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探析后循环缺血的病因病机特点。方法:对13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舌诊、脉诊内容进行归类统计,计算其出现频次及构成比等;对患者血压、脉率、体温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描述统计,计算其均值及标准差等。结果:患者舌黯118次,占85.51%;舌质黯红49次,占35.51%;苔薄腻99次,占71.74%;苔腻黄或微黄31次,占22.46%;弦滑脉73次,占52.90%;收缩压(SBP)、脉率(PR)、体温(T)、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的均值及标准差分别为(131.83±11.68)mm Hg、(75.80±4.72)bpm、(36.52±0.25)℃、(5.58±1.67)×109/L、59.37%±8.56%、(5.51±1.49)mmol/L、6.30%±1.14%、(4.37±0.95)mmol/L。结论:就病因而言,瘀、浊(痰湿等)、风、热(火)在后循环缺血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就病机特点而言,正气尚充、邪气偏实。然而,血压、血糖、血脂等现代医学中的检查结果在后循环缺血的病因、病机的判定中起着怎样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舌象特点及影响舌象的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门诊就诊的患者507例,在自然光下观察患者舌色、舌形、舌苔(苔质和苔色)及舌下络脉。结果:1舌色:暗舌类(淡暗舌、暗红色、紫暗舌)所占比例平均为77.7%,暗舌数量与年龄成正比(P<0.01)。化疗组紫暗舌比例明显高于非化疗组(P<0.05)。2舌形:齿痕舌(55.2%),胖大舌(50.9%),化疗组胖大舌比例较非化疗组多(P=0.046<0.05)。裂纹者(40.0%),男性组裂纹(49.1%)多于女性(33.4%)(P<0.01)。裂纹舌比例与年龄成正比(P=0.006<0.05)。化疗组瘀斑舌较非化疗组增多(P=0.004<0.05)。女性点刺舌概率高于男性(P=0.03<0.05)。3舌下静脉:舌下静脉迂曲者(61.9%),年龄越大,舌下静脉迂曲所占比例越大(P=0.005)。4舌苔:薄白苔占比例平均为35.1%;白腻苔占33.5%;剥脱兼腻苔以胃癌多见(21.1%)。结论:暗舌、白腻苔、齿痕、胖大舌及舌下脉络迂曲占到了相当的比例,表明脾虚湿盛、痰凝血瘀为肿瘤患者的基本病机。提示临床用药应注重温补脾肾、祛湿化痰及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舌象特征。方法收集3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码相机对舌苔摄像,比较初期、中期、重症期及恢复期,比较普通型、重型与危重型舌象特征。结果 18例(50.00%)患者舌象见齿痕,28例(77.78%)患者舌苔腻。初期最常见舌象为舌淡红(33.33%)、舌红(33.33%)、舌苔白(厚)腻(83.33%)。中期舌象常见舌象为舌淡红(36.36%)、舌红(31.82%)、舌苔黄(厚)腻(72.73%)。重症期舌象为舌暗红,苔黄厚燥或舌红少苔。恢复期常见舌象为舌淡红(71.43%)、白(厚)腻(28.57%)。普通型最常见的舌象为舌淡红(48.28%)、苔黄(厚)腻(55.17%)、白(厚)腻(27.59%)。重型最常见舌象为舌红(60.00%)、苔白(厚)腻(40.00%),危重型舌象为舌暗红,苔黄厚燥或舌红少或无苔。结论本病舌象表现多为舌淡红或红,兼齿痕,苔白腻为主,随病程进展,兼见舌暗红、苔黄(厚)腻、黄燥、或少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疆喀什地区中晚期宫颈癌维吾尔族患者舌脉像及证型。方法对5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运用中医数字化四诊仪进行舌脉像象及问诊数据的采集录入,并通过计算机分析辨证得到每位患者证型及体质结论。结果50例患者中舌质以暗红为最多,所占比例70%;舌苔见厚苔、腻苔或两者兼而有之者占70%,其中厚腻苔占56%;脉象见弦脉者占74%(37例),见数脉者占38%(19例),见虚脉者占28%;患者症状频数构成比超过50%的有7项,分别是腰痛、善怒、善忧思、易疲劳、干性皮肤、腰酸、善太息;患者证型中主证或兼证见气虚者占92%,其中主证为气虚者占76%。结论中晚期子宫颈癌维吾尔族患者亦以气虚为主要矛盾,同时可能存在痰湿内蕴、肝郁气滞等虚实错杂之病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女性偏头痛患者舌象特点,揭示偏头痛的核心病机,为临床诊疗偏头痛提供更有效的客观化辨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女性偏头痛患者199例,统计舌象三观(舌色质、舌体、舌苔)数据,以及其与发病年龄、病程、既往服用止痛药的相关性,四诊合参,综合分析女性偏头痛舌象特点和规律。