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矫形器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指屈肌腱粘连的疗效.方法 共选取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手指功能障碍患者53例(共107只患指),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共51只患指)及对照组(27例,共56只患指).2组患者均给予关节松动术治疗,治疗组于关节松动术结束后佩戴矫形器.2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6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6周时分别测量各组患者损伤手指掌指关节(MP)、近端指间关节(PIP)、远端指间关节(DIP)活动度及手指肌腱总主动活动度(TAM).结果 经2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MP活动度[(40.22±9.27)°]、PIP活动度[(75.26±12.1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6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MP活动度[(67.12±10.23)°]、PIP活动度[(103.25±15.16)°]、DIP活动度[(65.10±11.13)°]及对照组MP活动度[(61.21 ±10.80)°]、PIP活动度[(94.27±16.22)°]、DIP活动度[(60.80±9.80)°]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MP、PIP及DIP活动度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4周及6周后,治疗组TAM[分别为(160.21±19.13)°、(200.07±21.17)°、(230.47±26.1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关节松动术联合矫形器治疗指屈肌腱粘连患者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缩短疗程,改善患指活动度,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关节松动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在不同本体感觉测试下踝关节振动觉、位置觉及运动觉的差异。方法选取存在本体感觉障碍的脑卒中患者28例(患者组)和健康志愿者22例(正常组), 其中患者组按照卒中侧别, 分为右侧脑卒中组(10例)和左侧脑卒中组(18组)。对患者组的健侧及患侧、正常组的优势侧及非优势侧, 先后进行振动觉阈值测试、被动关节角度重置测试、主动关节角度重置测试、运动最小阈值测试, 分析并比较健康志愿者与脑卒中患者之间、脑卒中患者患侧与健侧之间、左侧脑卒中患者与右侧脑卒中患者之间的本体感觉差异。结果患者组患侧振动觉阈值[(28.91±22.53)μm], 跖屈15°[(5.49±5.39)°]和背伸5°[(4.48±3.89)°]的被动位置觉绝对差值, 跖屈15°[(5.23±4.34)°]、跖屈30°[(3.26±1.73)°]和背伸5°[(4.97±3.48)°]的主动位置觉绝对差值, 跖屈20°[(11.21±15.57)°]、跖屈10°[(7.47±8.40)°]和中立位0°[(5.63±6.32)°]的运动觉阈值, 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患者组健侧振动觉阈值[(5.9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部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某医院就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颈椎牵引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颈部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观察2个疗程。比较两组NDI指数、疼痛程度和颈椎活动度。结果两组治疗前NDI指数、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NDI指数和VAS评分为(16.11±3.08)%、(2.29±0.67)分,低于对照组的(20.25±3.73)%、(3.04±0.75)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治疗后颈椎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活动度为(72.28±6.04)°、(72.91±5.89)°、(41.46±3.05)°、(42.29±2.76)°,高于对照组的(64.92±5.77)°、(65.63±6.25)°、(37.71±3.27)°、(38.51±3.3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颈部多角度等长抗阻训练能够降低颈型颈椎病患者NDI指数,减轻疼痛程度,提高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4.
张佳玮  王刚  李飞  王艳  马玲  卢茜  毕胜 《中国康复》2016,31(1):72-73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非特异性颈痛(NCNP)患者的疼痛与颈椎功能。方法:纳入NCNP患者(NCNP组)50例和健康对照(对照组)20例,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评分(NDI)评价NCNP患者的疼痛强度和功能障碍程度。使用颈椎多功能工作站(MCU)测量全体受试者颈椎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右旋)和颈肌最大肌力(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结果:NCNP组6个方向的ARO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MVC时测得的最大肌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中2个主观量表与客观测量结合可较全面的评价NCNP,有助于个性化康复计划的制定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针刺颈痛穴及颈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颈痛患者颈功能活动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鹤壁市中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15例CSR颈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7例采用牵引治疗,观察组58例增加针刺颈痛穴和颈夹脊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颈功能活动度、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颈部左侧屈、右侧屈、左旋转、右旋转角度分别为(45.88±2.79)°、(45.71±3.51)°、(66.47±12.03)°、(67.66±11.0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MFV、PSV、PI和RI水平分别为(26.98±4.49)cm/s、(59.79±13.64)cm/s、(0.81±0.19)、(0.48±0.10),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针刺颈痛穴及颈夹脊穴对CSR颈痛患者有显著疗效,能够通过提高颈椎稳定性及降低循环阻力等机制,改善颈功能活动度、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价鼻咽癌放疗后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的康复疗效,为放疗肌纤维化提供临床诊疗新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2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为受试者,放疗年限1.5~5年,接受3个月康复训练,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的颈椎关节活动度数据,运用剪切波弹性成像采集胸锁乳突肌厚度、宽度和杨氏模量值进行自身治疗前后比较。