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探讨左向佑分流性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病因,我们调查了107例右向在分流性先心病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AHR)的发生率,并结合右心导管检查获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显示:(1)肺动脉高压组AHR发生率显著高于肺动脉正常组(2)高阻力组AHR发生率显著高于低阻力组;(3)高分流量组与低分流量组的AHR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4)AHR组平均肺动脉压及肺循环总阻力均显著高非AHR组,而两  相似文献   

2.
应用放射免疫法对30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血浆内皮素水平进行检测,并与血液动力学参数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组血浆内皮素高于非肺动脉高压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且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呈显著正相关(r=0.47,P<0.05;r=0.51,P<0.05)。心血管矫治术后血浆内皮素水平下降,并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时存在内皮素代谢异常。增高的血浆内皮素与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有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轿小权活化状态及其意义。方法:选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者30例,其中20例合并肺动脉高压(A组);10例肺动脉压正常(B组);选10便正常人作对照(C组)。取外周静脑海因,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凝血氧烷,α-颗粒膜蛋白和6-酮前列腺素F1α(keto-PGF1α)的浓度,采用高效薄层层析法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的浓度,结果:A、B、C3组间,6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心电图表现与肺动脉压力关系,及心电图在左向右分流先心病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171例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患者,均经心导管证实,分析心电图表现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结果 1.PDA和VSD患者心电图正常或左心室肥大;合并肺动脉高压,可出现右心室肥大,与肺动脉压力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2.ASD患者心电图为正常、右束支传导阻滞或右心室肥大,肺动脉压力正常组与肺动脉高压组无显著差异。3.复合左向右分流患者右心室或双心室肥大,多伴有肺动脉高压,与肺动脉压力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体表心电图虽能较好分析左向右分流先心病的类型.评价分流量大小及肺动脉压力情况,可作为先心病诊断中的一个重要辅助检查,但仍有一定局限性,须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进行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心电图表现与肺动脉压力关系,及心电图在左向右分流先心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171例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患者,均经心导管证实,分析心电图表现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结果1.PDA和VSD患者心电图正常或左心室肥大;合并肺动脉高压,可出现右心室肥大,与肺动脉压力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2.ASD患者心电图为正常、右束支传导阻滞或右心室肥大,肺动脉压力正常组与肺动脉高压组无显著差异.3.复合左向右分流患者右心室或双心室肥大,多伴有肺动脉高压,与肺动脉压力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体表心电图虽能较好分析左向右分流先心病的类型,评价分流量大小及肺动脉压力情况,可作为先心病诊断中的一个重要辅助检查,但仍有一定局限性,须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进行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6.
肺动脉高压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先心合并肺高压主要与肺循环阻力(PVR)增加和大量左→右心内分流造成肺血流显著增加有关(如VSD、PDA、ASD)。肺血流长期显著增加可引起肺血管改变导致PVR增加,产生肺高压,患者右心功能下降,其后左心功能下降,此类病人麻醉困难较大。重度肺高压患者术后死亡率高。我院1991~1992年共施行先心病直视手术170例,其中肺动脉平均压(MPAP)在5.3kPa以上的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卡托普利对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影响。方法:心内左向右分流肺动脉平均压> 27 k Pa 的患者30 例,卡托普利04 ~06 mg/kg( ≯125 mg) ,每日3 次,服药前及3 ~5 d 后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发现用药后出现两种不同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肺/ 体循环总阻力比值( T P R/ T S R) 较低的 A 组用药后主动脉压及体循环总阻力下降,肺动脉压及肺总阻力不变, T P R/ T S R 升高,肺/ 体循环血流量比值( Qp/ Qs) 减少;而 T P R/ T S R较高的 B 组主动脉及肺动脉压均降低,体循环总阻力无明显变化,肺总阻力降低, T P R/ T S R 下降, Qp/ Qs 增高。临床上 A 组比 B组症状改善更明显。结论:卡托普利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压的同时,有可能出现 Qp/ Qs 增加这一不利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应将 Qp/ Qs 列为常规观察指标之一,特别是对于大分流量有症状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心脏病血浆心钠素浓度及手术前后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华益民  唐胜才 《四川医学》1996,17(4):213-215
测定80例先心病和36例健康儿童的血浆心钠素(ANP)浓度,探讨先心病不同种,不同血液动力学改变和手术前后血浆ANP变化的规律性,结果显示先心病左向右分流型ASD、VSD、PDA的血浆ANP增高,右向左分流型TOF则无改变,影响无心病ANP分泌的主要因素是肺动脉压力增高和肺循环血量增多,手术治疗先心病后,VSD、PDA血浆ANP迅速下降,TOF血浆A反而增高。  相似文献   

9.
应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方法检测35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人(先心组)血浆心钠素(ANP)水平,结果先心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肺动脉高压者显著高于压力正常者(P<0.05);左心房内径扩大者也明显高于内径正常者(P<0.05)。提示肺循环血容量增多及左心功能状态是影响ANP分泌的主要因素,左心房扩大牵张是直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应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方法检测35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人(先心组)血浆心钠素(ANP)水平,结果先心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肺动脉高压者显著高于压力正常者(P〈0.05);左心房内径扩大者也明显高于内径正常者(P〈0.05)。提示肺循环血容量增多及左心功能状态是影响ANP分泌的主要因素,左心房扩大牵张是直接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所致的大量左向右分流,可导致肺循环血流量增多,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肺高压)及心功能不全.因此,这些患儿需及时了解心功能状况.本文采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研制的XXH—2000型小循环心功能检测仪,观察先心病患儿肺动、静脉容积波的改变,从而反映左心功能状态,以评价诊断左心功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动脉压力与结构关系。方法 实验幼犬15只,分2组,组1为分流组(n-12),组2为正常对照组(n=3),分汉后90d两组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后,放血处死,肺组织切片行病理学检测。结果 (1)组1左下肺动脉压(KPLLPA)、左下肺血管阻力(LLPVR)及肺血流量(PBF)显升高(P〈0.01),右肺动脉压(PRPA)也有升高,但不及PLLPA显(P〈0.01),右肺动脉压(PRPA)  相似文献   