结果199例病例中,舌体三观异常舌象出现比例较高的为淡白舌占60%,胖大舌占20%,白腻苔占32%;发病年龄高发区间依次为28~35岁、35~42岁、49~56岁,舌象三观分布特点与总体一致;病程为1~10年中,淡白舌、胖大舌、白腻苔的比例逐渐增大;17%的患者长年服用止痛药,异常舌象分布与总体一致且较未服用止痛药人群占比更大。结论女性偏头痛患者舌象三观以淡白舌、胖大舌、白腻苔多见,揭示偏头痛的核心病机为脾虚湿困,肝脾胃失调。长期单纯服用止痛药治疗偏头痛易致脾胃虚寒,进一步加重头痛,造成恶性循环,应尽早中医药辨治,防止演变为慢性头痛。  相似文献   

6.
193例SARS患者舌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SARS患者的舌象,为SARS舌诊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各医院指定专人分别采用600万像素富士数码相机、佳能数码相机、奥林巴斯数码相机均在上午9~10时自然光线单次摄影。经专家筛选后确定193舌象照片并结合90名SARS一线专家问卷调查结果,采用SPSS软件存储处理。结果(1)193例SARS患者照片中舌质淡红70例(36.27%),舌质红60例(31.09%),舌尖红25例(12.95%),舌质暗红12例(6.22%),舌质紫红11例(5.70%),舌质绛6例(3.11%),舌紫暗5例(2.59%);(2)193例SARS患者照片中舌苔以白腻、薄白、灰黑苔、少苔、薄黄为主。舌苔白腻65例(36.68%),舌苔薄白25例(12.95%),灰黑苔23例(11.92%),少苔20例(10.36%),舌苔薄黄20例(10.36%),舌苔黄厚腻15例(7.77%),舌苔黄垢腻13例(6.74%),舌苔黄腻10例(5.18%)舌苔黄燥5例(2.59%);(3)193例SARS患者照片中SARS的舌体以边有齿痕、舌有裂纹和舌有瘀斑为主。舌边齿痕90例(46.63%),舌有裂纹57例(29.53%),舌有瘀斑46例(23.83%)。结合调查问卷结果SARS早期多在发病后1~5d左右,病机以热湿遏阻,卫气同病为特点,舌质主要表现为:舌淡红、舌红,苔薄白或薄黄微腻为主;中期多在发病后3~10d左右,病机以湿热蕴毒,正邪交争,邪阻少阳为特点,舌质主要表现为:舌暗红、紫红,苔白腻或黄厚腻为主;极期(高峰期)多在发病后7~14d左右,病机以湿热毒盛,耗气伤阴,淤血内阻为主要特点。舌质主要表现为:舌红绛,舌紫暗为主,苔白腻或黄腻;恢复期多在发病后10~14d以后,病机以正虚邪恋,易挟湿挟瘀为主要特点,舌象主要表现为:舌淡红,质嫩,边有齿痕,苔少或苔薄少津,或舌淡略暗,苔薄腻。结论SARS患者舌象和病情有一定相关性,研究SARS患者舌象对分析病情和判断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9年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的舌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脑梗死患者的中医发病机制。方法对164例患者的舌象进行观察,并按三个发病年龄段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发病年龄〈60岁者以舌淡白或淡红、苔滑腻或黄腻为主,约占该年龄段患者总数的71%;年龄为60岁 ̄75岁者以舌淡暗或伴瘀点、苔薄白为主,约占该年龄段患者总数的64.8%;年龄〉75岁者以舌淡暗或舌绛红、苔少为主,约占该年龄段患者总数的77.8%.结论脑梗死发病年纪较轻者病机主要为气虚痰阻或痰热内阻,年龄偏大者病机主要为瘀血阻络,高龄发病者主要病机为瘀血阻络和阴虚生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研究艾滋病中医舌苔的特征,探讨艾滋病的病因病机.方法 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 323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和778例对照组的舌苔进行采集和分析.结果 HIV/AIDS病例组黄苔36.4%和黄白相兼苔12.8%,苔质方面病例组腻苔45.4%、厚苔40.2%、霉苔0.9%、积粉苔1.3%,病例组舌中根部出现舌苔的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提示艾滋病病邪具有湿浊、热毒性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肝炎、肝硬化患者血钙浓度变化。方法 :用OCPC比色法对 2 4 4例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做血钙浓度测定 ,同时设正常对照组 74例。