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UW液是目前器官移植中常用的多器官保存液,HTK液、Celsior液在肾脏、肝脏、胰腺移植中的应用也日益成熟,逐渐成为UW液可靠的替代品。最新研究发现向现有器官保存液中加入保护性因子可以减轻低温缺血损伤,改善器官保存效果。本文对近期多器官保存液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胡志斌  严志焜 《医学综述》2005,11(8):707-708
器官移植时供体器官的高效保存是保证移植成功的关键之一。器官保存液的改进与发展,大大提高了器官移植的成功率。施尔生液(Celsior液)是一种新型的器官保存液,1994年由Pasteur-Merieux研制成功以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欧洲。Celsior液是一种新型的器官保存液。国内的研  相似文献   

3.
林虎  李庆勇  蒋知新  张鋆歆  彭凌  杜平  张清华  高毅 《重庆医学》2011,40(28):2848-2850,2853
目的比较UW液、Celsior液和HTK液4℃常规低温保存生物人工肝用C3A细胞的效果。方法制备好的C3A细胞悬液分以下3组:UW液保存组(UW液组);Celsior液保存组(CS液组);HTK液保存组(HTK液组)。各组细胞于4℃低温保存72 h后,分别测定细胞存活率及死亡率(流式细胞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乳酸释放,尿素合成功能及清蛋白分泌功能。结果 UW液及Celsior液比HTK液显著提高了4℃低温保存72 h的C3A细胞的存活率(78.56%±4.67%vs 76.03%±3.53%,60.54%±3.18%,P<0.05);抑制了C3A细胞低温保存时ALT释放及乳酸的释放(P<0.05);更好地维持C3A细胞尿素合成功能[(0.52±0.11)mmol/L vs(0.51±0.06)mmol/L,(0.32±0.05)mmol/L,P<0.05]和清蛋白分泌功能[(1.79±0.26)g/L vs(1.75±0.21)g/L,(1.20±0.17)g/L,P<0.05]。UW液同Celsior液4℃低温保存C3A细胞的效果无差异。结论同HTK液相比,使用UW液或者Celsior液4℃保存C3A细胞可以明显的提高复温后细胞存活率,降低低温损伤引起的ALT释放和乳酸释放,有效的保护肝细胞尿素合成功能和清蛋白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4.
心肌保存液组成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HTK液是由 Bretschneider教授于 1 975年创制的 ,并于 1 979年用于心脏手术 ,开始仅作为心脏停搏液来使用 ,随后在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发现 ,HTK液在热缺血状态下对器官具有保护功能 [1]。这个液体被认为是理想的器官保存液 ,并于 1 985年德国心脏外科界应用 HTK液作为心肌保存液成功地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 ,1 987年应用 HTK液进行肾移植 ,1 988年应用 HTK液进行肝移植 ,1 989年应用 HTK液进行胰腺胰植。目前 ,HTK液是欧洲应用最广泛的器官保存液。1 心肌保存的原理及要求目前临床上对心脏的保存多采用低温冷冻保存。它的作用是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含不同浓度吡那地尔的心脏保存液对供心的保存效果。方法 40只SD大鼠根据供心保存方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elsior液对照组、Celsior液+0.25 mmol/L吡那地尔组、Celsior液+0.5 mmol/L吡那地尔组和Celsior液+1 mmol/L吡那地尔组(n=8)。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离体心脏置各保存液中6 h,再灌注30 min,观察并比较各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压(LVESP)、左心室发展压(LVDP)、冠脉流量(CF)、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in)]、心肌超微结构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Celsior液对照组、Celsior液+0.25 mmol/L吡那地尔组和Celsior液+1 mmol/L吡那地尔组比较,Celsior液+0.5 mmol/L吡那地尔组大鼠供心LVESP、LVDP、CF、dp/dtmax和dp/dtmin显著提高(P<0.05),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5),且心肌细胞和线粒体结构较为完整。结论与单纯Celsior心脏保存液相比,含0.5 mmol/L吡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UW液、Celsior液和HTK液4℃常规低温保存生物人工肝用L-02细胞的效果。方法 制备好的L-02细胞悬液分以下3组:UW液保存组(UW液组);Celsior液保存组(CS液组);HTK液保存组(HTK液组)。各组细胞于4℃低温保存72h后,分别测定细胞存活率及死亡率(流式细胞术),ALT及LDH释放,尿素合成功能及白蛋白分泌功能。结果 UW液较Celsior液和HTK液显著提高了4℃常规低温保存保存72h的L-02细胞的存活率[(60.05 ± 4.23)% vs (50.12 ± 3.99)%、(44.20 ±4.67)%],均P<0.05;降低了细胞死亡率[(39.95±4.23)%vs (49.88 ±3.99)%、(55.80%±4.67)%], 均P<0.05;抑制了ALT、LDH释放(均P <0.05);更好地维持了L-02细胞尿素合成功能[ (1.03 ± 0.23)mmol/L vs (0.80± 0.14)mmol/L、(0.48± 0.05)mmol/L]和白蛋白分泌功能[(8.36 ±1.38 )mg/L vs (6.41±1.25)mg/L、(5.19±0.41)mg/L), 均P<0.05。结论 同Celsior液和HTK液相比,使用UW液4℃常规低温保存L-02肝细胞可以明显的提高复温后细胞存活率,降低低温损伤引起的ALT、LDH释放,有效的保护肝细胞尿素合成功能和白蛋白分泌功能,但保存时间不应超过72h。  相似文献   

7.
