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职业医学     
071862某有色金属公司1956~2003年间尘肺病发病状况分析/张武煌…∥环境与职业医学.-2006,23(6).-530~532探讨某有色金属公司50年来尘肺病发病的动态变化。对某有色金属公司50年来确诊为尘肺病患者的有关资料,按全国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进行分析,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50年来共诊断尘肺病人1896例,死亡1112例,现患784例;尘肺病人的主要工种为凿岩、运搬、支柱和爆破;尘肺病的平均发病年龄和平均发病工龄逐年增加;尘肺结核的发病率逐年下降;尘肺病的病程逐年延长;早期肺结核是尘肺病的主要死因;现在前4位死因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2.
957例煤工尘肺死亡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尘肺病患者的死亡规律,为尘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64-1999年间某煤矿企业957例煤工尘肺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①1995-1999年间死亡的尘肺病人数是1964-1969年的14.1倍, 近期该企业尘肺患者仍处于死亡高峰期。②死因构成中列前4位的是尘肺、肺结核、慢性肺心病、肺癌,构成比分别为21.9%、20.3%、19.5%、8.9%;不同期别尘肺死亡病例中,死亡原因的构成比顺序有所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尘肺死因构成顺序发生了变化,肿瘤、脑血管意外的构成比由20世纪60年代的6.6%、3.3%上升到90年代后期的13.3%、11.8%。③尘肺病人寿命呈明显延长趋势,由1969年的48.3岁延长至1999年的71.4岁,平均每5年延长约4岁。④尘肺死亡病例中肺结核合并率为25.8%,不同期别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尘肺期别升高肺结核合并率上升,Ⅲ期尘肺死亡病例中60.5%合并有肺结核。尘肺合并结核患者的病程平均为(7.6±5.7)年,显著短于单纯尘肺患者的平均病程(11.7±6.9) 年(P<0.01);尘肺合并结核患者平均死亡年龄为(58.9±9.7)岁,显著小于单纯尘肺患者(65.1±9.4)年(P<0.01)。⑤尘肺死亡病例的发病潜伏期为31.5年。[结论]尘肺患者寿命显著延长,但尘肺及其并发症仍严重威胁尘肺患者的生命, 防治并发症是提高尘肺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尘肺病人的分布情况,探索死亡规律,对尘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平顶山市1963~2003年尘肺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市尘肺病人死亡累计1300例,病死率12.53%。其中Ⅰ期尘肺846例,占65.08%;Ⅱ期尘肺374例,占28.77%;Ⅲ期尘肺80例,占6.15%。死亡原因构成比为:恶性肿瘤占21.92%(285/1300);心脑血管疾病占16.54%(215/1300);肺结核占16.39%(213/1300)。其中,1963~1979年,主要死因是肺结核、尘肺;1980-1989年,主要死因是恶性肿瘤、肺结核和心血管疾病;1990年以后,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尘肺、心血管疾病等。[结论]平顶山市尘肺病死率为12.53%,恶性肿瘤是尘肺病人的首位死因,心脑血管疾病居第2位,肺结核由第1位逐渐下降到第2位、第4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某煤炭集团公司1957至2007年尘肺病患病情况及粉尘监测情况.方法 收集该集团公司1957至2007年确认的尘肺病资料及1995至2003年的粉尘监测资料,对尘肺病发病年龄、发病工龄及并发肺结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集团呼吸性粉尘平均浓度为5.8 mg/m3,是国家标准的5.8倍;1957争2007年50年间累计诊断肺病10 201例,其中,I期尘肺患者7797人,占76.4%,现患尘肺5300例;累积死亡4901例,病死率为48.04%.尘肺并发肺结核率为14.58%.不同年代入矿的工人的发病工龄和发病年龄有随年代延长缩短的趋势.结论 该集团公司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严重超标,尘肺并发肺结核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淮南煤矿接尘职工尘肺患病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淮南煤矿尘肺病发病规律,探讨尘肺病防治对策。方法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淮南矿区接尘作业职工50年来尘肺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1954年至2003年,共诊断各期尘肺病6 115例,其中合并肺结核1 109例,合并率18.14%。Ⅰ期尘肺5 578例,综合防尘前接尘发病5 196例(93.15%),综合防尘后接尘发病382例(6.85%)。现患尘肺病3 140例,其中合并肺结核327例,合并率10.41%。Ⅰ期尘肺平均发病工龄22.1±7.7年,平均发病年龄52.2±10.0岁;尘肺平均晋期年限,0 ~Ⅰ5.7±4.3年,Ⅰ~Ⅱ7.2±5.3年,Ⅱ~Ⅲ8.0±5.5年;死亡尘肺病2 975例,病死率48.65%,尘肺平均死亡年龄64.27±10.9岁。1991~2003年,平均每年新诊断尘肺病114例。结论粉尘危害产生了严重的后果。由于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尘肺病的发病工龄、年龄逐渐延长。应继续加强粉尘治理,直至消除尘肺病。  相似文献   

6.