结果 :对照组血钙浓度均值 (2 30± 0 2 6 )mmol/L ,无血钙 <2 0 3mmol/L者 ;急性肝炎组血钙浓度均值 (2 2 5± 0 2 5 )mmol/L ,血钙 <2 0 3mmol/L者 5例 ,占 6 2 % (5 / 81) ;慢性肝炎组血钙浓度均值 (2 2 1± 0 2 3)mmol/L ,血钙 <2 0 3mmol/L者 2 7例 ,占 35 5 % (2 7/ 76 ) ;肝硬化组血钙浓度均值(1 90± 0 2 7)mmol/L ,血钙 <2 0 3mmol/L者 6 6例 ,占 75 9% (6 6 / 87) ,肝硬化组与前三组分别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肝硬化A级血钙均值 (2 15± 0 2 3)mmol/L ,血钙 <2 0 3mmol/L者 8例 ,占 9 2 % (8/ 87) ;B级血钙均值 (1 91± 0 2 1)mmol/L ,血钙 <2 0 3mmol/L者 2 3例 ,占 2 6 4 % (2 3/ 87) ;C级血钙均值 (1 84± 0 2 0 )mmol/L ,血钙<2 0 3mmol/L者 35例 ,占 4 0 2 % (35 / 87) ,C组与A ,B二组分别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血钙浓度可作为判断肝炎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176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舌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76例CT确诊为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的舌象进行了系统观察。舌质方面发现脑梗塞组以紫舌为主、脑出血组以红舌为主(p<0.01);紫舌程度脑梗塞组较脑出血组严重(p<0.01);舌苔方面两组腻苔均多于薄苔(p<0.01)。随病情好转,脑梗塞组淡舌增加(p<0.05),脑出血组红舌减少(p<0.01);两组腻苔均转为薄苔(p<0.01)或黄腻苔转为白腻苔(p<0.05)。比较了各组舌象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未发现规律性变化。本文从中医理论对舌象变化进行了讨论,部分病例做了血液流变性检测,为今后舌象量化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消化性溃疡为临床常见疾患,患者舌象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对71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男性562例,女性154例)的舌象进行观察[1],发现舌质异常以舌体胖嫩(594例,占83%)、舌质偏淡(395例,占55.2%)、边有齿印(363例,占50.7%)为主.认为脾气虚弱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根本内因;舌苔以白苔(白腻苔316例,占44.1%、薄白苔306例,占42.7%)为主,认为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机为脾胃虚寒.……  相似文献   

12.
赵文霞教授认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属于中医痞满、胃脘痛、反酸、呕吐、嘈杂等多种病证范畴,且多见于中医痞满病,证型上以肝气犯胃兼湿热证较为多见。赵教授辨证擅用舌脉,尤重舌诊,典型的舌象表现多为程度不同的腻苔,尤以黄厚腻苔居多;舌质上多表现为程度不同的红舌,典型舌象为红中偏绛,上有芒刺。治疗上常以加味柴胡四逆汤为基础方加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后核心病机及主要中医证型的变化规律。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近期诊治的46例胶质瘤住院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后进行中医辨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舌象、脉象及中医证型,对四诊信息进行总结归纳分析,观察胶质瘤手术前后中医证候的不同及变化规律。结果:手术前最主要症状为头痛17例(37%)和癫痫18例(39%),舌象以舌紫红苔薄为主,脉象以细弦数为主,证候以阴虚生风10例(22%)、气滞血瘀10例(22%)、气阴不足6例(13%)为主;手术后最主要症状为乏力气短、眩晕头痛、口干口苦、纳呆呕恶、失眠健忘,舌象以舌淡紫胖大有齿痕苔白滑为主,脉象以细濡数为主,证候以心脾两虚12例(26%)、气阴不足11例(24%)、肝肾阴虚10例(22%)为主。结论:胶质瘤病位在脑,与肝、心、脾的功能有关,术前核心病机为肝阴血不足,化风挟瘀壅脑;术后核心病机为心脾两虚,水饮瘀血内阻。  相似文献   

14.