肝移植3种器官保存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UW液、Celsior液和HTK液时移植供肝灌注保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4年3月施行的成人首次肝脏移植且术前诊断为良性肝病者263例,根据所采用的灌注保存液分为lAW液组(161例)、Celsior组(45例)和HTK组(57例),3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原发病分布,术前肝功能指标及分级,肝移植术式及供肝冷,热缺血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比较3组患者术后早期移植肝功能指标、血管及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和移植物存活率.结果 3组患者肝移植术后早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差异均无显著性;UW液组术后第7天血清总胆红素(117.4±96.3)μmol/L高于Celsior组[(85.1±77.9)μmol/L,P=0.047]和HTK组[(86.5±82.6)μmol/L,P=0.033];HTK组术后即刻凝血酶原时间(21.9±5.8)s低于UW液组[(24.8±6.2)s,P=0.004]和Celsior组[(26.4±7.0)s,P=0.0011;HTK组凝血酶原时问峰值(24.0±5.2)s低于Celsior组[(27.5±6.1)s,P=0.002].UW液组发生移植肝原发无功能2例(1.2%),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528).3组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胆道并发症及排斥反应发生率和再次移植率差异均无显著性.移植物1年及3年存活率分别为:UW液组80.7%和73.9%,Celsior组91.1%和82.2%,HTK组94.7%和80.7%,存活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99).结论 UW液、Celsior液和HTK液对移植供肝灌注保存的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含二氮嗪的Celsior液和HTK液对移植鼠心长时间低温保存的效果。方法将32只同种系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elsior液组和HTK液组,每组8对。采用改良Heron法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术建立模型。供体麻醉抗凝后,4℃ stanford停搏液灌注心脏停跳,制备离体鼠心,保存于4℃两种不同保存液中10h。之后移植于受体,成功复跳后观察1h,留取标本并测定心率(HR)、心肌含水量(MWC)、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并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两组大鼠心脏复跳后均跳动有力、心律齐,与Celsior液组比较,HTK液组大鼠HR明显较慢(P〈005),cTnⅠ、LDH及CK含量明显较高(P〈005),但MWC并无明显变化(P〉0.05)。心肌超微结构显示,Celsior液组大鼠心肌结构清楚,肌纤维排列较整齐,肌节清晰,偶见肌丝溶解;线粒体肿胀不明显,嵴结构相对清楚。HTK液组大鼠心肌结构尚清楚,肌纤维疏松,个别区域肌丝肌节溶解,线粒体轻度肿胀,嵴排列尚整齐,偶有空泡变性。结论含二氮嗪的Celsior液和HTK液低温长时间(10h)保存离体心脏均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作用,而且相对于HTK液,Celsior液的保存效果更好,可作为临床上心脏移植手术中心脏保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勇  吕国祯 《医学综述》2002,8(6):334-336
HTK液是由Bretschneider教授于 1975年创制的[1 ] ,并于1979年用于心脏手术 ,开始仅作为心脏停跳液来使用 ,随后在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中发现 ,HTK液在热缺血状态下对器官具有保护功能。这个液体被认为是理想的器官保存液 ,并于 1985年德国心脏外科界应用HTK液作为心肌保存液成功地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肾移植 ,1987年应用HTK液进行肝移植 ,1989年应用HTK液进行胰腺移植。目前 ,HTK液是欧洲应用最广泛的器官保存液。1 心肌保存的原理及要求Belzer等[2 ] 认为 ,一种成功的器官保存液的组成应满足下列 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低温保存及常温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不同保存液中嘌呤核苷磷酸酶(PNP)活性的变化.方法:将大鼠肝脏在3种不同保存液中低温保存不同时限后,用37℃Krebs-Henseleit液连续循环灌注90min,分别于不同灌注时间检测灌洗液中PNP活性的变化.结果:经过8 h的低温保存,再灌注90min后,HTK保存的肝脏中PNP明显高于UW和Celsior;经过16 h的低温保存后,再灌注60min前,HTK保存的肝脏中PNP明显高于UW和Celsior;60min后HTK和Celsior保存的肝脏中PNP明显高于UW;经过24 h的低温保存后,再灌注15min后,HTK保存的肝脏中PNP明显高于Celsior,而Celsior又明显高于UW.