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应用保乳手术联合化疗对于乳腺癌的疗效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38例接受保乳手术和119例接受传统手术治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保乳手术组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手术组患者术后美容效果和生活质量高于传统手术组;术后随访4~42个月,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联合化疗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美容效果良好及患者生活质量高,是老年乳腺癌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探讨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手术治疗的手术效果、预后及生存质量情况。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8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保乳手术组51例、根治手术组34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预后及生存质量差异。保乳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根治手术组(P0.05);保乳手术组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水肿的发生率与根治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手术组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与根治手术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手术组患者术后24、48个月的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根治手术组(P0.05)。早期乳腺癌实施保乳手术治疗不会降低患者的远期预后,但是具有改善生存质量、减少手术创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总结我科最近一例高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学科治疗团队分析高龄早期乳腺癌的麻醉方式、手术、辅助放疗、辅助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对患者影响制定治疗方案,最终在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顺利接受左乳癌保乳术,术后10天愈合。术后病理:左乳浸润性乳头状癌,直径约4 cm,前哨淋巴结阴性,ER(95%+),PR(95%+),HER-2(0),Ki-67(20%+)。术后未接受辅助放疗及全身系统辅助治疗。多学科治疗团队治疗前评估高龄乳腺癌治疗获益及风险,可为高龄乳腺癌患者制定明确安全且可靠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分析并比较35岁以下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与改良根治术的疗效、预后和生存情况。方法 选择本院经手术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11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接受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保乳术组61例和改良根治术组49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外观疗效、长期疗效和生存质量情况。结果〓保乳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较改良根治术组显著性减少(P<0.001),且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也较改良根治术组明显改善(P<0.05);保乳术组患者术后外观优良率较改良根治术组有显著性提高(P<0.05);两组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和生存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保乳术组患者3年后SF-36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显著性高于改良根治术组(P<0.05)。结论〓对于35岁以下早期乳腺癌患者而言,保乳手术具有美容佳、创伤小、并发症少和生存质量好等优点,且能保持与传统方式相似的生存率,为临床治疗方法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但尚待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07年4月经保乳手术治疗的95例(保乳组)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改良根治术95例(改良组)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对比。结果:保乳组与改良组的局部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保乳组和改良组乳房外观美学效果"优良"率分别为93.7%和0(P<0.05);保乳组术后5年存活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亦明显高于改良组(83.66±3.70 vs.73.07±4.85)(P<0.05)。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在获得与改良根治术相同疗效的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掌握好保乳手术适应证、规范的手术切除和术后个体化综合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健。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148例分析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目的研究乳腺癌保乳治疗方法的选择,探讨保乳手术适应证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3年10月我院接受保乳治疗的148例乳腺癌临床资料.0期5例,Ⅰ期85例,Ⅱ期55例,Ⅲ期3例.手术方式为象限切除或肿块局部广泛切除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规行辅助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结果手术标本石蜡病理检查各切缘均无癌浸润.经过54个月中位随访期(范围2~84个月),局部复发率为2.7%(4/148),其中乳腺3例,腋窝1例;远处转移率3.4%(5/148),手术至远处转移间期6~43个月,转移部位分别为肺、肝、脑膜和骨,其中3例死亡.对保乳综合治疗结束后满1年的108例患者进行乳房外形的评估,优32.4%(35/108),良49.1%(53/108),差18.5%(20/108). 结论对早期乳腺癌及部分经新辅助化疗降期后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进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规范化的切除和术后放疗、全身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保乳手术后大部分患者乳房外形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对乳房美容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保乳手术,术后辅助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评价手术疗效及美容效果.结果:32例保乳术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手术,术后预后良好,随访5年,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局部复发或出现远处转移,保乳手术后患者美容效果满意率为86.57%.结论: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综合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可靠,并取得满意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保乳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1—2018-10孟州民生医院甲乳科行手术治疗的7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改良根治组和保乳手术组,各38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情况和术后临床指标.