SARS患者舌象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临床特征,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探讨舌象特点与血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及舌象在防治SARS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对入院的214例次SARS患者的临床表现、舌象照片、血象检查等临床资料归纳总结,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 %)与舌苔腐腻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淋巴细胞比例(L %)、嗜酸细胞比例(E %)、单核细胞比例(M %)与腐腻成极显著负相关 (P<0.01);E %与舌芒剌、裂纹、舌尖红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M %与老嫩、舌红、润燥、剥脱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舌淡红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血小板计数与舌体瘦胖、裂纹成显著正相关(P<0.05),与舌红、苔厚薄成显著负相关(P<0.05).患者的舌象与其年龄和性别无显著关系.结论 SARS患者的临床表现,舌象、血象有独特改变,且舌象与血象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舌象的动态观察有助于及早提示病情变化,中医舌诊在SARS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脾阳虚证、肾阳虚证亚健康人群的舌诊图像特征,探讨舌诊图像数字化、量化特征值在脾阳虚证、肾阳虚证健康状态辨识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亚健康脾阳虚证者1 450例、肾阳虚证者1 666例及健康者1 844例,分别设为脾阳虚组、肾阳虚组、健康组。采用便携式中医智能诊断仪采集受试者的舌诊图像信息,比较各组受试者的舌象特征分布及舌色、苔色等舌诊图像特征参数。结果:(1)与健康组比较,肾阳虚组受试者舌淡白、舌暗红比率升高(P<0.05),脾阳虚组受试者舌暗红比率亦升高(P<0.05),肾阳虚组、脾阳虚组受试者舌淡红、舌红、苔白比率均降低(P<0.05),苔黄比率均升高(P<0.05);与脾阳虚组比较,肾阳虚组受试者舌淡白比率升高(P<0.05),舌红、舌暗红比率降低(P<0.05)。(2)与健康组比较,脾阳虚组受试者舌裂纹、舌体胖、舌苔厚比率升高(P<0.05),肾阳虚组受试者舌体胖、舌苔厚比率亦升高(P<0.05);与脾阳虚组比较,肾阳虚组受试者舌体胖比率升高(P<0.05),舌苔厚比率降低(P<0.05)。(3)与健康组比较,脾阳虚组、肾阳虚组受试者的舌色L值均升高(P<0.05),舌色a值、b值均降低(P<0.05);与脾阳虚组比较,肾阳虚组受试者舌色L值升高(P<0.05),舌色a值降低(P<0.05)。(4)与健康组比较,肾阳虚组受试者苔色L值升高(P<0.05),苔色a值和b值均降低(P<0.05),脾阳虚组受试者苔色b值升高(P<0.05);与脾阳虚组比较,肾阳虚组受试者苔色L值升高(P<0.05),苔色a值和b值均降低(P<0.05)。结论:舌诊图像特征参数可作为脾阳虚证、肾阳虚证亚健康人群证候鉴别诊断与健康状态辨识的客观化参考指标,为亚健康人群的中医健康管理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研结合动态连续观察的方法,收集9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患者确诊时中医证候以及中医治疗后证候变化规律。[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确诊时以发热(70.41%)、咳嗽(57.14%)、胸闷(29.59%)、乏力(28.57%)、咽喉不适(28.57%)、气促(27.55%)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舌象多见淡红舌(46.94%)、红舌(31.63%)、胖大舌(13.27%)、齿痕舌(13.27%)等,苔质以厚腻苔(53.06%)、薄苔(34.69%)、薄腻苔(10.20%)为主,苔色多见白苔(52.04%)、黄苔(32.65%),脉象以濡脉(44.90%)、细脉(16.33%)、弦脉(15.31%)为主。聚类分析提示患者中脾虚湿阻证47例(47.96%)、湿郁化热证51例(52.04%)。经中医治疗后,舌象多见红舌(52.04%)、淡红舌(36.73%)、齿痕舌(18.37%),苔质以厚腻苔(45.92%)、薄苔(43.88%)为主,苔色多见白苔(68.37%)、黄苔(18.37%),脉象以濡脉(75.51%)居多。[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脾虚湿阻证及湿郁化热证两型为主。治疗后,患者舌脉变化提示湿热病邪得以去除,正气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糖耐量正常(NGT)者血糖水平变化特征.