结果:治疗前后双侧胸锁乳突肌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双侧胸锁乳突肌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双侧胸锁乳突肌杨氏模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颈椎关节活动度的比较,受试者治疗前后颈椎向左旋转、向右旋转和向右侧屈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向左侧屈、颈前屈和颈后伸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后胸锁乳突肌的杨氏模量值较治疗前降低,胸锁乳突肌的宽度和厚度较治疗前增加,颈椎向左旋转、向右旋转以及向右侧屈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提高。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估和量化放疗后肌纤维化的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激痛点缺血性压迫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颈肩肌筋疼痛膜综合征患者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例。对照组仅接受健康宣教;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激痛点缺血性压迫疗法。首先通过Booster Pro3筋膜枪渐次提高振动频率的方法松解斜方肌上束,提高痛阈,达到放松并激活上斜方肌的目的,随后使用缺血性压迫激痛点的方法进行干预,治疗1次/d,连续治疗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肌力与脊柱活动度测量仪测量颈部关节活动度与肌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颈肩部的疼痛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颈部功能障碍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1次结束即刻治疗组左右侧肌力明显增加,治疗后2周治疗组颈部关节活动度(前屈方向)、左右侧肌力明显增加,左屈、右屈、右旋方向上的VAS评分与NDI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2周治疗组颈部关节活动度(前屈方向)、左右侧肌力更高,左屈、右屈、右旋方向上的VAS评分与NDI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痛点缺血性压迫疗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可以有效提高MPS患者颈部关节活动度、左右侧肌力,缓解颈部肌肉僵硬不适和疼痛,改善颈椎功能障碍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体感觉反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初步观察颈椎本体感觉反射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中医治疗方法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将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颈椎本体感觉反射疗法组(治疗组)及颈椎澳式手法组(对照组),以颈椎关节活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颈椎病症状分级确定手法治疗的疗效。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本体感觉反射疗法治疗后(第21、28、35天)的颈椎关节屈度范围除颈椎前屈疗效不如对照组外(第21天:Z=2.33,P=0.02;第28天:Z=2.45,P=0.013;第35天:Z=2.44,P=0.02),其余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的疗效相当,认为本体感觉反射疗法规范化研究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时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感染患者30例(30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应用灌注冲洗型占位器治疗,观察组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治疗。比较2组占位器植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于下床第1天及二期翻修术前1d评定2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测定髋关节活动度;比较2组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占位器植入手术时间[(2.50±0.30)h]、术后卧床时间[(6.20±0.72)d]及住院时间[(25.83±3.20)d]较对照组[(3.31±0.28)h、(45.29±5.10)d、(53.15±4.92)d]短,术中出血量[(1 215.18±121.86)mL]较对照组[(2 122.87±204.28)mL]少(P0.05);观察组下床第1天HSS评分[(56.92±5.17)分]、关节活动度[(49.75±4.21)°]与对照组[(56.03±5.39)分、(42.91±4.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期翻修术前1d,观察组HSS评分[(87.82±7.89)分]高于对照组[(79.31±8.04)分](P0.05),关节活动度[(67.23±4.91)°]与对照组[(57.31±4.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体满意率(93.3%)高于对照组(80.0%)(P0.05),术后感染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临时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可缩短占位器植入手术时间、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与周围组织融合好,对关节功能影响小,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手法治疗和物理治疗均可显著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和关节活动度,但两种治疗方式对颈型颈椎病的即刻和短期疗效比较鲜有报道.目的:比较单次手法治疗和物理治疗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和活动的即刻和短期疗效.方法: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手法治疗组和物理治疗组,各接受1次治疗.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压力疼痛阈值和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患者治疗前、后10 min(即刻疗效)和治疗后第2天(短期疗效)的情况.结果与结论:手法治疗组患者在单次治疗后的10 min和第2天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压力疼痛阈值增加,颈椎各方向关节活动范围均增加(P<0.05);物理治疗组患者在单次治疗后的10 min和第2天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在治疗后第2天,颈椎左/右侧屈关节活动范围较治疗前增加(P<0.05);在治疗后的10 min和第2天,手法治疗组患者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物理治疗组,压力疼痛阈值均高于物理治疗组,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关节活动范围均大于物理治疗组(P< 0.05).