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心脏外科的不断发展,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心肌保护技术也在不断提高。经冠状动脉系统顺行灌注冷停搏液(以下简称顺灌)虽然被公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尚存在着局限性和不足。冠状动脉狭窄时,顺灌对冠状动脉狭窄远端的心肌组织严重灌注不足,严重影响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2.
董新伟 《中原医刊》2007,34(1):32-32
目的 总结10例经冠状动脉窦逆行灌注心肌麻痹液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临床经验,探讨改善心肌保护的方法。方法 10例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3例左主干病变,狭窄均〉90%。7例3支病变,其中4例前降支(LAD)近段完全闭塞,右冠及回旋支近中段弥漫性狭窄。均经冠状动脉窦逆行灌注心肌麻痹液体外循环下行CABG术。结果 无手术死亡,复跳顺利,脱机顺利,术后1例出现低心排,经矫正后恢复,均顺利康复。结论 对术前冠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3支主干血管近段完全闭塞或狭窄严重(〉90%);或者3支主干血管近中段弥散性狭窄程度较重,侧支循环又不丰富以及术中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心脏停跳不好的患者,采用经冠状动脉窦逆行灌注心肌麻痹液可有效改善心肌保护,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3.
逆行灌注保护心肌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保护是体外循环 (CPB)下心脏手术的一个重要问题 ,而心脏停搏液的均衡灌注是心肌保护的一个重要条件。为获得均衡灌注和更好的心肌保护 ,灌注的最佳途径一直存有争议。许多研究证明 ,对于冠状动脉阻塞或严重狭窄、主动脉瓣功能不全致冠脉灌流减少 ,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 naryarterybypassgraft,CABG)期间发生冠脉栓塞以及瓣膜手术患者 ,逆行灌注较顺行灌注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1- 3]1 逆行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逆行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体现在[2 ,4 ,5] :(1)术后心脏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自动复苏率高 ;(2 )迅速有效地降低心肌温度…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心肌保护措施,分析5例重症冠心病病人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中采用的常规灌注加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的心肌保护政策,效果满意,表明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是可行的心肌保护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心脏直视手术需阻断心肌血流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心肌在此过程中缺血缺氧.传统的心肌保护方法为冠状动脉灌注低温、高钾、晶体停跳液以达到心肌保护作用.80年代以来发明的含氧血灌注心肌保护技术逐渐被临床应用并显示其优点[1].但含氧血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和主动脉根部冠状动脉顺行灌注以及混合灌注(逆灌加顺灌)的临床应用仍有许多争论.笔者就我院1996年3月~1999年2月30例瓣膜病的直视手术患者应用含氧血逆灌和顺灌以及混合灌注心肌保护的结果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在主动脉瓣置换手术中心肌保护的有效性。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1~12月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患者58例,进行围术期心肌保护研究。根据术中心脏灌注停跳方式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顺行性灌注组(对照组,n=26),主动脉根部或径冠状动脉开口顺行性灌注冷血心脏停搏液;顺+逆行灌注组(实验组,n=32),顺行灌注诱导心脏停搏,再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观察两组患者早期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58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术期,未出现死亡及重要脏器损害等并发症。实验组手术效果更佳,术中心脏自动复跳率、复跳后ST段改变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血清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在主动脉瓣置换手术中能够安全的应用,该方法心肌保护确切,且可避免损伤冠脉开口,避免因心肌肥厚或冠脉狭窄导致的术中灌注不足等严重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总结和分析冠脉搭桥术中应用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并桥灌技术进行心肌保护。[方法] 28例三支病变、稳定心绞痛、首次进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均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并桥灌心肌停搏液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结果] 术中转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无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物依赖和严重心律失常,病人恢复良好。[结论] 在冠脉搭桥术中,采用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并桥灌注心肌停搏液进行心肌保护,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负荷MR首过心肌灌注成像检测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33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男22例,女11例,平均年龄58.32岁.其中15例常规行静息-负荷99m^Tc-SPECT心肌灌注显像.采用IR-turboFLASH序列行静息-负荷MR首过心肌灌注成像及延迟期心肌灌注成像,目测定性分析心肌灌注图像,将分析结果与冠脉造影及99m^Tc-SPECT进行比较,计算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28例(28/33)191段心肌灌注减低,其中92段(92/191)可逆性灌注减低,99段(99/191)固定灌注减低;51支冠状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狭窄,MR首过心肌灌注成像42支狭窄冠脉供血区心肌灌注减低.以冠脉造影为参考标准,MR首过心肌灌注成像检测狭窄50%以上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2.35%和91.67%.MR首过心肌灌注成像与99m^TC-MIBI SPECT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两者符合率为:92.5%.以99m^TC-MIBI SPECT为参考标准,MR首过心肌灌注成像检测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4.74%、92.55%.结论 负荷MR首过心肌灌注成像能有效检测冠心病心肌缺血;MR首过心肌灌注成像定性评价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心肌声学造影判定心肌灌注的可靠性,本文对27例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经冠状动脉MCE和静息核素心肌灌注显象等三项检查。MCE采用计分法判定心肌灌注;1分,心肌回声均匀增强;0.5分,回声不均匀;0分,无心肌显影。SPECT采用圆周剖面曲线分析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15例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肌停搏液体外循环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临床经验,探讨改善心肌保护的方法.方法 15例夹层动脉瘤手术其中9例升主动脉+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象鼻术,4例Bentall+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象鼻术,2例Bentall+二尖瓣置换或成形.