010,16(26):115-115
目的对输血前、术前患者做血清感染指标检测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避免医疗纠纷、交叉感染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120例受血者或术前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ALT活性测定。结果 2120例检测者中,HBsAg阳性患者178例(8.4%),抗-HCV阳性患者11例(0.52%),抗-TP阳性患者7例(0.33%),未检出抗-HIV1/2阳性患者,ALT活性升高患者190例(8.96%)。结论输血前、术前患者血清感染指标有一定的感染比率,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临床用血血样不同筛查模式的应用效果,以降低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率,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方法对不同时期临床用血采用不同传染性救病筛查模式进行筛查,并考核其安全性。结果自1997年开始,按照国家规定,临床用血安全性筛查项目包括HbsA异、抗-HCV、ALT、梅毒和抗-HIV。1997年检测个体卖血血样3442份,报废血样3份,报废率为0.08%。无偿献血血样28650份,报废血样4077份,报废率为14.23%;1998~2002年检测无偿献血血样206948份,报废血样12479份,报废率下降到6.03%:2003年检测无偿献血血样44529份,报废血样1465份,报废率再次下降到3.29%;2004年起对16592例无偿献血HBsA异、抗-HCV、抗-HIV ELISA方法检测阴性的标本进行PCR法复检,重新发现HBsA异阳性标本8例,为0.048%。结论对无偿献血者采血前进行快速筛查,能有效降低无偿献血的报废率,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性,减少临床用血安全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