结论:随着低温保存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大鼠肝脏中PNP逐渐增高且UW液的保存效果明显优于HTK和Celsior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温氧合血+Celsior液微流量持续灌注对大鼠右心的保护效果.方法 Wistar大鼠切取全心,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的心脏以4℃氧合血+Celsior液微流量(1 mL/h)持续灌注低温保存4 h;对照组以4℃Celsior液微流量持续灌注低温保存4 h;单纯冷保存组以4℃Celsior液单纯浸泡保存4 h.保存后的鼠心用Langen-dorff装置灌注,切除右心耳,将一球囊放入右心室.测定右心室血流动力学指标;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ATP含量;光镜和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灌注30 min时,实验组的右心室收缩压(RVSP)为(26.64±3.3)mmHg,右室舒张压(RVDP)为(19.07±3.23)mmHg,右心室压力微分(±dp/dt)为(752±77)mmH/s;对照组的RVSP为(23.98±4.02)mmHg,RVDP为(11.31±2.46)mmHg,±dp/dt为(548±103)mmHg/s;单纯冷保存组的RVSP为(22.38±3.65)mmHg,RVDP为(9.43±2.44)mmHg,±dp/dt为(457±151)mmHg/s,实验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和单纯冷保存组(P<0.05).实验组心肌细胞的ATP含量为(1.225±0.316)μmol/L,对照组为(0.852±0.303)μmol/L,单纯冷冻保存组为(0.587±0.232)μmol/L,实验组AT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冷保存组(P<0.05).实验组的组织学损害轻于对照组和单纯冷保存组.结论 低温氧合血+Celsior液微流量持续灌注对大鼠右心有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和医学的急速发展,对移植器官保存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在当今供体缺乏的情况下,继续采用传统器官保存方法很难满足当今社会的要求。移植器官保存的最新进展主要是对保存液组成的改进,研究常见传统低温器官保存液和新型器官保存液对离体肝脏、肾脏、心脏等多器官的治疗效果,探讨器官保存液中的各组成特点对移植供体和术后低温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抗细胞凋亡等方面的保护效果,可为临床选择保存液提供参考。气体分子以及一氧化碳释放分子的出现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保存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全氟化碳化合物(PFC)在大鼠离体心脏长时程低温保存中的作用.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elsior保存液)、Celsior 液通氧组(Celsior+O2)、双层法通氧组(PFC/Celsior+O2),每组10只.制备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离体心脏在4 ℃条件下保存8 h,于复灌期分别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冠脉流出量及磷酸肌酸激酶(CK) 、乳酸脱氢酶(LDH) 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漏出量,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心脏复灌后,与对照组和Celsior+O2组比较,Celsior/PFC+O2组左心室舒张压和左心室压力变化速率明显上升(P<0.01),LDH、CK和AST漏出量明显减少(P<0.01);而Celsior+O2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结构观察发现,与对照组和Celsior+O2组比较,低温保存后PFC/Celsior+O2组心肌纤维排列较整齐,肌浆网扩张、线粒体肿胀及嵴结构破坏程度均较轻.结论 氧合的PFC与常规心脏保存液联合应用能够通过向缺血心肌提供更多的氧来改善能量代谢,提高离体大鼠心脏长时程低温保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自制多器官保存液对兔肾低温延时保存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长征1号(CZ-1)多器官保存液对兔肾低温保存后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将新西兰雄性兔肾脏分别用2~4℃CZ-1液、UW液及HC-A液50~100ml灌注,待肾脏变白后,切断所有血管,将肾脏取下放入装有CZ-1液、UW液和HC-A液保存罐中2~4℃保存,供取材作形态学观察。结果:72h以内CZ-1液保存组肾脏组织光镜和电镜下形态学无明显改变,而且CZ-1液保存组低温保存肾脏组织的变化以及细胞和细胞器的变性均缓于UW液与HC-A液保存组。结论:CZ-1液能低温保存肾脏在72h之内。  相似文献   

15.