高海拔地区尘肺病死亡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尘肺患者的死亡特点及其规律。[方法]对2000-4500m海拔地区1955-2003年间2762例尘肺确诊病例(死亡648例、现患2114例)的基本情况、合并肺结核及死亡等资料逐一填写尘肺流调卡片并建立数据库,用SPSS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尘肺种类以煤工尘肺(1938例)为主,占70.17%;其次是矽肺(670例),占24.26%。全死因病死率为23.46%,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尘肺平均死亡年龄为(60.6±9.2)岁,随死亡年代平均死亡年龄明显延长(P<0.01)。尘肺合并结核282例,合并率10.21%(282/2762),尘肺结核病死率(63.83%)远高于单纯尘肺病死率(18.87%)。尘肺前三位死因依次为肺心病、尘肺和肺结核。[结论]高海拔地区尘肺患者多死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对高原地区尘肺病患者健康监护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7.
877例尘肺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某企业877例尘肺死亡病例。死因居前3位的是尘肺、肺结核和慢性肺心病;随年代的发展,尘肺死亡年龄和平均病程都延长。该企业的尘肺病防治工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广西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尘肺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方法 依据1987年广西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1987年后广西尘肺病诊断小组诊断的尘肺病个案资料并结合现场调查,对广西1957-2007年期间,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冶炼工尘肺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957-2007年间广西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累计发生尘肺(包括:锡尘肺、混合尘肺、锡末沉着症、有色金属冶炼工尘肺)共164例;在尘肺的期别构成中,首次诊断为Ⅰ期者161例(98.17%)、Ⅱ期者3例(1.83%);尘肺合并肺结核15例(9.15%).首次诊断为Ⅰ期的发病年龄(48.5±10.5)岁,接尘工龄(18.50±8.19)年;首次诊断为Ⅱ期的发病年龄(50.00±10.15)岁,接尘工龄(7.80±1.82)年.164例患者中已有55人死亡,累积病死率为33.54%,死亡年龄(66.53±10.11)岁.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系统疾病(依次为肺癌、慢性肺心病、肺结核),占全死因的40.00%.结论 与广西矽肺和煤工尘肺相比,首次发病年龄偏大、发病率偏低,病变程度较轻、发病工龄长、并发肺结核率低是广西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冶炼工尘肺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王战英  陈鑫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345-1347
目的了解太原钢铁集团公司(简称太钢)尘肺历年来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规律,为制定今后防尘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太钢1950—2008年确诊的尘肺病例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太钢尘肺累计病例613例,累计死亡378例;主要分布在耐火和矿山系统,早期以耐火为主,80年代后以矿山为主;发病工龄和发病年龄逐年延长;尘肺前4位死因分别是心血管系统疾病,肺结核,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早期肺结核是主要死因。结论太钢防尘和尘肺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未来防尘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皖北地区尘肺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本地区尘肺发病规律、综合防尘效果及预防措施。方法对确诊8985例尘肺病患者按全国尘肺流行病学调查办公室设计的统一方案填写“尘肺病例卡”所有内容,用SQLSERVER2000建立数据库,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该地区尘肺发病率6.94%,病死率29.88%,肺结核合并率18.99%,平均病程12.56年,前10位死因肺结核居首位,其次是尘肺和肺癌;②发病工龄(21.64±7.09)年,发病年龄(49.71±7.99)岁,晋期年限Ⅰ→Ⅱ(8.29±6.56)年,Ⅱ→Ⅲ(9.96±5.88)年;③随着尘肺期别增加,尘肺结核合并率和病死率明显上升。