术后1 a时采用乳腺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和上肢功能运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从1997年7月-2007年6月收治Ⅰ~Ⅱ期乳腺癌109例,施行保乳手术46例,同期完成改良根治手术63例,术后辅助放、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结果保乳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局部复发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保乳手术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交往信心,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效果。方法将2011-01—2014-01间收治的6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及患者意愿分为2组。对照组(28例)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观察组(32例)采用保乳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乳房外形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随访5~6 a,2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5 a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患者满意率高;而且转移率、复发率及近期生存率与改良根治术相同。但需严格掌握手术禁忌证和加强术后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196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通过与改良根治术比较,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九附属医院自2001年9月—2006年9月早期乳腺癌患者196例,其中实施保乳手术96例,改良根治术100例,并对两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比两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美容效果满意率、术后并发症及远期生存率。结果:保乳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小(少)于改良组(P〈0.01),美容效果满意率明显高于改良组(P〈0.01);两组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术后发生3例皮下积液,改良组发生6例并有4例发生皮瓣坏死。中位随访时间61个月。两组5年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4%和96%,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和1%。结论: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治疗是安全可靠的,但必须掌握保乳手术指征并保证术后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年轻乳腺癌患者临床术式选择及其预后。方法:将60例年轻乳腺癌患者根据其手术方式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经改良乳腺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保乳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术中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术后乳房美容效果、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5年存活率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术后乳房美容优良率为73.33%,观察组为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免疫功能指标包括Ig G、Ig M、Ig A,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和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根据Kaplan-Meir法计算2组1~5年存活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术后WHOQOL-BEFF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年轻乳腺癌患者首选早期保乳术,效果较为理想,且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系统回顾2000年1月—2009年1月我院肿瘤外科收治的45例接受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与同时期接受改良根治术的12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对比,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早期并发症、生存率、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术后美容效果和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为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和患侧上肢水肿,此方面2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复发、远处转移率和生存期2组患者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而保乳手术术后美容效果和生活质量显著优于改良根治术,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和改良根治术在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早期并发症、生存率、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术后美容效果和生活质量方面,保乳手术明显优于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是Ⅰ、Ⅱ期乳腺癌的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标本病理切缘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01-01-2017-12-31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接受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病人资料,探讨病理切缘范围与预后的关系,以及术中冰冻病理与术后石蜡病理对于保乳手术切缘评价的一致性。结果 共474例保乳病例纳入研究,总体复发转移发生率为3.4%,局部复发率(LRR)1.5%,5年无病存活率(DFS)95.7%,5年总存活率(OS)96.8%。术后石蜡与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对于保乳切缘评价的符合率为100%,首次切缘阳性与阴性相比,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71,P=0.242)。切缘阴性病人不同切缘宽度的无病存活率和总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23,P=0.726;χ2=0.077,P=0.781),局部复发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1.808,P=0.613)。结论 术中冰冻与术后石蜡病理学检查评价保乳手术切缘符合率高,不同宽度阴性切缘病人的无病存活率和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及保乳手术在Ⅱ,Ⅲ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观察组46例Ⅱ,Ⅲ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后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与59例患者对照研究。新辅助化疗方案为表阿霉素60 mg/m2第1天静脉注射,紫杉醇150 mg/m2。