结果表明单次手法治疗对改善慢性颈痛患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压力疼痛阈值和关节活动范围的即刻效果和短期效果均优于物理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在定量评估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左心室旋转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0例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者70例为对照组,2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左室射血分数,应用三维超声斑点技术测量心尖及心底水平左心室前间隔、后间隔、前壁、侧壁、后壁、下壁旋转角度。结果观察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均较对照组大,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旋转角度值在心尖水平左心室前间隔[(6.32±2.01)°]、后间隔[(6.01±1.98)°]、前壁[(6.38±2.12)°]、侧壁[(5.74±2.40)°]、后壁[(4.81±3.01)°]、下壁[(5.34±2.54)°]均小于对照组[(9.51±3.21)°、(9.45±2.87)°、(9.07±3.23)°、(9.36±3.14)°、(9.71±3.28)°、(9.91±3.51)°](P0.05);在心底水平左心室后壁[(6.53±3.08)°]、下壁旋转角度值[(7.42±3.22)°]均小于对照组[(7.95±3.26)°、(8.71±3.29)°](P0.05),在心底水平左心室前间隔[(4.23±1.74)°]、后间隔[(6.62±2.32)°]、前壁[(3.25±1.63)°]、侧壁[(4.23±2.41)°]与对照组[(4.12±1.85)°、(6.57±2.05)°、(3.58±2.51)°、(4.62±3.1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清晰显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肾功能衰竭患者左心室旋转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及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OA患者305例(OA组),RA患者86例(RA组),均行TKA术。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比较术前及术后1、3、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特殊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随访观察术后3个月关节生存率,术后12个月感染、假体松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2个月关节翻修率。结果 OA组术后引流量较RA组少,住院时间较RA组短(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组和RA组术前膝关节活动度[(88.65±12.44)°、(80.63±12.71)°]、VAS评分[(3.93±0.87)、(4.02±0.65)分]、HSS膝关节评分[(55.74±12.47)、(49.13±11.24)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A组术后1、3、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91.65±6.16)°、(108.52±5.94)°、(120.64±6.82)°]、HSS膝关节评分[(69.55±8.56)、(83.62±6.47)、(92.43±8.39)分]均高于术前(P0.05),VAS评分[(2.19±0.63)、(1.07±0.45)、(0.36±0.34)分]均低于术前(P0.05);RA组术后1、3、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89.49±6.53)°、(98.45±4.84)°、(115.72±7.92)°]、HSS膝关节评分[(65.43±6.33)、(81.52±7.82)、(86.81±9.74)分]均高于术前(P0.05),VAS评分[(3.82±0.57)、(1.95±0.72)、(0.84±0.63)分]均低于术前(P0.05);且OA组术后1、3、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HSS膝关节评分高于RA组,VAS评分低于RA组(P0.05);OA组术后12个月感染率(0.33%)、术后12个月关节翻修率(0.33%)低于RA组(5.36%、6.58%)(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1.80%)、术后3个月关节生存率(99.67%)与RA组(6.98%、98.9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A及RA患者行TKA术治疗效果均满意,但OA患者术后疼痛、关节活动度改善更明显,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评估慢性颈痛患者在悬吊运动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与传统姿势性训练治疗前后胸锁乳突肌的肌电变化,间接反映颈深屈肌的功能,来客观的评价SET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4例入组慢性颈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SET组8例,对照组6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受试者在头颈屈试验(craniocervical flexion test,CCFT)下进行双侧胸锁乳突肌表面肌电测量,取均方根值,标准化后进行统计学比较。其他的评估方法包括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过程采用盲法。结果:两组数据在年龄、身高、体重、病程、VAS、NDI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发现试验前SET组与对照组之间CCFT的各阶段胸锁乳突肌标准化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治疗后在22mm Hg时SET组RMS值为3.78±3.12,对照组为3.73±2.63;24mm Hg时SET组RMS值为6.77±6.02,对照组为12.31±7.74;26mm Hg时SET组RMS值为8.90±7.19,对照组为22.26±10.57;28mm Hg时SET组RMS值为13.67±10.18,对照组为24.59±10.39;30mm Hg时SET组RMS值为15.58±8.75,对照组为33.14±11.18,除22mm Hg外,各阶段P值均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ET对于慢性颈痛患者的治疗要明显优于姿势运动训练,SET可以使胸锁乳突肌在CCFT试验中的异常兴奋性减低,从而间接说明了颈深肌群被激活。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303-5305
目的分析探讨采用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所收治的6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治疗组采用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颈椎活动度。