结论该地区尘肺病检出率和病死率较高,防治重点是建井公司和乡镇煤矿,防痨工作应加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邢台市1964—2019年尘肺病人死亡情况,为制定尘肺病人三级预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调查的1964—2019年尘肺病人为研究对象,以病死率、死亡年龄、死亡病程和接尘工龄作为指标,分析不同年代、不同尘肺类型、不同期别、不同企业类型以及合并结核情况下,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调查到1964—2019年资料完整的尘肺病例926例,死亡病例725例,死亡人数占调查总数的78.3%,死亡人数最多的是2000—2010年,死亡病例分布在不同尘肺类型分布中以煤工尘肺最高,病死率达81.5%;在不同期别的分布中以贰期尘肺最高,病死率达89.%;在不同企业类型分布中以中型企业最高,病死率85.4%,合并结核的尘肺病人具有病死率高和接尘工龄短的特点。随着年代的发展,死亡年龄均数和死亡病程在延长,工龄则呈缩短的趋势。矽肺死亡年龄均数最小,是66.6岁,尘肺壹期平均死亡年龄最小,为68.9岁。小型企业的平均死亡年龄最小,是65.3岁。死因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肺源性心脏病、消化系统肿瘤和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结论 邢台市尘肺病病死率高,现患尘肺病人数量减少,但病程延长,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根据不同尘肺类型、不同期别和是否合并症制定尘肺病患者随访机制,改善尘肺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现况调查方法.对青岛市1343例尘肺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尘肺发病主要集中在建材系统:县及县以上企业多数尘肺病例是1975年以前接尘的工人:乡镇企业尘肺病有两个高发期,50年代末、6O年代初和90年代.结果还表明.肺结核是尘肺最常见的发症.且随着尘肺期别的增高肺结核患病率亦升高:各期尘肺合并肺结核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无合并肺结核者:尘肺死因以呼吸系统疾患为主.  相似文献   

13.
淮北矿区煤矿工尘肺发病及现况的调查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 探讨煤矿工尘肺发病年龄、接尘工龄、晋期年限、尘肺合并结核状况及影响尘肺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淮北矿区40年来确诊的4421例尘肺患者(死亡1011例、现患3410例)的基本状况及发病、晋期、合并肺结核、死亡原因等资料建立数据库,按全国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设计方案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1)淮北矿区40年来,Ⅰ期尘肺患者平均接尘时间为(22.40±2.08)年,平均发病年龄为(47.31±2.96)岁。尘肺种类以煤工尘肺(2780例)最多,占62.9%;矽肺(1590例)居第二位,占36.0%。(2)尘肺平均晋期年限Ⅰ期→Ⅱ期8.02年;Ⅱ期→Ⅲ期8.65年。(3)尘肺合并结核703例,占尘肺总例数的15.9%(703/4421)。尘肺结核的病死率(44.4%)远较单纯尘肺的(18.8%)为高。(4)尘肺前三位死因分别是肺结核、肺癌、肺心病。结论 随作业条件的改善,尘肺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逐年增高、发病工龄逐年延长。尘肺并发症严重影响尘肺患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雅安市2006-2009年尘肺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尘肺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雅安市2006-2009年尘肺职业病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雅安市2006-2009年共确诊尘肺患者563人,以I期煤工尘肺为主。不同工种尘肺患病构成比不同:采煤工最高(43.87%),其次是混合工(27.71%);掘进工最低(8.53%)。2006-2009年尘肺患者的平均接尘工龄为12.77±8.79年、平均发病年龄为46.91±11.18岁。尘肺合并结核率为6.39%。结论雅安市应以I期煤工尘肺为防治重点,以采煤工为重点防治对象,同时应加强结核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尘肺病人死亡年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尘肺病人的死亡规律,为尘肺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711例尘肺病人死亡年龄等数据,按发病年龄、死因、合并肺结核、死亡年代、开始接尘年龄、医疗卫生条件、接尘工龄、尘肺病种类与期别分类统计,分析其对死亡年龄的影响。