13.
刘艳  景海涛 《新疆医学》2006,36(2):61-62
肺动脉高压是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通常的诊断标准是肺动脉平均压大于20mmHg或收缩压大于30mmHg。术前大量左向右分流、高肺血流量、肺动脉高压者,手术纠治后特别容易出现肺血管阻力增高的倾向,进而导致右心衰,出现低心排。婴幼儿与成人相比具有反应性较高的肺血管床,易致肺动脉压升高甚至诱发肺动脉高压危象。术后早期治疗中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避免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心脏病血浆心钠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心钠素(ANP)特异性放免分析方法,测定了30例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患(实验组)和9例无心、肺疾患的普胸患(对照组)的右房、肺动脉血浆ANP的含量,并结合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1)实验组血浆A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血浆ANP水平与右房压、右室压、肺动脉压及心内缺损大小呈正相关;(3)实验组血浆ANP水平右房高于肺动脉(P<0.05),表明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患血浆ANP水平升高,与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关,其右房可能是ANP分泌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5.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无创性估测肺动脉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选择拟诊为肺动脉高压(PAH)患者25例。采用三尖瓣返流压差法和肺动脉血流频谱分析法定量估测肺动脉压。其中7例同时行右心导管检查。结果显示:①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增高,肺动脉血流频谱有其特征性的变化;②根据三尖瓣返流压差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与右心导管实测值相近,两值高度相关(r=0.85,P<0.01);③多普勒参数右室射血前期(RVPEP)、加速时间(AcT)、RVPEP/AcT与肺动脉压相关性较好(r=0.77、-0.83、0.79);④根据RVPEP/AcT估测的肺动脉平均压(PAMP)与右心导管实测值相关性较好(r=0.68)。结果表明,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用于肺动脉高压的定性和定量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0在先天性以及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方法:分另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镀铜匐还原法检测了29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中不同部位(右房RA、肺动脉主干PA和右上肺静脉PV)ET尝试和反映NO水平的NO2^-/NO3^-尝试。其中,合并轻度肺动脉脉高压10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9例,无肺动脉高压10例。结果:各部位(RA、PA、PV)ET浓度:在肺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卡托普利对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影响。方法 :心内左向右分流肺动脉平均压 >2 7kPa的患者 30例 ,卡托普利 0 4~ 0 6mg kg(不大于 12 5mg) ,每日 3次 ,服药前及 3~ 5d后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 :发现用药后出现两种不同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肺 体循环总阻力比值 (TPR TSR)较低的A组用药后主动脉压及体循环总阻力下降 ,肺动脉压及肺总阻力不变 ,TPR TSR升高 ,肺 体循环血流量比值 (Qp Qs)减少 ,而TPR TSR较高的B组主动脉及肺动脉压均降低 ,体循环总阻力无明显变化 ,肺总阻力降低 ,TPR TSR下降 ,Qp Qs增高。临床上A组比B组症状改善更明显。结论 :提示应将心内左向右分流量的变化列为用药后的观察指标 ,特别是对于大分流量有症状的患者 ,有必要结合临床对用药前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新乡医学院学报》1992,9(2):106-106
<正> 通过观察30例继发于伴左至右分流的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硝苯吡啶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以了解硝苯吡啶对不同严重程度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所有患者经舌下含化硝苯吡啶1小时后,肺动脉压、肺总阻力指数及肺血管阻力指数明显下降,心排血量、心排血指数及氧输送量明显增加;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所改善,但阻力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改善不甚明显;体动脉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及  相似文献   

19.
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是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组,肺动脉高压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继发性病变。患儿由于左向右分流,体循环量均低于正常,肺循环量增加,使肺瘀血、顺应性降低,肺功能下降,使患儿易发生反复肺部感染[1],术后肺血管应激性高,易发生呼吸道并发症。我科2003年6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3岁以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行手术治疗的婴幼儿42例,术后呼吸道护理安全有效,无严重呼吸道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感染率4·76%,经积极处理后好转,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男35例,女7例,年龄1个月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左向右分流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时年龄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室间隔缺损(室缺)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全肺循环阻力增加)的40例患儿,用心导管的方法进行术前、术后1周内及术后5~7年的心脏血流动力学随访测定。56果:≤2岁组与>2岁组比较,肺动脉/主动脉收缩压比值(Pp/Ps)及阻力之比值(Rp/Rs)和全肺阻力(PVR)及肺小动脉阻力(PAR)差弄有显著性意义,P<0.01。≤2岁组随访中血流动力学参数完全恢复正常,而>2岁纽则Pp/Ps、Rp/Rs接近正常,肺血管阻力未完全恢复至正常。结论:室缺合并重度肺高压要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消除肺血管病变的关键是年龄,早期予以手术治疗是根本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