第2天持续3 h静脉滴注,21 d为1个疗程。保乳手术方式为象限切除或肿块局部广泛切除联合腋窝淋巴结清除。对照组常规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对乳房外形及局部复发、远处转移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新辅助化疗后,观察组术前肿瘤病灶临床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37例。术后病理学检查发现,观察组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细胞间质水肿,纤维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其中病理完全缓解(PCR)4例。对保乳综合治疗(放疗+化疗)结束后1年的31例患者进行外形评估,其中优19.4%(6/31),良58.1%(18/31),差22.6%(7/31)。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为8.7%(4/46),对照组为6.8%(4/5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处转移率为6.5%(3/46),与对照组(15.3%,9/59)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手术治疗Ⅱ,Ⅲ期乳腺癌基本是安全的,可达到根治性手术的效果。新辅助化疗,规范化切除,术后放疗、化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局部放射治疗与术中灌注化学治疗对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方法:将96例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n=48,采用术前局部放射治疗与术中灌注化学治疗)和传统治疗组(n=48,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局部复发率。结果:96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因行姑息性手术而被排除。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8,P=0.592;χ2=0.189,P=0.664),综合治疗组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率为4.25%(2/47),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的局部复发率19.6%(9/46)(χ2=5.225,P=0.022)。结论:术前局部放射治疗与术中灌注化学治疗可明显降低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术后的局部复发率,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期切除的穿孔性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32例行一期切除的穿孔性结直肠癌患者(穿孔组)的临床资料,其中TNM分期Ⅱ期21例,Ⅲ期11例。以同期择期手术切除结直肠癌患者556例(TNM分期Ⅱ期412例,Ⅲ期14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穿孔组17例行Hartmann手术,15例一期吻合;5年总存活率为21.9%,Ⅱ期患者5年存活率为28.6%,Ⅲ期患者5年存活率为9.1%;复发主要为腹膜种植(69%)。对照组5年总存活率为52.7%,Ⅱ期患者5年存活率为70.1%,Ⅲ期患者5年存活率为12.5%。对照组Ⅱ期患者5年存活率明显高于穿孔组(P〈0.05),而Ⅲ期患者5年存活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孔性结直肠癌复发形式主要为腹膜种植,且5年存活率低。术后辅助化疗很重要,尤其是腹腔内灌注化疗可能提高其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乳腺癌保乳手术联合IntraBeam术中放疗系统进行术中靶向瘤床推量放射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及美容效果。方法 共69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接受了治疗,其中18.8%(13/69)患者年龄少于45岁,52.2%(36/69)肿物大于2 cm,40.6%(28/69)组织细胞学分级3级,29.0%(20/69)病人有淋巴结转移。病人保乳术后采用IntraBeam术中放疗系统瘤床表面20 Gy剂量进行术中靶向瘤床推量放射治疗,待化疗完成(或伤口愈合后)2周后给予传统全乳外照射放射疗治疗(50 Gy,共25次,省略瘤床推量照射),评估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总共27.5%(19/69)患者出现急性并发症,2.9%(2/69)患者出现血肿,8.7%(6/69)出现血清肿,7.2%(5/69)出现切口感染,8.7%(6/69)切口愈合延迟,切口中位愈合时间3.8(1.0~11)个月,中位随访24.8个月(12~51),2.9%(2/69)患者出现同侧乳房内复发,未出现远处转移及死亡病例,乳房美容效果评估优、良者术后1年占89.9%,术后2年占89.7%。结论 乳腺癌保乳手术联合IntraBeam术中放疗系统进行术中靶向瘤床推量放射治疗近期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较少,由于病人数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长远疗效仍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上部癌根治术中保留脾脏与患者复发及转移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施行根治性手术的127例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切脾组和保脾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及转移、术后生存及预后情况。结果:25例(19.7%)联合脾或脾、胰体尾切除术(切脾组),102例(80.3%)未行脾切除术(保脾组),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3/25),保脾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10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术后复发及转移仅1例(4%),为肝转移;而保脾组术后复发及转移6例(5.9%),其中腹腔内种植转移致大量腹水3例,肝转移1例,吻合口复发1例,腹腔内淋巴结转移1例。2组复发及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患者5年存活率为18.2%,而保脾组为41.7%,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切2脾与否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肿瘤复发及转移无明显影响,但保留脾脏能延长患者术后的5年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X密度等级与乳腺癌保乳术后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 2002年1月~2005年7月,180例接受保乳手术的乳腺癌在术后5~8年(平均6.1年)进行随访,对术前X线乳腺钼靶像按照BI-RADS标准,以乳腺百分密度分为25%、25%~50%、51%~75%、75%4个等级,以包含乳腺密度在内的11个相关因素做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影响因素再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评价乳腺密度与乳癌保乳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放疗和乳腺密度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Waldχ2=9.429,P=0.002;Waldχ2=9.346,P=0.002);4个密度组的复发率依次为6.2%(3/48)、12.0%(6/50)、11.6%(5/43)、28.2%(11/39),乳腺密度越高,局部复发风险越大。乳腺密度不是术后转移的影响因素(Waldχ2=2.944,P=0.400),各密度组间远处转移率依次为16.7%(8/48)、14.0%(7/50)、7.0%(3/43)、7.7%(3/39),远处转移风险不随乳腺密度增高而加大。术后化疗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是术后转移的影响因素(Waldχ2=4.334,P=0.037;Waldχ2=4.417,P=0.036)。结论乳腺密度与乳腺癌保乳术后复发有相关性,但不是术后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