结果9个因素对尘肺病人死亡年龄的影响(Beta值):死亡年代(0.623)>开始接尘年龄(0.341)>发病年龄(0.268)>死因(0.085)>合并肺结核(0.076)>尘肺病期别(0.055)>医疗卫生条件(0.054)>尘肺病种类(0.015)>接尘工龄(0.013);除尘肺病种类与接尘工龄外,其余因素对死亡年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代间死亡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单位具备医疗卫生条件组死于尘肺病、肺结核的平均死亡年龄高于不具备医疗卫生条件组(P<0.05);死于肺结核者死亡年龄最低(53.3±10.0)岁,与其他死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从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等方面入手,可望提高现有尘肺病人寿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马钢公司建厂以来尘肺发病情况,分析其发生发展规律,为指导今后尘肺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马钢公司52年(1958~2010年)来确诊的尘肺病患者的发病情况,将诊断时间、接尘工龄、病程、死亡时间等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马钢尘肺病年均检出率为0.70%,井下各工种占76.54%,平均接尘工龄16.95年,矿山凿岩工接尘工龄最短为13.59年,平均发病年龄为49.97岁,平均发病年龄随诊断年份的推移逐渐增大的趋势;合并结核发生率为27.30%。结论贯彻防尘"八字"方针,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加强作业环境监测和接尘人员的健康监护,是减少尘肺病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陈年芬 《职业与健康》2009,25(3):249-251
目的 探讨尘肺合并结核病对心脏的影响,为预防、诊断、治疗尘肺合并结核引起心脏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7年3月—2008年6月住院的230例尘肺合并结核患者人院时第1次心电图为基本资料,同时随机选择不接触粉尘及有害因素的干部和退休工人230例体检时的心电图资料作对照。结果 ①尘肺结核组出现异常心电图人数178人,异常率为77.39%;心电图异常表现主要为心律失常、ST—T改变、左心室肥大(高电压)、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型P波、P波V1终末电势(PTFv1阳性)、电轴偏移、心脏顺钟转向等。对照组心电图异常人数75人,异常率为32.617%。②尘肺结核组期别对心电图有影响,尘肺级别越高心电图异常人数越多。③尘肺结核组与对照组按不同年龄段比较,年龄越大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高。结论尘肺结核能明显影响心脏,使心电图异常,而且随年龄增长和尘肺期别的增加,尘肺合并结核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2011 - 2015年衡阳市新诊断的尘肺病例数据分析,了解尘肺病发病特征,为该市尘肺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子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获取近5年衡阳市新诊断的尘肺病例数据,用描述统计法对尘肺发病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共收集尘肺病例522例,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煤矿开采与洗选业,占整个尘肺病例总数的67.05%(350例);病例工种以主采煤工、主进掘工、凿岩工为主,分别占整个尘肺病例数的53.64%(280例)、16.48%(86例)、12.26%(64例);企业规模分布以小型企业为主,占整个尘肺病例数的79.10%(413例)。尘肺患者平均接尘工龄为(17.77±9.01)年,平均发病年龄为(51.53±7.06)岁;接尘工龄主要集中在5~25年,占70.69%(369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5~60岁,占69.54%(363例);随着接尘工龄和发病年龄的增大,尘肺患病期别有晋升的趋势。结论 衡阳市新诊断尘肺病例主要集中在煤矿开采业,以主采煤工发病最为严重;企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小企业。应加强煤矿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的卫生管理工作,尽可能的减少尘肺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老年尘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老年尘肺发病发展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广东省7885例老年尘肺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老年尘肺组(60岁以上)7885例和对照组(60岁以下)6637例。结果 老年尘肺组发病年龄、发病工龄、晋期年限、存活和死亡患者病程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老年尘肺组病死率、并发肺结核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首次接尘年龄大、发病工龄长、病变进展慢、并发肺结核率低是广东老年尘肺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做好预防和治愈并发肺结核,是保证尘肺患者“长寿”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