LHF器官保存液保存新生猪胰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LHF(乳果糖 -组氨酸 -聚蔗糖 )器官液保存新生猪胰腺的效果。方法 :在 4± 1℃条件下 ,分别采用LHF液、UW液、Euro -Collins液 ,保存新生猪胰腺 12h、2 4h、36h后进行胰岛分离 ,观察保存前、后胰岛形态、功能、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活力等变化。结果 :LHF液保存新生猪胰腺 36h后 ,组织结构基本完整 ,含水率低 ;胰岛分离后 ,超微结构正常 ,细胞存活率高 ,凋亡率低 ,分泌功能良好。细胞色素氧化酶活力正常 ,其指标与UW液类似 ,明显优于Euro -Collins保存液。结论 :LHF器官保存液可用作胰岛移植供体保存 ,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LHF保存液低温保存大鼠胰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自制LHF器官保存液对SD大鼠胰腺的保存效果。方法 LHF和高渗枸椽酸腺嘌呤保存液保存大鼠胰腺12h、24h、36h后进行胰岛细胞分离,观察保存前、后细胞形态、功能的变化。结果 LHF液保存大鼠胰腺36h内,组织含水量无显著的增加,保存液中胰淀粉酶、胰岛素含量低、细胞色素氧化酶活力无显著性降低。胰岛细胞分离后,细胞形态结构完整、分泌功能良好,其保存效果明显优于高渗枸椽酸腺嘌呤保存液。结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全氟化碳化合物(PFC)在大鼠离体心脏长时程低温保存中的作用。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elsior保存液)、Celsior 液通氧组(Celsior+O2)、双层法通氧组(PFC/Celsior+O2),每组10只。制备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离体心脏在4 ℃条件下保存8 h,于复灌期分别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冠脉流出量及磷酸肌酸激酶(CK) 、乳酸脱氢酶(LDH) 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漏出量,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心脏复灌后,与对照组和Celsior+O2组比较,Celsior/PFC+O2组左心室舒张压和左心室压力变化速率明显上升(P<0.01),LDH、CK和AST漏出量明显减少(P<0.01);而Celsior+O2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微结构观察发现,与对照组和Celsior+O2组比较,低温保存后PFC/Celsior+O2组心肌纤维排列较整齐,肌浆网扩张、线粒体肿胀及嵴结构破坏程度均较轻。结论 氧合的PFC与常规心脏保存液联合应用能够通过向缺血心肌提供更多的氧来改善能量代谢,提高离体大鼠心脏长时程低温保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离渗枸椽酸腺嘌呤(HCA)保存液中加入异搏定(VP)5mg/dl(实验组)与单纯HCA液(对照组)分别低温保存联合切取的兔胰腺及肾脏。观察器官的超微结构变化,并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以探讨HCA+VP液对兔胰腺、肾脏低温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兔胰腺及肾脏冷保存0 ̄36h,实验组器官的超微结构变化轻微,对照组36h出现明显的结构损伤。酶组织化学定量分析,冷保存36h,实验组琥珀酸脱氢酶(S  相似文献   

19.
上海多器官保存液保存离体大鼠肝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上海多器官保存液(Shanghai-mutil-organ solution,SMO液)对离体大鼠肝脏的保存效果,探讨应用SMO液保存离体供肝的可行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SMO液、UW液和HTK液保存组,建立离体肝脏单纯低温保存模型,保存液保存8、16、24、36 h分析肝脏组织能量代谢情况,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和肝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保存16、24、36 h,SMO液组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腺苷总量(TAN)及Atkinson能荷(AEC)均明显高于同时点HTK液组 (P<0.05),与同时点UW液组无显著差异;形态学检查见SMO液组组织损伤较同时点HTK液组轻,除细胞肿胀较同时间点UW液组明显外,其余表现基本一致.保存24、36 h,SMO液组凋亡指数明显低于HTK液组(P<0.05),而与UW液组无明显差异.结论:SMO液对大鼠离体肝脏的保存效果总体上与UW液相当,优于HTK液,仅在防止细胞水肿方面较UW液稍差.  相似文献   

20.
钟郁佳  王成 《医学研究杂志》2022,51(3):149-152,11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在器官保存液中的研究进展.低温保存中,器官保存液中添加中药能够从抗氧化应激、拮抗钙超载、抑制细胞凋亡、抗炎等各个途径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延长器官的保存时间并提高低温保存的质量.随着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及中药的进一步开发,与中药相关的改良保存液必将成为我国医学移植领域中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