均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肌停搏液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 无手术死亡,复跳顺利,脱机顺利,术后1例出现肾功能不全,1例出现低心排,经矫正后恢复,均顺利康复.结论 对复杂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采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肌停搏液进行心肌保护,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心肌灌注结合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判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率的价值。方法对8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行64排CTC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其中28例行腺苷负荷下多排螺旋CT心肌灌注成像检查(MSCTP),以CAG为"金标准",计算并对比CTCA与CTCA结合各种MSCTP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率。结果 CTCA结合各组心肌灌注判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率均高于单独CTCA(76.3%)检查,而心肌首过灌注组准确率(80.0%)与静息下心肌灌注组(82.1%)相近,腺苷负荷组(89.3%)准确率最高。结论 CTCA结合不同的心肌灌注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冠状动脉狭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在逐年上升,其根本原因是冠状动脉狭窄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梗死,因此,缺血心肌的及时检出及再灌注治疗对于冠心病非常重要。心肌灌注成像对于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所引起的心肌缺血以及治疗后疗效的评估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就国内外文献对心肌灌注成像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冠状窦逆行灌注方法在DeBakeyⅠ型夹层动脉瘤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2003年3月-2005年8月对33例DeBakeyⅠ型夹层动脉瘤患者在体外循环下施行了外科手术治疗。术中14例采用经冠状动脉开口直接灌注(简称直灌)、19例采用经冠状窦逆行灌注(简称逆灌)方法进行心肌保护。本组手术全部采用远端开放吻合。体外循环采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结果]逆灌组升主动脉阻断时间短于直灌组(P〈0.05)。逆灌组自动复跳率(73.7%)高于直灌组(57.1%),术后第1天血清CK—MB、cTnI均低于直灌组(P均〈0.05),且直灌组发生1例冠状动脉开口损伤。[结论]逆灌比直灌心肌保护方式在DeBakeyⅠ型夹层动脉瘤手术中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53例住院病人均行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64%和72.72%.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两种方法比较(P>0.05).诊断单支、双支和3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敏感度分别为63.64%、90.91%和88.89%(P<0.05).对管径狭窄为50%-75%组的敏感度为57.14%,管径狭窄≥75%组的敏感度为87.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与冠脉狭窄程度和病变支数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我院重症瓣膜置换术中应用顺灌加逆灌心肌保护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10例重症瓣膜置换患者,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升主动脉阻断后首先从主动脉根部或左、右冠脉开口顺行灌注心脏停跳液,心脏停跳效果不满意,加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脏停跳液。结果心脏跳动停止后开放升主动脉后自动复跳率90%,术后均无低心排发生。结论经主动脉根部或左、右冠状动脉开口顺行灌注心脏停跳液,心肌保护效果不好时,可加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脏停跳液行心肌保护,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心脏手术犬血浆肌钙蛋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方法对体外循环术中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16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浅低温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组)与对照组(中度低温心脏停跳组),每组8只。体外循环(CPB)150min。于6个时点采静脉血,检测血浆肌钙蛋白Ⅰ(cTnⅠ)。结果:两组CPB期间cTnⅠ与CPB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实验组与对照组cTnⅠ在CPB中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nI可作CPB过程中检测心肌保护效果的敏感指标;心脏不停跳法有利于减少cTnⅠ的释放,具有较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7.
顺逆行结合灌注冷停搏液对心肌保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顺逆行结合灌注冷停搏液的研究,为临床提供一种更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选用1997~1998年连续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例,随机分为顺逆行结合组16例,首剂顺行灌注,然后经冠状静脉窦持续灌注200mL/h,30min增加灌注200mL,控制灌注压力4.0~5.3kPa(30~40mmHg);顺行灌注组14例,首剂灌注后每20min重复灌注1次.监测桡动脉和冠状静脉窦血的pH值乳酸浓度乳酸摄取率及心肌酶的变化.[结果]顺逆行结合组pH值降低程度较顺行灌注组少(P<0.05);乳酸摄取率顺逆行结合组较顺行灌注组高(P<0.05);心肌酶释放水平及手术后降低恢复程度,顺逆行结合组较顺行灌注组低及快.[结论]顺逆行结合灌注使心肌灌注更均匀,提高心肌细胞在缺血期间的能量利用,减少心肌损害,促进心肌的修复,使心肌得到较好的保护,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的心肌保护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我院开展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肌保护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症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216例CPB中进行逆灌100例(Ⅰ组),行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116例(Ⅱ组)。采用4:1氧合血停搏液。结果 Ⅰ组自动复苏为95例,Ⅱ组自动复苏98例。结论 经逆灌的心肌保护方法对重症瓣膜病及冠心病患者有更好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磁共振技术评估相同流量下顺、逆行心肌灌注的效果。方法应用磁共振成像比较顺、逆行灌注离体猪心期间的T2*或T1信号曲线的相关性,用磷31磁共振图谱比较两种灌注方式对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逆行灌注期间各T2*信号曲线的相关性(0.52±0.15)明显弱于顺行灌注(0.84±0  相似文献   

20.
间断温血灌注心肌保护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间断温血灌注心肌保护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冠心病的结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482例完成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方法、并发症、死亡原因以及围手术期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医院内死亡10例(2%)。随访3~72个月,疗效满意。结论 间断温血灌注心肌保护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