方法 纳入50例NGT(男、女各25例)受试者,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分析日内平均血糖水平(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内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GE)、餐后血糖峰值(PP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三餐PPGE的均值(MPP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血糖波动的时间百分比. 结果 受试者血糖水平呈波动性变化,夜间及3餐前是血糖较低时段,日内血糖高峰多于餐后1~2 h显现,尤以中、晚餐后为甚,且老年人群午餐后血糖波动幅度最大;本组NGT者MBG (5.9±1.2) mmol/L,MAGE (1.7±0.7) mmol/L,LAGE (4.4±1.9) mmol/L,PPG (8.7±1.7) mmol/L,MPPGE (2.3±1.6) mmol/L,MODD (0.75±0.79) mmol/L;78%(39例)的受试者血糖波动>7.8 mmol/L,10%(5例)的血糖波动<2.8 mmol/L,血糖波动于4.1~8.8 mmol/L所占的日内时间百分比为95%(77%~100%).结论 成都地区NGT受试者存在血糖波动,CGMS有助于观察血糖波动并及时发现高血糖和无症状的低血糖.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漳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资料,探讨漳州地区新冠肺炎的中医证候特征和病机特点,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漳州市医院朝阳分院截至2020年2月18日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20例,分析有完整资料的19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候特征和辨证分型。结果①症状:19例患者中发热14例(73.7%),稀溏便12例(63.2%),乏力、咳嗽各11例(各57.9%),少痰10例(52.6%),口干9例(47.4%),胸闷7例(36.8%),纳差、头晕各6例(各31.6%)。②舌象表现:从舌色看,舌淡红10例(52.6%),舌红5例(26.3%),舌淡白、红绛、淡黯、暗红各1例(各5.3%);从舌体看,舌体胖大兼齿痕2例(10.5%),单纯胖大1例(5.3%),单纯齿痕舌2例(10.5%),裂纹舌3例(15.8%),正常11例(57.9%);从舌苔看,腻苔10例(52.6%),薄黄苔5例(26.3%),薄微黄苔2例(10.5%),燥黄厚、薄白苔各1例(各5.3%)。③辨证分型:寒湿郁肺7例(36.8%),湿热蕴肺9例(47.4%),疫毒闭肺兼气阴两伤2例(10.5%),疫毒闭肺兼气阴两伤、痰瘀阻肺1例(5.3%)。结论湿邪致病是漳州地区新冠肺炎的基本特征,可见寒湿郁肺和湿热蕴肺两种证型,病情进展可发展为疫毒闭肺。病位以气分为主,病程缠绵,易伤津耗气,有基础病老年患者更易正气受损,虚实夹杂。治疗应遵循三因制宜的原则。 还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脑外伤预后的颅外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140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两组患者年龄大小、就诊时间、创新性操作、体温、平均动脉压、血糖、血钠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40例脑外伤患者中预后不良38例(27.14%);预后良好102例(72.86%);预后不良组体温(38.97±0.22)℃,血糖(10.89±2.23)mmol/L,血钠水平(156.68±12.67) mmol/L高于预后良好组的(38.15±0.19)℃、(8.34±1.98)mmol/L,(141.48±10.23)mmol/L;平均动脉压(11.12±2.56)Kpa低于预后良好组的(15.23±2.87)Kpa (P<0.05),是引起二次脑损伤的颅外因素.结论:影响脑外伤预后颅外因素复杂,应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20.
淡红红点舌薄白水滑苔(封二图25) 淡红舌见红点,其意义与红舌红点相同,只是病情较轻,其主病有三:一是热毒炽盛;一是营血郁热,或热毒乘心;一是湿热蕴于血分。舌象:舌淡红,边尖红点突出。苔薄白滑腻。主病:温热入血;热毒乘心;湿热蕴于血分;寒湿痰饮停聚化热。常见于病毒感染的发热性疾病。病例:西医诊断为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中医辨证为血蕴湿热,肝失疏泄。治以清利湿热,疏肝凉血。淡红晦暗黑点舌白腻苔(封二图26) 舌象:舌淡红晦暗,满布红点,有的发黑,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