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颈椎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颈椎关节活动度,且疼痛程度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筋针运动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僵硬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僵硬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2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干预, 包括局部热敷、经皮神经电刺激及牵伸训练等, 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关节松动术治疗, 观察组在关节松动术治疗前辅以筋针运动疗法, 每周治疗5 d, 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肩关节被动活动度(ROM), 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 采用肩痛和残疾指数(SPADI)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及SPA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肩关节RO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肩关节ROM[前屈(134.92±19.7)°、外展(132.56±29.35)°、外旋(55.20±18.95)°]、疼痛VAS评分[(1.60±0.58)分]及SPADI评分[(疼痛评分为(20.96±9.81)%, 功能障碍评分为(20.43±13.69)%, 总分为(20.64±11.08)%]亦显著优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Graf法在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6例婴幼儿(1 192个髋关节)应用超声Graf法检査的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 596例婴儿1 192个髋关节中,正常髋关节1 154个(96.8%),其中Ⅰa型635个,Ⅰb型404个,Ⅱa型106个,Ⅱb型9个;异常髋关节38个,其中Ⅱc型18个,D型8个,Ⅲa型10个,Ⅳ型2个;正常髋关节α角[(63.7±4.7)°]大于异常髋关节[(45.1±4.7)°],β角[(61.1±5.4)°]小于异常髋关节[(68.4±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6个Ⅱa型髋关节和9个Ⅱb型髋关节,复査3次后均转为Ⅰ型,未出现明显关节活动异常;38个异常髋关节经Pavlik约束带或石膏固定等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超声Graf法在婴儿髋关节发育异常筛査中具有重要价值,并可用于临床随访及治疗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STI)技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远期效果.方法 选择30名健康查体者(对照组)及80例AMI患者(AMI组),其中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组30例,择期PCI组25例,保守治疗组25例,AMI患者分别在出院后4~6个月进行随访.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Simpson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STI技术测量左心室心尖和心底各个节段旋转角度,同步记录左心室扭转峰值(Ptw)、心尖旋转峰值(PAR)、心底旋转峰值(PBR)、收缩末期左心室扭转角度(AVCtw)、等容舒张期末扭转角度(MVOtw)、解旋率(UntwR)、解旋减半时间(HTU),并分析Ptw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 3组AMI患者Ptw(F=22.481)、PAR(F=12.899)、AVCtw(F=18.923)、MVOtw(F=16.423)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急诊PCI组出院后随访Ptw[(18.61±8.08)°]、PAR[(12.16 ±6.98)°]较住院期间升高[(13.76±6.31)°与(7.03±5.76)°],择期PCI组随访时Ptw[(19.54±7.73)°]、PAR[(13.49±7.02)°]较住院期间升高[(15.25±6.83)°与(9.69±6.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07、-3.104,-2.079、-1.955,P均<0.05);AMI患者Ptw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0.527,P<0.05).结论 STI技术可通过定量检测收缩期左心室扭转运动较好地评价A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是指导临床诊治的新型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手术节段屈曲、后伸活动差异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脊柱外科行C5/6单节段Prestige LP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110例患者,依据术后手术节段矢状面屈曲、后伸活动度大小的不同,分为屈>伸、屈=伸、屈<伸三组。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价指标包括矢状面屈伸活动特性分组评价、颈椎整体曲度、颈椎整体活动度、置换节段活动度及异位骨化率。结果随访时间24~109月(31.2±17.9)月。末次随访三组VAS、JOA、NDI评分及颈椎整体曲度和活动度、置换节段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O发生率屈>伸组为10.21%,屈=伸组为7.41%,屈<伸组为35.29%,屈<伸组HO发生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C5/6单节段Prestige-LP间盘置换术后,不同矢状面屈伸运动特性不影响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置换节段活动度、颈椎整体曲度及活动度,术后手术节段后伸活动度大于屈曲活动度可能是异位骨化率增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姿势颈部抗阻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chronic non-specific neck pain,CNSNP)的干预效果,为CNSNP探寻一种更高效的运动疗法。方法:51例CNSNP患者(年龄41.0±5.0岁)随机分为3组:俯卧姿颈部抗阻训练组(A组,n=17)、坐姿颈部抗阻训练组(B组,n=17)和俯卧姿对照组(C组,n=17)。测试指标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颅颈角(craniocervical angle,CVA)、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均方根振幅(root mean square,RMS)。所有指标均在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进行测量。结果:A组的干预效果优于B组和C组。A组的颈部疼痛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颅颈角(CVA)、颈椎屈曲活动度(ROM)、颈椎伸展活动度(ROM)、RMS(斜方肌上束,屈曲;胸锁乳突肌,静息;胸锁乳突肌,伸展)较B组和C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RMS(...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训练结合针刺治疗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的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本体感觉训练组、针刺治疗组、本体感觉结合针刺治疗组。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调查问卷评分、简化疼痛量表评分(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MPQ)、本体感觉功能评定。结果:经过为期4周的康复治疗后,3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NDI评分、简化MPQ评分、本体感觉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组间比较显示结合治疗组较单纯本体感觉训练组和单纯针刺治疗组在NDI评分、简化MPQ评分降低幅度更大,本体感觉功能改善程度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和针刺治疗均可促进颈型颈椎病患者的恢复,二者结合可更有效的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功能障碍状况,减轻患者颈肩部疼痛症状,促进患者颈椎本体感觉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